瑞士国际关系与安全网2月7日文章,原题:中国崛起——来自新加坡的看法 国际关系中存在外交做戏与外交事实。近来一个做戏的例子,就是中美同意扩大军事交流及双边科学接触。但事实却大相径庭。比如,美国防部至今遵循《国防授权法案》。该法案禁止可能导致“美国关键作战计划、部署或活动”“不当暴露”的任何与解放军的接触。此外,中国航天员仍不得参与国际空间站,最近中国科学家更是被禁止参加NASA的一个学术会议。
处于这些禁令中心的是美国国会。最近几年,国会阻挠为中美联合项目提供资金,对美国太空技术可能被(中国)窃取表达忧虑,还在终止推动中美对话的一些交流项目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难怪美国科学家们对这些限制造成的机会错失感到不满。没错,这包括合作研究机会的丧失,但也代表两国深入了解彼此长期战略利益的机会丧失。
澳大利亚最近的地区外交政策则似乎朝向接近日本、偏离了原先对中国崛起更中立的态度——估计这是阿博特政府尚未宣布的(对华姿态)转变的结果。
为探究对东亚形势抱有强烈兴趣的另一国家的观点,笔者最近与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面谈,发现他和新政府对形势的看法,远比许多澳政治人士所表达的更微妙。首先,他解释说,中国崛起是个简单事实,中国如今是全球性大国,其规模、抱负和力量需要外界适应。面对这个新现实,人人须做出调整。尽管与美国有着密切的军事关系,但新加坡认为毫无必要为了地区领土争端这种事选边站。当被逼问有关北京貌似咄咄逼人的做派时,他拒绝批评中国,而表示在南海等地的领土问题涉及多方。此外,他认为亚洲尤其在经济上应感谢中国,因为是中国使该地区摆脱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坏冲击。
新加坡似乎对兼顾与华盛顿和北京的密切关系没有感到困难。即便对去年中国宣布扩大的防空识别区——遭澳强烈抨击,新加坡也选择置身事外。黄永宏的立场是,许多国家都有防空识别区,其本质是防御性的。这种立场与澳大利亚力挺日本形成鲜明对比。
“9·11”后布什政府的反恐战争原则是“非友即敌”,华盛顿的路线让无人可保持中立。那种形势下,选择被视为很简单的事:基本上是在好人与坏蛋之间。然而,将这种简单原则用于中国崛起,或许不是最有效之道。特别是,若将来美国对提供庞大安全保护伞不再感兴趣时。毕竟,在不太遥远的过去,大英帝国曾给过(亚太国家)这样的教训。(作者基姆·伯格曼,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