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力实效培养

2014-02-10 06:47黄琴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特殊群体辅导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特殊群体的的就业能力是他们实现顺利就业和发展的基础,通过“教练式”辅导即一对一指导,为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跟踪指导,就自己的潜能做合理的、全面评价,适时调整,使特殊群体学生少走弯路,将正确的择业心态和积极的就业心态的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中。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优势,希望通过在高校进行“教练式”生涯指导模式的推广,能够激发特殊群体学生的内在能量,提升他们的就业力。

【关键词】特殊群体;“教练式”辅导;就业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特殊群体的的就业能力是他们实现顺利就业和发展的基础,提高这一部分学生的竞争力,能够促进他们顺利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帮助他们实现求学理想和改变家庭命运的目标。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积极探索与创新,学习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和提高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的界定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界定,目前很多研究者有很多说法,但是就其内容都大同小异,综合起来大致可以划分为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业困难、行为困难、信息困难、就业困难等六个类别,这个群体的学生普遍压力过大、自我戒备心较强、具有较强的隐秘性和较大的变动性,如果在大学期间没有被动或主动地进行改变,那么在临毕业之际这类学生就称之为特殊群体毕业生。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出目前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因焦虑、自卑、迷茫、消极等心理以及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致使其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动手能力缺乏或较弱,因而削弱了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二、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力弱势的成因分析

1.国家政策和社会层面对高校特殊群体的就业扶持存在的不足

一是国家政策上倾向于在校经济资助,就业扶持政策力度不够;二是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双向选择、供需见面已经成为当前主要的就业模式,而当前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健全,就业市场发育不良,还存在一些不公平和不规范的现象。

2.高校在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片面性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通过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培养毕业生的就业力,缺少专门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就业辅导,对这部分学生来说,良好的就业心态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不是笼统的就业指导课程能完成的。

3.特殊群体毕业生个人的“不争气”现象

大部分特殊群体毕业生因为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敏感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迷茫的择业心态和恐惧感,还有少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群体,还有一些家庭条件较好贵族学生群体,他们要么高分低能,要么娇生惯养,要么高傲自负,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一旦受挫,则情绪一落千丈。大学阶段不努力改变这些困难,不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导致自身就业力没有提高。

三、高校特殊群体毕业就业力实效培养路径

为了改变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力弱势状况,高校应该把特殊群体的就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渗透到四年的课程体系中,改变目前高校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辅导员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讲座辅导、专家讲座等形式,培养积极、务实的就业观形式;就业指导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的进行结合,改变目前二者各自为政的培养方式;职业生涯规划也须从特殊群体入校时抓起,循序渐进地推进,改变目前重高年级轻低年级的就业指导模式。与就业指导相比职业生涯辅导内涵广泛,是一个全程化、全员化的概念,就业指导强调就业选择、就业过程的准备;而职业生涯辅导更关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即职业生涯辅导是把大学生求职的任务放到整个生涯发展的背景中加以探索,帮助特殊群体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环境,进行职业选择,提升职业素质和求职技巧,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生涯辅导不仅要帮助特殊群体学生毕业时找到工作,更要帮他们解决一生的成长、发展问题。因此,职业生涯辅导对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就业力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新兴的辅导和领导艺术,教练方法在企业管理和培训中发挥了良好的成效,它的本质是塑造能够让被指导对象有所发现的环境,通过帮助被指导对象处理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在现实生活中可灵活运用的能力。将“教练式”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目的是“量身定制,跟踪指导,少走弯路”,侧重于一对一指导。与高校常规形式职业生涯规划比较,针对特殊群体学生的特点实行“教练式”一对一指导更能达到指导的目的。按照教练式辅导模型,具体将教练式辅导过程分为6个阶段进行。

1.初步了解,逐步筛选

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在新生报到时就要掌握学生第一手信息,通过对学生的户籍所在地、家庭背景等情况的了解形成初步印象。再通过新生入校后在军训、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不合群,不善交流,情绪不稳定等问题进行辅导对象的帅选。

2.深层沟通,建立信任

根据帅选的结果将特殊群体学生建立档案,根据学生人数分配给有经验的辅导员,辅导员再根据辅导对象情况深入交流,在此之前,辅导员可以通过班级同学、家长进行学生个性养成的因素的了解,如此,更便于交流。辅导员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情作为切入点,以关心、关注学生的成长为目的,树立平易近人、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良好形象,建立与学生交流的信任基础。

3.找到优势,树立信心

辅导员与特殊困难学生前期交流时要积极发现并挖掘辅导对象的优点,在辅导过程中将其优点变为优势,予鼓励于辅导中,使学生逐步增加自信心。

4.评估职业生涯,确立初步方向

辅导员利用职业生涯评估工具指导辅导对象进行自我评估,对未来职业兴趣、人生观价值观、生活现状、家庭社会关系、综合能力、知识结构、优势劣势等方面进行评估,为明确方向提供基本依据。一对一“教练式”辅导模式的评估阶段是从学生个人情况到提供職业生涯指导的一个承前启后的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教练式”辅导学生的深化和帮助确立初步方向的前提,因此,这一阶段是把握生涯规划和职业指导的关键环节。

5.意见反馈,提供有效建议

辅导对象根据确立的初步方向进行自我改进和完善,“教练式”辅导员应侧重于对辅导对象怎样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决策中应对实际困难,加强方法上的指导,提前预见职业生涯和就业过程中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帮助辅导对象正确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提高解决困难的信心。辅导员在提供建议时,要与辅导对象共同分析建议的可行性,共同分析建议时实践的可能结果,共同分析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辅导对象对可行性有自我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认真考虑就业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作出正确的推断和付诸行为。通过一对一“教练式”辅导纠正学生的自大、自卑、攀比、从众等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通过提高认知水平、培养积极心态、提高意志力等途径实现辅导对象在毕业时就业心理调适能力的提升。

6.全程跟踪,实现就业目标

大学生就业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一对一“教练式”辅导员通过对辅导对象的就业准备进行全程跟踪,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势,及时发现辅导对象在毕业求职中求职策略的偏差,共同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后指导辅导对象进行策略的积极调整。由于各个时间的就业市场、国家政策和就业形势的不同,特殊群体在择业中容易遇到阻碍,“教练式”辅导员必须适时调整辅导内容,让特殊群体能适应不同阶段的社会需求。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普遍存在“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敏感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迷茫的择业心态和恐惧感”,通过“教练式”辅导即一对一指导,能真正与她们进行深层次交流,能全面了解某一学生的动态情况,包括学生的性格、优势、缺点、喜好、学习态度、思想状况等,在深入的了解后为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跟踪指导,就自己的潜能做合理的、全面评价,适时调整,使特殊群体学生少走弯路,将正确的择业心态和积极的就业心态的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中。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优势,希望通过在高校进行“教练式”生涯指导模式的推广,能够激发特殊群体学生的内在能量,提升他们的就业力,顺利开启特殊群体学生的生涯旅程。

参考文献:

[1]刘淑媛,阮方明.高校毕业生就业个性化深度辅导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8).

[2]蒋建强,舒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1(6).

作者简介:

黄琴:(1969-),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教于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专项课题《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力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JK012BJC006。

猜你喜欢
特殊群体辅导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3)
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职能的延伸及完善
转型时期我国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的保护研究
乡村医生执业考试辅导
迟开的花朵也能飘香
普通高中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