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忱
作为当年的“中国淘宝第一村”,义乌青岩刘村曾是全国淘宝店主的榜样。2010年,借着互联网的“风口”,淘宝店主们在青岩刘村贡献了近20亿元交易额。如今,金冠店主们却在离开,虽然有更多的新人涌来,但前辈们的成功似乎很难“复制”。
淘宝网在2008年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卖场,当年交易额为999.6亿元,这一数字强烈刺激了创业者们的神经。
2008年,王军揣着2000元钱加入义乌青岩刘村的创业大军时,他大学还没毕业。
此时的青岩刘村才刚刚完成旧村改造,村里全是空置待租的新楼房。借助村子旁坐落着的义乌最大的货运市场,青岩刘村顺水推舟地走上了“淘宝村”之路。当年,300元可以租下一个4米乘4米的单间,再拉一根网线连接到从二手店淘来的电脑,只花500元就可以开张大吉了。
王军也不愁没钱进货,嗅觉灵敏的网货供应商早就进驻村子,抢占了所有一楼店铺。那时王军们享受着供应链完备的优势:供货商主动承诺王军们可以只买样品,按订单提货,卖不出还能退货,甚至还能“代客发货”,负责产品的网上售后!
2009年高峰时,青岩刘村的常住人口达到8000人,一度接近一万人。
线下链条的畅通在线上得到了最迅速的回应,王军的店铺在上线的第一天就成功交易五单,三个月信用级别就从零蹿到四钻。
但更大的“神话”在青岩刘村的店主间流传:两天卖出一个双皇冠!吃夜宵的店主们偶尔围坐在一起笑谈:简直不给刷信誉的一点脸面。这就像一场不成文的竞赛,店主们不断刷新纪录:一个月人手翻倍;四个月从租一间房到盘下整层楼;半年里座驾从自行车换成小轿车……
自2010年开始,淘宝商城(后改名为天猫)的“双十一”促销活动在互联网爆发。
创业者李莉看准了电商可以缩减中间渠道的优势,2008年,她初开网店时就准备直接从厂家拿货,没想到对方一听说她是做淘宝的,就拉下了脸,“量太小了,我们不做”。
这次碰壁让李莉意识到只开网店不靠谱,她迅速做起了混批生意,专为淘宝小店主供货。这种小额批发,发展到后来就是青岩刘村的网货超市。
同时期“改行”做批发的还有吴庆伟夫妇,他们的俏货批发城现在是青岩刘村出身的、淘宝店中最成功的商家之一。“淘宝店只是我们的起点。”吴庆伟是计算机应用科班出身,他常常分析网店的销售数据,将之应用于批发生意。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他们都将网货批发作为主营业务。
随着第一批淘宝村店主渐渐做大,购货量激增,厂商开始主动向店主们抛出了橄榄枝,混批业务渐渐变成了鸡肋。中小混批商开始挑剔店主层级,而大型混批商则开始迁出青岩刘村。小店主货源告急。
2012年,四起淘宝店主“过劳死”事件引起了轰动。当外部优势一去不回,零起点的淘宝店主只能用体力来换回销量。
江苏人陈峰2012年揣着3000元钱到青岩刘村做淘宝时,他发现,“小店主100元以下的单子根本找不到供货商。”不得已,他只能跟人拼货。方法只能靠“吼”,他加了十几个青岩刘村淘宝店主的QQ交流群,在里面反复粘贴自己要货的信息。有时运气好,几个小时就能找到同样需要拿货的卖家,大家合伙在供货商的网站上下单。但更多时候都是求货无门。
不想让网店淹没在浩瀚的淘宝大军中,陈峰只能用最“笨”的方式,不断地在各个论坛里粘贴自己的店铺链接,去微博评论里四处留地址,用微信、陌陌不断输入链接。这样枯燥的工作,陈峰常常一做就是一整天。然而他的店铺仍旧没有成交记录,一天的流量才50出头。
2012年10月的一个凌晨,陈峰浏览着微博上的新闻,突然惊出了一身冷汗:“29岁店主因过度疲劳猝死。”他想到了自己日夜颠倒的生活,上次出门已经是三天前,去修理店给电脑换一个新鼠标。陈峰放弃了仍未售完的货品,第二天就离开了淘宝村。
2013年新年伊始,青岩刘村里的各个告示栏,招租启事一层盖过一层。
这里曾最引以为傲的“网货超市”——它们从2008年以来长期盘踞一楼的店铺,支撑起整个青岩刘村的卖家货源,而今它们大多迁出了村子,剩下一排紧闭的卷帘门。
对此,带过3届淘宝班的义乌工商学院老师金文进认为:“最近一两年,两成大卖家拿下了80%的订单,剩下八成的小卖家,长期营养不良,失败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了。”
100人带着梦想走进淘宝村,最后剩下的也许仅10余人。“我知道这条路比以前更难,就像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但我仍想抓住这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机会。”一位淘宝店主在QQ群里写道,像在鼓励伙伴,又像在说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