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理论视角下《毛泽东选集》英译初探

2014-02-10 01:41:52陈丽娜郭莹
校园英语·中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英译

陈丽娜 郭莹

【摘要】《毛泽东选集》英译长达数十年之久,是中国翻译史上一大盛事。《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其英译活动在建国初期受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操控尤为明显。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为基础,从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人三个方面探讨对《毛泽东选集》英译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毛泽东选集》英译 操控理论 政治文献

一、勒菲弗尔操控理论

安德烈·勒菲弗尔是比利时著名的学者和翻译家。20 世纪80 年代,他提出了“改写”的概念。他认为“所有的翻译都是对原文的一种改写。所有的改写,不论目的如何,都反映了特定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由此在特定社会中、以特定的方式操控文本。”与早期的翻译研究不同的是,勒菲弗尔并没有把重心放在微观层面,他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还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在翻译的局限性中,最重要的是语言本身的局限性。他将翻译置于宏观环境中,以跨学科的角度,把翻译看作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大大拓宽了翻译研究领域。

二、《毛泽东选集》及其译本

1.《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毛选》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它们既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也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毛选》的出版发行,在青年、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中形成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毛泽东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变化和共和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毛泽东选集》英译本。《毛泽东选集》的英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从1950年5月中宣部成立英 译《毛选》委员会开始, 到1977年《毛选》第5卷英文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整个英译过 程历时二十多年。无论是原文本的特殊地位、译者群体的强大阵容, 还是翻译过程的精工细作以及译文的广泛影响, 都使得《毛选》的英译成为译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经典案例。新中国成立后《毛选》英译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年至1956年,完成了《毛选》前3卷的翻译,并在国外出版;1957年至1959年是《毛选》英译的第二个阶段;1960年至1966年构成了《毛选》英译的第三个阶段;1975年至1977年是《毛选》英译的最后一个阶段。

三、操控理论下的英译研究

操控理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翻译逃不开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人的影响,二是在受到这些影响之后,译者在翻译时对原文进行操控。勒菲弗尔认为“改写”即操控,改写者往往会对原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以使其符合改写者所处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诗学邢台,以达到使改写的作品被尽可能多的读者接受的目的。

1.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指的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团体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包括译者的意识形态和赞助者的意识形态,主要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限制和引导译者的译作。人处在社会中,翻译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它会左右着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以及采用的翻译策略。译者的翻译目的不同,则会采用增译、减译等方法,对原文本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操控。如果译作违背了某些意识形态的禁忌,那么译文就很难在该社会环境中顺利传播。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国政府把巩固新生政权作为首要任务,推行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并逐渐将其发展为文化系统的核心内容,《毛选》英译的目的是忠实传达毛泽东思想的革命锋芒和战斗精神,特别是毛泽东的哲学观点、政治观点、军事思想、方针策略等。在《关于校改前三卷译文的若干规定(草案)》中的总纲第一条“在任何情况下,翻译均须以政治标准为第一,翻译者应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水平,改造资产阶级世界观”和第四条“翻译作风要朴实认真,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必须反对自由主义和不求甚解,或强不知以为知,妄作主张。加强组织性,纪律性,遇有疑难之处必须请示解决”说明了译者在翻译《毛选》过程中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操控,必须以忠实传达毛泽东思想为原则,而不能完全按照个人意识形态自由翻译。

2.诗学。“改写”理论中的“诗学形态”强调的是译者应在其所处的文化体系中使译文符合他所处时期的主流诗学形态。王友贵将共和国首29年即1949至1977年的诗学梳理成三个阶段: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两结合”再到“三突出”。《毛泽东选集》英译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下的文艺政策及诗学观的制约,在英译过程中也毫无避免地受到翻译政策和翻译选择标准的制约与操控,在1962年3月的《英译室翻译工作条例(草案)》中规定翻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鲜明的阶级立场,培养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翻译作风,翻译标准政治第一,忠实第一,文字服从思想,形式服从内容。信达雅是辯证统一,在信的基础上力求达、雅,达、雅为了更高度的信,而信是三者的中心。在《对于徐永煐同志对〈实践论〉译稿所提修改意见的一些看法(手稿)》中记载,《毛泽东选集》前三卷修订,必须注意两个一般性问题:一是紧扣原文,防止自由主义;二是避免机械主义,不拘泥于原文的字面意义。因此,译者在翻译《毛选》过程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是主流诗学操控的必然结果。

3.赞助人。勒菲弗尔理论中的三要素,最重要的是赞助人的力量。翻译活动并不是一种单独的行为,它与经济、政治、社会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译者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完成翻译活动的。赞助人可以通过社会地位、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发挥操控作用。1953年1月19日,外文出版社起草了《对于<毛选>英语本出版的初步意见》报中宣部胡乔木审批,其内容如下“1.同时在伦敦和新德里出版毛选英译本。西欧、非洲、近东、美洲、澳洲,由伦敦方面发行;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印尼、马来亚、泰国、越南、日本、菲律宾,由新德里方面发行。”[4]这份《意见》由胡乔木阅后转报刘少奇,并于2月19日获批同意实行。5月9日,应外文出版社邀请,英国柯烈茨书店经理汤姆斯·罗素代表劳伦斯出版公司与中方正式签订了在英国出版毛选英文本的协议。因此,不论《毛选》英译本在英国论文劳伦斯出版社的出版还是中国外文社的出版都离不开国家这一赞助人的操控影响。

翻译不再仅仅是传统语言学微观层面上的语言转换,而是将翻译置于宏观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中,从社会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等因素深入探讨《毛选》英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策略的各个层面的限制。《毛选》英译属于对政治文献的翻译,从操控理论视角对《毛选》英译的研究对政治文献翻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巫和雄.《毛泽东选集》英译中的策略变化[J].上海翻译,2012.

[3]王友贵.20世纪中国译史研究:共和国首29年的诗学与翻译文学(1949-1977)[J].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12(2).

[4]巫和雄.《毛泽东选集》英译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沈从文小说中的湖湘民俗翻译研究”(13WLH19)。

猜你喜欢
英译
《论语》英译选登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4:02
《论语》英译选登
英语世界(2023年10期)2023-11-17 09:18:50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社会科学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译
从“最贴近的自然对等”看“君子”和“小人”的英译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30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
语言与翻译(2015年2期)2015-07-18 11: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