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捷
(大连民族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00)
甲午战争中旅大地区清军两次阻击战的考察
关捷
(大连民族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00)
在120年前的甲午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第二军从花园口登陆后,向金州、旅顺进犯时,在石门子遭遇徐邦道拱卫军的坚决阻击,迟滞了日军快速攻占金州的时间;在土城子,徐邦道、姜桂题、程允和等部队阻击了日军骑兵队的进犯,毙伤日军官兵40多人,是清军在旅大地区取得的一次较大胜利。这次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甲午战争;清军;石门子阻击战;土城子阻击战
1894年10月14日,侵华日军大山岩大将出发前在大本营陪同天皇进餐,倍受鼓舞,决心效忠天皇。15日,大山岩发布 “告示”,声称日军 “以仁义之师而动、为文明而战,……以求向海外昭明我天皇陛下之仁德,从而发扬我军之义心于世界。”[1]55-56行前制定了进军计划[2]533-536。10月24日至11月6日,大山岩率第二军陆军24049名及战马2740匹并大批辎重武器自花园口登陆,随之向金州、大连湾、旅顺口进犯。其间,拱卫军统领总兵徐邦道发动了石门子、土城子两次阻击战,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有必要对石门子、土城子的战略地位,两次阻击战中日两军的战略部署,战役经过、结果以及经验教训加以研究。
石门子地区是金州城、大连湾东部之前沿之地。石门子距金州城仅3.5公里之遥,扼金州、貔子窝大道。石门子东南依大黑山,东北与2公里之外百米高的台山相依,构成阻扼敌人正面自东向金州城、大连湾进犯之要路;西北有狍子山,再西有南岗,可阻扼敌人侧翼攻击,可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石门子阻击战是甲午战争旅大地区清军陆军第一个阻止日军进犯的战役,阻滞了日军的神速进犯。
石门子的战略地位与中日两军的战略部署。金州城位于辽东半岛南端,西濒金州湾,东临大连湾。金州城、大连湾是通往旅顺口之第一要害,史称 “雄镇”[3]105-106,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姚锡光在 《东方兵事纪略》一书中描绘金州时说:“其地自金州斜伸入海,形如卷心荷叶卧波,金州角则荷蒂也;从金州向西南,愈趋愈狭,至南关岭而极,中宽不过六里,有若荷茎,为旅顺后路要隘。逾南关岭而西南,则地势渐张,亘西南而东北,作三角形,山海依倚,蹬道回旋,乃天然形胜。”[4]34
1894年10月24日开始,日大山岩率3万人于花园口登陆,金州副都统连顺虽得荣安报告,却一筹莫展。金州关系旅顺、大连湾之安危[5],金州若失,则旅顺难守。补授正定镇总兵徐邦道得日军登陆消息,力主派分兵出击, “时驻旅顺凡六统领,新旧三十余营,莫之应”[4]37,徐邦道毅然率部到金州,与连顺商定:连顺所部驻守金州①,徐邦道拱卫军布置在西起大黑山西北至十三里、南岗的10余里防线上。徐邦道亲临最前线的各山岗观察地形地貌,并派出拱卫军马队前往陈家店、石砬子和廿里堡附近进行侦察巡逻;为加强防御,徐邦道在台山、狍子山上,修筑堡垒和胸墙阵地,以防守金州东路。徐邦道在台山第一堡垒配备克虏伯野炮3门、山炮1门,在第二堡垒安放克虏伯野炮1门、山炮3门[3]109;将拱卫军左营布于两山,由营官林志才指挥;还将一营布防于台山东南阁条沟与背荫寨一线,可与台山阵地遥相呼应。
日本第二军的目的是 “占领旅顺半岛” (即辽东半岛)[2]530。在花园口登陆后,日军第二军制定了详尽的登陆计划和作战方案。具体方案如下:第一期,登陆;第二期,由临时根据地向金州前进。登陆要旨:分二组于10月24日拂晓,同时开始登陆。预计11月6日日军与辎重、军械、马匹等登陆完毕。实际上,11月2日,日军即到达了貔子窝,进行了进军的部署。一边侦察、修路,一边由步兵少佐斋藤德明率领的支队,作为侦察先期出发。
清军在阻击战中的英勇博击。11月3日为日本天长节②。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亲率师团主力,从貔子窝向金州进发,西宽二郎、乃木希典少将所率各军为其前卫[3]106。
4日晨6时30分,师团自王家店出发,行进不足一公里即隐约听到炮声。原来日军抵达亮甲店10公里的衣家店,受到徐邦道右营在夏家沟迎击。清军不断以克虏伯野炮向太子山头上的山地元治及参谋官们轰击。同日下午,有一小队日军侦察兵到松树沟 (三房身南沟)岭岗时,被清军围歼,仅逃出日军小队长一人。这一仗给日军以很大打击,使其先头部队是夜龟缩在刘家店,不敢继续前进。
日军到达刘家店, “遥见敌 (清)军骑兵约五十名,手提黄色军旗,与步兵约二百名一起前来”。日军立即开枪攻击,清军马上应战。双方激战不久,清军而退。这是清军与日军第二军登陆以来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保卫金州的第一个阻击战。
石门子阻击战示意图 (1894年11月5~6日)
5日午前8时,斋藤率侦察队一个中队步兵和一个分队骑兵,从刘家店出发进到关家店后山300米处,就被徐军发现,徐军从台山、钟家屯大道和韩家屯南山三个方向给予猛击。10时乃木率所部抵达刘家店与刚败回来的斋藤侦察队汇合,夹击韩家屯南山的约50名清军骑兵,清军猛烈射击。不料另一大批日军从北方刘半沟爬了上来,形成对徐军夹击之势。敌众我寡,徐军改用诱敌深入战术,沿韩家屯南岭西撤。当撤至徐军防御阵地狍子山附近时,50名骑兵迅速绕过山弯,把尾追的日军抛在玉山附近,日军全部暴露在徐军炮火有效射程之内。这时,狍子山的两个次峰,可扼西、北、东三个方向。林志才见日军已进入射击圈时,他便下令大炮、步枪 “自两垒连射,弹丸如雨,第七中队的两名兵士在这里负伤”[3]108。日军士兵慌忙藏匿山谷,与之相应,交战4小时,日军死伤惨重。战斗持续到下午两点半,日军见正面无法攻克,便调第五、六两中队,绕到狍子山西侧十二里台子东大山上,企图侧攻。徐邦道事先已将周鼎臣所带2哨怀字军,连同3门大炮,布置在十三里台南岗,亦形成夹击之势,粉碎日军侧攻图谋。
午后3时,乃木指挥日军再次向台山、钟家屯、狍子山清军发动进攻。激战中,日军中队长大野大尉负伤。午后4时重新开战,清军占据优势地形,以天险由高垒俯射,日军 “处于不利地形,由低处仰射,本来难易悬殊,又因地利失其宜,遂解除其左侧警戒任务,使之转而进至金州大道与复州大道之间露营”[3]108,时已晚8时。为防日军夜袭,林志才令全营士兵在阵地宿营。此役,徐军以一营兵力(约500人)阻击日军一个联队 (3000-3500人不等),其兵力约为1∶7③,可见清军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当夜,山地元治下达翌日进攻金州城命令。
6日晨6时许,斋藤率领其支队两个中队,于台山第一堡垒的右侧销声迂回,越山涉谷,前进到清军的背后,出其不意,进行佯攻。面对其势汹汹的日军,清守军毫不畏惧,凭借明代之烽火台、山上墙垒,和山炮及一营防军, “殊死作战,连放枪炮,战斗非常激烈”[3]109。予日军以大量杀伤,打退敌人一次次的进攻。炮手牟道良素称骁勇,激战中右腿受伤,血流如注,却不顾包扎,当敌至跟前,大炮失去作用时,便夺枪杀敌,表现出轻伤不下火线,英勇不屈的精神。此刻,右路的徐军从背荫寨的西岭撤下来,加强台山防守。日军则集中火力专攻台山阵地。几次爬上台山向胸墙冲击。最后战至6时40分,徐军因弹药不继,一个个跳出胸墙用刀矛和敌人搏斗。牟道良带伤交锋,连杀数敌,最后倒于血泊中[6]。这次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徐军不得不撤退,台山阵地失陷。
徐邦道抵抗日军的备战行动,使金州地区人民受到鼓舞。金州民众利用各种办法帮助清军。有的用耕牛和毛驴协助清军往台山上运大炮;有的农民和士兵一起向山上推大炮;有的给阵地上的清军送饭送水。钟家屯西沟的钟振富、钟振祥兄弟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一名即将被日军包围的负伤清军营官;金州南街马家炉的铁匠马忠信,带领徒弟和城中的铁匠连夜赶制大砍刀等[7]69。造好的大砍刀,一部分送往前线,一部分用来武装城内青壮年。城内10多家烧饼铺,通宵达旦烧制大烧饼,由年轻人肩挑车拉送到石门子前沿阵地, “犒劳正在与敌人搏斗的官兵”[8]。金州人民的爱国热情对徐邦道拱卫军鼓舞很大。
1894年11月6-7日,日军先后占领金州、大连湾后,为向旅顺进犯,不断派出小支部队对旅顺进行侦察。11月15日,日军又派出两支部队对旅顺进行侦察。骑兵第一大队长秋山好古率骑兵大队与步兵第三联队的两个中队侦察旅顺地形,在距旅顺15公里的土城子,与清军步兵200人、骑兵50人遭遇。双方发生战斗,清军不支,被迫后退。
11月16-17日,从日本运来的30门攻城炮运抵大连湾④。17日,日军经过充分准备后,于当日拂晓杀向旅顺。
上城子之战示意图 (1894年11月18日)
18日晨,秋山好古率搜索骑兵由三十里堡首先出发,西宽二郎率第二路继后。当西宽二郎第二路行至前革镇堡时与第一师团主力会合后,即率所部向旅顺进发。这样日军第一路在前,前卫在后,经营城子、双台沟方向向旅顺进军。上午8时,第一路搜索部队抵达土城子。在土城子一带,秋山发现清军马步200余人已经占领土城子南方高地。与此同时,秋山发现清军兵力还在不断增加。到8时40分时,已增加到五六百人。
徐邦道面对日军进犯旅顺,拟在日军进攻旅顺必经道路上组织伏击。17日,徐邦道与桂字军统领姜桂题、和字军程允和等人率各部清军共计3000余人,往土城子主动出击。
当天下午,清军抵达土城子, “程允和率和字军中路迎敌,在土城子以南许家窑一带高地布防;徐邦道率拱卫军迎敌东路,在曹家村、周家一带布防;姜桂题率桂字军迎敌西路,在韩家村、傅家甸一带布防”[9]。翌日上午8时许,程允和见日军秋山好古部队已经逼近土城子,马上命清军抢占双台沟西南高地。秋山见清军已有准备,正想撤退,却已来不及了。清军从距日军 “约有1000米距离的山顶,堂堂正正吹着军号,擎着赤黄色的旗帜”,向日军发起进攻。清军 “展开后人数甚多,从西山步兵约700、骑兵200,从前面步兵约1000多,从左边步兵约500、炮 (可能是山炮)5门,骑兵50,各高举旌旗前进,恰如云霞一般”[1]138,双方激战开始, “炮声如万雷齐鸣,子弹如雨点般地纷飞,硝烟弥漫,笼罩着原野”,日军 “苦战之情形,实在难以形容”[3]136-137。日军中队长浅川敏靖大尉被清军从马上击伤在地。激战不久,秋山因无力抵挡,不得不率日军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清军紧追不舍,日军有被全歼危险,此时接到秋山求援报告的丸井正亚少佐带领的日本援军即已赶到。丸井所派步兵第三中队刚至长岭子 (双台沟西南约4公里),就被由傅家甸和周家屯两路包抄过来的清军团团围住。丸井见状,又急派第二、第四两个中队增援。双方在长岭子又进行了一场激战。战至中午,清军在长岭子南2公里东南高地上驾起两门大炮向日军猛轰。激战中,日军有的士兵被击倒,因未被救走而 “自刎”; “有的兵士,子弹贯穿腹部,犹挥刀作战,在敌人 (清军)尚末靠近之瞬间,突然割断自己的喉咙死去。”[3]122战至中午11时以后,日军因无力再战,不得不向营城子方向撤退。清军紧追不舍,一直追到双台沟始止⑤。
土城子阻击战,是日军花园口登陆以来,清军在石门子阻击进犯之敌后取得的一次较大胜利。这次阻击战击毙日军步兵第一大队第三中队小队长中万德次以下官兵12人,打伤步兵中尉三谷仲之助、骑兵大尉浅川敏靖以下32人,死伤共计44人,另有两人死伤不明⑥。清军伤亡不详。这次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894年11月4日至6日的石门子阻击战和11月18日的土城子阻击战,是以徐邦道为首的清军抗击日军进犯的战例。石门子之战惟徐邦道统帅的拱卫军5营、怀字军2哨,携带10门山野炮在狍子山、台山和背荫寨一线阻击十倍与己的日军,经过艰苦战争,双方互有损失后,因清军弹药不继,众寡悬殊,撤出阵地。土城子阻击战参与的清军,除徐邦道拱卫军外,还有姜桂题、程允和等部共计5000人参战,毙伤敌40余人,一时阻滞了日军进犯旅顺的时间。从这两次阻击战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
第一,两次阻击战与统帅徐邦道等将领的坚决抗敌的民族气节和调度有方是分不开的。甲午战争爆发后,原驻旅顺守将宋庆率军赴防九连城,旅顺防务空虚,李鸿章派姜桂题守旅顺,徐邦道协助。徐邦道抵旅大之际,正值金州形势紧急之时。为了能抵御日军入侵,徐邦道在日军压境,援兵无望情况下,不顾自己兵单势弱,毅然率拱卫军进至金州。在石门子阻击战中,徐邦道灵活调动所属部队,并发挥从赵怀业那里请援来的2哨人马的作用,派往十三里台阵地,扼守金州北路。阻击战打响后,徐邦道采用阻击与进攻,阵地战与肉搏战相结合的战略战术。令台山、狍子山等堡垒守军机动灵活抵抗日军,令骑兵引诱日军进入埋伏圈,消灭进犯的日军。土城子阻击战,徐邦道与诸将合力,击退日军侦察队。
第二,清军备战和阻击战进行中,由于徐邦道率部英勇抗日,得到金州地区人民的声援。农民帮助清军修筑堡垒和胸墙,拉炮送弹药,送饭送水,抢救伤员,协助清军撤退等[7]66。日军向旅顺进犯时,群众拒绝带路,是日军损失惨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石门子阻击战的清军数量少,武器弹药不足且质量差,是不能取得完胜的重要原因。徐邦道能指挥的部队是进犯日军的七分之一,而且拱卫军大部分为新募编练而成,士兵缺乏训练和实战演习,战斗力不强。清军的武器陈旧,甚至士兵手中只有刀、矛、剑等冷兵器。虽然清军予日军以重大杀伤,但由于枪炮弹药不足,最后也只得退往金州城。土城子阻击战,清军以优势兵力,伏击日军,是粉碎日军骑兵侦察队的重要困素。
第四,阻击战的目的是阻止敌人的进攻、增援或逃跑,以确保主力歼灭敌人,掩护主力展开或转移。石门子阻击战,是肩负阻止日军犯金州、大连湾,进而攻占要塞旅顺口之重任。因徐邦道请求朝廷和盛京将军的军事声援而不可得,辽南其他清军又不肯支援而受挫。却置之不理。徐邦道在土城子作战,后勤工作极差,连吃饭还得赶回旅顺,既浪费时间,又易丧失作战时机。
第五,将士的战斗意志高低,直接关系到阻击战的成败或阻扼敌人时间的长短。石门子阻击战时,由于徐邦道抗日意志高昂,极大地鼓舞了官兵的抗敌斗志和当地群众支援清军的行动。传送信件的王清福被日军捕获,宁死不屈撞石墙而亡。土城子战斗时,清军将领意志高昂,士兵奋勇杀敌,取得胜利。
事实证明,如果清军指挥有素,配合得当,敢于面敌,善于抵抗,可以给日军以较大的打击,甚或最终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但由于清廷的腐败,军队缺乏统一意志,战斗力低下,有的一触即溃,虽有石门子的阻击,却最终挽救不了金州的失陷;虽有土城子之战的局部胜利,却也无法改变旅顺的沦陷。因此,全局失败命运最终不可避免。
注释:
①据日方材料所载,时城内的清军“约一千四、五百名”(见《中日战争》第8册,第117页)。
②日本天皇的生日。
③日军联队一般为3000-3500人,混合联队约5000人;钟有江称石门子中日兵力为1:10(见《大连文史资科》第四辑,政协大连市文史资科委员会印,1988年版,第19页)。
④30门攻城炮中,15厘米臼炮8门,12厘米加农炮4门,9厘米臼炮12门,9厘米加农炮6门 (见[日]龟井兹明的《日清战争从军写真帖——伯爵龟井兹明の日记》,日本柏书房,1992年版,第135-136页)。
⑤关于清军追击情况,龟井兹明在日记中有如下记载:日军撤退后,清军“敲鼓鸣锣高举大旗追来,可是我军停,他们也停;我军进,他们就退,得到了甚为安全的退却。如果他们也象我军一样穷追不舍决一死战,那么今日之战,我营将损失大半也未可知”(见[日]龟井兹明的《日清战争从军写真帖——伯爵龟井兹明の日记》,日本柏书房,1992年版,第141页)。
⑥日军第二军第一师团军医部长菊地18日午后9点于战地发布第205号公告说:日军“负伤者为军官两名下士卒30名,当场死亡军官1名,下士卒11名,死伤不明者两名。上述负伤军官为骑兵一营连长大尉浅川敏靖(右前胸贯通枪伤)、步兵三团中尉三谷仲之助(右肩擦过枪伤)二人,又战死军官为步兵三团中尉中万德二氏”(见 [日]龟井兹明的《日清战争从军写真帖——伯爵龟井兹明の日记》,日本柏书房,1992年版,第142页)。另据川崎记载,日军共死11人,伤38人,合计49人(见《中日战争》第8册,第138页)。孙克复、关捷的《甲午中日陆战史》第223页作“死伤合计四十六人”。戚其章的《甲午战争史》第228页作“共死十二人,伤四十三人,合计五十五人”。《向野坚一从军日记》记载:日军“死伤四十八名”(《中日战争,第6册,第214页)。
[1][日]龟井兹明.日清战争从军写真帖——伯爵龟井兹明の日记[M].日本:柏书房,1992.
[2]中日战争:第7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中日战争:第8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4.
[4]中日战争:第1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34.
[5]关捷.中日甲午战争全史:第2卷(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712.
[6]孙宝田.旅大文献征存[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85.
[7]张本义.甲午旅大文献[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69.
[8]薛天忠.全县志[M].大连:大连出版社,1989:584-585.
[9]潘茂忠,等.甲午旅顺土城子阻击战[M]//政协辽宁省大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大连文史资料:第4辑,1991:33.
[责任编辑:于洋]
K256.3
A
1671-6183(2014)10-0028-05
2014-10-10
关捷,大连民族学院教授,著名近代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