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王桂玲,刘梦颖
(宝坻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800)
宝坻“六瓣红大蒜”是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也是天津市优质名牌产品,驰名中外。2008年宝坻“六瓣红大蒜”走上了北京奥运会的餐桌。2011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宝坻大蒜”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是近年来由于大蒜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农民使用农药不规范,大蒜田地下害虫发生也逐年加重,尤其是蒜蛆危害更为严重,致使大蒜品质变劣,产量下降。而目前农民防治蒜蛆主要手段是使用有机磷药剂进行灌根,甚至个别农民违禁使用高毒农药防治蒜蛆。由于缺乏科学用药知识,大蒜病虫害防治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对目前常用的辛硫磷农药见光易分解的特性缺乏认识,致使防治效果下降;二是造成大蒜产品农药残留上升,存在质量安全隐患;三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形成了“虫害发生—药剂防治效果下降—加大剂量和用药次数”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实施大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对确保我区大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宝坻区大蒜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是蒜蛆、紫斑病,其中蒜蛆发生严重。蒜蛆在地下危害大蒜鳞茎和根部,致使蒜头组织逐渐溃烂,心叶因失去养分供应而发黄,严重的整株枯死。由于蒜蛆为害,一般地块大蒜可减产10~15%,重度发生年份可减产20~30%。蒜蛆在华北地区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或粪堆中越冬。5月上旬成虫盛发,卵成堆产在蒜叶、鳞茎和周围1cm深的表土中。卵期3~5d,孵化的幼虫很快钻入鳞茎内为害。幼虫期17~18d。老熟幼虫在被害株周围的土中化蛹,蛹期14d左右。第1代幼虫为害期在5月中旬,第2代幼虫为害期在6月中旬,第3代幼虫为害期在10月中旬,成虫集中在葱叶、鳞茎及葱地成堆产卵。
绿色防控是指在作物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通过优化集成生物、物理等防治技术并限量使用农药,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过程。大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改变了过去防治病虫害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用既生态可持续又合理的防治措施,少用化学农药,不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通过农业、物理、生物,辅助化学防治等各项技术,促进大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产品质量提高,是综合防治的新体现,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
与非葱蒜类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冬前深耕冬灌整地,破坏虫体生存环境,消灭部分越冬蛹,减轻翌年病虫基数;进行配方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每667m2施用腐熟的有机肥2500kg,以提高植株抵抗力;播种前进行严格选种,对发霉、虫蛀、发黄变软的蒜头予以淘汰,促使苗齐苗壮,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大蒜出苗后每667m2施用沼液1500kg,促使植株健壮,增强植株抗逆性;合理灌溉,适时除草,清洁田园,降低各种虫害发生基数及程度。
在大蒜田放置蓝色粘虫板,诱杀对蓝色有强烈趋性的种蝇等害虫。每667m2放置20~25块,最佳悬挂高度为板下端距作物顶部10~20cm,随着大蒜植株生长,适时调整粘虫板高度。粘虫板每20~30d更换一次,遇大雨或粘虫板粘满种蝇时应及时更换粘虫板。粘虫板放置时间为4月上旬到5月底。
当种蝇发生程度较高时,在大蒜田使用天然植物源杀虫剂5%除虫菊乳油400倍液或生物农药1.8%阿维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等防治诱杀残留的种蝇。
大蒜栽植前每667m2用3%辛硫磷颗粒剂4kg或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3kg撒施;田间发现蒜蛆时,可选用40%辛硫磷乳油400~500ml随水浇施,并严格控制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防治时间应选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在大蒜紫斑病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选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隔7~10d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准确测报是精确防治的基础,更新测报设备,提高测报准确率,才能有效实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目标。
目前农村个体农民耕种面积小且分散,采用绿色防控新技术的条件没有完全成熟或配套措施不完善,如把蒜田集中整合起来,采取统防统治、技术集成,可大大减少劳动力等投入,效益显著,提高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积极性。
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用药量,但有些新型农药和新技术的应用,在提高防效的同时也增加了防治成本。对增加的防治成本,一部分农民不愿接受,存在抵触情绪,应通过增加补贴等政策措施予以解决,有效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