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华
张翔,号居鹭山人,生于1937年,江苏句容人,现居厦门。在他已走过的七十七个春秋中,虽曾岁月迷茫,沧桑尝遍,但从不曾动摇过他内在的豁达乐观、循道知命的人生态度,熟悉他的人无不称赞其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
以“肽斗”称誉张翔,是取“泰斗”之譬喻。张翔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学财经,没有为单位理财;他念化工,没有进化工厂工作;他不是水电专业人员,却创造性设计出独特的供水线,既省材节能,又为动力消声;他在事业单位做行政工作,却在人到中年时成为一名自然科学的研究者和发明家。在生物肽的研究和应用上,他从破解生命密码入手,所取得的科学成果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遥遥领先于世界,所创造的救人奇迹更是惊叹于世人。
学以致用,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张翔所制造的关于“多能肽”的神话中,不得不提及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两位伟人的先后逝世。伟人的离去,让张翔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也让他开始思考一个新课题。76年以后,他在工作之余,开始阅读研究关于“癌”的资料。自此以后,这个学习式的研究准备工作就再也没有间断过,也从来不为其他人所知。
1982年,张翔带着对生与死的思考和追问,正式开始了他在生命科学上的初探和研究。对于张翔来说,从事跨学科研究,一开始他就不是一个迷信科学和专家的人。他认为,只有正确的理论方向,才能解决实践应用上的无差错。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活经验告诉他,人既不能固守本本主义、唯上唯书是从,也不能受行业束缚、不敢越雷池半步。一个人只有坚持学以致用,咬定青山不放松,并且耐得住寂寞,甚至经受得起家人亲友的不理解、他人的冷嘲热讽,才能把自己认定的事情做下去,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要看自己的智力和努力了。作为一个党员干部,他在破解“哥德巴赫猜想”上,曾经挑战过陈景润,2010年6月为之写的论文,还受到了厦门一中校长任勇教授的赞叹和肯定。
基于在数理化上的素养和不辍研学,已经45岁的张翔开始为自己的人生树立了一个新目标,这就是正确认识癌细胞,制服癌细胞。张翔认为,癌细胞也是细胞,只是一个在人体发生形变,并不断复制的不良细胞。为此,他把思考的方向一开始就聚焦在细胞的形成和生长上。他认为,不同的细胞的生成,归根结底是基因的发生和变化,只有基因的改变才可能导致细胞的改变。万事万物的不同,从微观世界上分析皆是基因的不同,基因的变化又是基于基因谱的排列组合与表达。要修理被破坏和改变的基因密码,必须寻找比基因小的东西,才是一个最佳的方向性选择。
张翔的研究不仅基于细胞学说起步,从最初开始他就把思考的基点倒推向了地球生命的起源。他认为,只有从地球生命起源开始去思考和认知,才是把握问题的关键。带着这种理论认知,张翔把思考的时空一下子从微观世界推进到了宏观的大千世界。在谈到宇宙天体的形成和流转时,张翔说,人类的认知目前极其有限,急需在否定中超越。地球上生命是怎样来的,原因是什么?那是因为地球上有水、有空气,这是生命之源的根本所在。
揭示肽在生命科学和医药上的应用价值
众所周知,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人体健康的内在因素。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基因能够“突变”,突变绝大多数会导致疾病,另外的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变。非致病突变给自然选择带来了原始材料,使生物可以在自然选择中被选择出最适合自然的个体。
为此,张翔认为,导致生物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存在四个方面:一是细菌致病。这个用杀菌的药物效果很明显。二是病毒致病。病毒的分子比细菌小,艾滋病、甲肝、乙肝、丙肝等都是病毒引起的,中药的解毒疗效比西药好。三是器质性病变。中医最为擅长治疗器质性病变,比如推拿、针灸、按摩、中药调理等。四是细胞变化致病。这是由细胞内部变化引起的,更准确地说是基因的变异导致,这就需要从细胞内部的修复上入手。
进入细胞,修复改造基因,这是张翔工作之余默默研究和主攻的方向。基于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和把握,他认为,要想修复变异的细胞,就要有比细胞、基因小得多的一种微小物质穿过细胞壁,还要能够直接进入基因内部,对构成基因的氨基酸链进行自由的“拆解与装配”。这个物质是什么?他思考和研究了很久,认为应该把思想聚集到构成基因更小的精微物质“肽”上,毕竟肽是生成生命端倪的原点。为此,张翔认定,基因的再造必须从肽入手。
1982年,张翔开始着手研究肽的提取和应用,直到1985年才着手应用。这期间,他的爱人卞秀珍一直蒙在鼓里,对丈夫张翔所致力于的一个跨行业的重大发明研究一无所知。待到卞秀珍知道他在业余时间整天沉迷于一种抗癌药物的研发时,作为医院院长的她,第一反应就是坚决制止和极力反对。为此,厦门大学抗癌中心主任王凯华教授还替张翔充当过一回说客,亲自出面劝说卞秀珍,要破除保守观念,大力支持丈夫的研究工作。
事实证明,王凯华教授不但是一个专家学者,而且还是一个包容心极强的人。她对常来咨询交流的张翔一直很支持,很看好他的这个研究方向和大胆尝试,还主动地向张翔提供力所能及的试验条件。她先后为张翔无偿提供400只小白鼠做药理试验,还每月提供300元的试验经费。张翔对肽的提取是纯生物手段,在应用上首先尝试的是口服。至于后来又将这种似药非药的制剂发展到了注射,这还是王凯华教授给出的建议,她认为借助西医的手段,直接进入血液效果会更好一些。
张翔对自己的开创与发明很自信,并于1986年独立成立了厦门北雁肝癌研究所。1989年研制出抗癌和治疗白血病的药物“酸纤维”和“百岁灵”;在应用中,他还发现肽对高血压、哮喘、糖尿病有着特殊的疗效。2004年2月,其研发成果正式在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现在,他所研发的肽的最小分量在86~417之间。事实上,肽在生命科学和医药上,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能起到有病治病、没病预防保健的功效,肽能让人保持和恢复青春活力,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为了更多的人幸福与健康
张翔对肽的应用极其慎重。2003年3月,他把成果送到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进行试验,在经过几组对比实验后,才有了对其应用的足够信心。对于临床应用,张翔不是没有最坏的思想准备,他说:“沉舟侧畔千帆过。为了更多的人活着、幸福、健康,哪怕自己为之付出生命都没有关系。”他坚信他的成果——三元肽,无论用到病人身上,还是用到正常健康的人身上,最起码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因为肽是一种纯生物制剂,即使是健康的常人使用也会达到保健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当然,最先的尝试对象还是他自己,他用自己的身体寻找那种奇妙的感觉,而后才在被医院推出来的几个判了“死刑”的病人身上试用。20年前,第一个被治愈的肝癌患者是厦门自来水厂的职工林世杰;第一个被治愈的黄疸型肝炎的患者是厦门童车厂厂长蔡该得;1986年,被医院诊断“肝癌已不可医治”的福建南安县63岁的木匠洪火龙,服用多能肽三个月痊愈。1987年在上海医治无望而归的胃癌手术后复发者漳州市五交化公司经理甘石谷,使用针剂多能肽痊愈;1988年,厦门患者陈玉岛肝脏大面积坏死,经用多能肽治疗,逐步恢复健康。2001年,江苏句容市陈绍平,身患白血病,医院化疗无望,经张翔治疗,患者体内的幼粒细胞消失后康复。2004年,患者蔡玲当时肝部血管瘤已达9厘米,张翔在广州为蔡玲治疗25天,患者便从危难的边沿回转了过来,并恢复了以前的健康和美丽。
1997年1月张翔参加在重庆召开的“中国企业医药学术研讨会”在大会上宣读和交流他的论文“神奇的多肽与醋蛋”,此文刊载在《中国企业医药》1996年第四辑一书中。1998年张翔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电化学治癌学术交流会”,并被接纳为国际电化学治癌协会会员。2007年4月23日,《科学导报》第13期(总第1922期)为之发表了题为《张翔应“追封”为“中国第一肽”》一文。如今,小分子活性肽已成为了生物制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在中国,张翔在这方面先行了三十年,并且已经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惊人效果。
近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对肽的研究和应用都没有停止过脚步。1986年,诺贝尔生理学奖颁给了发现多肽生长因子(NGF)的生物化学家StanleyCohen,表彰他为基础科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具有广泛重要性的新领域。曾有医学家信心十足地预言,投资健康将有最少6倍的收获,把一切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是健康行业的重任,而多肽类生化保健品的商业化开发将是这个行业的最精彩的篇章。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人类对于多肽的研究和应用将出现一个辉煌的时期,所以说21世纪一定是一个多肽的世界。这对于张翔已经取得的成果来说,不但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息,还是一个具有相当说服力的佐证。
健康饮食有助于减少致癌因素
单纯就癌症的成因、发展、控制和预防上,张翔在探索和研究中,自有一套见解和理论。张翔认为,人类与癌症的斗争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认识癌症成因的过程。癌的出现,不仅仅是遗传基因或致癌物的作用,更与人们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所以,他大胆地指出:“饮食是一切癌症产生的主要根源之一。”
实验表明,多种肉类蛋白合成的异形蛋白是人体基因癌变的兴奋剂,胃酸分泌不足是促癌物质产生的温床。如今在青少年中,尤其是女孩子易患白血病,都与胃酸分泌不足有直接关系。统计发现,30~55岁属于人们癌症的高发期,原因在于此年龄段的人进食过多,造成胃参与的消化量过大,而胃酸分泌却又严重不足,也不稳定;同时,多种肉食混吃的结果造成了异形蛋白供给过量,这是导致细胞病变的根源。对于癌瘤的出现,张翔认为,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明确:一是遗传基因。由遗传基因所引发的癌症大都发生在35岁以后,这个年龄界限是遗传基因发生异变的大致开始。二是生活方式致癌。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是引发肿瘤的因素,特别是不良的饮食嗜好。
在癌症的治疗上,张翔指出,癌症一直到现在还是摆在医学专家面前的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难题。说是陌生,是因为目前绝大多数专家还不认识它、不了解它,所以就不知如何对付它。虽然有些医生偶尔获得几个“成功”的病例,但绝不可以因之而沾沾自喜。毕竟癌症有良性与恶性之分。所以说,对于一个幸存者来说,手术的成功似乎与主刀医生切割范围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也与主治医生用药与化疗的效果没有直接关系。因为若不能从根本上认识癌细胞的成因,加之施治的又是恶性的癌瘤,治疗手段无论是去分割,还是施用生化手段,恶性癌细胞照样会复制、转移。目前治疗癌瘤手段不外乎两种:一是物理治疗。如手术、电疗、放疗等。二是化学疗法。即药物疗法,如使用中西药物等。其最终的手段和目的都在杀癌细胞,与肿瘤打仗。其结果是好细胞和坏细胞一起杀,最终还是癌细胞占上风,最终亡者都是死于免疫力丧失,癌细胞反扑及无休止的复制和扩散。结局是,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会惨败在癌细胞的肆虐面前。
为此,张翔认为,肿瘤的发生和生长,在一个生物体的微观世界里存在着三个要素:一是自身基因,这多少与遗传有关;二是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的摄入等。三是促癌物质,这是一个中介,导致生病最关键当属促癌物质。所以,干预不良的生活方式是保障健康的关键。为此,他提出,35岁以下的青少年癌瘤患者都是吃出来的;35岁以上1/3是遗传,2/3还是吃出来的。各种动物性肉食在体内所合成的异形蛋白会导致基因活跃而脆弱易变。倘若碰上致癌物质,如常常不经意地摄入了黄曲霉素,就很容易患上肝癌;若是摄入超量的亚硝酸盐,就易患胃癌、食道癌。倘若基因稳定、以惰性状态存在,即使体内存在致癌物质也不会衍生癌细胞。可见,干预生活方式,规避致癌物质、促癌物质,是有效预防癌瘤产生的关键。事实上,防止癌瘤产生,就是破坏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这样就能基本达到预防的目的。
为此,在日常预防上,张翔认为应该把握好三个方面:
1、创造让基因产生惰性的环境。生活中饮酒是可以减少肿瘤发生的,因为酒有杀菌的作用,还能让人体的基因产生惰性。但饮酒不可过量,每次饮用只须酒量的三分之一便可。事实上,人也不可能天天饮酒,否则就是嗜酒了。
2、尽量减少黄曲霉素的伤害。致癌物质防不胜防,有时是没有办法知道霉变发生的。植物油中就可能存在许多黄曲霉素,这个预防虽然难,但烹饪时减少油质的使用,还是可以多少回避一些的。食用醋能够对抗黄曲霉素,所以经常刻意吃点醋,对于减少黄曲霉素的伤害、降低癌变概率是有很大助益的。可事实上醋太酸,人们也不可能顿顿都要吃。
3、减少摄入促癌物质。促癌物质是吃出来的。现代人一餐吃几种肉,大量进食的肉蛋白使胃无法承受,造成胃酸分泌不足,最终合成的异形蛋白导致基因活性增加,于是基因被异化,异形细胞就会大量滋生和复制。要想阻止促癌物质在人体存在,就要少吃肉、只吃一种肉,或避免一餐混吃多种肉,管住了自己的嘴巴,不失是一种最明智的防癌方法。
与癌症打一场真正意义的战争
基因是由众多的肽组成的肽团,正常基因有两个端点A和B,任何一个端点发生变化,都可能导致基因发生形变,于是基因所表达的细胞就会发生异变,最终癌细胞产生,变异细胞再进行不断复制,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令人生畏的肿瘤。可见,癌症的生成是细胞异变的结果,而细胞异变是基因被改变。为此,张翔认为,若要消除异形细胞,就要从修复基因上入手,让基因变异的端点恢复正常,从而得以使异形细胞还原正常,从而达到阻止癌细胞的复制、转移和扩散。
从事基因修复,在微观世界使变异基因复原,谈何容易啊?张翔在研究中充分认识到,他所从事的基因改造工作是多么的复杂和艰巨。可导致基因改变,通常情况下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致癌物质的侵入,如黄曲霉素,亚硝酸盐;二是促癌物质,如摄入的异形蛋白。前者是断键替换,后者则是直接取代。基因在接受新的“物质”而重组后,所表现出的变异细胞,即是癌细胞。基于癌细胞的成因和基因的精微,若要寻找一个比基因还要小的物质,直接进入细胞来修复基因,对细胞进行改造,且能优先替代造成基因异化的肽键。这个答案其实在张翔研究宇宙天体中,思考生命的起源中就已经萌生。
为此,张翔认为,他要与癌症打一场真正意义的战争。
他在研究中发现,人类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实际上都是在跟细菌作斗争,因为细菌时时刻刻都在破坏人体细胞,致人生病。有了战胜各种细菌的药,就能使细菌性疾病得到医治。此外,还有病毒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存在,肝炎、肾炎、性病、艾滋病等疾病,就是病毒的侵扰所致。至于细胞性疾病,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骨质增生、各种结石等,就远非对付细菌性、病毒性疾病的药所能企及,因为这些药与之根本不对症。
所谓的现代医学,西医对付癌细胞,基本都是手术介入割截、生化消灭,可最终结果是癌细胞的复发、转移、扩散,最终患者还是痛苦地告别了努力拯救他的医生、家人和亲友。对此,张翔的结论是,研究对抗式杀死癌细胞的药物,绝对是犯了治疗细胞性疾病方向性的错误。用研究杀细菌的方法去对付癌细胞,永远不可能达到目的。为此,他研究治疗癌症思路是,对基因加以修复,使其体细胞恢复原状,进而使人体组织得以扶正,治疗中要绝对避免好坏细胞一并杀死。
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和临床验证,他找到了一种以生物多能肽为主的神奇物质,这个物质就是他近年施用非常有效的“三元肽”,这是他从病理出发研究药理,最终实现病理与药理统一的巨大成果。“三元肽”的作用机理在于:其超小分子量的物质能够进入基因,在修复介质的帮助下,让基因中的端点A或B得以替换,从而使基因还原正常状态。一旦基因得到修复正常,其正常复制的细胞就不会再出现异形,随之人体免疫功能被调动,对异形细胞(癌细胞)加以排异清除,癌瘤自然会逐渐消失。
张翔说,“三元肽”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思想研发的,消灭细胞性疾病则是它的重要使命。针对良性肿瘤施治,只需要使用一种药。针对恶性癌瘤治疗,他的药又分为A类药和B类药两种,这里面即包含了中国文化中的阴阳思想,也能对应上化学中的酸碱理论。A类药主要用于治疗肺癌、骨癌、淋巴癌,其它细胞性疾病则用B类药。对于癌瘤这样的疑难病症,张翔的用药显得非常简单。对此,他的观点是,中西医要想在传承中实现帮助更多人的目的,就要勇于在破中求立,在破除自我中创新,把繁杂的问题简单化。
张翔对他研发的“三元肽”成果很有信心。他介绍说,一般癌症患者、白血病患者用药只需8~10瓶,大约50毫升多能肽浓缩液,四十天左右可大见疗效;心血管、高血压患者用药只需3~6瓶,一个月可见疗效。治疗糖尿病,使用“三元肽”可在11个月左右的时间恢复体内C肽的正常分泌和代谢,从而使患者摆脱药物依赖,从而恢复健康。
用小分子肽解决糖尿病这个社会大问题,是多肽研究领域世界著名生物学家、化学家和医学家一百多年来的孜孜追求,也取得了巨大的科技成果,他们中间有19人因此而获得了11项诺贝尔奖。基于1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理论和所取得的成就,“三元肽”的出现,不但在治疗和康复上是个奇迹,而且在预防上,还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是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可以利用在蜂刺毒素中发现的化学物质毁灭艾滋病毒,防止艾滋病传播,但又不伤及周围正常细胞。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经长期研究发现,蜂刺中的化学物质“蜂毒肽”可以刺穿艾滋病毒的保护外层,毁灭艾滋病毒。对此,张翔一直认为,他的“三元肽”还具有增强人体健康机理,延缓人体衰老,益寿永年的作用。
张翔的“三元肽”在应用过程中的效果,让一开始时的质疑声变得越来越沉寂,进而了无所障地被很多人拿来用作家庭保健。近年来,张翔一直通过口碑相传治病救人,无论是贫富贵贱,只要有求于他,他便毫不犹豫地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支持。若是碰上因病致贫者,他还主动舍药给患者。
在厦门和全国的见证者看来,“三元肽”无疑又成了馈赠领导、亲朋好友的稀世难得的贵重“礼物”。为此,2004年,美国索富大公司来中国找到张翔谈技术转让,愿意出资500万美元购买其专利;同年,英国威尼公司更是出资800万美元购买其专利。可在巨额金钱面前,张翔没有动心,他说:“我不能把技术流传到国外,让外国人拿我们自己研发的专利产品再转卖到中国,用高价来赚取我们中国人的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