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战略大势2013’回溯

2014-02-10 10:24王鼎杰
决策与信息 2014年1期
关键词:俄罗斯日本

王鼎杰

过去的2013年,依然是笼罩在美国霸权之下的一年。与2012年相比,全球战略大势并未形成单纯的线性发展。美国在“战略东移”的口号下虽有后续举动,但相对于继续做实亚太,其在中东地区的行动无疑更加牵动各国的神经,随着美国霸权钟摆回摆到中东地区,作为“阿拉伯之春”运动的后续震荡,叙利亚依然是全球地缘政治的焦点和热点,并因此引发连锁反应。各大地区强国,乃至一些有想法的小国,纷纷作出直接或间接回应,从而使得2013年的战略格局更加波谲云诡、纷乱杂陈。

美国的被动与主动

2013年最具戏剧性的事件无疑发生在中东。主角的一方是叙利亚和俄罗斯,另一方则是目前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自命为主导性强权国家的美国。

面对“后阿拉伯之春”的中东,美国在叙利亚事件上一度摆出强硬姿态,大有拔除俄罗斯的最后海外支撑点,进而合围伊朗的气势。但这也引发了对方的反制。俄、叙双方在这次危机面前,无疑进行着一场天衣无缝的合作,时软时硬,时进时退,通过一连串巧妙的外交运作,在令美国军事行动多次流产的同时,逐步击溃反政府武装。而美国也颇有投鼠忌器的顾虑,既要关照到俄罗斯的反应,又要提防“基地”组织趁势控制叙利亚,从而造成美国的被动格局。

但是,在战术被动的背景下,不能不看到,美国在战略全局上仍占有压倒性优势,并依然在欧亚大陆上掌握着积极进取的态势。在经历了多年的争论后,美国的对外战略逐渐明确为继续强化其在欧亚大陆的前沿存在,并通过制衡战略扼杀新的霸权挑战者的出现,那些鼓吹战略收缩的学者和学派的建议暂时遭到了冰冻库存。

在这个战略方针下,美国虽然还不必像当年对付苏联那样,明确地退出遏制战略和空间化的遏制线,但很显然,美国的战略重心仍在欧亚大陆,并继续在北温带这条历史性的破碎地带上落子布阵,以破坏地区秩序的手法加速破碎进程,同时形成各国对美国的依赖,最终以全球秩序维护者的姿态雄霸世界。

但是,由于叙利亚问题上的战术性受挫,导致美国的力量部署出现了地区性失衡,其他地区的国家,则颇有些压力减轻的感觉。一些有想法的中等强国,甚至一些有想法的小国,都开始采取不同的行动。于是,出现了叙利亚时张时弛,其他地区随之时弛时张的战略态势。

俄罗斯与欧盟的离合背向

在前述态势下,以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为代表的地区强国,继续推行各自的区域战略计划,使得全球形势进一步混乱。

先看俄罗斯。在斯诺登事件和叙利亚危机中,俄罗斯一度作出极其强烈的反应,明显和美国的全球战略规划唱反调,成为本年度国际政治事务中最具戏剧性的事件。同时,俄罗斯在处理其在地中海东部和南千岛群岛(编注:日本称北方四岛)的传统利益时,仍坚持立足军事,适当合纵的策略,采取了诸多引人注意的行动——

2013年1月底,俄海军4大舰队在黑海与地中海水域展开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是该国近1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军演习,旨在演练各大舰队在远海组建联合战斗集群,进行作战策划并执行联合行动的能力。按俄国防部计划,2013年俄军要进行20余次大型的战术实弹射击与导弹发射的演习。2013年2月27日,俄国防部举行有总统普京参加的部务扩大会议。普京要求在未来3年实现军队升级,未来2年内建立先进的军事科研体系。到2015年,军队新一代军事装备比例达到 30%,到 2020年,这一比例应提高到70%至100%。2013年3月28日,普京下达了在黑海地区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的命令。这次演习动用36艘舰艇、大约250辆装甲车、20架战机和直升机、50门火炮。俄部分航空兵、空降兵部队、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参演,兵力达7000人。2013年7月5日起,俄罗斯和中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为期7天的“海上联合-2013”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演习内容包括舰艇锚地防御、联合防空、海上补给、通过“敌”潜艇威胁区、联合解救被劫持船舶、打击海上目标等10个课目。演练采取混编的方式展开。2013年8月3日14时许(当地时间12时许),“和平使命-2013”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联合导演部,在设于俄罗斯中部军区切巴尔库尔合同训练场内的野营村,举行开营仪式。此后,围绕叙利亚事件,普京一再调动军事力量,很有些廉颇未老的表态。这也让世人重新思考俄罗斯复兴的时间表。

但是,如果只是俄罗斯的独角戏,并不足以引起大的动荡,更深层的战略裂痕其实存在于俄罗斯的邻居——欧盟内部。我们知道,欧盟是在法德和解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国际组织,其成员聚合了英国、莱茵河、鲁尔工业区的大量成员国,规模比拿破仑、希特勒极盛时期掌控的资源还要多。但是,如果欧盟继续只是一个松散的国际联盟,并不会对世界格局产生明显的影响,何况近来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经济衰退征。但是,如果有一天,欧盟成为一个紧密的联邦国家,或成为一个由某一强国主导的联邦国家,就会在根本上冲击美国的全球格局。因而,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的战略家都深刻明晰一个道理,既不能让外来强权征服欧洲,也不能让欧洲内部崛起新的霸权国家,尤其要严防法、德中的任何一个作为美国的挑战者崛起。所以,美国一直在利用法德矛盾离间欧盟,并将其与英国的特殊“跨大西洋联盟”作为预备手段,美国甚至还把保留土耳其的入盟问题作为深层手段,以实现其对欧洲事务的掌控。

经过这些年的制衡,法国虽然周期性地作出挑战美同的姿态,但已经成了“死老虎”。反而是表面上与美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的德国,越来越让美国不安。首先,德国在欧盟、北约东扩的过程中,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不仅压倒法国,取得了对相关小国的经济影响力,而且和俄罗斯再次成为战略邻国。日后,无论是德国降服法国,一统西欧,还是向东与俄国结盟,都会从根本上改变欧亚大陆的均势格局。2013年l月22日,德国在“主场”把与法国50年的友谊推向高潮。在德法两国连日来共同庆祝条约(编注:1963年 1月 22日,时任德国总理阿登纳与法国总统戴高乐在巴黎爱丽舍宫签订德法合作协议,标志着法德两国最终和解,几百年的“世仇”成为历史)签署50周年之际,德国总理默克尔感慨,没有德法友谊,德国就不会统一。

与此同时,俄罗斯在分别推进与法德两国的深度合作。2013年,法俄高层的会晤,就展示了另一条历史道路:当年俾斯麦正是善于调和法德俄三角关系,从而维持了有利于德国的欧洲均势。后来,法俄联盟则奠定了一战的基础,并在降服德国的基础上,开启了一个新的力量格局。

从这几件事情上不难发现,日后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尤其是法德俄三角关系,将是影响全球走势的一个大因素。美国短时间内可以偷着乐的是,德国依然保持不动如山的姿态,欧盟也暂时没有发生重大战略转向,从而全球格局依然保持平稳,美国仍得以继续发挥其“离岸平衡手”的传统角色,但是,经济上衰落的欧洲,却逐渐获得越来越重的政治砝码地位,德国正成为关键中的关键。因此,美国能否继续通过美德特殊关系撬动欧洲,进而通过“跨大西洋联盟”锁定欧亚大陆,日趋成为考验美国霸权基石的重中之重。

日本与印度的合纵连横

接下来,让我们将目光转向欧亚大陆的东部,看一看日本和印度在2013年的作为。

日本的行动,依然是在其蚕食战略的背景下,在如下4个方面做稳步推进:

1.加强西南离岛作战。1月25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修改现行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大纲强调重点加强对西南海域的防卫能力和警戒监视力度,并改变过去 “基础防卫力构想”,代之以“机动防卫力构想”。日本新海洋基本计划草案提出,日本将在未来几年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并加强岛屿的信息搜集和警戒体制等,以确保海洋安全。自9月以来,日本又多次以无人机“入侵”钓鱼岛为由制造新的摩擦。自卫队内部的解决方案是,如果“入侵”无人机无视日方警告,日方将采取与有人驾驶飞机同样的强制措施,将其击落。10月11日,防卫相小野寺五典将上述处理办法上报首相安倍晋三,获得认可。这一切,都可看作是多年来自卫队强化西南离岛作战的新动作。其背后隐藏着更深的战略目的,即打着国土防卫的旗号,谋求在境外获得自由攻击的机会,尤其注重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混淆视听,寻找重新成为东亚地区霸主的机会。

2.加强和越南、缅甸等小国的联合。作为安倍晋三的既定战略,联合周边小国,孤立中国,是其追求的外交目标。5月24日下午,安倍率领代表团出访缅甸,这是自福田赳夫1977年以来,日本首相36年来首次造访缅甸。9月15到17日,防卫相小野寺五典出访越南,与越南国防部长冯光青就加强所谓海洋安全领域合作问题进行了磋商。访问期间,越方态度积极,安排小野寺考察了著名的金兰湾军港,日本共同社将此举解释为,两个与中国有海疆纠纷的国家,希望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这不能不引起世人的警觉。

3.强化自身军备。1月27日,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成功发射两颗间谍卫星,即“雷达4号”情报搜集卫星和一颗光学传感实验卫星,此次发射采用 “一箭两星”方式,使用了三菱重工业公司研发的H2A型火箭。9月14日14时,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在位于鹿儿岛县的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艾普斯龙”号新型固体燃料火箭。“艾普斯龙”是日本近12年来首次发射的新型火箭。8月 6 日,日本二战后建造的最新、最大的直升机驱逐舰(22DDH)“出云”号,在横滨市举行下水仪式。“出云”本系旧日本海军的军舰名称。老“出云”号在中日战争中扮演了侵华急先锋的角色,在淞沪会战中,曾与当时中国军队的三个军种都发生了直接冲突。这次命名不能不说其深刻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4.继续深化和美国的互相依赖。日本财务省4月18日公布的2012年度贸易初步统计显示,美国时隔4年反超中国重新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对象国。日本的对华出口连续两年下降,对欧盟的出口额仅为巅峰时期的一半。此外,在能源合作领域,美国开采页岩油和页岩天然气明显发生了冲击效应。据国际能源署预计,2017年左右,美国的油气产量将成为世界第一。随着改变北美能源产业的页岩气革命开始撼动其他地区,日本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商签署了从美国购买液化天然气的协议。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也与美方签署了供应合同。

然而,所谓美日的相互依赖是不对称的。美国对日本的依赖非常有限,倒是日本对美国的依赖不断加深,这种形势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出现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日贸易热火朝天,中日关系则直线下降。美国利用中日纠纷进行制衡,一面对中国表示道义上的支持,一面却不断深化和日本的贸易往来。到上世纪40年代初,当日本准备利用德国崛起带来的全球震荡有所行动时,立即遭到美国的强力弹压。日本也立即痛苦地发现,居然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能替代美国造成的单向依赖。于是,不得不在不战而败与在劣势中开战之间作出选择,而选择的结果就是太平洋战争和两颗原子弹。从以史为鉴的角度讲,当前的这种日美关系只怕并非日本之福。

最后,再看一看印度。印度的战略方针依然是不断加强印度洋的制海权份额,同时立足“向东看”战略,谋求对远方事务的介入,逐渐成为一个在全球事务中有话语权的国家。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印度正在不断强化海军实力。继2012年从俄罗斯购买的核潜艇正式服役,成为全球第六个核潜艇拥有国之后,2013年8月,印度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与此同时,印度2013年度的国防支出比2011年增长5.3%,达到2.367万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335亿元),比10年前猛增3倍。另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透露,印度已成为世界最大武器进口国,其中来自俄罗斯的武器约占8成。俄罗斯成为印度军队增强实力的支撑力量。

与此同时,印度和越南、菲律宾、日本也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接触。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进一步扑朔迷离。

小国的选择

在大国和中等强国或离岸制衡或合纵连横之时,一些有想法的小国也在采取行动,其策略大致可以分为3类:

入盟:以东欧国家和土耳其为代表。前提是附近有具备吸引力的大型军政联盟。这些年来,欧盟无疑构成了这样一个吸引力中心,但土耳其的入盟依旧遥遥无期。

搭车:以缅甸、越南、菲律宾表现得尤其明显。其主要手段无外乎借助大国和地区强国间的摩擦,浑水摸鱼。2月21日,代号为“金色眼镜蛇-2013”的多国联合军事演习在泰国落下帷幕。“金色眼镜蛇”系列军演,是由美国和泰国主导的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联合军演,自l982年在泰国举办以来,至今已经举行32次,旨在通过多国部队演习推进地区安全以及构建东南亚地区安全体系。今年,缅甸首次正式应美国邀请,以第二类观察员国身份参加本次军演,这普遍被外界视为是美国改善与缅甸军事关系的信号。再结合前述缅甸和日本的靠拢,正可看出其多方接触,待价而沽的算盘。越南同样不甘落后,其以金兰湾为香饵,先后在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多个国家面前晃动,2013年又和日本互送秋波,体现的正是希望借助自身的地理位置换来最大化的国际收益。

突围:这类国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朝鲜和伊朗。以朝鲜而论,无论是核试验、射卫星,还是吸引眼球的新闻播报,无不是希望能摆脱困境,尽快在保住国体的前提下,找到经济发展、政治突围的新途径。而伊朗在叙利亚危机中,无疑有着最深刻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痛感。在遭到美国多年软遏制与硬封锁之后,是最终背水一战,还是顺利突围,显然是伊朗最关注的问题。暂时,叙利亚危机拖住了美国的步伐,俄罗斯的强硬立场也多少给了伊朗以新的鼓舞,但这个高原国家,如何重振雄风,从小国行列脱身,重新成为地区性强国,正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仍将东西而求索。

总体来看,2013年的国际格局,虽有叙利亚的热点与俄罗斯的戏剧性介入,依然是继承多于创新,守成多于变化。在这个基础上展望2014年,大致可以看出,叙利亚、伊朗、朝鲜,仍是国际事务中的雷管性国家。日本、缅甸、越南、菲律宾则有可能扮演导火索的角色,而俄罗斯与欧盟则是重中之重,是真正有可能改变世界格局的关键。

猜你喜欢
俄罗斯日本
俄罗斯猫展
探寻日本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日本神社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