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军 科
(宁波大红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
有效的职业沟通已经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拥有了沟通能力就等于掌握了成功的钥匙[1]。中国职业能力认证中心2010年对1 000名人事经理所作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超过85%的人认为,在当今的人才市场中,最有价值的技能是沟通技能(包括口头沟通、倾听和书面沟通能力)。同样,沟通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是调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情感的润滑剂,是调动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助推器,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运用沟通的理论去指导学生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离不开学生管理工作。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整个宏观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加大,沟通问题也得到了许多教育者的重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沟通也在增多。然而,社会情况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社会竞争日趋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众多学生身感焦虑、自卑和不安,许多新的心理问题不断产生,都给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加之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及80后乃至90后大学生身上体现出的新特点,对大学生学生管理沟通的内涵也赋予了新的内容,沟通方式、沟通技巧也有了新的要求[2]。
本问卷参考了武洪明、许湘岳编著的“职业沟通教程”和相关文献中的问卷,根据沟通的相关理论,设计出了“师生沟通调查问卷(教师卷)”和“师生沟通调查问卷(学生卷)”。问卷由三部分构成:①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②学院师生沟通现状,③影响师生沟通效果的因素。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用来简要分析师生沟通双方的个性特征和差异。第二部分则是围绕沟通的基本要素设计,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搜集教师和学生对沟通意识、沟通水平、沟通状况、沟通内容、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学院师生沟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对沟通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找出哪些因素对沟通效果影响最为关键的几个因子。第三部分问卷主体内容共10项,其中学院环境因素维度4个条目,家庭的外部因素维度1个条目,教师自身的内在条件维度2个条目,学生自身的内在条件维度3个条目。
本文调查问卷的发放是经过对学生个体特征分析之后进行的,对全院学生按照个体特征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班干部和普通学生当中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调查,在本次的有效调查问卷中,按年级划分,大一503人,占总学生数的53.1%;大二445人;占总学生数的46.9%。按性别划分,女生450人,占47.5%;男生498人,占52.5%。按专业划分,理科生559人,占59.0%,文科生389人,占41.0%。按学生来源划分,普高生693人,占73.1%,职高生255人,占26.9%。对教师问卷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院教师总数78人,其中女教师占60.7%,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的占75%,讲师或助理研究员职称的占50%,副教授或副研究员职称占23.2%,在本次的有效调查问卷的56位教师中,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教师占98%。
调查问卷于2013年9月在宁波大红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施测,其中教师问卷发放56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回收率为100%,学生问卷发放948份,回收有效问卷916份,回收率为96.6%。
(1) 学生对沟通意识的认知度偏低。从表统计结果来看,22.3%的学生认为师生沟通很重要,68.1%的学生认为师生沟通不是很重要,体现学生沟通意识比较淡薄。72.3%的学生在沟通中获得较少的幸福和快乐感。文理科学生统计结果显示,文科生的满意度大于理科生,女生的满意度略大于男生,可以看出女生在沟通中更占据优势。所以,在与男生的沟通方面需要加强。高年级同学的满意度远远大于低年级,由于高年级学生比较熟悉学院的环境,因此学院应及时关注低年级学生所反映的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畅通各类沟通渠道。
(2) 学生的主动沟通程度偏低。只有27.1%的学生经常与辅导员(班主任)保持联系,65.8%的学生没有与辅导员(班主任)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经常在碰到困难或有建议时才向辅导员(班主任)发出沟通的信号,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反映出学生的主动性不高,即主动沟通意识比较差。对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沟通环境还需加强[3]。
(3) 学生的沟通水平有待提高。44.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师生沟通过程中出现分心的现象,10.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沟通过程中偶而会出现分心情况,体现在男生身上更为明显;在对辅导员(班主任)无论态度与用词如何,是否能注意倾听这个问题上,60%以上的学生反映会出现不专心,这和当代大学生关注自我的习惯有关,在倾听过程中,过于注意自己的观点,喜欢听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往往是置若罔闻,错过了聆听他人观点的机会[4]。
(4) 生师之间的沟通内容过于单一。从师生沟通的内容来看,学习占63.2% 、生活占28.6% 、思想占8.2% ,76.8%的学生在沟通过程不愿涉及自己的隐私问题。大多数学生和辅导员(班主任)都能够意识到,真正产生效果的沟通内容通常发生在公开区,各种各样的观点都可以在公开区交流[7]。但现实中的经历往往并不像理论所推演的那样顺理成章,在大多数沟通中,学生常处于隐藏区或盲区,他们不愿或不能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本意,甚至有时很无奈地进入自己的封闭区,使生师之间的沟通效果大打折扣[5]。
(5) 师生之间的沟通以现代方式居多。大多数学生更愿意以互联网为工具,以文字、声音、图像及其他多媒体为媒介的沟通方式,占49.0%的比例,利用电话沟通的占20.9%,面对面沟通方式占23.7%。网络沟通方式既可以超越时间和地域,提高沟通效率,使沟通更加方便快捷,又可克服面对辅导员(班主任)时“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碍,深受大学生青睐。
表1是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生在沟通因素认知得分上的差异比较,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测[5]。
表1 学生沟通因素认知的差异比较
从表1表明,女学生在人际关系和沟通信息反馈及时性问题上的认识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说明女生比男生对沟通环境的认识更为深刻,女生更认同沟通为自己所带来的价值,同时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沟通行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自身沟通能力的认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二的学生对自我提升、未来发展方面的沟通需求更为强烈,对人际关系和主动沟通的意识和表现更为突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对而言,文科学生的意识稍强于理科学生。
表2是对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教师在沟通因素认知上进行的多重响应交叉分析。
表2 教师沟通因素认知交叉分析结果
表2所示为交叉分析结果,给出了不同性别、年龄段教师对沟通因素认知上的频数与百分比。女性教师认为在班级规模和工作压力的影响程度上高于男性教师;年青教师非常注重学院的网络沟通设备完善问题;所有教师均认为自身和学生的内部条件是影响师生沟通的重要因素。
通过目前学院的师生沟通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相关因子中得出的数据结果发现师生沟通尚存在欠缺。一个完善的学生管理师生沟通机制,尤其需要提升辅导员(班主任)的沟通素质、提高学生的沟通技能、改变沟通策略和深化沟通效果等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确保师生沟通持续顺畅的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的管理实效[6]。
(1) 打造亲和力,沟通零距离。亲和力最早属于化学领域的概念,是特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现被用于人际关系领域,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作为辅导员(班主任)需要利用好3种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和亲和力。①容纳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会善于找出学生的长处,挖掘、夸奖那些尚不为人知的长处,让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②重视学生。对学生的问题不要怠慢;对不主动交流的学生要多约他交流;对学生“特别”招待。③打造亲和力。当辅导员(班主任)主动地愿意接近学生时,自然会赢得学生的真心微笑与亲近感[7]。
(2) 腹中有诗书,沟通有底气。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与学生打交道,并不一定非得满腹经纶、学富五年,但为了更好地胜任学生沟通工作,在与学生一起沟通交流时,扩大与学生交流的公开区,不会感到没有共同语言而心虚没底气,或许还能舞文弄墨地来上一二招博得学生的赞叹。加强政治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辅助知识的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敏锐度、创新沟通的新方法和新技巧,只有做到又专又全的结合,才能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现[8]。
(3) 人格魅力足,沟通自然顺。个人魅力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概念之一,人们对魅力的依赖已经成为了一种生存状态。可以从四个方面打造自身的人格魅力。①修炼内心;②注意举止;③完善性格;④培养高雅的兴趣。在文化水平、胸襟宽阔、举止神情、气质涵养等表现出真正的美、和谐统一的美。
(4) 方法渠道新,沟通效率高。现在的联系工具五花八门,需要记住的账号可谓繁多:固定电话号码、手机号码、E-mail地址、邮政地址、传真等。如今的社交账号更多:微信、微博、开心、人人、博客、个人网站、MSN、QQ、贴吧。以人为核心构建网络沟通平台的方式非常必要,也必将成为大势所趋。年轻的大学生们接受能力强,也是网络的积极使用者,辅导员(班主任)若能较好地掌握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利用网络的优势条件和优质资源与学生进行沟通,让这个新时代的沟通工具更好地为我们服务[9]。
(1) 增设沟通课程和培训。据调查,在当今的人才市场中,最有价值的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沟通能力。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与训练,可以使学生明确沟通技能的学习目的、领会沟通技能的学习内容、了解沟通技能的学习要求, 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沟通技能知识和运用沟通技能。在大学生中开设“沟通技能培训课程”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并对沟通技能提出测评方法,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地接受沟通技能知识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训练。
(2) 提高主动沟通的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地沟通意识,把无意识的沟通转化为有意识的主动沟通,并把沟通自觉地融合到自己的沟通实践过程中。自觉沟通意识不仅包括主动参与到沟通活动的一些显性行为,还包括积极进行沟通过程中隐性的思维活动;另一方面,自觉沟通意识还反映在沟通参与程度问题,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有效参与还是无效参与,都会对沟通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4) 开展丰富的沟通活动。沟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了解知识—掌握方法—运用技巧—实践应用—形成技能”这样一个过程,实训“活动”是化技巧为技能的最有效途径,利用精彩纷呈校园文化活动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发学生对沟通技能学习与训练热情,鼓励学生投身于多种课外活动来提高自身沟通技能。
(5) 倡导健康的网络沟通。依目前研究,未来网络上瘾的可能人数将会占到网民的10%,大学生群体置身于网络环境中,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人机交往”可以代替“人际交往”,忽视了身边的亲情和友情,影响了现实中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人际关系的淡漠,形成了新的人际障碍。因此,面对网络沟通,关键是摆正态度,①要引导学生承认网络的虚拟性;②要利用好网络的优势条件,有效地使用网络沟通,不在虚拟世界中虚耗时间甚至沉溺其中不能自拨。
(1) 建立科学的沟通制度。“沟通”作为学院师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润滑剂,是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实践活动之一[10]。以我院为例,学院成立以学生处、团委、教务处为主要负责部门,由各分院协调配合,组织校院两级学生会组织及各班级学生信息员组成覆盖全校学生、收集学生信息、反馈信息交流结果的信息沟通网络。各年级、学生个体提出的有关学院发展建设和学习、生活、工作的信息由各分院学生会通过意见箱、邮箱、网络平台提交等方式长期收集,汇总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详细的整理归类和分析,校学生会将调查分析的信息和拟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形成书面报告,并组织学校相关领导、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学生信息交流座谈会,科学的沟通制度确保了学院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2) 营造和谐的沟通文化。“小型企业靠人治,中型企业靠制度管理,大型企业靠文化管理。”充分显示了文化的重要性,这句话被很多企业奉为经典,同样适用于高校的学生管理。从沟通的层面来说,决定沟通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沟通文化建设,只有建立在和谐沟通文化基础上的沟通制度才能发挥制度本身的保障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允许学生的想法不完整或不系统,但也要让对方把他的忧虑或不解说完。应该最大化的调动沟通弱势群体—学生来积极参与沟通,才能够从基层的师生沟通中领会战略思想的实施进程或可能受到的阻力,也才能够从沟通的界面体现尊重学生的人文文化[11-16]。
(3) 建立互动的反馈机制。成功的沟通是一个互动反馈的过程,及时地给予对方反馈,能够加强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也能让对方在得到反馈的过程中了解你对其优缺点的认识,以便于其在日后与你的交往中扬长避短,增加共性,使彼此的人际关系更加牢固和稳健。反馈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善于运用合理的反馈技巧,使有效的反馈机制发挥其功效。②反馈信息并非多多益善,沟通中必须坚持一贯的人际关系和沟通原则,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观念,不做“变色龙”。③清晰、明确地表达观点。无论用肢体还是口头向对方传达反馈信息时,都应当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确保对方准确地领会意思。
(4) 搭建多方的沟通平台。平行沟通,搭建家庭与学校沟通平台。学生家长同样肩负着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代沟问题是诸多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院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建立家校联系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消除家长和子女间的代沟,消除学生叛逆心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新建本科院校有效师生沟通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对于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沟通行为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沟通已经成为高校一种新型且被广泛采用的沟通渠道。辅导员(班主任)需要掌握新型的沟通工具,了解学生中平时不易掌握的情况,甚至直面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关系必将更为和谐,教育工作必将更有实效。
[1] 崔佳颖.组织的管理沟通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18-22.
[2] 代晶晶.当代高校师生沟通平台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6):233.
DAI Jing-ji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cation platform of [J].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2010(6): 233.
[3] 冯 平.构建和谐大学师生关系之我见[J].中州学刊,2010 (2):148-150.
FENG Ping.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y I saw [J].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2010(2): 148-150.
[4]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881936149659357...《什么比沟通制度更重要_百度知道》
[5] 金运成.审视与重构:文化立场中的大学师生关系[J].现代大学教育,2013(1):28-34.
JIN Yun-cheng. Review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J].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2013(1): 28-34.
[6] 康少果.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31-32.
[7] 李雪萍.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23-30.
[8] 刘 勇,彭新梅. 网络环境下高校师生沟通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5-48.
LIU Yong, PENG Xin-mei.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y of [J].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2(1): 45-48.
[9] 牟燕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及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25-33.
[10] 石立美.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及其优化策略[D]. 成都:西南大学, 2008:8-12.
[11] 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5-39.
[12] 王高贺. 教师视角中的高校师生沟通[J].教育评论,2013(3):63-65.
WANG Gao-he. The teacher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y [J]. Educational Review, 2013(3): 63-65.
[13] 王 芹.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沟通[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18-19.
[14] 张 萌.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21-40.
[15] 张 昕.滨海供电公司内部营销管理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0:15-17.
[16] 周金声, 王丽坤.加强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刻不容缓——大学生沟通能力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3): 113-118.
ZHOU Jin-sheng,WANG Li-Kun.Strengthen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t is urgent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J].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3(3): 113-118.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摘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