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建 华
(1. 南京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3; 2. 南京邮电大学 通达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成长方式的改变,我国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转型的巨大压力。党中央提出了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打造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不仅是满足我国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要务,也是决定了我国在“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持续保持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一伟大战略的重要举措[1]。2010年我国正式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列入国家战略发展新兴产业,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新一轮产业竞争和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先导领域[2-3]。在这种背景下,对我国当前乃至未来的信息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全面掌握信息通信技术和经过充分工程训练,满足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独立学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独立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则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主要基地[4-10]。与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主要是针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达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南京邮电大学1999年创办的全日制民办本科独立学院。2012年,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方案,南京邮电大学与扬州市人民政府合作,整体搬迁至扬州市扬子津科教园区。通达学院立足信息通信产业,依托南京邮电大学雄厚的教学资源、显著的学科优势和严谨的教学管理,保持与通信信息行业密切稳定的合作关系,成功地培养了一批批信息产业建设的合格人才,在社会享有较高声誉,成为造就IT英才的摇篮、投身信息产业的阶梯。
通达学院实施“以人为本、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校企合作”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和谐校园建设为保障”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依托邮电通信行业、面向信息化社会的信息特色发展之路,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品牌特色。学院的特点和培养定位决定了实验室建设必须创新,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本文结合通达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探讨信息通信类独立学院实验中心的建设思路。
实验中心是开展实验实践教学工作最主要的场所,同时也是满足本科生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集中性实践环节以及各种创新竞赛活动重要的教学基地[11-15]。根据国家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纲要和江苏省建设信息强省的需求,充分考虑作为信息类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定位,通达学院实验中心的建设目标定位为:坚持全面实施“紧贴通信行业,发挥地域优势,强化专业建设,培养应用人才”的发展战略,充分依托南京邮电大学和扬州市政府的雄厚资源,持续追踪通信信息的发展前沿,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和应用型实验实践训练提供支撑,培养满足行业和社会需要的信息类应用型人才。
通达学院实验中心的建设目标突出了以下思路:① 充分依托南京邮电大学的资源,建设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针对实验中心的建设和实验教学,学院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教学管理、质量监控融入南京邮电大学的办学体系;坚持所有专业带头人全部由南京邮电大学资深教授担任;坚持对包括扬州校区在内的任课教师均由南京邮电大学选派。② 立足省内一流,高起点建设实验基础设施。通达学院校区位于扬州大学城扬子津科教园区,占地近700亩,目前已有完善的建筑面积21万余m2,校园教学区、实验区、运动区、办公区等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教学、实验与生活设施先进齐全,另有约10万m2正按照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和标准进行建设的室内体育馆、学术交流中心和教学实验楼。③ 以信息通信为核心,彰显实验中心特色。通达学院以通信信息类专业为主干,并根据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新增设 “物联网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及配套的实验室,与快速发展的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趋势高度契合。
在2010年、2011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组织的全省独立学院专业建设抽检中,学院均以名列前茅的优势通过。实验中心将着力于把教学、科研、实验、创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紧密结合战略新兴产业面向行业发展需要,针对学生开展综合性、创新性训练内容,最终把中心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信息通信类实验中心,保持与通信信息行业密切稳定的合作关系,为通达学院培养了信息产业建设的合格人才提供支撑。
根据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通达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我们疏理了中心的建设思路,即在建设水平上突出先进性,在建设内容上强调针对性,在功能定位上强调综合性,在管理上强调开放性。把实验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突出培养符合行业及企业需要的,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中心建设思路主要特点包括:
(1) 突出先进性,体现前瞻性。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实验设备和技术手段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快速发展的需求。中心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体现建设水平的前瞻性。
(2) 强调针对性,体现成效性。通达学院以培养信息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针对这一目标中心突出了实验实践内容的针对性,从实验内容、实验大纲、实验教学、考察方式等方面都侧重于符合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信息通信技术原理、综合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得经过实验中心训练后的学生能良好地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特别是能较快地适应信息通信领域内容包括工程安装、调试、维护等应用型工作。
(3) 强调综合性,体现融合性。中心的功能定位明确,充分体现以信息通信为主要特色的学科与专业优质资源的有机融合,中心的建设不仅充分利用了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同时也根据统一规划把新的平台有机地进行整合,搭建了适应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需要的先进实验平台与环境,同时也充分利用了与南京邮电大学及企业的良好关系,把各方面的实验教学资源进行了融合,在节约投资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平台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信息通信领域是技术高度集中的领域,实验平台的建设投入大、更新快,仅依靠通达学院自身的投入难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中心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统一部署”和“顶层设计”,站在信息通信全局规划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我们还积极拓展建设经费来源和渠道,体现“有所必为”和“有所不为”。这里的“有所必为”是指对于培养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别是对未来应用型人才培养起着基本能力训练的实验条件,中心按照高水平要求立足自身建设。如信息类基础的电工电子类实验环境、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等均采用自主建设模式,并比照信息类一流高校实验中心的要求进行软硬件建设。而“有所不为”则是针对一些大型复杂贵重实验仪器设备,如成套通信系统、移动和固定网通信设备等,成本高,更新速度快。中心采用与南京邮电大学及企业等共享模式,实现了以低投入的方式,达成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传统的高校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面临新的挑战,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传统的以实物为基础的实验平台和手段无法满足需求,虚拟仿真实验是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的主要手段。中心充分依托在信息通信、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等技术领域的传统优势和特色,突出虚拟网络与实体网络相结合,虚拟对象与实体对象相结合,虚拟手段与实际手段相结合,通过实验室资源有效整合,构建了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大平台。依托信息学科专业优势,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虚实结合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习惯于“关门办学”,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和企业需求存在差距,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工科学生的“短板”。高校与政府、企业、行业之间存在的体制性壁垒,也使得高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建设相脱节,与产业发展需求相脱节。中心充分发挥通达学院与江苏电信、移动、联通、联创科技、江苏电视台、中天科技、亿通科技、邮通建设监理、上海贝电、江苏通服、南京网盈等信息通信行业骨干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在企业建立了40余个实验实践基地。通过课内实验延伸到课外实验、必修实验延伸到自主选题、校内实验延伸到企业实践,企业导师全程参与实验实践教学等模式,形成全方位拓展的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多元化实验实践教学格局。
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结合母体的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和良好的行业合作关系,通达学院在实验中心的建设思路中探索了一条适宜自身发展的道路,初步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实验环境,如图1所示。满足了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也为包括信息通信类独立学院实验中心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信息通信技术为背景,坚持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及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实验实践教学理念,是通达学院实验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努力建成理念先进、体系科学、平台先进、内容完善、队伍合理的实验中心,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信息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 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11/17/content_693542.htm
[2] 刘延东. 推进科技创新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EB/OL].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77/n13702866/n13702883/13873502.html
[3] 张德江. 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EB/OL].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77/n13702866/n13702883/14206919.html
[4] 刘亚松, 魏景光. 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414-417.
LIU Ya-song, WEI Jing-gua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Laboratorie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2,31(10):414-417.
[5] 陈汉英, 侯 超. 独立学院实验室管理体制与机制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75-177.
CHEN Han-ying, HOU Chao. Discussion on independent colleges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0,27(9):175-177.
[6] 陈仁安. 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 实验室科学, 2013,16(3):121-123.
CHEN Ren-an.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n independent colleges[J]. Laboratory Science, 2013,16(3):121-123.
[7] 付 兵. 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的探讨[J]. 实验室科学,2011,14(4):150-153.
FU Bing. Exploration of planning for building laboratories in independent college[J]. Laboratory Science, 2011,14(4):150-153.
[8] 洪家芬. 基于项目化管理的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模式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32(1):162-164.
Hong Jia-feng. Project Management Based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n Independent Colleges[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3,32(1):162-164.
[9] 贾丽红, 崔赞梅. 对独立学院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28(1):175-179.
JIA Li-hong, CUI Zan-mei. Thinking on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management mode of open laboratory[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1,28(1):175-179.
[10] 陈为德. 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27(12):218-238.
CHEN Wei-de. Study on laboratories construct ion and manage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0,27(12):218-238.
[11] 王 杰, 刘晓鸿, 冯 璐, 等.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与体会[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28(3):311-316.
WANG Jie, LIU Xiao-ou, FENG Lu,etal. Practice and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on construct ion of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1,28(3):311-316.
[12] 崔海亭,郭彦书.强化工程化实际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13-15.
CUI Hai-ting, GUO Yan-shu. Strengthen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training and promoting students innovating ability[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0,27(12):13-15.
[13] 沈建华, 王 奇, 刘 峰. 信息通信技术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7):113-115.
SHEN Jian-hua, WANG Qi, LIU Feng. Construction of an ICT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2, 31(7):113-115.
[14] 郑传明, 胡长文, 黄如丹, 等. 教学科研实验室开放资源共享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32(6):382-384.
ZHENG Chuan-ming, HU Chang-wen, HUANG Ru-dan,etal. Sharing of Open Resource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Laboratories[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3,32(6):382-384
[15] 姜燕宁, 郝书池. 校际“共享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31(8):142-146.
JIANG Yan-ning, HAO Shu-chi.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terschool “Sharing” Laboratories[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2,31(8):142-146.
·名人名言·
只有严格的专业化能使学者在某一时刻,大概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时刻,相信自己取得了一项真正能够传至久远的成就。今天,任何真正明确而有价值的成就,肯定也是一项专业成就。
——马克斯·韦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