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慧
(甘肃省秦安县土壤肥料工作站,甘肃秦安 741600)
秦安县旱作区土壤墒情监测初报
邓慧
(甘肃省秦安县土壤肥料工作站,甘肃秦安 741600)
干旱是制约渭北旱作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在秦安县不同生态区域建立了土壤墒情监测站点,对其土壤墒情的动态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秦安县乃至渭北同类旱作农业区1—4月份降水量较小,蒸发量大,土壤墒情差;7—10月份随降水的增加,土壤墒情明显好转。
旱作区;土壤墒情;旱情监测;秦安县
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以北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山多川少,沟壑纵横,属陇中南部温和半温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4 ℃,日照时数2 208.1 h,无霜期174 d,干旱、冰雹、暴雨、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年均降水量507.3 mm左右,蒸发量1 448.8 mm,且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为了掌握秦安县土壤墒情,科学合理的指导各项旱作节水技术措施的落实,我们在秦安县不同生态区域建立了自动监测站点,对土壤墒情进行定位监测,并对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气象资料来源
相关气象数据均来源于秦安县气象局,统计时间以当地主要作物生长关键时期为主。
1.2 监测站点设置
依照秦安县气候、地形地貌、农业生产特点及农田土壤类型,在川道区、高山区、半山区等不同生态区共设立1个自动监测站,3个监测点。其中监测站位于秦安县良种场,地处东径105°38′53″,北纬34°51′08″,海拔1 205 m,土类为淀土,四周开阔,周围无高大建筑物,交通便利。监测点分别位于云山乡吴大村,地处东经105°46′22″,北纬34°44′50″,海拔1 750 m,土类为灰褐土;千户乡千户村,地处东经105°34′16″,北纬34°48′32″,海拔1 800 m,土类为灰褐土;五营乡蔡河村,地处东经105°56′25″,北纬35° 00′35″,海拔1 430 m,土类为淀土。监测站点主栽作物均为粮食作物。
1.3 取样及测定方法
自动监测站土壤含水量数据自动采集,4个土壤水分传感器埋深分别为10、30、50、80 cm,记录设置为每日4次,2012、2013年1—12月每月10、25日下载采集数据,按月平均值进行分析。农田监测点土壤含水量数据人工采集,2012、2013年2—11月每月10、25日用土钻分层(0~20 cm、20~40 cm、40~60 cm)取样,如遇一般降水,则在降水后第3天取样,大雨后则在第5天取样,持续性干旱季节根据旱情增加取样次数。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测定。
2.1 气象因子
2.1.1 降水由图1可知,2012、2013年秦安县月平均降水量1—10月份累积为359.5 mm。其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 —9月份,降水量达250.1 mm,占10个月平均降水总量的69.6%。1 —5月份降水量较少,仅为85.7 mm,特别是3 —5月份降水量仅为74.1 mm,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和春播作物的正常出苗。
图1 2012、2013年1—10月份秦安县月平均降水量
2.1.2 气温由图2可知,2012、2013年3 —10月份秦安县月平均气温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3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7.9 ℃,6 —8月份平均气温较高,为21.0~22.8 ℃,较常年同期偏低0.2~0.4 ℃。
图2 2012、2013年3 —10月份秦安县月平均气温
2.1.3日照时数据统计,2012、2013年3 —8月份秦安县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89.3 h,6 —8月份(夏季)平均日照时数相对较长,累积为595.3 h,较常年同期平均值偏少5%。
2.2 自动监测站土壤墒情由表1可见,2012、2013年1 —12月自动监测站10、30、50、80 cm土层土壤月平均含水量,
表1 2012、2013年1—12月份自动监测站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g/kg
10 cm土层最低值出现在5月份,为105 g/kg,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为249 g/kg;30、50、80 cm
土层最低值均出现在4月份,分别为254、325、
311 g/kg。最高值30、50 cm土层均出现在9月份,分别为337、367 g/kg;80 cm土层出现在10月份,为368 g/kg。结合秦安县气象资料可知,该区域冬季降水偏少,4 —5月份正值冬小麦拔节期和大秋作物播种期,由于有效降水不足,加之土壤水分蒸发量加大,此阶段10、30 cm土层土壤墒情明显不足。6 —9月份随着降水的增加,土壤墒情得以缓解。
2.3 监测点土壤墒情
图3 2012、2013年2—11月份吴大监测点土壤墒情
2.3.1 吴大监测点墒情分析由表2、图3可以看出,吴大监测点0~20 cm土层的墒情变化比较剧烈,从3月下旬开始到7月上旬,土壤含水量多时段处于150 g/kg以下,根据秦安县土壤墒情与旱情评价指标,该监测点土壤墒情属于重旱。7月下旬以后,土壤含水量基本在150 g/kg以上,且呈波动性上升趋势,旱情有所缓解。20~40、40~60 cm土层墒情和0~20 cm土层变化趋势基本类似,但没有0~20 cm土层变化剧烈。
2.3.2 千户监测点墒情分析由表2、图4可以看出,千户监测点0~60 cm土层土壤墒情变化总体比较平缓。除2月上旬至4月上旬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多时段处于150 g/kg以下外,其余各时间段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基本在150 g/kg以上。特别是9月上旬以后,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超过了220 g/kg,说明该点土壤墒情较好。
表22012 、2013年2—11月各监测点土壤墒情监测结果①g/kg
图4 2012、2013年2 —11月份千户监测点土壤墒情
2.3.3 蔡河监测点墒情分析由表2、图5可以看出,蔡河监测点0~60 cm土层墒情变化总体较剧烈,特别是0~20cm土层变化更为突出。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在8月上旬至11月上旬多时段处于150 g/kg以上,其余各时段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多处于150 g/kg以下。根据秦安县墒情与旱情评价指标,该点墒情持续处于中旱状态。
图5 2012、2013年2—11月份蔡河监测点土壤墒情
2.4 气象因子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2012、2013年秦安县主要作物生长关键时期(3 —10月份)的降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3 —4月份降水特少,加之气温回升,季风加剧,地表土壤蒸发量加大,土壤失墒严重,各监测站、点不同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均较低,川道区农田土壤含水量甚至接近作物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7 —10月份随降水的增加,大气湿度提高,气温的回落,土壤蒸发量日趋下降,土壤墒情明显好转;特别是6 —9月份累计降水量平均达250.1 mm,土壤墒情较好,对大秋作物的生长有利。
1)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秦安县旱作农业区1 —4月份降水量较小,蒸发量大,土壤墒情差;7 —10月随降水的增加,土壤墒情明显好转。
2)根据该区域的气象因素及土壤墒情,应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采取有效的抗旱保墒措施。土壤墒情较差时,可采取耙耱镇压等保墒提墒措施,缓解土壤蒸发,为春播及越冬作物返青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大力推广玉米全膜覆盖集雨沟播等抗旱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土壤蒸发失墒。土壤墒情较好时,要做好伏耕,深翻蓄水保墒,保证秋季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为冬小麦播种提供墒情条件。
(本文责编:王建连)
S152.7
A
1001-1463(2014)10-0038-03
10.3969/j.issn.1001-1463.2014.10.014
2014-06-30
邓慧(1987—),女,甘肃秦安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土壤肥料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联系电话:(0)1519389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