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康复操锻炼对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作用观察

2014-02-07 03:59:02冯敏山朱立国张
世界中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颈椎

冯敏山朱立国张 旭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二科1,康复一科2,北京,100102)

颈椎康复操锻炼对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作用观察

冯敏山1朱立国1张 旭2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二科1,康复一科2,北京,100102)

目的:观察经培训后基层医师应用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促进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多中心中央随机将11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6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及单独应用旋提手法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及3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可以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总体症状体征,疗效在疗程结束后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3个月时,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复发率都为2%;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4%、10%。结论:试验组(旋提手法+颈椎康复操)及对照组(单纯旋提手法)对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整体而言均有很好的疗效,试验组总体上疗效更持久,颈椎康复操的锻炼对于预防神经根型颈椎病复发可能有一定作用。

颈椎康复操;神经根型颈椎病;旋提手法;复发

神经根型神经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中运用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其独特疗效。但由于手法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影响了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推广。旋提手法是在原有旋转手法基础上加以改进创新而成,经过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立项研究已验证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颈椎康复操则是十一五攻关科技支撑计划规范方法。旋提手法具有操作规范,简便,安全可重复,易于掌握的特点,具备推广应用价值。经系统培训及考核后,基层医生很好的掌握了旋提手法的操作要领及颈椎康复操的操作标准,并应用于科研及临床,取得令患者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多中心中央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协助制作并管理随机数据库,研究者网上填写数据库后申请随机号。以我院承担的十五攻关课题的随访结果为依据,采用多个样本率比较的样本含量估算公式。

设显著性检验水平α=0.05,检验效能(1-β=0.90),计算得出样本量93例,考虑脱落等因素扩大15%,样本量112例。按1∶1的比例分配至试验组(A组)、对照组(B组)2组,每组56例。受试者均来自望京医院及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北京市昌平区龙华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家科研协作医院于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就诊的门诊患者。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2例,除去3例脱落病例后(记为无效病例),对其他109例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中,男性15例、女性39例,年龄(55.09±6.54)岁;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39例,年龄(53.31±6.04)岁。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参照2010年中国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的临床诊断标准: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的受累节段基本相符合。

1.2.2 纳入标准 1)综合以上所述诊断标准;2)年龄要求45~65岁之间;3)病程要求小于(或等于)5年;4)如果正在接受其他保守治疗的患者,要经过5 d以上的洗脱期,方可入组;5)了解本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上述各项目均为“是”的受试者,方可纳入本次临床试验。

1.2.3 排除标准 1)合并有颈椎肿瘤、结核、骨髓炎或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的患者;2)可疑脊柱创伤伴脊髓损伤的患者;3)颈椎椎管狭窄的患者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4)患有严重的心、肺、脑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5)治疗部位有严重的皮损或皮肤病的患者;6)脊髓型颈椎病等其他类型颈椎病及胸廓出口综合征、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周炎等所致的疼痛;7)曾经接受过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严重畸形的患者。上述各项目均为“否”的受试者,方可纳入本次临床试验。

1.2.4 脱落标准 1)连续治疗3 d以上脱失的病例,按无效计算;2)连续缺失2次随访以上的病例,按无效计算。

1.2.5 剔除标准 1)未按照试验设计要求进行康复操训练者,予以剔除试验,不纳入统计;2)试验过程中又进行了其他干预措施者,予以剔除试验,不纳入统计;3)治疗未满疗程,患者自主要求退出实验者,予以剔除试验,不纳入统计。

1.2.6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复发诊断标准 经治疗后疗效达有效以上(含有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访期间又出现与治疗前相同神经节段分布的症状体征,且总体疗效指数较上次治疗末次的数值下降30%以上者,即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复发的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试验组(A组)旋提手法+颈椎康复操治疗

1.3.1.1 旋提手法操作流程(按十五攻关课题手法规范操作) 1)患者取端坐体位,颈部放松,目视前方,医者先采用按、揉、滚等手法使患者颈部僵紧的肌肉得到放松,粘连的肌筋膜得以缓解,时间持续5~10 min;2)让患者的头部顺着术者手指的指向依次完成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然后屈曲到最大极限、再旋转到最大极限,以达到固定绞索之目的;3)医生肘窝下部托患者下颌并贴于胸壁以使其头部固定,然后,垂直向上牵引3~5 s;4)嘱患者身体自然放松,此时瞬间用短力向上提拉肘部,操作成功时可听到一声或多声弹响;5)再次以提、拿等放松类手法放松患者颈肩部肌肉;6)隔日1次,每次约10~15 min。

1.3.1.2 颈椎康复操(按十一五攻关科技支撑计划规范方法操作) 1)前屈后伸:患者站立体位,颈肩部自然放松,颈椎缓慢向上拔伸后再慢慢前屈以达到最大幅度,静力保持约5 s后返回中立位;颈椎缓慢向上拔伸后再慢慢后仰以达到最大幅度,静力保持约5 s后回复中立位。如此重复操作10次。2)回头望月:患者中立位,颈肩放松,双手自然下垂,两足分开与肩同宽,颈椎缓慢向上拔伸后头颈左旋,同时双眼向左后上方45度眺望,达到最大幅度后须再用力拔旋颈部并保持约5 s,还原并右侧重复以同样的动作。如此重复操作10次。3)旋颈望踵:患者中立位,颈肩放松,双手自然下垂,两足分开与肩同宽,颈椎缓慢向上拔伸后头颈左旋,同时双眼视线须越过肩膀望向后下方对侧足后跟,达到最大幅度后再用力旋低颈部并保持约5 s,还原并右侧重复以同样的动作。如此重复操作10次。4)摇转双肩:患者站立位或者坐位,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双肩依次由中立位向前、前上、后上、向后到中立位做最大幅度缓慢摇转10次,再由后向前反方向缓慢摇转10次,以扩展、拔伸双肩。5)雏鸟起飞:患者中立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在身后十指交叉相握用力向后下方拉伸,同时上耸双肩,头颈缓慢向上拔伸并尽力后仰至最大幅度,使颈肩背部肌肉用力收缩并保持5 s,然后放松恢复到中立位。如此重复操作10次。

要求每天坚持锻炼2次,每次锻炼持续约10~15 min,且在每次做完康复操锻炼后要记下时间、地点及用时,以此保证锻炼。康复操锻炼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每次锻炼要求以疼痛等病情无加重、颈肩背部轻微酸热为度。

1.3.2 对照组(B组)单纯应用旋提手法治疗

1.4 疗程及观察时点 每组治疗方法持续治疗2周。病例筛选入组,并于治疗后第1、7、13天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3个月随访访视的6个时间点进行观察,记录观察指标。

1.5 观察指标

1.5.1 一般项目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史等。

1.5.2 颈椎JOA评分量表 注:1)其中颈肩疼痛程度采用疼痛程度标尺法判断;2)用自主研发了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专利号:ZL2005 2 0142236.5)、头盔式颈椎活动测量仪(专利号:ZL2006 2 0002019.0),分别量化测定颈部压痛、颈椎活动度。

1.5.3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调查问卷。

1.6 疗效及复发判定标准

1.6.1 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控制: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基本消失,疗效指数≥70%,<90%。有效:症状有好转,疗效指数达≥30%,<7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达30%以下。

1.6.2 复发判定标准 复发指数=(随访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复发指数达≥30%即可判断为复发。

1.7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应用SPSS for Windows Release 1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不同治疗组各次就诊的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者应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者应用非参数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1)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可以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总体症状体征,疗效在疗程结束后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3个月时,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定指标体系的评定

表2 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

2)经秩和检验,2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评分的组间比较,治疗后1 d、7 d、13 d、1个月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在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2组前屈及左右旋转活动度组间疗效比较,治疗后1 d、7 d、13 d、1个月差异均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经卡方检验,2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的复发率为2%,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为2%;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的复发率为4%,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为10%。见表3。

4)在研究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

表3 神经根型颈椎病复发的评定

3 讨论

中医导引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如儒、释、道家的“老子导引四十二势”“婆罗门导引十二势”“天竺导引法十八势”,医仙华佗创出流传至今的“五禽戏”[1],以及近现代风行的“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都是卓有成效的保健运动方法[2],并被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及程度较早的应用于颈椎病的康复。普遍认为,良好的功能锻炼的设计、实施,能够帮助处于康复阶段的患者尽早康复[3-4]。李世刚等[5]编排了哪吒探海、与项争力、金狮摇头、犀牛望月等四势颈椎保健操,认为其作用能够增强颈肩背肌肉组织的力量和弹韧性,加强脊柱的稳定,促进炎性、水肿的吸收,改善或预防肌肉萎缩。翟向阳等[6]编排出头部、头部助力、助力抗阻运动、双手交叉托天、放松运动等几步锻炼方法,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89.8%的有效率。还有学者提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游泳、放风筝等,有助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曲度及活动度的恢复。新西兰物理治疗师Robin McKenzie创造出了McKenzie诊疗法,提倡采用良好的姿势和合适的运动方向令患者进行自我整复运动,从而消除失衡后导致的脊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缓解急性疼痛,预防复发[7-10]。

颈椎康复操的训练亦有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不仅仅是要改善患者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它的高复发率,仍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纠正不良姿势习惯、改变患者的颈肩部力学环境是预防神经根型颈椎病及其复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所采用的五步颈椎康复操,为既往经验总结、文献考究和专家论证而形成。第一步“前屈后伸”,目的是拉伸颈前、颈后肌群,放松肌肉,缓解痉挛,舒筋止痛;第二步“旋颈望踵”、第三步“回头望月”侧重改善颈椎各方位(尤其是左右旋转)活动功能;第四步“雏鸟起飞”以增强颈肩背部肌肉力量,增加肌肉对颈椎的保护作用;第五步“摇转双肩”用以松解颈肩肌筋膜粘连,缓解肌肉疲劳。五步操作简洁、连贯,安全便宜。研究表明,颈椎康复操的锻炼还能够帮助颈椎病患者缓解中枢神经的紧张性;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提高系统的功能和新陈代谢等[11-12]。

本试验通过对患者疼痛症状体征[13]、颈椎三维活动度[14]及日常生活质量的观察,以明确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结构和功能的综合评价的作用效果[15]。从本研究结果分析,2组无论是治愈率,还是治愈疾病的时间,试验组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说明颈椎康复操能够较好的提高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降低复发率,康复训练能巩固手法的治疗效果,使手法的作用时效延长。社区卫生中心为百姓的基础医疗保障,“治未病”符合社区医院的职能需要。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简便、经济,适合社区医院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张松江,史绍蓉.道教动功养生术的现代理念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948.

[2]刘辉.道家导引行气中医养生康复[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4,10(4):55-57.

[3]孙桂芳,王鲁青.运动处方对颈椎病的康复效果研究[J].现代康复,2001,5(9):108.

[4]刘志民.颈椎患者的运动处方[J].现代康复,2001,5(7):22-24.

[5]李世刚,吴山.功能锻炼对颈椎病患者愈后影响的观察[J].新中医,2006,38(11):60-61.

[6]翟向阳,刘天君.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1):1065-1066.

[7]彭小文,张盘德.McKenzie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7):409-411.

[8]张艳峰,章岩.Mckenzie疗法治疗青年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7,21(9)7:2309-2311.

[9]章岩,高恒强,朱海燕,等.McKenzie综合疗法对青年期颈椎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5):442-443.

[10]蔡西国,刘青松.McKenzie法结合推拿、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J].中医正骨,2007,19(9):10-12.

[11]孙波,叶家琪,张日辉.长期伏案工作人员颈椎病的运动疗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2):71-73.

[12]刘宇哗.关于防治颈椎病的运动处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5):74.

[13]朱立国,于杰,高景华,等.颈肩部压痛的测定及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过程中意义[J].颈腰痛杂志,2008,16(1):1-5.

[14]李军朋,余克强,李义凯.颈椎曲度和活动度的测量及意义[J].颈腰痛杂志,2002,23(3):252-254.

[15]朱立国,于杰,高景华,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活动度的观测及临床意义[J].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29(1):6-9.

(2014-06-26收稿 责任编辑:王明)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Cervical Vertebra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 ent of Nerve Root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Feng Minshan,Zhu Liguo,Zhang Xu
(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angjing Hospital,Beijing 100102,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rotation-traction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cervical vertebra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eating nerve root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soa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que.Methods:One hundred and twelve patients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n=56)and control group(n=56)in multicenter central randomization.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rotation-tractionmanipulation with cervical vertebra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and the others group only applied with rotation-traction manipulation treatment.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and the relapse within threemonths were observed.Results:Both groups obviously improved overall symptoms and signs of patients with nerve root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difference in terms of the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and amonth after treatment.But three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94.44%,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3.64%,which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recurrenc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onemonth after treatmentwas2%,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was also2%;the recurrence rate in control group onmonth after treatmentwas4%,and 3months after treatment was 10%.Conclusion:Both groups for the treatment of nerve root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have good curative effect,and treatment group on the whole,hasmore durable curative effectwith lower recurrence rate and it's suitable for primary hospitals.Cervical vertebra rehabilitation exercisemighthave some effect for the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on nerve root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Cervical vertebra rehabilitation exercise;Nerve root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Rotation-traction manipulation;Relapse

R247.9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4.11.035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编号:JJT2010-08)——“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应用研究”

张旭(1984.2—),男,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康复,E-mail:zhangxu112452@163.com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颈椎
颈椎不能承受之重
大自然探索(2024年1期)2024-02-29 09:11:26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00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34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基层中医药(2021年2期)2021-07-23 01:41:44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0-27 03:10:46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40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中医研究(2013年11期)2013-03-11 2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