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4-02-06 15:24□石
职教论坛 2014年34期
关键词:体系职业研究

□石 猛 刘 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产业界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大。与此同时,新增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却依然十分突出。为此,建立职业教育体系, 推动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措施而被广泛研究。 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1983 年以来共有相关文献2007 篇。 1983 年6 月董操发表了《试论建立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一文,这可以说是第一位以“职业教育体系”为题,讨论如何“将普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成人教育体系相互连接”[1]的学者。2000 年刘根厚着眼于现代性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描绘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网络图。 2011 年,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主题研究的学术论文突破120 篇,2012 年达到269 篇,2013 年猛增到521 篇。在此期间, 相关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政策背景、理论探索、实践调研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剖析。 笔者拟对前期的研究成果作进一步梳理,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比较系统的纵览,进而为本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持。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背景

20 世纪80 年代,受精英情结的影响,职业技术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概念。20 世纪90 年代, 作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中国特色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2005 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并强调职业教育是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战略重点, 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2010 年7 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 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2]。 2014年6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的通知,《规划》指出“到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自此,作为新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职业教育服务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从学者、研究人员自发性的、前沿性的“学术研讨”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领域的高度关注,既与理论工作者的“闲逸好奇”、研究者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探索教育公平路径的“高瞻远瞩”有关,也与国家政策、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转变密切相关。《纲要》颁布后,学者们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显示出更高的热情,其研究成果由前期总结性的描述、政策性分析转向系统性论述与剖析,由介绍、分析、借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的职业教育体系的特征与结构特点转变为关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度设计、政策创新、体系构建等问题。 此外,国家政策的指导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界定提供了最权威的注解,在为相关学者界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含义提供基调的同时,也使得学术界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呈现出鲜明的政策导向,体现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互动路线。 需要指出的是,在政策环境的引导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已由纯粹的个体性研究发展为群体性研究。

二、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内容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已经转向有目的的制度设计、政策创新与体系构建。当前,这些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系统化的趋势,涉及到内涵探究、理论向度、发展困境、路径选择等多维度、多层次的内容。

(一)切入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界定

尽管相关学者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基本没有跳出《纲要》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界定,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同质化的倾向。 欧阳河指出,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层次、类别、阶段、形式和分布等要素组成的具有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和功能的整体[4]。 他认为,把握这一内涵,必须要注意四个问题,分别是要体现社会的发展需要、体现人的发展需要、 体现各级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和有机衔接、体现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渗透。考虑到这几个方面,朱红春等人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就应该是既能够充分适应社会经济有机构成的变化对产业工人的多样化需求, 又能够充分适应各类主体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多元化学习需要的教育体系[5]。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容复杂,以上从教育系统整体性、 系统性的角度对其概念进行了阐释,这种阐释利于从教育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 但从语素上说,这种理解更多的阐释了职业教育与体系,却没有抓住“现代”的内涵。

从语素上来说,“现代”表示的是时间概念,指人们正在经历的一个当前的时间阶段。在特指意义上,“现代” 指的是人类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期,与“古代(或传统)”相对应。但在不同的社会研究领域,“现代” 所指代的具体时间往往是不同的[6]。“现代”一词既具有“目前”、“现在”、“当前”的含义,它还包含着目前、此时的事物或状况比“过去”、“古代”、“以前”更新、更好、更进步、更优越的意思。 因此,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现代”一词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时间概念上, 它包含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以往职业教育体系的本质差异, 而这种差异性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抽象性及具象性特征。[7]所以,并不是所有当前发生的都是现代的,特指的现代往往被学者们认为现代社会适应性或叫现代性。 曹晔、刘宏杰基于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性”的认识,提出国家所要建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社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和促进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以制度、标准、资金、师资等辅助系统为支撑,建立政府科学规划、行业有效指导、校企合作育人、与其他教育沟通协调、职业教育与培训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8]。

(二)关键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我国关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论基础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不同学者从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的学科角度,运用系统论、组织管理学理论、结构功能论、制度变迁理论、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周红利、周雪梅认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是把传统职业教育体系推翻重建, 也不是另起炉灶再建新系统,而是推动传统体系向现代体系演化[9]。他们根据系统论的观点, 运用系统的整体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对学历资格框架体系、职业教育办学体系进行了构建,并建立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资金流转系统。 蒋旋新和蒋萌则从空间视域出发,探究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演化及内涵架构。他们指出,教育空间拥有自己的空间话语、逻辑结构、历史传承、人文血脉、发展轨迹和社会功能,是理念、资源、决策服务等关系的总和,是数量、规模、质量、效益的生成场所与发展过程。从时空视角关注历史演化、内涵发展、整体构造与体制形成,对于明确构筑“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空间和“怎么样”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0]。杨近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原理,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协调性是其基本特征,适应性是其本质特征,发展性是系统重合力的体现。 她在深入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设计着眼点在于改善体系外部环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发展的内部动力来源于职业教育主体的聚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系统的多样性”[11]的观点。张洪华基于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出,“生态文明是职业教育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基础”, 应该“科学分析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并进行科学的定位, 提升职业教育的自适应性和自组织能力,积极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与特色”。[12]

(三)突破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困境

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突出表现为:职业教育与社会环境、职业教育与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结构间的失衡[13],这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困境的基调。 张社字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其关键问题是外在的观念、制度和措施等问题,政府行政权力过度导致职业教育发展不能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导致职业教育过度重视社会价值,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功能;职业教育类型观的缺失导致职业教育缺乏理论基础和逻辑支撑;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情结导致职业教育质量备受质疑。同时,她还指出,技术文化的式微导致职业教育缺乏文化根基与浸润,这是一切职业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14]。 关晶、石伟平指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层析缺失、中高职定位不清、阶段不完整、纵向缺乏链接、横向缺乏融通、职前职后难以一体化、开放程度不够、技师学院处境尴尬等问题[15]。 周建松在论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三个主要误区;第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3+2”或者五年一贯制;第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举办4 年制高职或高职升本; 第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向职业教育[16]。 此外,范唯、郭扬等在对我国“十一五”以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成就及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 指出了当前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职业教育体系缺乏开放性,职业学校系统仍然相对封闭;第二,理念和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解窄化;第三,资源投入不足,且缺乏有效协调;第四,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第五,职业教育科研支撑系统十分薄弱;第六,政策上仍有差距,缺乏相应的国家制度[17]。

(四)落脚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无论是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进行政策解读与分析,还是深入剖析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其根本目的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因此,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落脚点与根本点。

郑娟新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须以现代职业教育技术文化为依托, 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实现职业教育与普教衔接、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实现产学研纵深发展;加强职业教育理论与学科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18]。 高潮、谢婷则认为,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应注意从政策上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结构的自主性、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位制度、加强与中等教育衔接[19]。 唐高华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高度、宽度、深度、亮度、力度“五维度论”。考虑到治理的需求, 他认为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时,应“拓宽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在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时体现亮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方面表现出亮色”, 通过职业教育内在体系的完善增强外界接受的自觉性,提升执行力度。 通过外在力量的监督和规范,强化执行的力度[2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建立在对职业教育本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只有当这一研究具有跨界的视野之时,才可能于追问之中获得创新的突破[21]。 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还必须注意国际经验的借鉴。 王钊在对瑞士、美国、德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职业教育特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他认为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其前提基础应该是构建国家的教育制度以及完备的法律体系, 其核心是贯通普通教育、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体系。 另外,他还认为, 构建行业企业主导制定且与职业标准对接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唯一途径;构建职业院校经费拨付和学生资助体系,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之重要内容; 构建与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地区院校和机构开展合作交流的机制与体系,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必由之路[22]。

三、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展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在把握现实成果的基础上,审时度势、针砭时弊, 进一步深化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这样的制度设计才能高屋建瓴,展现出高水准、高品质。

(一)建立对话平台,明确研究起点

从研究成果来看,我国目前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依旧处于初期阶段,更多体现出一种非连续性、非系统性的行为。 相关学者怀着不同的旨趣,从不同角度出发阐述了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解与认识。就总体而言,这些研究没有脱离“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义”、“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等根本性问题; 虽然学者们也在一些方面形成了初步共识,但并未形成对话的平台,即研究的起点。 当研究行为是从不同的研究对象或不同的研究范围展开时,其研究本身即演变为研究者的“个人演绎”,既少见总体性描述与深层次剖析,也未形成“群体共识”。确定研究目的,是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工作的起点,就目前而言,学术界关于“现代教育体系” 的研究更多表现出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性,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其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潜能,建立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大教育系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一切教育改革活动、教学活动、研究活动的内在驱动力,而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则是研究活动开展的外在驱动力, 任何研究活动的开展只有内外结合,才能真正“剖开表象、揭露实质”。

(二)提高体系意识,明确研究主体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作为研究对象之初就已经具有了行政色彩。特殊的研究路线导致研究的逻辑起点具有浓厚的“政策色彩”“官方色彩”,如目前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含义的界定,更多是以《纲要》中的表述为主。 该注解尽管同时彰显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性”和“系统协调性”这三个基本体征[23],但这并不完全是一个体系的概念。 体系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它应该是一种成分相互联系、结构相对稳定的整体,“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这只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普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继续教育体系相互融合、开放、流动的整体局面,而不是单一的或两系统的双向沟通。

此外,“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只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义之一。职业教育因其特殊性, 天然与市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能只关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忽略了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及运行规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转型问题、社会公平问题、民族复兴问题、国家竞争力提升问题,也关系到教育文化事业建设问题、教育改革问题,因此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应跳出“国家政策”“社会需求”等单一研究框架,研究者应提高学理意思、体系意识,在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认识论、价值论”进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其本体论的研究,即只有在弄清“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才能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怎样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等更深层次的问题。提高体系意识,有利于研究者厘清研究主体不仅包括了开展职业教育活动的职业院校、 政府行政部门、企业行业,也包括了社会服务机构、社区力量甚至教育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及组成因素。只有将体系意识、学理意识、问题意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完成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三)关注课程研究,丰富研究方法

国内学者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更多是从宏观和中观的层面关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问题,主要包括体系网络图构建、制度创新、影响因素分析、政策解读、特征分析等方面,从微观层面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分析且有见地的研究还不算太多。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要求[24]。 课程体系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不仅应从宏观层面运用系统论、“职业带”理论等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各个子系统进行全面、 科学、批判性的研究,而且更应关注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在课程内容、课程教材编写、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衔接与沟通。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学生以及所有改革的参与者、执行者都应成为研究者研究的聚焦点,只有关注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核心需求、生存状态与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的真实教学、学习境况,才能真正建立起纵向衔接、横向交织,具有操作性、实用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此外,该领域相关学者的研究,基本是采用理论思辨、经验总结的研究方式探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问题,基本以定性研究为主,多采用的是第二手资料。 这与我国职业教育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较重视质性研究的学术经历相关,但职业教育的技术性、操作性、实用性特征决定了任何脱离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现状的研究都将无法掌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本质, 正如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所提出的科学研究基本指导原则所说,“使用能对研究问题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这里的方法即搜集数据的方案和对数据的测量与分析”, 才能真正在实际境况中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

[1]董操.试论建立农村职业教育体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49-51.

[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N].中国教育报,2010-7-21.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14-6-2.

[4]欧阳河.职业教育体系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0):5-8.

[5]朱红春,闫智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8):48-51.

[6]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25-32.

[7]关晶,李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边界与纬度[J].中国高教研究,2014(1):90-91.

[8]曹晔,刘宏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及需处理好的重要关系[J].职业技术教育,2014(1):4-8.

[9]周红利,周雪梅.系统论指导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4(3):11-13.

[10]蒋旋新,蒋萌.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空间时域与构架[J].教育与职业,2014(5):5-7.

[11]杨近.复杂适应系统视野中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3(11):90-93.

[12][13]张洪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体系的生态失衡:问题与对策——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16):31-34.

[14]张社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障碍因素分析[J].职教论坛,2014(1):35-38.

[15]关晶,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2 (7):5-8.

[16]周建松.关于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 (7):74-76.

[17]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 (12):63-64.

[18]郑娟新.基于技术文化视角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14(15):13-14.

[19]高潮,谢婷.加快推进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17):13-14.

[20]唐高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五维度”论[J].职业技术教育,2014 (1):10-13.

[21]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 2011(11):70-74.

[22]王钊.国际化视野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 (19):16-18.

[23]林克松.近年来国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盘点与省思[J].职教通讯,2013(1):6-9.

[24]肖凤翔,薛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28-31.

猜你喜欢
体系职业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