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芹 史宏
作者:张学芹,青岛黄海学院讲师,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史宏,青岛黄海学院讲师,从事计算机软件技术研究(266427)。
据官方数据资料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727万,比2013年再增28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社会、高校、毕业生个人都要直接面对的问题。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课题组曾做过一次关于“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与评价”的深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顺利就业,最需要提高的能力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和创新能力、职业认识能力、团队工作能力、与专业技能相关的一般能力、自我管理能力[1]。而人际交往与沟通和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和创新能力、团队工作能力正是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在职业生涯中,除去岗位专业能力外的其他能力,是所有行业和职业都需要的能力,具有可迁移性[2]。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称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3]。
由此可见,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点就是提高其职业核心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认识能力,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呢?
高中应开设职业规划课程 现实中的很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对所报专业往往不是很了解,一味追求“热门”,或是父母包办,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兴趣、性格和能力。所以,在高中阶段也应该开设一定的职业规划课程,通过一些测试如《斯特郎—坎贝儿职业兴趣问卷》《霍兰德职业偏好量表》《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等,让学生对自己加深了解。
加强大学的入学教育工作 进入大学或职业学院后,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学校各专业院系都要在新生刚入学时加大对本专业的介绍,包括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发展前景等。还要请本专业刚毕业的优秀毕业生(包括成功就业和考研的)给新生介绍自己是如何确定自己人生目标,度过大学生活的。使新生一入校,就要对自己的专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并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最初的感知。
提高职业规划课程的质量 在一个课题组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中也发现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高校毕业生的自我认识及自我职业定位能力不足。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但很多都流于形式,应付检查。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将这些因素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条件、所学专业等相结合,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教师还应在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采取切实的行动,逐步去实现人生目标。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1)进行思想政治课改革。高校思政课改革要坚持政治导向不变,同时又要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教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通过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探索过程中增强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在高校,学生比较注重专业课的学习,但专业课有时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自己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如采用模块教学、引领学生做一些小项目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创意,同时在做项目过程中锻炼与人合作的能力。
充分发挥高校资源的优势,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1)加强社团活动的引导。高校社团丰富多彩,这也是锻炼学生核心能力的好基地。高校要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多组织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学生在各种协会的活动组织、管理过程中,提高自己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并可以领会现代企业所需的职业精神。
2)创设技能竞赛的平台。每个专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性质开展技能大赛。技能大赛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系统化,更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竞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培养自己的竞争精神,也可以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独立完成任务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个专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性质、特点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极其难得的实践机会。学生可以通过“知识下乡”“技术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把所学理论真正用于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体会到所学专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新问题,增加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培养创新精神。
4)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虽然课堂教学、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也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但职业环境的作用仍不容忽视。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计划,补充自己知识的不足,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应对不断变化的行业要求。
5)建立创业平台。学校可以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成立创业基地,组织创业大赛,使学生了解创业过程,尝试做一些创业项目。在做创业项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变与革新能力等。
进行面试模拟训练 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学校各专业院系要针对专业性质、特点进行面试模拟训练。面试模拟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更可以检验几年来职业核心能力提高程度,还有助于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职场,通过真正的面试关。
户外拓展训练 适当地进行户外拓展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从行动方面展示自己的竞争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与革新能力等。学生需要通过分析、交流、讨论等方式,去积极主动地分析、解决问题。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就要贯穿于学生选择专业—学业生涯—入职训练整个过程,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让自己成为企业所需的人才,为企业带来更多效益,也为自己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孙志凤.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和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1):73-77.
[2]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11-13.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职业社会能力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