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清远地区壮锦图案的传承与创新

2014-02-06 10:56:35冯少凡
中国艺术 2014年1期
关键词:壮锦图案

冯少凡/文

清远地区的壮锦图案

清远地区的壮锦以多种色彩巧妙结合与运用,纯朴中透着丰富,素雅中呈现着多彩,对比鲜明、强烈。图案的色彩主要以“红色搭配绿色”为主[1],充分体现了清远织锦艺人对壮锦配色的独特见解。以红色为图案的背景,其富有跳跃性、火热性;用绿色为图案烘托,可以达到一定情调。一幅完整的壮锦,往往需要几种颜色、甚至十几种颜色来完成图案创作。

清远地区壮锦图案构成的式样大致有三种[2][3]:一是几何纹——平纹上织二方以及四方的连续交织,构成连绵的几何纹图案,具有朴素而明快的特色,常见的几何纹有方格纹、字纹、水波纹、云纹;二是复合图形——几何纹打底,装饰动植物图案,编织成多层次的复合图案,此种壮锦图案的特点是清晰而又富有浮雕感;三是复合几何图——复合图与几何图的结合,以各种几何纹进行方圆穿插结合,再以此为基底进行多层次复合图案的编织,最终呈现繁密的图案,具有韵律感和严谨的和谐之美。这些图案的样式多源自生活,取自生活,都是一些常见的被人们誉为幸福吉祥象征的图案以及日常的可见之物,比如蝶恋花、凤穿牡丹、双龙戏珠、狮子滚球、鲤鱼跳龙门等。

壮锦图案的文化内涵

清远地区壮锦图案的文化内涵突出体现在壮锦手工艺者对其赋予的各种浓厚而富有意义的情感之上。当然壮锦及其图案本身也是对情感的一种深层表现,是情感表达的一种载体。

(一)几何纹图案

清远地区的壮锦图案中几何纹图案居多,常采用独特的具象图案来进行装饰。壮锦上出现的最早纹样就是几何纹,它是壮锦的主要装饰纹样。几何纹的产生离不开广西所特有的地理环境[4]。温暖潮湿的亚热带气候适合藤蔓、竹子等植物的生长。先民们开始按照植物的纹路进行棉麻编织,最后形成具有装饰感的几何纹样。同时国内一些学者指出,几何纹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民族宗教信仰,如几何纹样中的云雷纹,它是少数民族祭雷神的一种民族习俗的体现,而水波纹是当地人民对河神崇拜的体现。由此不难看出,几何纹的出现从一些层面体现出了清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生产生活环境。

(二)复合几何图案

壮锦中的复合几何图案很多,有依据动物创造的蝙蝠纹、青蛙纹等,也有依据植物而创造的菊花纹、莲花纹、牡丹纹、石榴纹、梅纹等。这些壮锦纹样中有些是历代传承下来的,并融入了本民族的审美特点,有些则是先民们根据民族信仰和图腾崇拜而自行想象创造出来的。多样的复合几何图案体现着当地少数民族的种种美好寓意,比如鱼纹象征着子孙满堂,族人发展壮大,同时还具有望子成龙的美好期望;鸳鸯纹则寓意了恋人间恒久的爱情[5]。

清远地区壮锦图案的传承与创新

(一)清远壮锦图案需要传承与保护

1.传承与保护的意义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现在清远地区的民间手工纺织业受到了工业产品的巨大冲击,其生存与发展非常艰难,只有一些少数民族和一些落后的边远地区还存在着家庭纺织作坊,仍在顽强地坚持着[6]。

历经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壮锦艺术已经成为广西民族纺织艺术的典型代表,成为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7]。壮锦图案在广西各少数民族不断的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呈现出多样且丰富精彩的图案纹样,生动地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以及民族文化,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着少数民族的真挚诚恳的情感。壮锦具有使用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它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其进行消化吸收,进而将其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当中,又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壮锦文化的深层次挖掘、传承与创新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清远壮锦图案的传承与保护

2.1 政策导向扶持

保护清远地区壮锦图案需要当地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其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壮锦工艺被收录于国务院2006年5月20日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8]。清远地区地方政府应根据地区壮锦发展情况制定相关法规,基于“从中央到地方、以地方为主、分级管理、逐级配套”的原则,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工作方针[9],在项目、资金、教育、机制方面给予导向扶持。

当下政府设立了对壮锦图案的保护、传承、创新项目,提高对其的重视度[10]。在年度资金预算中,专门设立了一项关于壮锦图案传承与保护的资金支出项目,确保壮锦保护的经费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同时广开渠道、多途径、多方筹集资金,广泛吸引社会上各方资金,比如一些部门、组织、企事业单位,以政府力量为主,并借助外来力量共同解决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实施壮锦图案的传承与保护的现实问题。在教育方面,政府给予一些教育机构优惠政策,允许定期开展民间文化活动,普及民族文化,同时允许教育培训机构开设与壮锦相关的培训课程。在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课程中,如图案课、手工课、民间工艺美术等课程中加入壮锦的相关知识信息,在学生间普及壮锦知识,扩展其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审美视角和想象空间。机制上,政府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激励机制,以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壮锦图案的传承与保护。建立壮锦工艺传承人制度,由手艺人自己对壮锦工艺的传承人进行命名传承,对相关教育机构给予优惠政策。

2.2 壮锦工艺人发掘

壮锦图案离不开图案工艺人的多向思维和高超的创造与创新。壮锦工艺人是民间技艺得以存在与传承下去的一大前提。清远地区可以聘用之前从事过壮锦图案设计工作的老工匠艺人,将他们聚集在一起,建立壮锦工作室,利用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进行传统技艺的继承与迎合新形势、新时代需求的现代壮锦产品的研究开发,打造新型图案,获取客商和大众的喜爱,并由此获得无限商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女士研究开发的《双凤朝花》、《寿星花》等一系列壮锦产品可供借鉴[11]。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现在还有许多技艺高超的壮锦工艺人(包括无名的民间大师)埋没于民间,他们的才能未被发现与挖掘,他们的生存亟待关注,他们的技艺有待展示与传授。要善于发现与挖掘民间此类壮锦工艺人,并积极起用他们进行工艺技术的教授,促进壮锦传承,促进壮锦技艺不断创新。

(二)清远壮锦图案的创新

1.在保留传统优秀的壮锦图案基础上进行创新

千变万化的壮锦图案中存在着一定的内部规律。我们要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以不断扩大的现实生活内容融入到壮锦图案的素材创作之中。生活中一草一木的视觉美感,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传统的壮锦图案保留着悠久的民族民间历史文化。少数民族先民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色创造出多样的壮锦图案,展现不同历史时代的历史特征,形成鲜明的清远壮锦艺术特色。壮锦工艺的设计师要以传统图案纹样为基础,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超越时间、空间、思维的限制,进行壮锦图案创新,从而形成新的壮锦艺术创作新局面,扩宽思维空间和艺术创作空间。

2.创新壮锦图案艺术样式

一般来说,现存的传统壮锦,其图案以平铺锦面为主,图案具有连续和不断循环的特色。作为当代壮锦图案的设计师,要热情地以创作的激情来创造。可将壮锦图案的锦面衬底进行分离,将其作为两个单独的个体进行双向创作,将两者平铺于桌面,摆放时图案与衬底忽隐忽现,进行分割色彩作图,由此创作出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壮锦图案。或可将壮锦的图案与衬底进行叉开编织,对其进行重新排列与组合,充分合理地利用每一个壮锦锦面,拓宽设计空间,使图案造型紧凑却不拥挤,松弛却不松散。当然也可以进行图案和衬底间的交叉重叠与遮挡,以达到简洁、有序而又得体的效果。从视觉效果上看,壮锦的各个图案应是有规律的组合,而非随意拼凑,注重整体设计效果而非个体、局部。

3.以独特的审美视角进行图案创作

图案的设计考察设计师的水准,壮锦图案设计需要有创新意识,需要思维方式的创新,需要具备独特的审美视角。设计师需要考虑所有的创作因素,并善于将其运用到图案的设计与编织中去,要充分考虑到现有工艺水平、工艺材料以及人们的偏好等等。设计师除具备必要的文化意识和丰富的审美情感之外,还要对图案的整体造型有自己的见解。图案的形状、纹理、纹样以及色彩搭配都是图案创作的源泉。设计师在进行壮锦图案的设计时要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进行美观创作与样式创新,同时要考虑到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壮锦的各个图案排列依据设计审美需求,丰富而非单调,错落有致且相互协调组合。否则,会造成图案设计失败,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不利于壮锦这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注释:

[1]朱岸静.《壮锦图案探究》[J].《艺术.生活》.2011年5期.第71—73页

[2]蒙建维.《探析广西壮锦图案的传承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3年14期

[3]蒙建维.《浅析广西壮锦及其图案的保护与开发》[J].《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11期.第153—154页

[4]田万文.《文山壮锦图案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3年5期.第6—8页

[5]马红.《壮锦的审美艺术与传承》[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期.第95—97页

[6]张静淼.《壮锦图案的民族文化内涵》[J].《艺术探索》2013年4期.第52—53页

[7]韩凤林、宫玉果.《郑板桥书法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8]王镛.《左右21 世纪中国美术走向的三种文化态度》[J].《美术与设计》.2011年6期.第43—45页

[9]杨明刚.《中古人文精神的透析——从演绎中的六朝知音文化谈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期.第28—34页

[10]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5月.第607页

[11]王明富.《那文化探源——云南壮族稻作文化田野调查》[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年8月

猜你喜欢
壮锦图案
织幅壮锦献给党
歌海(2022年4期)2022-11-27 05:57:30
帛锦时韵*
艺术品鉴(2021年24期)2021-09-10 03:59:52
保护与创新:非遗视角下壮锦创造性转化研究
画中谜
娃娃画报(2018年6期)2018-08-15 13:03:20
画中谜
娃娃画报(2018年5期)2018-08-15 12:49:20
画中谜
娃娃画报(2018年3期)2018-08-15 12:26:56
画中谜
娃娃画报(2018年7期)2018-08-15 11:34:44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歌海(2018年5期)2018-06-11 07:02:15
猜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