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中国数像彩墨画展
展览时间:2014年2月22日—3月22日
展览地点:北京798艺术区行云座画廊
时在30年前吴华的作品中就已初见他将电脑图象运用于书画之中。今天,他仍以数字图象为原点,不断将神奇降临的计算机图像与传统水墨画进行对接,继续拓展着他的“数象彩墨画”。这也是他继开创研究“现代书象”之后,推出的又一自主知识专题品牌。
纵横阡陌——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馆藏展
展览时间:2013年12月19日—2014年3月5日
展览地点:上海龙美术馆
本次龙美术馆推出的馆藏作品特展,聚焦于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的创作领域,是对馆藏作品的又一次积极梳理和研究。展览涵盖了四十多位青年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装置等各种艺术形式。试图通过针对“70后”以来青年艺术家创作面貌的细致观察,展现青年艺术家多样化的艺术趋向,由此揭示个性独立又丰富多样的时代特征。这样的呈现也有助于搭建起青年创作和公共观赏之间的桥梁平台,并激发社会对艺术未来的无限想象。
上海篮子
展览时间:2014年1月23日—2月23日
展览地点:上海徐汇艺术馆
展览所展示的50个篮子(筐、篓),不是古董,也不是收藏品,是上海近郊家庭中仍然在使用的生活用具,由上海姑娘周祺在一年多时间里,分别采集自上海市城内、郊外的三十多家小摊、店铺,其中一部分出自上海本地的十多位竹编手作人,一部分则来自上海的周边地区。展览以人类学及设计学为切入点,把传统手工艺人的智慧和对设计的理解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较完整地演绎了逐渐淡出生活的手编传统技艺。
本次展览无论是作为现今部分上海手作人的生存样本,还是从20世纪20年代传承至今的中国手工艺制作档案,都是对八十多年手工艺制作的采集和记录,希望通过展览引发人们对当下上海日常生活、手作人和设计现状进行探讨,并去关注那些渐渐消逝的竹编手作人,唤起大家曾经简约、古朴、自然的日常生活状态记忆。
“一人一座城”颜石林个展
展览时间:2013年12月14日—2014年1月8日
展览地点:北京798艺术区卓越艺术空间
“一人一座城”的所有铜雕都使用化学着色的方式,使作品表面的色彩与铜融为一体,不会过分鲜亮刺眼,也不会覆盖雕塑本身的细节之美,一切都为了营造出真实感。就像展厅门口那尊5米高的巨型雕像一样——带着小鹿帽子的男孩微皱眉头,一幅认真努力的表情,这里头就有艺术家自己的影子——他说自己内心可能只是一只鹿,但是努力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巨人,去营造和支撑内心这个有忧伤,但是向往美好的世界。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座专属的内心城堡,我们有幸能在新年之际被邀请进入颜石林的魔幻王国。
“见微知萌”台湾超写实绘画
展览时间:2014年1月18日—4月20日
展览地点:台北市立美术馆
本展以“见微知萌”为主要命题,直陈从细节为着眼点之重要性。画家经由细致的描写本领,充分展现实质与形体的精髓,始知物象语言唤起生命之萌动。整个展览以20世纪70年代的照相写实艺术思潮为探讨主轴,并关注自80年代以来在此脉络形成艺术语言的作品,总计有近百件展览品。他们孜孜不倦耕耘展现超写实绘画的精髓。
徐震:没顶公司出品
展览时间:2014年1月19日—4月20日
展览地点: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本次展览在UCCA大展厅呈现,展出逾50件装置、10件录像、40件绘画、拼贴和多件行为作品,展览脉络十分清晰:从徐震20世纪90年代末的早期个人创作,到2009年创立没顶公司之后的集体身份创作,再到2013年没顶公司推出品牌“徐震”并发布的一系列重要新作。
逸香盈素——女性艺术家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4年3月9日—3月25日展览地点:北京炎黄艺术馆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这些女性艺术家是幸运的,学院多样化的艺术氛围和与外界高度同步的艺术信息给了她们更广阔的知识结构,这也使她们有了更高的可塑性,也具有更强的竞争意识。她们能够打破以往相对单一的创作模式,主动把握与转换创作媒材。本次展览的诸多作品,正是向社会传达了中国的青年一代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国水墨艺术及“水墨”的文化概念这一信息。此外,展览还特邀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女艺术家参展,通过她们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对中国画的理解和表达。
时间的痕迹
展览时间:2014年1月4日—2月23日展览地点:北京艾米李画廊
“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除去艺术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于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社会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中国当代艺术走过30年,它像是一部当代中国的精神史。本次展览共展出14件作品,由在当代艺术圈极具影响力的几位艺术家:Dam ien Hirst、关伟、马泠、毛旭辉、茹小凡、尹朝阳、张琪凯、周向林、朱伟创作。
5+
展览时间:2014年2月23日—4月13日
展览地点:香格纳画廊北京空间
从2008年开幕到2013年,香格纳北京空间已历经5年的时间。从数字的气质来说,“5”是个容易会被大写的数字,当面对这个数字的时候,往往会让人感觉站在回望过去和面向未来的中轴线上。在这里,如果说“5”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计算单位,那么“+”则是跳出物理维度的定义后,表现出的明确态度;“5+”是一个新时间节点的开始,是一种继承和延续,“5+”也是对5年之后的展望,是新探索历程的起点;“5+”是个开放性的公式,当时间渐行渐远,当未完成被不断追赶,当“+”出现在每一个被添加在后的数字之后,当香格纳画廊北京空间展开了2014年的第一个展览,“可能性”被作为关键词强调和寄予。
全景——赵峥嵘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4年3月1日—3月11日
展览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风景,在赵峥嵘的画中,是风景和躯体,也是风景和心灵原本的一种结合。风景不再是对主体或社会内容的叙述工具,而是生命内容饱满的体验世界。这才是“全景”的真正内涵。我们感知到了一个艺术家的自觉与自信,开始返身向自身的体验进发,去搜寻自身文化经验的资源。从“微观”到“宏观”,这体现出赵峥嵘在艺术上日渐成熟。通过视觉方式的不断切换,他的艺术逐渐摆脱了传统艺术的既定规范,颠覆了我们惯常地看的经验与方式,在他“全景”似的城市系列作品中,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有别于以传统审美为主的绘画的异质性。
李竞雄 | Le JX
展览时间:2014年3月1日—4月19日展览地点:北京空白空间
本次展览展出了李竞雄最新创作的六件作品。“LeJX”介于中西方文化语境中间的模糊地带,对展览主题形成了暗示性导向:这是一场关于地缘艺术的比喻游戏。艺术家放弃了个体化的私密表达,而引入了血浆、尿液等身体元素以及机械手臂等更为粗暴元素进行作品建构,对观众所习惯的常规形态发起“骇人听闻”的挑战。同时,其创作的内核也常常涉及以艺术为名的隐喻,不断向内提出假设,并通过看似毫不相关的只言片语建立自我回应的机制。他视其自身的创作是一种建立在文字线索与美学重叠的基础上,并通过变换地缘身份进行隐喻的智性博弈。
心·跳北京——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
展览时间:2014年3月2日—3月29日
展览地点:北京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
展览取名“心·跳”,是希望艺术家回到本心深处,由内而外地用作品呈现出中国的第一现实状态,其现在进行式的同步呈现方式是这个展览结构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参展的每位艺术家都全身心地为本次展览创作了最新的作品。该展览的作品表达形式涉及电影、绘画、现场偶发音乐、谋略装置、舌尖雕塑、超自然预测、治癌咒、内经医术、摇滚乐等等,作品之间有着彼此内在的关联和严谨的结构。开幕式现场创作者将用独到而犀利的语言,利用技术、幻术、数术等多种手段,巧妙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农历节日相结合并形成互动关系,借此与不同的观众分享他们的审美理想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