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宇,潘九河
金湖社区学院于2008年经县委、县政府批准,依托金湖县职教中心、金湖县电大筹建。学院占地面积15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拥有各类教育设施1702万元,纸质图书资料11.5万余册,电脑1000多台;拥有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广播系统。学院现有专职管理人员7人、专任教师68人、兼职教师18人,还有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建有金湖职教中心网站社区教育网页,开设了学院概况、管理制度、理论研究、学习中心、培训中心、培训信息、教育资源、课程信息、社区博客等9个栏目。该网站融合了各镇、各街道和社区教育资源,基本满足了社区成员自主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的需求。近年来,学院依托辖区内老年大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县体育馆及图书馆等教育资源,发挥其骨干龙头作用,坚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区”的理念和“依靠社区、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基本思路,统筹、规划、管理全县幼儿、青少年、中老年等人群的社区教育,努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社区成员学习需求的教育培训活动。
(1)开展“三有工程”培训,组织市民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转岗培训等,为实施富民工程作出了较大贡献;(2)开展社会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开设了机械类、电子电工类、餐饮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等,为广大有志青年进行再学习提供了条件;(3)开展休闲教育,开设了英语、计算机、老年健身、戏剧、青少年心理健康、美术、剪纸、音乐、安全等培训,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4)组织师生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主动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5)开展社区教育骨干培训,先后开办了多期社区教育骨干培训班,邀请社区教育专家来金讲学,提高了社区教育骨干的理论水平。近年来,学校共培训各类人员120000人次。
近年来,学院会同有关部门充分挖掘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社区教育资源,编写《退役士兵技能培训指南》、《健康城市市民读本》、《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知识读本》、《今日金湖》等社区教育教材和读本,受到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
(1)建立开放制度,每天定时向社区居民开放体育场地、图书馆、电脑房和实训场地等;(2)定期组织校企联谊活动,广泛征求近百家企业领导和部门主管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3)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协助县人事和保障局、人才交流中心每年举办大型人才交流市场4次;(4)为企业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场所,邀请县内企业来校举办运动会,开展双休日职工体育竞赛及机关运动会等;(5)为实施“三有工程”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设立了车工、钳工、数控操作工、缝纫工等技能培训点和考核点;六是开展校内外“月月演”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和学校师生的文化娱乐生活。
通过县镇村三级相应建立终身教育实践活动领导机构,全县形成了以用工单位需求为导向,以劳务输出企业为纽带,以社区学校为主阵地,政府统筹、整体联动的教育培训格局。
(1)教育培训方式灵活,采取脱产与业余、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多种教育培训形式;(2)教育培训时间灵活,利用农村劳动力农闲、下雨天、晚上及节假日等时间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解决了农民教育培训与农村生产的矛盾,深受农民欢迎;(3)教育培训地点灵活。采取“教学、培训班与工地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灵活机动地举办各类教育实践活动,适时将技术培训送到企业、建筑工地、农民家中和生产用地。
通过实践组织工作的扎实推进,教育培训形式的灵活多样,金湖县社区居民教育培训工作效果明显。调查结果显示,全县现年均累计参加终身教育实践活动的社区居民14.49万人,其中3~6岁 9000人,7~18岁 2.3万人,19~50岁10.38万人,50~70岁1.72万人。占全县人口的38.1%;城市、集镇居民为 9.63万人,农村居民4.86万人,城乡接受终身教育实践活动的比例为2:1。终身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最终的就业,金湖县社区学院充分发挥职业指导职能,实施包教学、包培训、包推荐、包就业的优势服务,积极与省内外用人单位联络和沟通,教育培训转移率达99%以上。
化学有机物课程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药学及制药工作所必须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化学有机物课程学习运用广阔,首先我做作为农业大国,对粮食的需求量十分巨大,有机化学对粮食生产和施肥方面有专业的研究,能够促进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其次就是药物制成,也离不开有机化学的理论支持,制造出许多抑制病菌和抗感染的药物,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最后还是新能源开发的核心技术,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做出很大贡献。所以说,学好有机化学,便是在为我们人类长期发展而奋斗。
1.依托区域优势,抓培训。金湖县位于长江三角洲中下游地区,具有连接苏南,紧靠上海的区位优势,不少培训机构根据苏南、苏中地区用工紧缺的现状,及时组织本地富余劳动力,开展相关培训,不断向无锡、苏州、昆山等地输出学员。
2.依托特色,抓培训。根据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金湖县不少镇社区教育中心结合本镇特色,广泛开展农民对外向果蔬、花木、栽桑养蚕、优质生猪等农产品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质量高、数量多,销售潜力大,老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全县已培训和鉴定技工0.8万人,占职工总数30%,其中高级工0.05万人、中级工0.15万人、初级工0.6万人,技术工人持证率达到35%,将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做亮。
3.依托劳务品牌,抓培训。全县现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2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为龙头,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网络,实现了全县上下职业中介组织的全面覆盖,做到培训与就业相结合,通过这些劳务中介组织“定单式”的培训,向外大量输出农村劳动力并确保了100%就业。
4.依托市场,抓培训。金湖县培训转移工作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需求什么样的劳动力,就设计什么样的课程,培训什么样的劳动力,使培训出来的劳动力能尽快就业。金湖职教中心充分认识到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将会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了数控机床、数控铣床、电脑仪器等精密设备,扩大了学校规模,增设实训车间,配备了投影电化标准教室。
金湖县社区学院为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达到人人、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学习,加强继续教育,加强终身教育思想的宣传普及,让终身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并使终身学习变为居民的自觉行动,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主要做法有如下四个方面。
以“扩大覆盖面、推进教育规范化、发挥组织优势、促进终身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了争做终身发展先锋、爱岗敬业先锋、优质就业先锋、促进和谐先锋和奉献爱心先锋“五个先锋”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实施了以“目标同向、发展同心、活动同步”为主要内容的“三同”活动,有力激发了广大居民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在推进个人终身发展中建功立业的工作热情。
通过设立“社区责任区”、“学员先锋岗”、“明星学员排行榜”、“一个学员一面旗”等活动,培育形成了既具时代特征又具行业特色的终身教育实践典型,使社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各项工作自觉跟进,知行合一,夯实文化底蕴,增强企业活力,努力实现学校、家庭、个人和企业发展的互促共赢。
以“创新教育年”、“政策落实年”、“全民创业年”、“作风转变年”和“社区文化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按照县委县政府“3+1”发展思路,全力推进教育强县战略,着力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社区居民参与终身教育实践活动的热情不断增强。
在教育投资上,优先教育投资项目包挂对接落实机制,狠抓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为延长继续教育链条,优化知识结构,促进个人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在政策落实上,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抢抓各类政策叠加机遇,狠抓政策落实、协调资金、服务保障等重点环节,最大限度地将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财政补贴、信贷投放等优惠政策用足用活,激发了社区发展的信心和活力。
建立健全了县级领导联系居民学习点工作制度和基层教育行政干部抓学习点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等制度,进一步深化了社区学习中心联席会议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学习点工作制度和向学习点派驻专(兼)指导教师制度。先后选派128名优秀辅导教师、科级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分别联系15家规模较大的社区教育中心,定期深入到学习点,做好学员思想教育等工作;分期选派县直单位农科专家、行业精英、和大学生共52名,入驻26个学习点,分别担任教员和联络员,发挥指导作用。以“双述双评”制度为抓手,结合年度考核,对教育部门、驻社区单位在联系群众、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在大会上作出报告,接受服务对象、上级领导、社区中心和基层居民的点评、评议,听取宝贵意见,学习先进经验,改进自身不足。通过各项制度的健全,切实为社区学习中心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要以“联镇联点、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学院管理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深入推进“学习点心连心、学员手拉手”活动,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种形式的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行为,加大不正之风的查处力度,提高教育公信力,增强群众满意度。
综观金湖县在开展终身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上作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在一定的层面上提高了农民就业和增收致富的能力,起到了短、平、快的作用。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和苏南等发达地区相比,金湖县终身教育实践活动还存不少的问题。
在知识化、市场化加速推进过程中,由于受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金湖县开展终身教育实践活动工作还稍显滞后,主要体现在:少数镇党委政府片面追求招商引资的数据增长,没有真正意识到开展终身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对开展终身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缺乏协调指导,缺乏目标管理考核,缺乏刚性手段,平时对开展终身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仅限于口头上安排,工作有布置没核查,有要求没落实,有的镇成立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只是挂挂牌子、做做样子,不作为一项实际工作去落实。
金湖县承担终身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教育、人社、农委等部门,主办的有金湖中专、金湖县老年大学等单位,同时,又有大量社会力量办学,由于体制、运作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专业设置重叠,设施投入重复,办学效益不高,如数控机床的投入仅社会力量办学的培训学校就有20多台;农村成人教育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各行其是,综合服务功能不强,办学条件相对偏差,有的镇成人教育中心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后有设施、资产、人员,但在结合当地实际,抓终身教育方面作为不大,资源浪费,人力闲置;社会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目前均处于分散状态,不少学校办学游击化、条件简单化、管理无序化,严重制约了劳动力培训的质量。
1.资金不足。经费投入渠道不畅,办学条件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县财政对教育的有限投入主要在义务教育上,对社区教育、职业教育投入少之又少,这严重制约了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从金南镇社区教育中心看,学校每年靠教育局下拨款仅能勉强维持日常办公,难以积累发展,更不用说独立进行开展终身教育实践活动。经费的严重不足,制约了居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居民本是基于增加收入的目的而学习,现不少学习费用由居民个人及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广大农村居民无法接受,不愿参加学习。
2.师资不足。目前开展终身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工作任务,不配人员和编制,使大部分镇社区教育中心工作难以开展,如涂沟镇社区教育中心共3人,一人临近退休,一人负责中心初中部分工作,仅仅校长一人独守阵地。同时,基层学校专业师资的缺乏更导致了开展终身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成了“无米之炊”。
3.居民认识不到位。(1)农村居民文化结构不合理,初中及以下比例偏高,掌握劳动技能的程度较低;(2)农村居民普遍存在小农意识,小富即满、小进即安思想严重,特别是“4050”人员,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思想保守,对依靠知识、技能劳动致富的意识不强,存在着“不愿出去,不敢出去,不会出去”的想法;(3)由于居民受自身素质限制,加之政府宣传不到位,致使居民对终身教育的显著作用和长远意义认识不足,对“要我学”与“我要学”发生错位,进行学历、技能培训时,一些居民甚至提出先给误工费,并提供免费午餐,要求答应安排工作,才参加学习的不适当要求;(4)基层村组干部在开展终身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畏难情绪。
4.教育层次不够高。不少镇和教育单位限于自身条件及居民的认识实际,对技术含量高、学习培训时间长、成本高的学历教育热情较低,技能培训工作只能停留在浅层次,对老企业工人的技术提升也一直未能落实,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居民的技能知识结构,远未达到凭借所学迅速致富的效果。
5.基层学习点运行困难。学习点是最小的学习单位,是做好终身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的依托,金湖县基层学习点面临人员少、经费紧、任务重等诸多问题,影响了终身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的开展。
1.学非能就,开展终身教育实践活动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对接,终身教育实践的专业设置档次较低,学习、培训工作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导致部分学员学习、培训出来后无处就业。
2.学非所用,各镇所在地的劳动力需求是解决当地居民就业的承载主体,而实际上不少镇私营企业规模小,生产具有季节性,以生产定单的紧与松、多与少确定招工人数,对体力、经验要求较高,经过劳动力技能培训的人员上岗后,无需发挥培训所学,在就业时缺乏优势。
(1)加大宣传力度。在金湖商报、金湖电视台、电台等媒体上刊登招生信息。让更多的企业、农民和在岗人员知晓终身教育实践活动的信息;(2)强化认识,进一步提高对开展终身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的关注。从以上调查情况分析,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认识到位是开展终身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的重要保证。全县上下要真正认识到终身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3)出台扶持政策。对参训的企业给予政策减免,对参训的个人给予经济奖励,鼓励企业和个人参加学习;(4)增加投入,促进终身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健康发展。①客观上政府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渠道筹措解决,如培训可按“谁用工、谁出钱、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由用工单位提供培训经费;也可开展信托培训,由培训单位先垫付培训费用,在学员就业后返还;③要完善培训补助政策,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实行高低不等的培训补助;(5)调整终身教育实践活动内容,使终身教育实践活动内容更加贴切企业需求,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或专业工程师任教,使终身教育实践活动工作达到预期效果;(6)有机结合,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本着“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的原则”,充分发挥公办职业学校主力军的作用,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快形成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良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