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采购风险防范的薄弱问题探讨

2014-02-06 05:00:10王晓华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年9期
关键词:进口设备公开招标申报

华 菂 王晓华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00048

作为高校廉政风险防范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有关采购工作的规定越来越严格细化,越来越多的货物及服务纳入到政府采购范围,如印刷、家具、办公设备维修和保养服务等,充分说明了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性。笔者从事采购工作多年,切身感受到政府采购的优越性,既确保了大宗采购的整体性价比相对合理,又使得整个业务流程相对公开、透明,保证了政府采购工作总体运行健康平稳。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感到还有一些方面是廉政风险防范的薄弱地带,笔者对此梳理并进行研究。

1 进口设备采购问题

1.1 进口设备的申报

一般来讲,购置进口设备需要经过两次报批,即预算申报和论证申报。

预算申报与其他设备购置的申报流程完全一样,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对比、填写项目申报书。

论证申报则是在预算批复后,请校外专家对所购置设备在国内是否尚属空白或国产设备相关指标是否达不到需求,是否属于鼓励进口设备等内容进行论证,同时还需请法律方面的专家从所购置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方面的规定进行论证。再报送财政部门予以审批。

申报程序比较严谨,但相对烦琐,由此产生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使支付进度受到影响,本身进口设备购置的周期比较长,包含了办理海关免税手续、货物生产及跨国运输等环节,再加上审批流程通常为5~6周,审批通过后公开招标的公示期为20天,导致进口设备的到货验收经常要到下一年度才能实现,无法在当年进行最终的结算。二是对购入设备的使用效益受到影响,由于进口设备价格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项目申报时的预算价格在经过了财政两次审批后,通常面临着涨价问题,而此时预算批复内容和金额均不可改变,造成用户必须在执行阶段通过降低使用需求和设备技术指标等方式,以有限的资金购入并不完全符合科研要求的设备,致使部分设备或是疏于使用,或是闲置。

笔者认为,两次申报可以结合在预算申报阶段完成,因为二者的申报审批均需通过财政部门。

1.2 进口设备的采购执行

这个问题主要是因财政管理体制造成的。部属高校在采购方式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方面的问题相对较少,问题主要集中在地方高校。由于地方高校预算审批基本为项目采购即公开招标,特别是进口设备的购置都属于这种方式,而公开招标是无法与投标供应商进行面对面谈判的:一是导致设备的质保期基本上是一年,随后的维修费用开支较大;二是导致围标现象的产生,成为风险防范的薄弱点。用户由于种种原因,对进口设备调研不是很充分,过多依赖于某个品牌产品或是供应商,相关技术指标很多时候是由该品牌代理供应商提供,因而使供应商对指标把控较紧,在标书制定时已经指定品牌型号了,不可能再产生新的竞争对手,供应商自己再去找两家帮衬投标,走走形式,报价紧贴预算价,不能体现公开招标公平、公正的初衷。

如果可以采用谈判的方式,能够让专家评委组通过谈判对不同品牌的设备进行充分对比,择其性价比最优设备,还可以为用户考虑在预算恒定的基础上,延长质保期,减少后期的支出。当然这种方式不一定是最好的,但相对来说更适合进口设备的购置。

2 小额专用设备自行采购的问题

这部分设备主要是指未达到一定金额、零星的,经批复为授权支付,且不在政府采购集中目录以内的专用设备。这些设备采购虽小额、零星,但在一所学校一个年度中,至少需要几百万元经费,总体规模并不小。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在采购环节不规范,很多学校要求用户进行市场调研,至少进行3家及以上的对比,并提供3家报价单。用户由于时间或者精力方面的原因,为了方便,经常是从一家比较熟悉的供应商处采购,3家报价也由这家供应商提供,至于所购设备性价比是否合理,很难认证。有的学校为了规范此环节,采取由各个厂家发传真报价的方式,以避免几家串联,但终究只是个形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如中山大学,专门针对此问题研发并运行了“网上竞价采购系统”,凡是需要用户自行采购的专用设备均需通过该系统在网上竞价,在充分满足教师需求的基础上采取最低价中标。系统在全国40余所高校运行,较好地解决了自行采购的问题。

3 实验材料采购问题

这个问题与小额专用设备采购的问题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小额专用设备需要到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履行报价备案、合同审定、验收入账等手续,而实验材料则省去了这些程序,使其采购程序更加不明确。所有实验材料采购的渠道、价格、批次、数量、质量等均由用户自己把控,缺少第三方的监管,因而出现的问题较多,如假发票问题,资金流向问题,资金额与购置材料数量、质量的匹配程度等。

由于实验材料使用的特殊性,如单次使用量、使用频率、使用安全性、存放与管理等,都使得材料的购置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多次少量购置,这个环节主要是依靠用户根据实验进度掌握购置程序,基本由用户决定,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相关的监督措施很难跟上,因此有关材料采购问题是廉政风险防控的薄弱点。

目前,办公用品等通用耗材已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可以参照协议供货方式执行,公开、透明。

4 采购进度的问题

4.1 陪标与围标问题

高校绝大部分采购经费来源于每年的财政性资金,这样就要求采购经费应当在当年或次年某个时间点必须支付出去,特别是对地方院校来讲,主要采取国库支付形式,如果没有按期完成支付,则采购资金自动清零。因此,地方院校在公开招标时就要力求一次成功,否则由于公开招标时间的要求,会造成支付进度的延误。一次成功就意味着公开招标的应答供应商不能低于3家,就需要用户找调研的供应商投标,而由于前面所谈的原因,用户一般只找自己熟悉的供应商协助解决问题,因此,就出现了陪标现象,而且这种陪标都是胸有成竹,志在必得,所以就会贴着标的投标,这就是围标。

4.2 资金支付的风险与合规问题

为了确保支付进度,一般情况下,高校在签订合同时将全款支付给供应商,为避免带来相应的风险,又会要求供应商回押部分资金。从资金管理的角度来看,以项目执行名义将国库账户资金予以支付,同时回押部分资金至学校账户,相当于套取国库资金至学校,虽然仍是用于项目完成后的支出,但从某种角度来说已是违规行为。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采取这种方式。有的高校为了确保资金安全和学校利益,在招标时就明确说明项目执行完成后,再支付资金,应该说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支付方式,但是在每年6月和9月统计支付进度时,则会因极少的支付而受到批评。

5 资金结余与节约的问题

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地方高校。资金结余就是项目预算资金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节约的资金,一般节约的越多越好。部属高校由于不是国库支付,项目资金批复后直接进入学校账户,节约下来的资金由学校自行支配。但是对地方高校来说,这个结果并不好,一是结余的资金国库直接收回,学校用不到;二是预算与执行结果差距越大,说明预算做得越不好,在项目绩效考评时要被扣分。因此,地方高校总是想方设法把项目资金全部支付出去,特别授权支付中的自行采购部分,基本上是全额支付,而与市场价位之间差距部分就无从查起。

6 软件采购的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各项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平台的支撑,各种软件应运而生。但软件的开发成本计算没有相对标准,基本上是由开发商决定,因开发功能及内容不同,价格低至几千元,高至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其中的利润无法确定。随着人力资本的上升,软件成本也日趋增加。这就使得高校面临软件支付的问题,按照上述全款支付,回押部分资金的方式,如果回押部分低于50%,学校有可能面临资金支付出去,但无法获得软件,也追不回已支出资金的情况。不少学校遇到过这类问题,要么不了了之,造成国家资金浪费,要么沉陷于官司之中,消耗很大的精力。因此,对待软件的采购,最好的方式就是货到验收通过后支付100%全款,这样一是可以考察公司的研发实力,二是保证了学校利益和国家资金的安全。

7 结束语

随着学校的发展,高校采购任务日趋艰巨,所面临的形势也日渐复杂,如何有效地实现政府采购各种方式的融合,加强对各种采购方式的第三方监管,使每一种采购方式都能做到公开、透明,以及如何解决政策要求与具体执行之间的矛盾,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并加以规范。

猜你喜欢
进口设备公开招标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少先队活动(2022年9期)2022-11-23 06:56:24
进口设备国际贸易过程的问题及措施
广州旧改爆发! 5条村公开招标! 超180公顷!
房地产导刊(2020年5期)2020-06-24 06:13:30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42
探究进口设备部分备件的国产化替代
编制地铁物资招标文件应注意的事项
财会学习(2017年10期)2017-06-15 12:42:09
谈谈引进进口设备的管理
华东纸业(2016年2期)2017-01-19 07:37:33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中华戏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9:02
进口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科技(2016年21期)2016-07-17 03:26:01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公开招标发包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