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适应新常态,加快农业现代化

2014-02-06 01:38
中国农资 2014年50期
关键词:耕地农业质量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适应新常态,加快农业现代化

本报讯 12月22-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究了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问题。

会议指出,2014年,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农业各业稳定发展,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好,为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会议强调,当前,农业部门适应新常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全力推进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转方式,重点是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调结构,重点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资源禀赋特点,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生产优先序和区域布局,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要更加注重提高粮食产能,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适应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更加注重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要注意把握节奏和方法,坚持尊重农民、尊重市场、尊重实际、优先保粮的基本原则,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

会议指出,明年要在抓好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高点强攻迎挑战,抢抓机遇开新局,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法治保障,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千方百计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100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突出抓好抓实如下重点工作: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夯实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基础;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护农民财产权益;深化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探索农村改革路径、引领农业现代化;抓好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科学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牛羊肉生产,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帮助农民减损增收;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提升种业创新能力;推动农垦改革发展,增添农垦发展活力;强化农机作业薄弱环节与后续服务,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融合发展,打造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完善生猪屠宰监管体制,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开展“绝户网”清理整治行动,加强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加强农业“走出去”指导支持,拓展我国农业发展空间。

农业部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公报:5.1亿亩土地亟待提升内在质量

《中国农资》记者徐晓磊

近日,农业部首次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透露出我国耕地质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尤其有5.1亿亩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亟待提升其内在质量。

根据《公报》,全国18.26亿亩耕地(二调前国土数据)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4.9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基本不存在障碍因素。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8.1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8%。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一定基础,障碍因素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到2020年,按照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测算,可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0亿斤以上。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5.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专家认为,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是继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全国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最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有利于全面反映各区域耕地质量状况、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为各地有针对性地做好耕地质量建设、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开展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农业部将以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划定成果为基础,推动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养分平衡、质量修复等措施,着力提升耕地质量,不断夯实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长远基础。同时,抓紧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加快建立健全耕地质量保护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耕地质量、土壤墒情、肥效三大监测网络,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发布耕地质量动态变化信息。

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0%

本报讯 从农业部获悉,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改革创新力度加大,农机农艺融合、农机社会化服务、技术推广等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0%,预计达到61%以上,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4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237.5亿元,同比增加20亿元。农业部、财政部进一步推进补贴制度改革创新,全面推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21个省份选择部分急需机具实行敞开补贴。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程序,开展了补贴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今年全国农机购置补贴受益农户预计超过400万个,补贴农机(具)超过540万台套。

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预计达10.76亿千瓦。拖拉机大型化、配套化的趋势明显,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预计达572万台,同比增长8.6%,小型拖拉机保有量同比仅增长0.6%。粮食生产急需的水稻插秧机、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持高速增长,保有量预计分别达66.5万台、34.3万台,同比分别增长9.7%、20.1%。 各级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深松机械投入深松整地作业,全年累计完成作业面积1.5亿亩。

贵州成立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本报讯 2014年12月23日,“贵州省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贵阳成立。

据悉,贵州省有机肥料工厂有17家,其中,以产品类型分:有机无机肥料厂8家、生物有机肥厂8家、精制有机肥仅1家。总生产规模较小,年实际生产能力超过2万吨的仅有3家。

成立该战略联盟的目的就是要发挥联盟优势互补、积聚力量、带动创新的优势,为有机肥企业服务,帮助有企业发展,增加企业效益。

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贵州省有机(类)肥料产业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形成产业核心技术标准,支撑和引领产业技术创新;有利于集聚和整合省内有机(类)肥料行业创新资源,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有利于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形成持续和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该战略联盟提出:“以联盟内企业为骨干,以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联合有机(类)肥料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形成以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为基本特色、以有机(类)肥料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共性难点技术为创新目标进行合作研究开发,通过联盟单位来进行成果转化与技术辐射,从而保障贵州省有机(类)肥料产业实现良性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目标。

声音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较大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下一步将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公共事业、改善人居环境、加强民主管理为重点,强化政策扶持、投入保障和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数字

1.71亿元

为保证2015年春耕化肥需求,10月份以来,农发行青海省分行营业部累计发放化肥储备贷款1.71亿元,积极支持企业及时购进化肥,完成了年度化肥储备计划及调运销售。

20.3万吨

我国土地缺钾严重,对钾肥的刚性需求较大,而国内钾肥自给率不足,对进口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据海关统计,2014年1-11月份,绥芬河口岸进口化肥20.3万吨,价值3.7亿人民币。

339亿元

近日,为期4天的2014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结束,冬交会前和期间共签约农产品订单2403宗,成交金额339.8亿元,比上届增加31.8亿元,增长10.3%。

(本版文章除署名外均由本版编辑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猜你喜欢
耕地农业质量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质量”知识巩固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