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报编辑工作着力点探索

2014-02-05 20:59:02程勇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编校评议责任编辑

程勇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0)

高职学报由于办刊时间短、相关制度不完善、办刊经验不足等问题,[1]与本科高校学报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高职学报的责任编辑在提高学报学术质量的着力点上,有着自身的要求和做法。

一、及时处理来稿

高职学报自身特点决定了责任编辑要及时处理来稿。首先,很多高职院校的学报编辑部没有独立编制,往往挂靠科研处、高教所等部门。以浙江省为例,9家公开出版的高职学报,仅有2家具有独立编制。这造成高职学报的编辑专职少兼职多,且流动性大。[2]有些编辑身兼数职,事务繁多,使得稿件不能及时处理。其次,高职学报季刊占多数,双月刊少,出版的时间压力较小。也以浙江省为例,双月刊仅2家,其余均为季刊。所以有些学报的稿件一星期或者几星期甚至一两个月才集中处理一次,这样往往导致稿件通过审稿后,与作者联系时,才知道文章已经在其他地方发表,这不仅让高质量的稿件流失,还造成自己工作的白费。有些作者会因为该学报的稿件处理速度太慢,以后就不再向该学报投稿,影响了学报稿源的扩展。再次,很多高职学报除了专职编辑缺少外,也缺专职编务。在来稿时间分散、渠道多元的情况下,来稿登记工作就容易出问题。有些高职学报将网上来稿的下载、登记、分类、统计等工作交给勤工俭学的学生来做,有些高职学报则直接省去,使得编辑不能及时掌握来稿情况。作者询问稿件处理情况时,编辑不能给予明确答复,影响作者对该学报的印象和信任度。

因此,编辑不仅要及时处理来稿,还应设置电子投稿邮箱来信的提醒功能,做到当日或翌日完成下载、登记工作。同时,投稿信箱设置自动回复功能,在自动回复信函里承诺初审结果的反馈时间,比如3~5个工作日,要求作者在这个时间段里不能另投,这对投稿者而言也公平合理,责任与义务对等,富有人性化,使得“不要一稿多投”不再是一句空话。

二、把好审稿关

审稿是保证学报学术质量最重要的一环。我国普通高校学报基本上执行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的三审制度。这一制度在本科学报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实践,不断完善,已经成为一套操作性强的基本办刊制度,为高校学报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这一制度在高职学报却很难落实,基本上流于形式。[3]主要原因是高职学报办刊时间不长,专家数量少,多数高职学报的审稿专家库没有建立,或者专家库里的专家数量太少。三审制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专家复审,专家太少就使得很多稿件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审稿专家,高职学报就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因此三审制效果不佳。由于审稿制度不完善,高职学报的关系稿特别多,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专家数量少、高职学报没有建立审稿专家库的现状,稿件的同行集中评议的方法值得推广。责任编辑或栏目负责人根据已经通过初审的稿件的研究内容,召集5~7名专业相同的教师集中评议。从工作方便考虑,被邀请的教师可以来自本校或邻校。对被邀请的教师的资格要求,先考虑专业方向相同或相近,其次才考虑职称的高低。集中评议来稿的观点、论证与结论,各抒己见,讨论后大家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决定该稿件是否通过。集中评议须当场公布结果;稿件须匿名;稿件也不是事先发到评议人手中,而是评议人到达集中地点后才拿到。强调这些细节的目的是使评议结果更客观公正。同行集中评议的审稿方法与目前的专家审稿制度相比,有两个好处:一是减少由于专家个人主观喜好差异、要求高低不同、缺少同期稿件的横向比较等因素,造成审稿的误差,况且目前的专家审稿大多是由一位专家审,主观性太强;二是大大提高审稿效率。每次集中评议不是一篇稿件,而是一期学报中某个栏目的所有稿件。这种稿件集中评议方法对高职学报来说,切实可行,如果坚持并形成一项基本审稿制度,能有效杜绝关系稿。

三、在编校上下功夫

来稿的编辑加工是责任编辑的中心工作,稿件的加工能力是编辑水平的直接体现。责任编辑的稿件编校能力也会影响学报的质量。高职院校教师的论文,往往在文字表达上比较欠缺,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语句不通顺比较多,因此,高职学报的编辑就需要在这方面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是本科学报编辑在稿件编校上的不同之处。高职学报编辑数量少,来稿的专业方向又多,需要编辑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高职学报多数是综合类的(在出版刊号上标“Z”的),以浙江省为例,9家公开出版的高职学报,全部为“Z”类。9家学报的专职编辑总数也不到20人。可以说,大多数编辑都能接触到各个专业的论文,这一点也是高职学报编辑与本科高校学报编辑有所不同的地方。因此,高职学报的责任编辑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在改稿上更需要锻炼最基本的文字组织能力。[4]

校对也是稿件质量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学报几乎没有专职校对,校对基本上是由责任编辑负责。校对的失误率跟个人细心程度关系密切,跟校对时的情绪、注意力也有关系。所以,高职学报责任编辑要注意培养自己细心的性格,要注意培养自身情绪的掌控能力。另外,为降低校对失误率,可以采取编辑同行互校,同行编辑可以来自一个编辑部,也可以来自不同编辑部,还可以采取让作者参与校对的方法。作者看自己的文章往往由于思维惯性而错误漏纠,但经过编辑的稿件加工和排版,文章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此时,把排版后的PDF样稿发给作者,并告诉作者文章内容已经有所改动,需要作者认同,要求作者做最后一次校对,这种情形下作者的校对往往是认真的、高效的。

四、加强栏目策划

栏目策划是学报办出特色的基础性工作,栏目策划能力是编辑能力的具体表现。目前多数高职学报特色不明显,但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办刊经验的累积,学报将越来越重视栏目策划来提高自己的学术影响力。这基于:(1)高职院校的发展为学报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高职院校经过十多年的迅速发展,办学成果和办学特色逐渐凸显。近年,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重点建设专业的验收,百所国家骨干高职重点建设的专业也在进行中,还有各省的省级示范性高职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优势专业等建设项目的开展,为学报的栏目策划和特色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高职学报总量少,有利于学报栏目策划和组稿。在全国千余所高职院校中,公开出版的高职学报仅百余家,只占十分之一左右。以浙江为例,近50所高职院校,公开出版的高职学报仅9家,这与普通本科高校基本上“一校一刊”情况不同。这使得高职学报有充足而优质的稿源,有了这个基础,栏目策划就十分可行,关键就是需要编辑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五、重视出刊后的信息反馈与总结

从来稿、审稿到编辑、校对,再到印刷、发行,这是学报工作的基本流程。对于多数高职学报来说,营销环节缺失,纸版订户极少,无发行量可言。学报出版后,不是赠送给各个院校的图书馆,就是各个学报编辑部之间相互赠阅交流。许多院校还把邮寄学报的体力活交给非编辑部的人员来做。随着对发行环节的轻视,自然而然地忽视作者、读者对学报的信息反馈,因为这两者同属于学报的“善后”工作。

高职学报由于社会认同度不高,为提高作者的信任与支持,要特别重视信息反馈的搜集与整理,便于改进工作中的疏漏和缺陷,也便于建立稳定的作者队伍。在学报寄送给作者时,应附寄一份作者对本文编校的意见反馈表,这不但能了解到作者对该文编校效果的态度和意见,找出编校中的失误,还能促进作者对责任编辑的情感认同,进而培养作者对该学报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再附寄一份论文后续信息反馈表,主要是追踪该论文被二次文献转载转摘、获奖、入选论文集,以及观点或意见被有关部门采纳等情况。这些“善后”细节都非常有利于学报学术质量的提高。

除了加强采集作者对论文加工的意见,还可以调查读者对学报所载论文的意见。每期可以有目的地选择几篇论文或某个栏目的文章展开调查,为方便操作,可以在本校教师中抽取几位,阅读相应的论文,并填写阅后意见反馈表。对能在文中找出错误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这不仅能提高教师参与学报学术建设的积极性,培养教师论文质量是学报生命的意识,还能激发学报责任编辑的责任心。

六、积极参加培训与学习

一个合格的编辑,不仅要积极参加各种学习班、培训班、研讨会等,了解和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还要努力培养自学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使自己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高职学报的编辑首先要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完成每年不少于72学时的编辑业务培训任务。作为学报的主办单位——高职院校应重视编辑的继续教育工作,积极支持编辑参加业务培训。[5]其次,高职院校应创造条件,积极鼓励编辑参加校内各项专业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或邀请旁听、观摩,使高职学报的编辑融入学院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去。编辑本人则更应积极主动去了解学院的发展,而不总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最后,编辑还要积极学习和使用新技术。比如:使用校对软件,减少错别字,提高校对效果;使用投稿系统和远程编辑系统,可以促进编辑、审稿人、作者之间的互动,提高稿件处理效率;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的稿件追踪功能,可以有效防止一稿多投与一稿多发;使用参考文献校对软件,减轻校对的工作量;使用优先出版,可以降低论文的出版时滞,提高时效性等。

[1]何静.高职学报的现状、定位与发展[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2-75.

[2]吴赣英.高职学报编辑队伍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编辑之友,2010(7):66-67.

[3]宋晓华.对高职学报稿件初审的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6):71-74.

[4]王东霞.提高高职学报编校质量的思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06-108.

[5]吴赣英.浙江省高职学报编辑队伍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0(7):53-56.

猜你喜欢
编校评议责任编辑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难忘的两次评议活动
公民与法治(2020年2期)2020-05-30 12:28:44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传媒评论(2018年10期)2019-01-17 01:33:34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English Abstracts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
中华诗词(2017年10期)2017-04-18 11:55:24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