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王 佳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但现阶段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目标系统性、连贯性、整体性、综合性、真实性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不足。根据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构建原则,提出模块化、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设想,以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模块化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可分为人文素质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类。[1]人文素质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与大部分专业相类似,主要包括英语、计算机操作、体育、应用写作、职业道德等;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则主要围绕各门专业课程开展,但必须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2]因此,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基本上是为进出口贸易这个大任务来服务,构建时必须依托“进出口贸易”这条主线,将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经济法、国际金融、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报关理论与实务、外贸跟单理论与实务等课程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有关世界经济地理文化、商务谈判等贸易专业的相关知识融合到实践教学内容中。
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训课程时间总体不足,同时也缺乏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实训教师,加上没有专门配套的实践教学内容指导手册,从而导致该专业的实训内容分散凌乱,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大多数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是按照课程来进行划分的,课程与课程之间并没有按照专业能力要求和国际商务的整体运作程序设计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因此内容上缺乏一定的连贯性。
目前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大部分是以国际商务流程中的某几个重要环节作为实训的重点,如制单、报关、货代等,较少涵盖国际商务的整个流程。
目前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以软件模拟为主,通过实训,学生虽然能掌握一部分专业操作技能,但市场分析决策能力、市场应变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等技能却无法通过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来进行训练。同时,很多的实训软件中所模拟的专业情境,与实际工作的环境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真正达到仿真性,从而造成了即便学生参加完实训,但到工作岗位上仍然无法立即上手进行操作等问题。
1.系统性原则。实践教学内容应符合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同课程之间的实践教学内容要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并以“进出口贸易”这条主线进行内容的设置,从而使各个内容模块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能力导向原则。实践教学内容应该以能力培养为宗旨,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针对性原则。实践教学内容要有明显的目的性和面向未来岗位的针对性,主要针对本专业的特点,针对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进行内容的设计和安排。
4.仿真性原则。实训教学要能反映国际贸易的现实要求,具备现实性、仿真性特点。实训内容要有现实针对性,要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图1 “模块化”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1.“模块化”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模块化”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构建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市场对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等实际情况,以综合职业素养、英语技能、商务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等综合模块作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核心。综合职业素养、英语技能、商务技能这3个模块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模块是在前3个模块的基础上综合发展的职业技能,岗位技能模块是把第四个模块获得的职业技能应用于真实的岗位实践从而发展学生的就业能力。针对“模块化”国际商务专业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和构架,将各个模块分解成基于各个技能素养的子模块(见图1)。
综合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计算机与办公软件应用等子模块,通过这些子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和基础职业素养。
英语技能主要包括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和外贸英语听说读写两个子模块。
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外贸英语交际能力是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能力。也只有掌握扎实的语言技能,才能使本专业学生在涉外商务工作中有更多、更快的发展空间。
商务技能主要包括商务谈判与沟通、单证、货代、报关、营销等子模块。熟练的商务运作能力是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求职的优势和立足点。从人才市场的调研情况来看,多数外贸企业不重学历重证书,但部分外贸岗位,如跟单、报关、货运代理等,需要持证上岗。因此,商务技能内容的设置要注重与主要职业资格证书的联系,使学生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也能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岗位技能。
综合技能包括进出口贸易综合实训和模拟公司创业实训子模块。在前面的3个模块中,学生已具备了最基本的单项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因此,在综合技能模块中主要培养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性加以运用,并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岗位技能包括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子模块。经过综合技能模块的实践训练后,学生已经较熟练的掌握了主要就业岗位的综合技能。但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千变万化,因此,在岗位技能中通过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子模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综合技能完成实际工作中的任务,以及他们的应变能力。
2.“多元化”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当按照层层递进的要求,将经验获取过程划分为感性认知、模拟情境、企业实践3个层次,并设立与之对应的“课堂实训+模拟实训+工学结合”的三位一体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1)常态化的课程实训。课堂实训属于验证性实训,目的是验证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通常在课堂环境下,进行单项操作。通过增加实践教学在本课程中的课时比例,在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后,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训,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各个环节有一定的了解,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例如,学生在学完《外贸单证实务》的商业发票项目后,在课堂内进行商业发票缮制的实训,检验学生的单证知识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掌握单证缮制的实际技能。
(2)仿真化的模拟实训。对学生进行仿真模拟业务训练,将理论的运用置于一个特定的场景中展开,这无疑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学与现实的脱节。而且模拟实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促使其运用所获得的单证系统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进行《进出口贸易综合实训》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在实训室中利用实训软件所构建的仿真环境,进行任务式的大作业操作训练,学生可单独或分组分角色进行商务模拟,完成进出口和第三方的各类业务操作。
(3)常规化的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属于真实工作性质的综合实训,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实际工作的经验。通常在真实工作现场环境下,进行专业任务的综合性操作。[3]这种实训是集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利用工学结合方案,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和实训周时间到相关的企业锻炼,进行各类外贸业务的短期实习。通过工学结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高营销、情报搜集、审证制单、租船订舱、报关报检等外贸业务操作能力,提高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在外贸业务操作能力、职业素质方面与企业人员之间的差距,为回校后的继续学习指明方向。除此之外,工学结合的综合实训也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除了具备良好的外贸业务操作技能之外,还要具备做人、做事、人际交往等综合性职业素养,才能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使得该专业较难采用与工程类专业一样的项目式教学。[4]因此,在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时候,还要注意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与实际操作相类似的任务式和案例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亲身经历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全过程,在与课程紧密联系的任务实践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并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在制定教学进度时应留出一定比例的任务式和案例式实践教学,以达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效果。
[1]黄冬梅,汤天啊.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9-91.
[2]黄春元.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实践研究——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2(14):74-76.
[3]郑秀梅.基于CDIO理念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对外经贸,2012(5):77-79.
[4]吴建功.试论国际贸易实训内容体系的建构[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4-46.
[责任编辑 陈国平]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B/2010/09/010)
王佳,女,江苏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商直接投资、服务外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G712
A
1674-7747(2014)12-0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