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医思维差异与殊途同归※

2014-02-05 16:02张秀荣刘国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二者西医统一

张秀荣 刘国伟 卢 甜

(1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济南250355;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哈尔滨150001)

论中西医思维差异与殊途同归※

张秀荣1刘国伟2*卢 甜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济南250355;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哈尔滨150001)

源自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中西医思维在逻辑构建上具有本质的不同,也使得二者在诊断方式、治疗手段以及防治原则等方面有着迥异的表现。然而中西医毕竟同属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医学范畴,有着相同的服务客体——病人与统一的既定目标——维护健康,这就为二者的统一提供了可能;同时,各种疾病的不断变异、临床医学的迫切需求也要求中西医思维方式各自进行反思,互相取长补短,进而融合;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中西医思维在实践中走向统一的实例客观上也实现了二者的殊途同归。

中医;西医;思维;文化

中医与西医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都为生命保驾护航。其中,中医在我国已经存续了数千年,形成了独特的辨证论治系统;西医在近代传入中国并迅速占领了中国医疗市场。近年来,有关中西医孰优孰劣的争论不绝于耳,有人大力支持西医,号召中医回归民间、退出国家医疗体制[1],也有倡导以中医内在科学原理复兴中医的[2]。笔者认为,作为两种医疗、保健手段,中医、西医各有优势与不足,其医疗方式的不同源自其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只有从源头上认清二者的不同,才能真正理解其本质区别,进而为二者优化组合找到出路。

1 中西医思维的大相径庭

中西医两种不同医学的发展方向基于两种不同的对疾病的探求方式[3]。中医更多地运用抽象思维,而西医则更侧重于形式逻辑。正是基于二者迥异的思维方式,中西医在实践中才给人以水火不容的感觉,因此,我们首先要厘清这两种思维缘何不同,差异又在何处。

1.1中西医思维文化起源各异中医理论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从而使中医具有极其鲜明的人文医学特征[4],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等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中医成形于以易学思想为学术源头的中国古代文化,医、易便自然而然地具有共同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模式。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在《千金翼方·大医习业》中说:“凡欲为大医,……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同时,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形成了独具中医特色的整体观,以儒家的“仁爱”思想为基本道德规范并将儒家的中庸思想发展为阴阳和合,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医“顺四时”的养生观与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也是异曲同工,可谓博采众家之精华。而希腊学术是西方医学之母,其理论形态比较明确,主要是研究存在的本质生本性[5]。西医强调追求严密公理化系统,注重运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法来认识自然。中西医思维迥异的另一客观因素在于中西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古代中国两面临海,两面为高山、戈壁所围,地理上的独立使中医体系可以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持续发展、形成独特的体系;而作为西医发源地的古希腊,地处爱琴海地区,与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有着频繁沟通的天然优势,加之民族大迁徙、杂居等促进了医学发展的开放性。

1.2中西医思维的逻辑建构迥异中西医在理论建构中也体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具体而言,两种医学的思维起点,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存在着本质的不同[6]。

1.2.1中医思维的逻辑建构中医认为“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气”是人体的物质基础,“气”的运动是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根本原因,可见,“气”是中医思维的起始点。同时,除有形的气化结构外,还存在着大量的藏象、经络等功能性气化结构[7]。从这一起点出发,中医建立了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为联系的有机整体观,并将天、地、人纳入同一研究体系,在思维过程注意抽象概括与整体把握,也就必然引向了临床实践中的辨证论治。

1.2.2西医思维的逻辑建构西医的思维起点源于“标志着希腊科学第一个伟大时期的最高峰”的古代原子论,从细小的物质微粒出发,侧重具体的物质结构,结合机械论构成了西医的生物医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人体被看作是由多个部件构成的机器,疾病是部件出现故障的结果,医学是用于纠正、消除故障的。形式逻辑是这种思维过程中的主导,也就导致了西医在临床实践中侧重微观。

2 中西医思维的临床实践特色不同

2.1不同的诊断方式体现了中西医思维的差异中医诊断,强调从整体出发,运用辩证的理论,依据审察内外、辨证求因的基本原则,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识别病症,推断病情,给防治疾病提供依据[8]。在临床实践中,医者需要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四诊合参所得信息,进行抽象的辨证,在这一过程中既要从全局上把握病症的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又要落实到具体的脏腑经络或气血津液上,无疑是对医者的巨大挑战。

西医诊断是运用西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科学。在临床实践中,医生进行诊断的依据多为检查、化验结果,而且对于不同的人群,适用统一化、标准化的参考指标,亦即临床中有指标可依,严格按照既定指标进行诊断。

2.2不同的治疗方式折射了中西医思维的差异在治疗上,中医的特色是辨证论治,亦即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疾病的有关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9]。在这一思维与实践过程中,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与动态平衡,既能够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又可以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目标是使人体与环境相应,取得动态的阴阳平衡。在治疗方法上,除了药物的配方组合之外,还有针法、灸法、推拿、按摩等技法,可以说是丰富多彩。

西医的治疗则具有针对性与对抗性,在通过先进仪器取得各项指标,做出诊断之后,针对具体病灶进行治疗,或者以手术的方式消除病灶、纠正病变部位,或者通过对抗性的药物对病灶进行消炎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西医逐渐形成了既定的模式,即对某种疾病采用同一的治疗程序,这种标准化的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医疗效率,却往往忽略了病人的个体差异。

2.3不同的防治原则反映了中西医思维的差异“上工治未病”的说法证明了中医历来注重预防,强调调养正气以防止病邪侵害,即使疾病爆发,也要既病防变。而西医中的免疫预防则只是近现代医学的产物。

3 中西医思维的殊途同归

源自不同文化的中西医思维虽然有逻辑建构上的千差万别,在医疗实践中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然而二者毕竟同属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医学范畴,有着相同的服务客体与统一的既定目标,这就为二者的殊途同归提供了可能;同时,各种疾病的不断变异、临床医学的迫切需求也要求这两种医学思维方式进行反思,进行互相取长补短,进行融合,在实践中中西医进行优势互补,走向统一。

3.1中西医思维走向统一的可能性首先,无论中医、西医,其最终目标都是找到攻克疾病的方法,保卫人类的健康。二者具有相同的研究对象,即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变规律;中医可以借助西医先进的仪器、工具等更好地认识疾病,西医也可以引进中医的思维方式,对具体的信息进行抽象综合,以更加准确地认清中西医学共同的敌人。

其次,中西医均以病人为共同的作用对象,对同一病患而言,驱除疾病,恢复健康是其求医问药的目标所在,中西医思维及其在治疗实践中的差异只是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因素,健康的统一目标是本质性的。

3.2中西医思维走向统一性的必然性不可否认的是,中医思维固然具有整体、高度抽象的特点,但临床实践中确实有许多疾病的内在变化和病理程度是不能单纯地用观察外在症状发现与把握的,遗漏有关疾病的重要信息,容易让病患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中医结合西医现代检测与治疗手段,就可以从宏观上布局,从微观上着手,结合二者优势,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同时,西医思维如果加入中医特有的模式,也会大大丰富治疗理念与手段。两种思维具有互补性,也必然推动二者走向统一。

3.3中西医思维走向统一的可行性

3.3.1全球化的趋势促进了中西医思维的统一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已经渗透到医学发展领域,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使得中医与西医在地域上的局限已经趋于模糊;西方国家的许多现代化城市里都有中医的影子: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有关中医合法地位的立法得到全国卫生厅长会议的认同,并将其作为蓝本向其他州推广;针灸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正式被承认为治疗方法;基于中医药的良好疗效,曾一度对中医药持歧视和怀疑态度的英国政府正在酝酿对中医药立法[10]。同时,在有着悠久中医传统的中国,现代化的西医院也已成为主流。同时,随着传播媒介的日新月异,人们了解、接受外来文化的过程变快,中西医在各自领域的最新发展可以更加快捷地为中西方人所共享,这必然会促进中西医思维的统一。

3.3.2临床实践中已有中西医思维走向统一的实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医学临床实践应该是检验中西医思维能否统一的根本标准。从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看,“衷中参西”现象普遍,已经不乏两种思维统一的实例。首先是基于对疾病全面认识的需求,中西医思维在疾病诊断上密切结合,出现了综合运用中西医对疾病的认知、诊察的“病证结合”。其次是基于对疗效科学判断的需求,出现了“中西互参”,亦即中医在对许多重要疾病、复杂疾病的疗效判断标准中,纳入了现代西医的疗效标准[11]。

[1]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4):14-17.

[2]李致重.以中医内在科学原理复兴中医的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8,(2):139-143.

[3]阎晓宇.中西医思维方式对其发展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4):10.

[4]陈根旺,苏永生,苏永华.中西医发展的文化起源和思维方式背景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441-442.

[5]高清海.中西哲学思维的不同特质[M].人文通识讲演录·哲学卷(一),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37-58.

[6]张艳萍,张宗明.从中西医思维差异谈中医院校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8):68-70.

[7]张宗明,赵峰.自然辩证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89.

[8]邓铁涛.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8.

[9]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9.

[10]刘国伟.浅析中医跨文化传播[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5):1047-1050.

[11]皋永利.中西医思维在临床中走向统一[N].中国中医药报,2007,(2007-08-30).

On t h e Dif f e r e n c e s an d t he Simila ritie s o f TCM Thin kin g an d We s t e r n Me dicine Thin king

Zhang Xiurong1Liu Guow ei2✫Lu Tian2
(1 English Department,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Jinan,250355,China;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Harbin,150001,China)

TCM thinking and western medicine thinking have essential differences in their logic construction due to their totally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therefore,they manifest themselves differently in clinical diagnosis,therapeutic tools and the prevention and therapeutic principles.However,both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medicine,which aims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all human beings;they share the same object-patients and the same target-health maintenance,which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Meanwhile,the variation of diseases and the pressing requirement of the clinical medicine call for the self-examination of these two thinking manners and their combination.Globalization and the living examples in practice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TCM thinking and western medicine thinking.

TCM;Western medicine;Thinking;Culture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7.002

:1672-2779(2014)-07-0004-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张鸿婷

2013-12-09)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No:10DSHJ01]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二者西医统一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统一数量再比较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