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豪,张 佳,刘晓玲,王勤美,吕 帆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浙江温州325027)
●研究生教育
优秀眼视光硕士研究生国外临床轮转的实践
陈世豪,张 佳,刘晓玲,王勤美*,吕 帆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浙江温州325027)
开展医学生的国外交流项目是我国医学教育和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顺利完成医学生国外交流合作需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国外临床轮转项目。通过介绍围绕国外眼科临床轮转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分析对完成该项目的作用和意义,并经多年实践验证全方位的准备是顺利完成国外眼科临床轮转的必备前提,以期为国内医学院校开展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研究生教育;国外临床轮转;眼科;教学改革
医学教育逐步趋向国际化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医科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进一步拓展学生交流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是其中的一个主要任务[1]。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逐渐增多,我国眼科临床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紧追国际潮流,但很多技术推广、应用以及临床教学思维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依然存在显著的不足和滞后。为了提高我院眼视光硕士研究生的国际视野与丰富学习经历,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从2005年开始寻求建立优秀眼视光研究生国外临床轮转基地和临床研究合作点。先后跟挪威、巴西的大学及眼科医院合作建立了四个国外眼科临床轮转实习基地。该项目经过8年的尝试和实践,逐步完善,每年能够为4-5名优秀的眼视光硕士研究生提供国外眼科临床轮转的机会,是国内该专业该层次仅有的长期规范化合作项目。
由于国家、民族、语言、生活习性、医疗服务系统等诸多差异,在项目的建设和进行过程中,曾出现并解决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初次迈出国门的年轻研究生,在出国前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工作是顺利实施和完成临床轮转的必备前提。一些感受及经验分享如下:
目前国内到国外进行医学生临床轮转的通常方式是1-3个月的短期临床见习,以欧美各大学的教学医院与国内个别名校之间的合作项目(如国际交换学生实习项目)为多,极少数学生通过个人自行申请获得[2-3]。虽然对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有一定的拓展作用,但往往是走马观花式的体验式临床见习,相对与研究生层面的学生深度不够,而且多需不菲的费用。其合作基本限于实验室科研工作且多针对博士研究生,合作交流往往在研究项目完成后终止,而非常态、制度化合作。这些方式不能满足我院眼视光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轮转需求,因为研究生不仅需要在临床上有接触患者的机会而且还有一定的科研任务。因此,我院在国际交流中特别留意联系有意愿和能力接收学生的单位,通过多年的努力找到了多个愿意合作的国外单位和临床负责人。经上报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核实资质后聘任其为国外眼科临床实习基地的客座带教老师。经过多次沟通商讨,结合国外各中心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生的学制安排,双方确定国外临床轮转时间为9个月,并尽量在期间基本完成研究生的科研任务。这样既能有充足的时间让研究生在轮转期间获得本专业临床方面实实在在的技能训练,也能满足完成科研任务的要求。同时从多个途径努力争取经费资源来满足学生国外临床轮转的路费、住宿和生活费用支出,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能让真正优秀的学生不致因经济原因而失去国外临床轮转的机会。
通过网络、微信、公告等各种途径让每一位具备资格的研究生(120位潜在候选人)都获知该临床轮转的安排,并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自愿参与报名,公开招募对于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根据合作方的语言特点,擅长挪威语和葡萄牙语的学生优先考虑。另外,事先要求报名的研究生需要有本人导师的同意,且国外临床轮转和国内的研究课题时间之间没有冲突,以避免事后给学生和导师之间带来不必要的矛盾。
选拔流程分为两部分:专业英语笔试和口语面试。在确定报名后的一周内举行专业英语笔试,试卷内容为眼科相关基础和临床内容,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试题来自国外多个标准化的专业题库。通过专业英语笔试,不仅能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而且能够了解其英文的文字表达能力。笔试筛选出的前12名优胜者,在一周内将自己的英文简历发送给外方带教老师。在三方均合适的时间,安排学生参加由外方带教老师直接参与的SKYPE网络视频口语面试。因为,作为医务人员在国外临床轮转,直接面对的是患者,和患者的顺利沟通是完成临床轮转的首要必备条件。通过口语面试可以由外方带教老师直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整体形象、与人交流的方式、英语口语水平以及参与临床轮转的主观愿望、目的和期望值。实时的视频面试,能帮助我方和外方高效率的共同筛选确认合适的人选。根据面试结果并结合笔试成绩,选择前4位研究生作为候选人,另外2-3位为后备人员。
被选拔出的优秀学生将面临学生/接收方双向选择。4个不同的临床轮转基地有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专业优势,学生自身也有不同的意向,而且研究生在国内的导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有不同。如何从被选人中确定合适的(接收方,我方,学生及导师)多方都满意的4位人选是顺利完成轮转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需要和各方进行多次详细沟通,做好一一配对。在配对完成后,除了和国内导师确认国内科研课题时间的安排或者和国外合作开展课题的安排外(特别是学术型研究生),还要和医务部、研究生部等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协调安排学生在国内临床轮转期间的轮转培训内容和时间,以免和国外临床培训重复或缺项(特别是临床型研究生)。如果时间安排确实有冲突,(如新的临床医生规培计划等),需进一步沟通协调,在学生的同意的情况下延期毕业或者让后备人员替代。
对于首次出国的学生,拒签也偶有发生,这会对临床轮转的延续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签证部门在项目进行若干年后会进行整体核查,同样也会延误签证的发放。因此,每次筛选都会在临床轮转之前至少提前半年开始,保证足够的时间储备来申请并等待签证。
在临床一线轮转必须和患者有较理想的语言沟通,而各个临床轮转基地的临床工作的语言要求不同(英语,挪威语和葡萄牙语)。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英语口语的同时,得掌握临床轮转基地语种(挪威语和葡萄牙语)的基本对话能力。这两种语言在国内较难获得规范培训,因此我们和国外单位共同筛选了最为实用的外语学习软件和书籍以及网站供学生学习。同时我们和国外临床单位根据轮转内容确定了基本诊疗术语,并设计了对话和场景并拍成视频供学生观摩学习。基本在2-3个月的强化学习后能完成就医环境下的简要语言沟通,为出国进入临床做好过语言关的积极准备。
研究生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各轮转基地又有不同的特色,如何协调学生的临床轮转和科研,阶段性评估学生学习成效,高质量完成临床轮转工作和科研任务是核心问题。我们和各临床基地带教导师密切沟通,事先确定临床轮转的具体内容和考核标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其中,出国前的专业培训准备工作对于完成临床科研任务有非常显著的效果。首先会给学生介绍接收方的专业方向和特色;要求学生熟悉对方网站上的有关信息。同时和已在国外的师兄师姐建立直接联系。借助飞速发展的网络,我们建立了国外临床轮转微信群,相关专业人员在一个群里可以实时互通信息,国内国外的沟通几无缝隙,极为通畅。入选的学生,每月都会被要求在skype上和对应导师及师兄师姐开展相关临床问题的小讲课,不仅在临床专业上能更为深入学习而且在强化英语表达能力上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会根据各自科研方向,循序渐进地开展科研讨论,以便到国外后尽早进入角色。
在国外临床基地轮转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负责部分临床工作,和后续学生必须顺利交接才能不影响轮转部门医疗活动的连续性。因此,我们安排至少2周的新旧学生的重叠和适应期,便能较妥善完成临床工作的顺利交接。同时,个别学生由于签证或其他特殊问题,不能按时前往临床轮转基地交接,那么我们将帮助当地的学生再延续签证来等待后续学生的到来;如果确实新学生不能前往,则由后备学生将以最快的方式接替上来;顺畅的交接既能为后续学生快速适应和融入新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帮助,且能为当地临床工作的连续性提供有效保障。
结语:本项目为优秀眼科研究生提供了绝佳的临床和研究机会,让他们熟悉和掌握相关专业国外先进的临床流程、理念和新技术,并拓宽专业和人文视野,在专业,语言和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和拓展。目前顺利完成7批次每期9个月临床轮转,共培养20余位眼科研究生,并合作发表SCI文章十余篇。总结经验,我们发现出国轮转前的全方位准备是顺利完成国外眼科临床轮转的必备前提。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完善眼视光硕士研究生国外临床轮转制度,并为探索新的国外合作教学模式作出贡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第三部分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2]李 阳,许培扬.国外医学生海外实习项目实施情况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8):826-8.
[3]陈昌贵,谢练高.走进国际化: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5-6.
G643
A
1002-1701(2014)06-0111-02
2013-12
陈世豪,男,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眼视光学,屈光手术。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首批重点创新团队)(C20120009-02)资助。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4.06.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