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现状

2014-02-05 14:24:24张元琛党毓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汤加减血瘀中医药

张元琛 党毓起

(1 宁夏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2012级,银川 750004;2 宁夏银川市中医院,银川 750001)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现状

张元琛 党毓起

(1 宁夏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2012级,银川 750004;2 宁夏银川市中医院,银川 750001)

目的 通过文献查阅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现况。方法 应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出近十年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综述。结果 中医药在控制、延缓DPN的发生、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结论 中医药治疗DPN有独特优势,探索其中医药治疗规律,对规范化诊断、辨证用药和提高临床疗效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综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phropathy,DPN)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症状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包括烧灼样疼痛、感觉异常、冷热交替感、感觉过敏,所有症状都有夜间加重的倾向。体征包括痛觉、温度觉和振动觉都降低、小肌肉废用性萎缩、少汗、足背静脉扩张。本病发病率在30%~90%[1],以感觉神经病变最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DPN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以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抗氧化及改善微循环治疗为主。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PN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显示出独特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PN的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1 中医病机研究

消渴病以阴虚为本,随着病情发展致阴损气耗阳伤而致气阴两伤,气血阴阳俱虚,导致气机阻滞,湿浊内停,痰浊血瘀,痹阻络脉,阳气不能达于四末,故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而致DPN。刘雪琴[2]认为脾虚乃糖尿病发病之本,若脾气不运则输化失常,脾虚失健,津液气血不能运布,可致络脉失养,进而导致四肢痿痹。张倩梁等[3]认为血瘀是DPN的关键病机,中医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必瘀”,而年龄增加,肾阴阳渐虚,阴虚血黏成瘀,阳虚脉道失温,易成瘀血,而瘀血又可成为病因进一步阻碍气血运行,加重病情。王志强等[4]认为DPN的病机按照:气(阴) 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虚血瘀→肝肾亏虚血瘀的规律而演变,阴亏是发生DPN的关键,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阳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血瘀贯穿DPN的始终。

2 中医药治疗研究

2.1 辨证分型论治 苏秀海等[5]认为本病的中医证型可以分为:①气阴两虚,瘀阻经络证:治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痹,方用复荣通脉汤(自拟方) 加减;②痰湿瘀阻,脉络失和证:治以燥湿化痰,活血通络,方用化痰通络汤加减;③阴阳两虚,瘀血阻滞证:治疗以阴阳双补,活血化瘀,药用温阳活血汤加减。王秀阁等[6]将DPN辨证分为3型:①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选生脉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②肝肾阴虚型,治宜补益肝肾,破血逐瘀,方选杞菊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③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脾肾,化痰消癖通络,方选阳和汤化裁。

2.2 专方验方治疗 王松珍等[7]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43例DPN患者,总有效率90.00%。杨丽莉[8]选取81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1例,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口服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 40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5.9%,提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能显著改善DPN的症状及明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刘华珍等[9]将10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附子汤,疗程30d,结果显示治疗组在中医证候、MDNS评分、肌电图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中药注射液治疗 曹萌等[10]在饮食控制及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患者30例,总有效率93.3%。王军等[11]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弥可保治疗DPN30例,对照组30例单用弥可保,结果两组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观察组更明显。王晓青等[12]应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DPN45例,治疗后神经症状、体征评分变化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改善明显。

2.4 中药熏洗或浴足治疗 郝东[13]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方(藿香、桂枝、川芎、艾叶、川椒、当归、红花、小茴香、独活、炙川乌、炙草乌)治疗DPN51例,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袁秀红等[14]在严格控制饮食、血糖、血压及血脂的基础上,应用中药熏洗双足(独活、艾叶、荆芥、威灵仙、桂枝、川芎、川椒)治疗DPN患者30例,总有效率93%。

2.5 针灸治疗 姚晓文等[15]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40例DPN患者,总有效率95.0%。刘乡[16]采用针灸温阳疗法针刺肢端的五输穴并运用艾灸疗法,取得良好效果,治疗有效率为96.88%。陈东等[17]在口服降糖药、B族维生素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和肌注弥可保治疗本病30例,治疗有效率为90%。

2.6 穴位注射和敷贴治疗 刘峰[18]选取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予以黄芪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维生素 B1和维生素 B12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徐波[1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侧足三里穴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本病37例,总有效率94.6%。冯志海等[2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取双肢足三里、三阴交糖痹痛膏贴敷治疗本病患者82例,治疗有效率为90%。

3 结论与展望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PN取得了一定进展,在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日趋丰富,多种中医诊疗方法的联合使用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在控制、延缓DPN的发生、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①辨证方法标准不统一,缺乏统一规范的量化指标;②临床研究中样本例数较小,很难准确把握疾病发展的演变规律;③缺乏中医药治疗DPN作用机制的研究,缺少对中药作用靶点的相关分子学研究;④中西医结合治疗DPN的研究较少。因此,今后应该建立统一的DPN辨证分型标准,在研究中多开展大样本的临床观察研究、动物实验及中药作用靶点相关分子学的研究,明确中医药治疗DPN的机制,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DPN的研究,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总之,探索DPN的中医药治疗规律,对规范化诊断、辨证用药和提高临床疗效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仝小林,倪青,宋军.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解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08.

[2]刘雪琴.脾虚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地位[J].河北中医,2010,3(32):437.

[3]张倩梁,晓春,孙青,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6):1522-1525.

[4]王志强,庞国明,闫镛,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中医学报,2011,155(26):487-489.

[5]苏秀海,吕树泉,王晓蕴.辨证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J].河北中医,2013,35(12):1810-1811.

[6]王秀阁,王国强.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体会[C].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会暨糖尿病论坛论文集,2012:396-398.

[7]王松珍,付利然.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2,167(27):510-511.

[8]杨丽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J].河南中医,2013,33(6):853-854.

[9]刘华珍,徐子亮.加味附子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51-53.

[10]曹萌,张清贵,王涛,等.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1,8(10):71-72.

[11]王军,陈玲.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8):1013-1014.

[12]王晓青,王鹏虎.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2):232-233.

[13]郝东.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8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2):63-64.

[14]袁秀红,李国秀.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8):744.

[15]姚晓文,林家坤,李红,等.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12,9(33):103-105.

[16]刘乡.针灸温阳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1,52(20):1745-1788.

[17]陈东,李响,高维滨.温针灸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1,3(5):6-7.

[18]刘峰.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61-162.

[19]徐波.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湖北中医杂志,2010, 32(1):71.

[20]冯志海,岳新,吕久省,等.糖痹痛膏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44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9:1244-1245.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2.104

1672-2779(2014)-12-0156-02

杰 本文校对:党毓起

2013-11-27)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汤加减血瘀中医药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基层中医药(2022年8期)2022-11-17 08:42:34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6:46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血瘀体质知多少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19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4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