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雁,唐 霞,李有刚
(泰山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地,不仅肩负着对医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重任,更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其人文素养的最直接载体。除了辅导员、思想政治老师等经常开展一些教育工作之外,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该主要依托于课堂教学完成。大学英语是医学生在本科前两年必修的主干课程,涉及学生面广,开课时间长,且课程本身具备浓厚的人文气息,具有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独特优势。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英语课教师首先要树立人文主义教育观。教育教学的重点已从知识的传递与获取转向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1]。其次必须选取渗透着人文精神,极利于传递人文知识和激发学生的人文意识的合适教材。在具体做法上,则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针对目前医学生学风倦怠的现状,激发其学习兴趣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很多学生对教师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预习、复习,甚至在课堂上表现被动,具体表现为心不在焉,不能听懂或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不能回答老师的提问,不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有些学生埋怨老师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过于死板,但如果老师采用提问式教学法,他们却无法做出积极有效的回答;有些同学埋怨老师对单词过于重视,但一旦老师对课文中的思想问题发问,希冀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如进行辩论,以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只有少数学生愿意参与讨论,积极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多数同学却被动地不参与讨论,令人尴尬地保持沉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下大力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他们置于学习的中心及主体地位。坚持使用提问法、讨论法、任务教学法,使学生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布置恰当的任务和问题使他们处于不断思考之中。
对医学生开展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2]。中国医学的发展与中医在世界的推广,必须要与国际社会接轨[3]。因此,培养懂双语的、熟稔中西医学史、中西医学文化的跨文化医学人才显得益发重要。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为例,有些文章致力于使医学生了解英美国家基本历史文化知识,如第三册第二单元是关于美国黑人解放的民权运动的,赞扬了为解救黑人的“地下铁路”做出卓著贡献的乔赛亚·亨森以及美国民权运动之母——罗莎·帕克斯,并使学生深刻理解美国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所宣称的,“……所有的人生来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利……”,这有利于医学生更为辩证地认识西方文明。
目前,很多医学生希望毕业后当医生,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一职业的收入比较高,自己和家人能够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也有些学生会说,为了病人服务;但较少有人从人生理想这个高度考虑这一职业。《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题为“多尔蒂先生创建自己的理想生活”,就是一篇谈论人生理想的佳作。本课后Robert Frost的名诗《没有选择的路》更能激发医学生关于人生选择的思考。我是否真正热爱医生这一职业?我为了完成这一美好的梦想,现在应该做哪些学识和思想上的准备?教师也可以将这一内容进行延伸,组织讨论,如“作为医生,医术与医德哪一个更重要?”类似的思考和讨论必将端正学生对医学的态度,为其日后具备一定的医德奠定较好的基础。
对医学生来说,由于医生职业的特殊性,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4]。在遇到疑难杂症时,医生必须果断采取行动,具有敏捷的思维与对疾病的评判能力,而不能人云亦云、因循守旧,从而贻误病情。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应鼓励医学生创造性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即提倡问题答案的多样化,从而使其批判性思维得以自然升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说,有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存在最完美的翻译,鼓励学生对教参教辅提供的答案进行讨论及修正。
人文主义关怀还体现在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别人为你所做的表示感谢,并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别人。《教程》第三册第五单元就是探讨“给予别人感谢”这一主题的。作者认为,“大凡人都暗自期望着有更多的人对自己的努力表示谢意”,可见,“发现并褒扬各种美好的事物”在提升人们的幸福关系中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感恩使人变得更亲近社会,更富有同情心。这样的教学内容将滋润医学生的心灵,增强其对病人的人文主义关怀,医患之间交流的基础就是情,两者应该互相理解、支持,并且感恩。
逆境能衡量一个人接受挫折的能力,现在有很多医学生在学习中畏难吃苦,承受挫折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就退缩,这对以后从事医学工作相当不利。英语课堂应着力激发学生抗击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教程》第三册第七单元《一个推销员的生活》讲述了身体上有些先天残疾的老推销员比尔·波特的艰难推销生活,他以坚强的毅力,忍受着种种折磨,在逆境中顽强地生活着。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生存精神!这样的课文具有强大的激励效果,势必对医学生产生震撼,将使之热情地投身到学习中去,提高他们的受挫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及人格基础。
总之,英语教师必须以恰当的教材为依托,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把语言学习和医学生人文教育相结合,注重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感恩意识等人文品质的培养,把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从而逐渐改变医学生人文素质淡漠的现状,为其日后成为合格的医学工作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1]袁继红,马 菡.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61-62.
[2]彭云鹏.医学情景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3]秦 倩,王庆其.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及其生态环境初探[J].中医药文化,2013(6):8-11.
[4]章雅青,李丽莎,陈 颖,等.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8):986-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