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4-02-05 14:27涛,吉
职教通讯 2014年18期
关键词:控制器职业专业

朱 涛,吉 智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出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而高职高专学生作为高教工作的一个特殊对象群体,知识底子薄、自控能力差、动手能力强,有其鲜明的特色。针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需要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创新教育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围绕“校企合作”办学途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一、课程定位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在工程学科领域中应用广泛,目前已成为机电类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可编程控制器技术领域广,学科跨度大,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交通、石化等工程产品。“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作为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教师必须结合各专业不同的特点开展教学。以电气工程类专业为例,该课程教学应体现电类专业特色,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在未来不同就业岗位上综合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相关技术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能力,达到提高就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的目的。

该课程具体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或协同他人,利用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产品设计、产品加工、检验、设备维护、生产管理、销售等职业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等职业素养及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1]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已不能满足上述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必须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二、课程改革思考

在进行课程改革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几个问题:“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开展课程改革工作?如何评价课程改革工作?如何延续课程改革成果?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的改革必须与此相适应,看其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传统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以通用的教材为基础,以任课教师为主体,整个教学环节都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教师注重编程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学生看老师操作演示,然后辅以必要的课后作业,以教材的章节顺序为教学进程,中间贯穿一些实验。对于编程方法与技巧的讲解,学生由于在课堂上得不到训练,根本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而编程理论性和逻辑性强,学生难以理解,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本门课程逐渐失去兴趣,无法保证课程能力目标的实现,更谈不上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2]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或思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必须研究的课题。

三、课程教学设计

真正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在同一地点交替进行,完成“训练项目”,突出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训练任务为目标,实现教学体系从“知识中心”向“任务中心”的转变,进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首先,从职业能力入手提炼本课程的两大核心能力目标:(1)简单可编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2)可编程控制系统的调试与维护能力。然后,根据课程职业能力目标,以及具备这些能力所需掌握的知识去开发课程,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以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将传授的知识和培养的技能融入到企业真实的案例中。最终,确定以三相电机、红绿灯、机械手等作为基础项目,以典型企业案例作为拓展项目,利用这两个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课程框架。基础项目载体选择一方面要有通用性,即能够通用于学校已开的电气工程大类专业,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另一方面,要能基本覆盖“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的知识点。拓展项目载体的选择主要体现各自专业的特色,可与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合作,选择开放性的、典型的行业实例作为拓展项目,让学生在学校就能通晓自己的所学如何致用。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还与徐工集团合作,在校内共建了“机电徐工班”,分批让学生以机电工人的身份参与到合作企业的实际工程中去,直接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相关工作。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直接接触和切身感受,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学习工作过程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自己的工作素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采用四段递进的教学思想推动课堂教学。首先,立足岗位讲清楚为什么做,让学生知道所学有所用;然后,设置情境确定做什么样的任务,让学生能在工作情境中担任岗位角色;再者,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怎么做,由易到难,由点到面;最后,启发学生怎样做才能有所提高,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必需、够用”的原则,不过多纠缠于原理,而是强调技能的培养,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融合,以项目任务教学和案例式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自主教学、情境教学、答辩、现场教学等方式。教学中,既要注重整体,又要关注个体,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给学生以全面发展的机会。同时,学校还建设完成了教学资源库,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为学生课后的自主性、创造性、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

根据“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的知识体系,将项目整理成项目任务书,分解成项目任务单,每次课一份;以实现项目任务目标所需专业知识为教学内容编成讲义,以讲义为主,教材及参考书为辅;教学场所由普通教室转到一体化教室,由于两节课很难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因此,采用四节连上的方式。

对于拓展项目来讲,可以由下企业锻炼过的教师直接教学或请企业专家开展“嵌入式”教学,在一体化教室围绕每次项目分解内容。先由同学分组讨论任务如何实施,请各小组代表发言,主要讲清自己可能在设计或绘制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然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讲清如何突破这些难点,往往这些难点就是重点,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重要的是讲编程的技巧,让学生能举一反三,确保实现教学目标;最后,要求学生在一体化教室利用试验台对所讲的应用项目进行设计,并汇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理论内容变得不是那么死板和枯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理论知识,具备了职业技能。这样,每一次课、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看得见的成果作品,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

五、课程评价

在课程评价中,按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中级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改变了以往结果导向的考核方法,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并能充分体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每个项目结束后,

均从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包括职业素养,由企业指导老师鉴定)和任务质量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项目成绩评定,其中,知识技能占5%,学习态度占30%,任务质量占20%。对所有项目成绩加权平均,得出这门课的过程考核成绩,以此引导课程体系切实融入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注重就业能力养成。[3]

通过以实际案例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增加了对实际工作过程的了解和体会。在工作过程中,学生知识得到了积累,工作素养得到了培养,因此,课程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程教学的改革,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教学内容与职业和专业对接起来,将职业技能认证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真正体现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四个统一”和“一个落脚点”的目标:即教材内容与职业专业的统一,教室与实训室的统一,技能训练与工程项目的统一,教师与工程师的统一(四个统一);建设一个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库(一个落脚点)。

参考文献:

[1]祝常红,彭坚,李昌.以产品为教学载体的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教学探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5):97-100.

[2]胡艳琳.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课程中的一体化教学[J].职业,2013(17):33-34.

[3]杨筝.高职电气CAD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3):58-60.

猜你喜欢
控制器职业专业
工商业IC卡控制器改造为物联网控制器实践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及MATLAB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