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短学期制”思考

2014-02-05 12:54马美蓉
职教通讯 2014年13期
关键词:学期高职专业

马美蓉

2011年8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此政策为高等职业教育学期制的改革注入了信心和动力。为了更好地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文结合涉农专业特点与诉求,提出多学期教学组织形式,并强化短学期实践教学。

一、高等院校学期制现状

国内高校实施多学期制,迄今褒贬不一。1985-1986年,厦门大学率先尝试实行三学期制度,上海大学于1994年实行三学期制,随后,清华、北大、复旦等50多所高校纷纷尝试实行三学期制,其中,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多所高校效果最为显著。[1]三学期制是把一学年分成“两长一短”3个学期,在保证原有教学周和假期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压缩原来2个长学期的周数,整合成1个短学期,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4—6周左右,使学生有更多时间与空间自主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实行三学期制给高校教学改革带来了一定的活力,同时也对高校教学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学期制改革中,也有实施四学期制。[2-3]

2006年,教育部决定在部分示范性高职院中尝试分阶段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实施“2+1”教学模式,即对高职学生三年的教学中,前两年以理论教学为主,后一年以实践教学为主。如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于2006年开始实践多学期制,即春、秋季学期长,冬季实践学期短[4];广西的应用电子专业施行“三年八学期”。[5]多学期制的改革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其知识、经验与能力结构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一)长学期制的弊端

1.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呆滞,教学时间冗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传统的两学期制将每学年分为春季学期、秋季学期,每学期为20周,两学期间是4周左右的寒假和8周左右的暑假。此学期制已延续了40多年,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实行。[1]长学期制所要求的贯穿式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使得学年中需要整周安排的各类专业实训只能见缝插针地进行,甚至流于形式,未能按技能培养的周期性要求和所需时间特点安排,与行业企业的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6]在长学期制下,许多课程的开设时间往往很长,安排18周左右的教学,教学周期冗长,缺乏灵活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学习效率低下,难以提高综合素质。

2.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规律脱节,工学交替不明显。不管学校的实训设施如何先进,与生产、服务一线最新生产设备相比,总会有距离。所以,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紧贴行业企业,必须基于企业生产过程,必须在工学交替中使专业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而长学期制的实施,难以适应行业企业的生产规律,教学内容没有贴近岗位要求。高职院校普遍施行“2+1”教学模式,在校学习2年后参加1年的实践,未能体现“学中做、做中学”工学交替的理念,基于工作过程(或项目化)课程难以实施,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未能真正紧密结合起来,企业深度参与学校职业教育过程积极性有待于提高。

3.教师教学与科研、技术服务运行缺乏弹性,教师双师素质难以提高。不管学校的专业课师资如何双师型,与生产、服务一线技术专家、操作能手相比,总有差距;不管学校的教学内容如何先进,与生产、服务一线所应用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工艺相比,总有距离。在长学期制下,教师的教学任务贯穿学年始终,很难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下抽时间参加教育教学培训、学术交流,集中一段时间下企业锻炼,熟悉一线生产技术,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得不得在学术交流中大量收集前沿信息与技术、在企业生产中收集教学案例的机会,教师教学技能、教改能力、科研、技术服务等水平难以提高。

4.教学管理机制僵化,考核评价单一。因长学期制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第5—6学期,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只有通过对学生最后一学期或1学年顶岗实习的监督与评价,而对学生校外实习阶段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也较僵化。学生顶岗实习地点分散,校内专业教师主要通过电话、邮件、QQ等通讯手段与学生联系沟通,大大减弱了校外实习中的各种考核、监督、评价等管理手段的作用,导致学校对学生实习的监控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依赖于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管理。

(二)短学期制的意义

1.有利于对接生产过程安排教学过程,实现工学交替。将专业能力根据生产岗位职业技能分成几个逐渐递进的能力模块,在针对能力模块对应的知识点开展课程集中教学后,到企业进行对口技能训练,实训结束后返回学校再进行另一模块学习,然后再实训,如此反复,工学结合,打破理论与实践的界限,教学时间的变化延伸到教学空间的优化,实现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最大程度的融合,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有效提高职业能力。

2.有利于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高职院校实训条件有限,与企业合作开展工学结合,才能真正按照生产过程实施职业能力训练。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利用短学期灵活安排技能训练或岗位轮训,将短学期的实践教学任务的另一主体交给合作企业,与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学生实训或实习指导与管理,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

3.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高职教育重在实践,强化实践教学既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7]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实行短学期制,教师可以相对灵活地选择教学与企业锻炼时间,也有更充分、整段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和科研,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研讨,促使教师努力学习,促进专业成长,提升发展后劲。在短学期里,教师可以将到企业锻炼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与学生实习实训指导、监控及评价有机融合,相促相长,实践教学与自身专业发展共进。

二、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诉求

(一)农业生产过程存在季节性和区域性,教学内容需要无缝对接生产

涉农专业面对“三农”培养人才,农业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农村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8]种植类如果树、蔬菜、作物、花卉、植物等,其生长季节不同,养殖类如猪、牛、鸡、鹅等各种畜禽,相应的发育生长周期不一,使得涉农类专业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时间上,呈现出季节性强的特点。农业生产又明显存在区域性,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种植作物、养殖重点、经营方向等都存在差异。实行短学期制,可以确保教学内容与生产无缝对接。课堂教学具有知识的系统性和集中性,而在短学期里,设置4—6周的实践教学,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里,选择不同畜种或农作物对象,工学结合,对接生产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

(二)实践操作性强,实践教学需要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

高职涉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实践技能、管理才能和经营效能的表现是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办出成效的关键。[9]实习实训和技能训练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唯一手段。涉农专业的技能训练与非农专业相比有其特殊性,需要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农场、牧场、花圃、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实践平台。从实践时间与空间、企业生产性及经营效益等要求而言,这些平台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而不是几节课的短时间训练或实习。因此,实行短学期制可以满足此类诉求。

(三)三农政策扶持力度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创新创业教育

2009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10]国家的三农政策扶持力度大,鼓励大学生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农民服务,带领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领域的创业项目所需的启动资金较少,操作简便易行,畜牧养殖、宠物医院、宠物美容、蔬菜种植、苗圃种植等行业,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自主创业机率大。创新创业教育包括理念、方法教育及实践操练。利用短学期实践教学,加大涉农专业教学实习力度,可让学生亲自体验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学到更多的创业实践知识,了解和熟悉创办经营企业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创业激情,为将来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实施“短学期制”建议

(一)时间设置灵活机动

采用何种多期制应灵活掌握。北大、清华实行的三学期制都是2个大学期加1个短学期[2],有“两学期+暑假学校”、“两学期+工作期”、“两学期+短学期”等类型。[11]广西应用电子专业实施“三年八学期制”,是将第一、二学年各分为3个学期,即2个大学期和1个短学期,第三学年分2个学期,短学期安排到企业实习,时间为4—6周。[5]嘉兴学院从2004年开始实施短学期制,在对实施效果调查中发现,45.4%的调查者认为,短学期制合理的时间跨度为2周,支持4周以上的比例仅为9.6%。[12]因此,短学期时间的长短,需要考虑农业生产过程、生产淡旺季节、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等,综合灵活设置时间,确保短学期实践训练的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012年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级蓝领”。[9]以畜牧兽医为例,随着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和生态化的现代畜牧业新型产业体系的构建,高端技能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规格发生了变化,使技能型人才培养由“劳务输出主导型”向“服务地方产业主导型”转变,对原来传统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的教学过程必须对接畜牧生产过程,依据企业岗位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要求,与时俱进设置课程,精简、合并、更新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完善综合性实践项目,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只有在全真实践环境中才能提高综合技能水平,切实增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实现技能与职业岗位相对接。

(三)教学管理统筹匹配

学期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13]要有效推行短学期制,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短学期制带来的益处与压力,另一方面,学期制改革的落脚点在于提高教与学效率。庸勿置疑,制订与短学期相匹配的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具有重要意义。(1)统筹安排,制定系统全面的规范性指导文件和实施计划是加强短学期实践教学的关键,完善以专业组织安排、系或学院教科办、学校教务处统筹协调的三级教学运行管理制度。(2)过程监督,准确跟踪教学过程,做好实时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3)多元评价,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检查监督工作,检查学生的真实实习实训情况,以及教师的指导与工作绩效,开展学校、专业、企业多方位短学期的总结评价工作,有效促进短学期的学期制改革,提升短学期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

教学组织模式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是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式。实施短学期制,可以将教学过程、实践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融合,校企交替,工学结合,具有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结合涉农专业岗位技能要求、生产季节性,采用多学期制,灵活调配短学期实习实训时间与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与监督,可有效促进涉农专业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真正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和综合职业能力。

[1]徐永辉.我国高校学期制改革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47-48.

[2]赵秀敏.多学期制应当慎行[J].高等建设教育,2006(2):33.

[3]陈小娟.浅议高职院校四小学期制改革[J].广西轻工业,2010(11):164 -165.

[4]高明.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兽医专业三年制[J].中国畜牧兽医,2012(3):207.

[5]黄锦祝,黄梅兰.高职应用电子专业“三年八学期制”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9):94.

[6]黄东,段莹.高职院校多学期制改革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2(2):55.

[7]李宝银,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0(3):46.

[8]张赛男,王伟.农业院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5):149-150.

[9]刘秀玲,胡月华.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102.

[10]郭德侠,楚江亭.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评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7):66.

[11]陆自强,等.地方农业院校开展“三学期制”的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5):79.

[12]姚瑞红.高等院校短学期制实施效果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13(1):2.

[13]廖华平.推进短学期制度改革,提升地方师范院校教育质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11):10.

猜你喜欢
学期高职专业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