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旺华,董守华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与建设探讨
隋旺华,董守华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本文分析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现状,结合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与建设实际,在大学“校—院—所”三级管理体制建设过程中,明确了基层学术组织的职责,在制度上赋予基层学术组织与职责相适应的办学资源。同时,在基层组织的学术权力运行机制下,要充分发挥学院教授委员会的作用,通过设置学科建设负责人岗位,建立基层学术组织联席会议制度等措施,保证基层学术组织在实现大学功能中的作用。本项改革对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基层学术组织技术核心作用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并取得明显效果。
基层学术组织;学术权力;内部管理;改革
基层学术组织作为研究型大学教学和科研的技术核心和基本组成[1],其建设和发展对于实现大学的基本职能,具有举足轻重的基础性作用。
建国以后,从教学为主到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再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大学功能的全面确立,基层学术组织也在不断适应大学功能的转变。适应教学为主的要求,我国大学的组织结构基本采用“学校(学院)-学系-教研室”的模式。教研室是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主要形式,其主要职能是组织本科教学活动、兼负研究生培养和教职工的行政管理工作,承担少量科研任务。1980年代以后,高水平大学开始加强学校科研中心的建设,逐步按照学科和专业形成了专门的研究机构。“211工程”和“985工程”实施以后,研究型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职能更加倾向于科研。后续高校国家级或者省部级科研平台和研究中心的主要职责是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研究生培养。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增加,研究型大学与国家、地方、企业和其他研究机构等合作,形成了一批新型的官、产、学、研多方共建的新的基层学术组织。同时,为满足学科交叉和跨学科解决大的科学与工程问题的需求,必须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科研中心和团队。
张秀萍等概括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1)我国高校组织结构中普遍存在权力结构头重脚轻的不平衡问题,基层学术组织的自主管理权力有限,校级和院级领导以行政手段直接或间接干涉着基层组织的学术活动,造成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矛盾,严重阻碍了学术的自由发展。(2)基层学术组织各自独立而缺少横向联合,不利于科研和教学过程中学科的交叉发展。高校的学术组织结构呈现刚性化固定模式,把基层学术组织以学科为依据划分在不同的院系之下,大多在单一学科的基础上建设,人为地分割了学科的多重属性。不利于科研的学科交叉和学生的眼界开阔和素质培养。(3)基层学术组织中重科研而轻教学的现象严重。对于同时承担这两种职能的基层学术组织的成员来讲,教学和科研的确存在不能兼顾的问题。一个称职的大学教师能够用于学术研究与知识创新的时间则非常有限。反之,整日专注于学术研究的教授也无法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完善自己的教学,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再加上大学教师绩效的衡量标准倾向于科学研究成果,使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对科研的重视远远超过了教学[2-3]。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自2006年起,作为学校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三个试点学院之一,实行“校-院-所”三级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运行8年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下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1.明确基层学术组织的职责
各基层学术组织的负责人(所长、主任)是该基层学术组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负责人。基层学术组织按学科和专业分工承担相关学科建设、“211工程”、“985工程”等学科建设工作。包括学科点申报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高端人才选拔和培养、平台与基地(国家、部省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申请和建设、研究生培养、创新团队申报与建设等。
2.明确基层学术组织在实现大学职能中的作用
基层学术组织在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功能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
基层学术组织要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加强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本科生科研参与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为本科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大学生学习和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基层学术组织按照学校、学院总体要求,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组织本单位教师申报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立项,总结和申报教学成果。对研究所每年申报的教改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全校性素质教育公选课等提出具体要求。
基层学术组织应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组织本单位和跨学科教师申报国家、部、省等纵向课题,积极争取横向课题。积极参与国家高层次科研课题的立项建议、申请指南编写,申报高水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或教育部重大和重点)培育项目,或国家“973”、“863”项目等。
基层学术组织对引进师资进行初步考察,新进学院的青年教师应积极承担各类教学任务,应届博士毕业生应进入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有条件的可进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积极申报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类项目,积极参与有关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基层学术组织按专业分工承担博士生、硕士生和工程硕士生的培养工作,具体负责组织研究生的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等工作。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制度。
基层学术组织按照需要组织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聘请国内外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研究所内学术交流吸收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学院每年举行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成果报告会、学院科学报告会。
3.为基层学术组织发展提供必要资源与条件
为了将基层学术组织工作落到实处,基层学术组织应具有必需的办学资源的权力,对学院办学资源的配置具有建议权和参与权,对已获得的办学资源在符合学校和学院有关制度的前提下具有自主配置权。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经费分为人员经费和绩效奖励经费两部分。制定了具体的经费配置和使用方法。基层学术组织运行经费由所长(主任)支配使用,主要用于组织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专业学术论文和教学论文的版面费、学术交流等。
学院设立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基金、教育部实验室开放基金(由实验室专款支出)、教学成果培育基金(项目)、卓越人才培育基金(项目),经费由学院行政经费、科研无形资产占用费和其他收入组成。
基层学术组织学科建设负责人一般担任学院教学委员会委员,具有对学院、学校教改项目、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设立、评选的权利。
4.目标管理与考核
基层学术组织领导班子实行任期制,一般为2年,学院对对基层学术组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和任期评价考核制度,教师进行打分。学院对完成基本要求并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本科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学术组织给予表彰和奖励,每年评选优良教风基层学术组织,并实行教学一票制,以此推动了基层学术组织建设。
1.充分发挥学院教授委员会的作用
学院教授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和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对学院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本科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方案等进行审议或审定,评审教师职称、本科生、研究生学位授予,评定教学、科研成果及奖励,推荐高端人才和高层次优秀学术人才,评审院设立的各类基金及院级教学科研奖励。
2.发挥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负责人的作用
设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等负责人岗位。
学科建设负责人岗位,一般兼任各基层学术组织教授委员会主任。学科建设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和组织本所(单位)的学科建设规划、实施,指导本所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
专业建设负责人负责某一本科专业的建设,包括质量标准、培养方案的制订,审核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等,组织开展专业综合改革、卓越工程师计划、江苏省重点专业等各类专业建设工作,并通过相关部门的考核验收,负责专业评估认证工作,编制教学质量报告等。
课程(群)建设负责人负责课程(群)建设,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组织安排,审定课程考试试卷,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指导青年教师等。
实践基地建设负责人负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开放共享机制,制定工程实践教学运行、学生安全管理、生活保障等有关规章制度;负责建立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工程实践教育模式;负责建设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积极开展指导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等。
3.建立基层学术组织联席会议制度
学院建立基层学术组织所长(主任)联席会议制度,讨论与各单位有关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资源分配等问题,协调各方关系,并为学院提供决策依据。各基层学术组织按照校、院有关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要求,建立内部分工和协作等工作制度,所(中心)内事务做到民主协商、科学决策。基层学术组织积极关心、参与学校和学院各项事业改革,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负责人积极动员和组织相关人员,帮助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基层学术组织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自主组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本科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基层学术组织对所聘任的教职工进行任期中期检查和任期考核,为学院和学校考核提供建议。在如何处理基层学术组织与跨学科教学科研平台的关系、与团队的关系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对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重要的指导。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如何通过改革,发挥基层学术组织这一技术核心的积极性,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性,对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合理划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具有积极作用。潘懋元先生指出“所谓大学自主权,说到底,不是行政管理的自治,而是学术管理的自主、自由与自律。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从体制上控制了学术自由,压抑了学术繁荣。为此,大学管理体制改革,应当把重点转移到学术管理的改革与完善上。”[4]我们虽然在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中做了一定的尝试,但是,任重而道远。也期望以此文引起大家对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重视,共同探索建设适应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基层学术组织制度。
[1] 宣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张秀萍,张弛.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科研模式[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68-73.
[3] 张秀萍,张弛.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管理创新[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1):13-15.
[4] 别敦荣.中美大学学术管理[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Title: Discussion on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Basic Level Academic Organizations of Universities
Author(s): SUI Wang-hua , DONG Shou-hua
basic level academic organization; academic power; internal management; reform
G642
A
1006-9372(2014)04-0024-03
2014-10-18。
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地质工程、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隋旺华,男,教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