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英
组建职教集团,实现产教融合,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成本、共同发展的目标。它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也符合国家提出的“要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动公办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新路子”的发展战略。其特点与优势十分突出。
1.有利于实现“校企共赢”。通过发挥职教集团纽带作用,推行“校中厂”、“厂中校”建设,为企业员工提升岗位技能、为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创造环境。推行技术应用中心和教师访问工作站建设,打造“生产能力、技术服务能力、教学能力”三能合一教学团队,培养本行业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的技能型人才。院校以人才、技术助推企业发展。以集团章程、制度为保障,实现院校招生与企业用工衔接,学校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衔接,学生岗位实践与就业衔接,教师科研与企业产品研发衔接。企业以资源助推院校发展。企业工程师、技师与院校教师互兼,企业培训与院校教学互通,企业车间与院校实训室互联,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互融。
2.有利于广开办学渠道,进一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制订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建设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制定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吸引企业参与示范校建设。探索校企合作的实现方式,实行“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学徒培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实训体系建设立足校企资源共享,按照专业建设的要求,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共享共用,提高实训资源的利用率;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建设、技术开发、设备支持等多个领域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
3.有利于促进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职业学校根据集团内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进行订单式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调动了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发挥企业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企业能从职业学校优先引进优质毕业生。通过统一制定行业岗位任职标准,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尝试多种培养模式,架设中职和高职的衔接通道,满足个人享受更高教育的要求。发挥骨干学校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级学校之间统一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现学分互认;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按职业标准梯次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的衔接,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
4.有利于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来主导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突出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评价体系企业化。建立集团统一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健全由行业、企业专家与教育专家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机构,全面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引入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形成具有集团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提高集团内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5.有利于促进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集团内学校可以为学生选课提供更多空间;实施“第二专业”制度,即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学习之外,选修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技能,满足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要。集团内的学校可以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实现学分(或成绩)互认。针对不同生源和实际工作需要实行分层教学、分专业方向教学、分阶段教育。通过建立集团理事会管理机构,明晰集团成员的职责、义务和权利,形成集团运行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企业生产向人才培养延伸,学校教学向生产和科研拓展,校企融合,牢固产业链和教学链,实现产学研融合发展。
6.有利于促进职业学校师资水平的提高。职业学校可以聘请集团内企业领导和业务骨干,在为职业学校发展出谋划策的同时,指导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的设计、教学、实习指导等。职业学校可以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去集团企业挂职锻炼,进而促进“双师型”教师水平的提高。职业学校从行业、企业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懂教育的教师队伍,为职业学校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实习和就业等,使学校教学与实践实现“零距离”,使学生毕业与就业实现“零过渡”。依托集团,营造个性化教师成长环境。依托集团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使企业工程师、技师与学校教师合作教研、合作生产、合作科研,建立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互兼互聘机制,打造“教师、技师、工程师”三师联动,“教育教学能力、生产实践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三能合一的专业教学团队。
7.有利于促进职业学校招生与就业工作。组建集团后,由于企业的直接介入,校企关系将会更加融洽,校企合作将会更加具体。这种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双赢”为基本准则,集团群体优势和各自特色将更加明显。集团把工作的重心定位在“规划、引导、服务、协调”上,使各职业学校在职教集团的统筹规划下,逐步形成从招生、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实施到就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最终形成各职业学校招生数量增加、办学效益提高的局面,建立起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