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建成 吴军勇 赵俊慧
打造有影响力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
揭建成 吴军勇 赵俊慧
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近年来,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战略总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强能提质和“四个先行”,加快“四大转变”,3+X主导产业实现较快发展。目前,集聚区核心区(以下简称“核心区”)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有一定的基础,但主导产业的地位仍不够突出,需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
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全球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节能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产业发展潮流,欧美等许多国家都把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作为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选择。从国内看,生态文明建设已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必须加快提升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据估算,“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需求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市场需求将达到4.5万亿元以上。
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是丽水生态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丽水是“中国生态第一市”,为谋求丽水更高品位、更高水准、更高境界发展的科学路径,丽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绿色崛起,科学跨越”发展总战略,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不仅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更对生态工业化、工业生态化起到积极的耦合作用,非常符合生态工业的发展要求,是丽水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是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核心区作为丽水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主阵地,既要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和崛起的目标,又要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路子,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有机统一。当前,核心区主导产业还不够突出,部分现有产业与生态集聚区的定位相符度不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须选择符合生态定位、具有一定基础且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而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符合这些要求。
2012年,集聚区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54.1亿元,其中节能装备类产值29.6亿元、智能装备类23.5亿元、环境治理装备类约1亿元,初步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核心区已有各类节能环保装备企业130余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16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上市企业1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企业技术中心6个(市级)。
核心区的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电器、高低压电器、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和环境治理装备等行业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涌现出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方正电机工业缝纫机电机产量及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约85%;中广欧特斯空气能热水器跻身全国十大品牌;青风环境的工业螺杆式冷水机系列产品通过了国家一级能效级(CQC)技术鉴定,达到了国际尖端科技水平,填补了国内冷水机的技术空白;高低压电器领域聚集了创伟永吉、百事宝等骨干企业,三角形变压器、液压断路器产品具有明显的节能作用,发展前景广阔;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引进了投资30亿元的浙江亿邦新能源(油电混合)客车和投资17亿元的泽宇纯电动汽车项目;在智能装备领域,聚集了乐佰特等一批机器人本体及关键部件生产的骨干企业,并与哈工大、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开展系列成果转化,初步形成集技术研发、配套和整机生产于一体的产业链,致力于打造机器人产业基地;在环境治理装备领域,集聚区的固液分离设备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涌现出了三联环保、天宇环保等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产业规模较小,集中度有待提高。集聚区内现有节能环保装备产业规模较小,产业关联度较低,上下游配套尚显不足。缺乏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市场份额大的龙头企业,上市企业仅有1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6家,且都在5亿元以下。中小企业专业化特色发展不突出,环境治理装备企业小而散,存在一定的无序竞争状况,生产社会化协作尚未形成规模。
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有待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多数企业科研及设计力量薄弱,技术开发投入不足,自主开发能力较弱,缺少省级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人才培养基础薄弱,高层次人才匮乏,引进与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有待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
配套不够完善,可持续性有待增强。集聚区内与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配套的政策体系、招商体系、创新体系及基础设施都有待完善。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不健全,市场准入政策有待完善,环保监管、执法力度不够,企业节能减排治污的内生动力不足;产品链不长,上下游配套企业尚未形成集聚效应,研发、检测等产业支撑平台有待构建,交通、物流、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按照生态工业的发展路径,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策略,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创新体系,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引进培育一批优势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把核心区打造成为浙江省有较大影响力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
凝聚发展共识,建立规划实施体系。设立集聚区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协调机构,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格局,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建立评价和监督机制,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并适时修订完善,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以商引商、市场开拓、行业自律、标准制定、争议解决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明确产业主攻方向,培育特色产业体系。核心区主攻高效节能电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智能装备及零部件制造、环境治理装备及零部件制造四大方向。其中高效电机方向以方正电机为龙头,集聚一批骨干企业,在巩固现有优势领域的基础上,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能耗等级,拓展应用领域。热泵技术方向以中广电器为龙头,围绕空气源热泵电器制造产业链,重点引进国内外热泵电器制造、压缩机制造、冷凝器制造、蒸发器制造等空气源热泵系统配置支持企业,打造空气源热泵电器产业集群;鼓励青风环境等龙头继续在表面处理、菌房环境控制、医药化工、谷物冷藏烘干、空分净化、食品饮用、冷却塔等领域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将企业培育成工农业领域的环境系统控制解决方案专家。高低压电器以现有高低压电器企业为基础,重点支持永继电器、百事宝电器、金山门电器等企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低压电器制造产业集群。
加大改革力度,健全要素配置体系。创新集聚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统筹推进分片开发、管控产业导向等方面的能力,围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上下游,加强片区间的产业协同,形成集聚区的整体合力。加强招商引资准入管理,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按照“优化布局、管住总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原则,推进亩产倍增计划,强化产业发展的用地保障。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创新招商模式,强化产业链招商体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善招商平台,加快信息沟通,促进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及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大招商力度,以高层次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加强与节能环保装备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产业关联大的项目;突出产业链招商,找准关键产业链及补链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和协作配套企业,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突出环境招商,打响“秀山丽水”品牌,以环境吸引企业和人才。
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扶持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先安排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项目申报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整合集聚区各项政策资源,实施有倾斜的产业扶持政策,从项目招商、产业布局、财政税收、融资担保、人才服务、产业基地建设、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品牌建设、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形成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的政策“洼地”。
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投资融资体系。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外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创新投融资体系,广泛吸纳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资本进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企业。举办银企洽谈会,引导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对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项目降低门槛,优先提供贷款支持。成立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协助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优化配置及财务管理等,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直接融资。
推进产城融合,优化配套服务体系。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的理念,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配套设施、美化城市环境,以产业汇聚各类人才,以人才带动产业升级。大力推进落后产能整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要素资源向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集聚。创新投入机制,加大社会保障、住房、教育等配套服务及设施建设投入,让各类人才安居乐业,推动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揭建成赵俊慧,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吴军勇,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