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浙江文化建设成绩卓著,未来任重道远
浙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名人辈出,这些都是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特点与优势。特别是这些年来各项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和贡献度都显著提高。
但同时也当看到,浙江文化产业规模仍然偏小,还未成为全省的支柱性产业,且文化产业总量以及与GDP占比落后于广东、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浙江文化产业仍然以文化用品制造业为主,文化服务业及新兴文化业态所占比重偏低,文化产品层次较低,科技含量、创意水平和附加值都亟待提高。进一步推进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浙江文化软实力,争取早日建成文化强省,必须励精图治、奋勇直前。
首要的是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个国家的特色是由其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的不同所决定的,进而决定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道路和制度选择的不同。中国特色的一个根本方面就是基于文化积淀的不同而形成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坚定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就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康庄大道。浙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总结浙江经验、弘扬浙江精神、倡导最美现象激励人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等浙江发展的重大决策和科学理念深入人心,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发展之路。
紧要的是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通过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让一切文化创造力源泉充分涌流。文化既是孕育和激发创新的深厚土壤和不竭源泉,同时又最需要创新。与其他产业发展相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创新与创意。一个金点子、一个奇思妙想,可能催生一个崭新的业态。而文化的创造力又是来源于永不停顿的改革创新。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关键是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既要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又要健全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浙江既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值此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新浪潮扑面而来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浙江有特色、有优势、有能力通过创新文化强省建设体制机制,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体制,培育建成全国一流的文化及文创产业中心,培育形成一批享誉国内外的龙头骨干文化企业,让浙江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持久迸发。
重要的是提升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时俱进地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文化是国际交往合作的“金名片”,是展示国家形象的“大舞台”,是赢得全球美誉的“真功夫”。一个没有文化影响力的国家注定没有国际话语权。改革开放35年的中国故事扬眉吐气、荡气回肠,中国故事的第二季将更加精彩动人、扣人心弦。关键是要在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大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对浙江而言,必须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统筹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卫星、移动终端等传播载体,实现新闻产品一次生产、多形态展现、多介质销售的叠加传播效果,切实增强浙江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向心力。
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浙江文化建设成绩卓著,又任重道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浙江必须围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三大体系”、“八项工程”和“十大计划”,切实担负起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先行探索的重大责任,不断迈出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