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双燕
(许昌晨报,河南 许昌 461000)
观念更新,标题才能常新
□黄双燕
(许昌晨报,河南 许昌 461000)
新闻标题制作是当前采编业务中的一项薄弱环节,提升标题制作水平,也是增强把握导向能力、服务大局意识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
新闻标题是报纸的眼睛,好的标题最能直观地反映一份报纸的风格和水准。近年来,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类报纸,都对提高标题制作水平越来越重视,在如何让标题更加出彩、抓人眼球上采取了很多措施,也见到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毋庸讳言,我们目前的标题制作水平离读者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地方报纸标题制作水平不高,不仅表现在好标题少、平庸的标题多,而且大量的标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通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长”,二是“短”,三是“旧”。所谓“长”,是指标题字数冗长;“短”则是指标题成分短缺,缺引题、副题;“旧”则是指标题词语老套陈旧。
“长”是标题制作的大敌。“立片言以居要”,简短精练本是标题制作的应有之义,网络时代又要求纸媒标题制作还要短些、再短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非特定注意的状态下,一次只能辨别并短时记忆7到10个字。也就是说,读者在浏览报纸时,对于超过10个字的标题是一眼看不完的,他在生理感觉上会觉得累。看一张报纸,如果读者累一次、累两次可能还不要紧,让他从头版到末版一直累下去,那么下次他再看新闻很可能就要换别的报纸甚至别的媒体了。
“短”是标题制作的大害。简短的主题,必须要靠引题、副题甚至导读来补充。即使是一条三百字的短消息,也可以制作出引题、主题、副题俱全的标题,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这条新闻的大致内容。如果是较长的稿件,还可以制作相应的导读、提要。要为读者阅读提供便利,让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接触尽可能多的信息,这是信息时代的传播规律。
“旧”是标题制作的大病。新闻的要害就是“新”,无论是文章内容还是标题都以“新”出彩。一条新闻,尽管其中包含有新鲜重要的信息,但是如果标题语言陈旧乏味,那它不仅不会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很可能就在人们快速的浏览中被轻轻略过了。需要指出的是,“新”和“旧”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见成效”、“结硕果”、“掀高潮”是旧,“给力”这样的时髦词语用上三次,也会让人厌烦。
很多新闻标题之所以表现出“长”、“短”、“旧”的病症,其原因大致有三:一些报纸受到公文文体和文风的浸染太久;相关引导机制尚未理顺;思想观念不够解放。
新闻标题偏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公文文体的浸染。公文文体强调标准化和程式化,“短”和“新”,既非其所长,更非其关注的重点。公文和新闻,文风不同,用途不同,对象不同,本应截然分开,但由于公务员既是报纸的主要读者,政府机关又是报纸信息的主要供应源,公文文体不可避免地会浸染到报纸,这种浸染也不以标题为限。标题越长,自然其成分越完整,准确性越高,这不符合新闻标题的要求,但对于公文来说非常正常。这就是“我市召开××会议”、“我市开展××活动”之类的公文体标题为什么会大行其道的原因。
新闻标题偏“短”,与相关引导机制不顺也有很大关系。许多报纸在每年的改版伊始都会对标题制作提出具体要求,但这些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却并未能完全落实到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相关的奖惩措施不完善。笔者了解到,一方面,好标题的评选数量和A稿、A版的数量严重不成比例,难以充分调动记者、编辑精心制作标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一个主题、引题、副题俱全的标题,比一个孤零零的单行标题,其出错的概率至少要大三倍,而一旦出现标题错,将给一系列相关连带人员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此外,要制作简短新颖的标题,要使用各种简称、缩写,要用比较不常见的词语,这都容易引起争议,甚至可能被认定为差错。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对于编辑来说,精心制作标题,花费心血还要承担额外风险,却看不到什么收益,那就不如作一个简单平庸的标题省心省力。
新闻标题不“新”,还与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有关。“新”意味着不常见,不常见就意味着不确定,不确定就意味着其中可能潜在的风险。一个新颖标题的价值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很清楚,是冒一些风险做大胆的尝试,还是按部就班选择常见平庸的用法,这要看思想观念解放的程度。
新闻标题要出“新”,就要在标题的制作过程中善于设置悬念、反问等互动式标题,从而让读者产生“先入为主”的效果,使新闻稿件的传播效果最大化。被称为“新闻的眼睛”的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的总括,提纲挈领,让人对内容一目了然,它是引导受众理解新闻的纲要,是帮助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互动式新闻标题的制作十分重要而且很有意义。
世界上有很多的人热衷于探险,就是因为在探险的路途中会有很多的未知,标题制作也一样。互动式的悬念标题不仅给读者留下了诸多思考,而且也可以给新闻稿件增色不少。提问、反问等互动式标题很有趣,看到它们的读者一定充满好奇,满脑子“为什么”,令读者对新闻稿件内容充满期待。互动式新闻标题的另一作用是将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提示出来,协助读者把握新闻的核心,提示事件的实质,对新闻事件的意义作出评价,表明编辑部对新闻事件的态度。
时代在进步,语言在发展,我们只有让观念更新,才能保持标题常“新”。反之,畏惧创新,怯于尝试,懒于变化,肯定拿不出吸引人的好标题。
当然,“新”也不意味着脱离规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网站的新闻标题为了获取点击率,非常注意标题的“煽情”作用,而这些标题带来的也确实是很高的点击率。受其影响,一些报纸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的情感取向也逐渐向“煽情”靠拢,并且逐渐脱离了动情、通俗、易懂的标准,甚至断章取义,呈现煽情、低俗化的特点,违背了新闻的本义,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了文章的点击率,但却丧失了媒体的公信力,这是报纸新闻标题在制作中应当杜绝的。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的生动、准确、新颖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新闻带给人的阅读效果。一个动情、通俗、易懂的新闻标题不仅出奇制胜,直接影响读者阅读的心境,而且直接影响着新闻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