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哲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
浅述“五运六气”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刘 哲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
“五运六气”理论是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组方用药,养生保健,疾病预防及对流行病的分析治疗等方面应用广泛,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研究。
中医学;五运六气;疾病防治;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理论源于《素问》的七篇大论,即“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徽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其属于古代医学气象学和时间医学的范畴。[3]“五运六气”理论是古人运用阴阳五行及干支理论研究自然界气候变化及人体疾病防治规律的学说,其理论深奥,涉及古代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医者不可不知。其理论在指导临床辨证、组方用药、养生保健、治未病和预防流行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医学非常重视辨证论治。《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正是由于六气的标本中气的性质不同,因此对疾病病理演变过程中的影响各有不同。有的病症表现为本气特征,有的病症表现与其标的性质相符,也有的病症表现与标本的性质都不同,而与其中气的性质一致。
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生于本,生于标,生于中气”的具体情况及其治疗过程中“取标”“取本”“取中气”等的治疗原则是怎么样的呢?对此,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为大家作了示范。
《伤寒论》中虽无标本中气之说,但张仲景却巧妙的将这一理论与六淫病机,脏腑经络病机,以及六经辨证用药结合在一起,使六经证治得到较合理的解释。同时,张介宾运用标本中气理论,解释了脏腑经络之间的气化规律,也是用以阐发伤寒六经病变机制及治疗用药的生理基础,从而形成了研究《伤寒论》的一个重要学派——六经气化学派。故张志聪注:“治伤寒六经之病,能于标本中求之,思过半矣”[7]。
《内经》以运气理论为指导思想,划分药食气味的阴阳五行属性,根据不同气候,不同地域,不同脏腑病证以及不同体质进行药食选择,总结宜忌规律。
2.1划分药食气味的阴阳五行属性《素问·至真要大论》言:“五味阴阳之用何如?歧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这是对药食阴阳属性的划分。不仅如此,由于药食气味的厚薄对药物效用影响较大,故将其气味阴阳作了更深层次的划分,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对此,张介宾曾讲到:“气无形而升,故为阳;味有质而降,故为阴。此以药食气味言也。”[5]至于药食气味五行属性的划分,《内经》一贯认为: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甜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由此可见,药食气味的阴阳五行属性的划分对药食在人体内作用的趋向,功用及药物的选择均有指导意义。
2.2指明了临床用药规律运气理论也指出了《内经》用药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要求医生做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所谓“合人形”就是指治病用药时,要结合病人的体质,个体差异,不同体质对药物耐受性和用药效应。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言:“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而“法四时五行而治”则是要结合四时阴阳寒暑的变更,气候寒热温凉的变化及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来用药。就拿“法四时”来讲,除了要注意“寒热无犯”的规律外,还应遵循主气、客气、司天、在泉变化的用药规律。比如2013年(癸巳年)为岁火不及,司天之气为厥阴风木,在泉之气为少阳相火,上半年风气主事,下半年火气主事,故全年总的用药规律应注意祛风熄风法和清热泻火法的运用。
其实现代运用运气学说理论指导药物治疗的应用也很多,如2003年的SARS,顾植山从运气理论分析认为2003年为癸未年,岁运为火运不及,不及则易寒化。司天之气为太阴湿土,易湿化,故病机分析应从寒湿考虑,他认为当年国家中药管理局及各地专家推荐的预防非典的药方中多配有苍术,藿香,薏苡仁等化湿药,且非典患者表现出明显乏力和恶寒症状也有力说明了SARS病毒是一种容易损伤阳气的病毒,不同于一般温热之邪[9]。
《内经》非常重视治未病及养生保健。《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同时对于患者机体的恢复也有建议,即《素问·五常政大论》:“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天和,待其来复”。除此,运气理论对于指导饮食调理、情志调畅方面也有指导。如丁卯年岁木不及,木不及,金来克,且司天之气为阳明燥金,加重对肝木的克制,易致肝郁之证,故饮食宜清淡,多食瓜果,多喝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情志调护宜防过怒伤肝。
再如2013年(癸巳年)为火运不及之年,“岁火不及,寒乃大行”。圣人则有“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所以,从今年气象来看,全年气候会出现“寒流突现”情况,上半年厥阴风木司天,则多见低温多风的天气,下半年少阳相火在泉,则多见寒热交争的天气,冬季将会出现暖冬。且今年为平气之年,气候变化上比较平和,总体上全年不会出现特别剧烈的天气。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讲“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脏心,心畏其寒,其主舌”由此看出,今年夏天较热,火运之年与心通应。心喜热而恶寒,气候严寒会使心的负担加重而发生疾病,并且舌为心之外窍,舌的功能表现是否良好也可从侧面反映心之好坏,因此今年尤其注意心的保养,平时尽量避免感受寒邪或大喜大悲。那如何做到饮食调养呢?“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其应夏,其虫羽,其畜马,其色赤,其养血”,火运平气之年,各种相应的谷肉果蔬等类食物(小麦、杏、橘类、马肉等)均有良好的补心及养血的作用,适当食用对身体有益。除此之外,今年的药食应用也应注意,经言:“其化上辛凉,中咸和,下咸寒”,即因今年是厥阴风木司天,上半年总体气温偏温,风气偏盛,所以在疾病治疗及药食调理方面以选用味辛性凉的药物和食物为宜[6]。且因今年岁火不及,夏季有时应热不热,人体心气不及,所以在疾病治疗及药食调理方面宜选用味咸性和的药物和食物。下半年少阳相火在泉,气候相对偏热,所以宜选用味咸性寒的药物或食物用于疾病治疗和药食调理。
现代学者如李新,陈勇华还把运气理论运用到色彩疗法及音乐疗法等方面。如阳热之人在少阴君火或少阳相火司天之年最忌赤色,宜黑色,白色。其他年份程度较轻。我国的民族音乐有角徵宫商羽五种音调,分属木火土金水五行,若是厥阴风木司天之气过盛,则宜多听属金的商音[10]。
中医学提倡“治未病”,未病先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运气理论能推测出某一段时间内的气候变化情况,易受影响的脏腑及其临床表现,这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如2013年为癸巳年,岁运为火运不及,火不及,水来克,即寒气流行,此为胜气。但子报母仇,火运之子土气复母仇导致湿气大行,天人相应,故易受影响的脏腑有心、肾、肝、脾胃。故《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描述的临床表现有:胸中痛,心痛暴喑,两胁肋痛,髋髀如别,病鹜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等症状。
有学者对运气理论预测疾病的准确性进行了现代研究。如刘玉芝收集了1953-1983年同一地区传染性肝炎的流行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发生传染性肝炎的7个高峰年(1961,1962,1965,1972,1975,1978,1982)中有六年分别为太乙天符,天符,同天符,天刑,不和,小逆,其中3年(1962,1972,1982)为岁木太过的“壬”年,仅有一年,(1982)为顺化。运气理论认为,岁木太过之年的发病病位主要在肝脾,传染性肝炎的表现亦多见黄疸、食欲不振、厌食油腻等肝脾症状,其它高峰年1965(乙巳)、1961(辛丑)、1975(乙卯)、1978年(戊午)用运气理论推论均与“湿”与“热”有关。发病部分也多在肝脾。由此看出,五运六气对传染性肝炎发病率的推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关系密切[8]。
运气学说中常凭借每年的大运、客运和客气来推测当年的异常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情况。因其岁运有太过和不及之分,导致气有胜复之变。所以在预测分析时常考虑到本气、胜气与复气三个方面。[2]前人在这方面为我们作了示范:“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抚吴使者嘱叶天士治方救之。叶曰:时毒疠气,必应司天,癸丑湿土,气化运行,后天太阳寒水,湿寒合德,挟中运之火,流行气交,阳光不治,疫气大行。故凡人之脾胃虚者,乃应其疫气,邪从口鼻皮毛而入”。[7]据此思路,笔者对当下开始流行的H7N9禽流感的发病规律进行一下大胆的预测分析:今年2013为癸巳年,《素问·气交变大论》言“岁火不及,寒乃大行”,且上应司天,厥阴风木主事,下应在泉,少阳相火主事,风火合德,兼中运之火,流行气交。该疫气(H7N9流感病毒)必显风热之邪性,患者应该会出现高热或者斑疹。且现在正值初之气(阳明燥金),估计二之气(太阳寒水)之时,疫情稍有减轻,且此阶段对于疫情的控制来说极为有利。而在三之气(厥阴风木)和四之气(少阴君火)之时,若疫情仍在,其将会有新的变化。在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祛风”为主,且现在正值春季,风气偏胜,易伤脾胃,用药应顾护脾胃,所以应配上“健脾和胃燥湿”的药。同时应注意增强体质,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总而言之,遣方用药应以“清热解毒祛风”为主,兼“健脾和胃燥湿”。
今年流行的H7N9流感病毒是感风热之邪而生,理论上与2009年的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病机有所不同。顾植山曾分析到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病机应重于“湿”与“寒”,即感寒湿之邪而生。2009年为己丑年,其年五运六气是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中运又是土,故发生疫病的中医病机和症候特征应偏重“湿”与“寒”两方面。该年二之气中期以后,五运六气的客气由少阴君火转为太阴湿土,甲型流感的疫情于此时发生,与五运六气的转化条件契合,提示此疫的六气病机中必含“湿邪”。于是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有腹泻、呕吐等湿邪伤脾的重要特征,肌肉酸痛也是湿邪伤脾的症状。《灵枢·五邪》云:“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同时,顾植山强调,甲型流感初起要以“化湿透表达邪”为基本治则,主张用药宜偏辛温且慎用大剂量苦寒或攻下药。
综上所述,运气学说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医学在研究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其重要性不仅体现于中医学,在其他气象、天文、物候学等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也是不可估量的。《素问玄机原病式·序》云:“易教体乎五行八卦,儒教存乎三纲五常,医家要乎五运六气,其门三,其道一,故相须为用,而无相失,盖本教一而矣已”[1]。由此可见,古人对“五运六气”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啊,故经云:“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1]孙洽熙等整理,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2]黄天锡,刘含堂.实用运气学说[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2.
[3]王庆其.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
[4]田代华校.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5]张景岳.张景岳全书·类经·二卷[M].李志庸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
[6]方药中,许家松.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6.
[7]张景明,陈震霖.中医运气学说解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
[8]刘玉芝.五运六气与气象医学[J].气与环境研究,1999,4(1):98-103.
[9]顾植山.从SARS看五运六气与疫病的关系[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15(3):13-15.
[10]李新,陈勇华.浅议运气学说在中医养生康复中的运用[J].陕西中医,2007,28(3):315-316.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6.004
:1672-2779(2014)-06-0006-03
杨 杰 本文校对:张庆祥
201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