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经济新闻的几点体会

2014-02-05 02:20□王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11期
关键词:北戴河秦皇岛笔者

□王 东

(秦皇岛日报社,河北 秦皇岛 066000)

经济新闻是报纸的主打产品之一,尤其在地市级党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地方经济的发展变化,指导社会生产生活,引导各种经济活动向正确和良性方向发展,成为地市级党报经济新闻的重要职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事实上,经济新闻已拓展为经济现象、人物、问题等多个层面、多个领域的报道,它正不断摆脱固有的数字、理论等束缚,在观念、内容以及形式上实现着不同程度的突破,如今,无论是涉及一项新的经济政策的宣传,还是一条市场信息的提供,经济新闻已将国家大事与百姓柴米油盐有机融合在一起。尤其在信息化时代,它不仅要有用、好看,还要耐看、值得看,能给予读者长时间思考的空间。对此,笔者浅谈几点体会。

立足地方特色

近亲远疏,新闻亦如此。

地方特色经济,无论是具有全国特色,还是具有区域特色,都必定有其形成特色的原因、经验和做法,这些都为记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果从这些方面入手,定能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因为这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知名度的提高,以及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直接接触到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敏感神经。

“还有哪个地方,能像北戴河这样,四季都散发着如此迷人的芬芳?还有哪个地方,能像北戴河这样,既有浓浓的‘洋味儿’,也有着历史的厚重?‘百年胜地,美丽之冠’,如果你是每年都来这里休闲度假的游客,你必定会有这样的慨叹:北戴河的旅游发展正在迈向高端。”在2013年7月16日《秦皇岛日报》头版头条《北戴河高端旅游迈向新时代》这篇文章里,笔者将属于这座城市独有的特色和发展优势点明亮相,全景描述北戴河区高端酒店、智慧旅游、品质服务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并通过具体的数据及百姓的感受,把北戴河的无穷魅力展现出来,受到市领导高度评价,取得很好的效果。

信息化时代,读者不仅想要了解重大新闻事件,更渴望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而对于地市级城市来说,抢眼的经济新闻资源十分有限,因此,必须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做出新闻的特色,正所谓一样的新闻,不一样的深度。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当“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表面的那一刻,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从“神舟五号”到“嫦娥三号”,他们为航天器太阳能电池帆板披上的“护身铠甲”,继续上演着传奇故事。笔者以“团队作战”为切入口,采写《“嫦娥三号有我们的玻璃上万片”》(2013年12月17日),通过创业者带领的60名员工砥砺奋斗的经历,突出表现集体的力量,避开以往对创业者个人的浓墨重彩,而重新赋予新闻故事更深厚的内涵。

将国内重大新闻本土化,也是经济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

2013年7月,全国出现“最难就业季”,如何将这个新闻与本地联系,为读者服务,笔者走进企业、政府相关部门,与多位大学生畅谈,采写了《如何破解“最难就业季”》(2013年12月12日),不仅增强阅读性,还帮助读者寻找“路子”,增强了报纸的影响力。

体现贴近原则

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因为读者希望看到真实的生活。而一篇好的经济新闻,必然会将点、人、事融合于一体,多使用富有人情味的小故事开头,以人们的真实体验为切入口,引出事件或现象,读者定能与文章产生共鸣。如:

“8个月,他火速开了三家烘培店,才28岁,大学毕业没几年功夫,就是凭着机灵肯干、勤奋务实的劲头‘闯荡江湖’。”《助力年轻人“闯荡江湖”》(2013年8月12日《秦皇岛日报》)

“工人最难忍受的是,当铺路机把冒着热气的沥青平摊在路面上时,他们得踩在温度高达160℃的沥青上,热气像蒸笼一样从脚底直往上蹿,落下的汗水滴在上面都能发出‘咝咝’的声音。”《践诺,不畏酷暑雨淋》(2013年7月12日《秦皇岛日报》)

如今,这样有理想、有抱负、敢干肯干的代表人物不断涌现,经济宣传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将这些赋予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作具体、形象、有说服力的宣传,这些“活生生”的故事本身就充满了经济细胞,无疑为推动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地市级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就是要突出这种亲和力。试想一下,如果离开了写人,只有平铺直叙地记事,怎会有人想读爱读。

当然,记者要讲故事,也要会讲故事,这就要求写作的时候要做到生动、清晰,节奏感强,恰当的地方将新闻背景融入其中,同时在语法、文字、引语和数字的使用上把握一定的技巧。

2014年,秦皇岛日报社策划了《小微企业成长录》、《项目建设进行时》、《心系发展一招鲜》等一系列关注身边经济活动的报道,笔者多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关于“玄武岩纤维建筑保温板项目”,笔者这样写到:“高密度的玄武岩保温板硬如铁板,一张10厘米厚的板,放在两把椅子之间可承重150斤;而低密度板则如同棉被般柔软,可弯曲成各种形状,应用范围广泛。”有效化解了经济项目报道的生硬,让读者乐读、易读。

提炼理性思想

对于地市级党报来说,有不少需要配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报道,也就是主题报道,需要记者将观察、分析、思辨和判断贯穿于整个采写过程中。因此,寓理性力量于鲜活的经济新闻事实之中,是记者面临的一个挑战。

当好政府的参谋、当好群众的参谋,当好行业领域的参谋,是经济新闻报道重要的社会功能。这不仅需要记者对经济新闻事件具备思考能力,而且敢于提出真知灼见。

在阅读1992年《秦皇岛日报》刊登的《白沟市场探秘》(荣获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这组系列报道时,文章事与理巧妙融合,深深拨动笔者心弦。作品反映的是抽象的市场建设问题,记者却采用现场见闻的报道方式,让白沟的每一条经验都凝聚在耳闻目睹的一个个典型事例之中。不仅如此,每篇报道中还有与秦皇岛的比照,完全抛开一般经济新闻报道中介绍外地经验的框子,抓住本地区市场发展缓慢的实质,针对性地提出建设,让人一目了然又深刻反思。

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笔者在采写保障性安居工程、在报道拓展就业市场,破解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就业难题、在关注学生小饭桌、社会鲜奶吧、露天烧烤摊等百姓食品安全的时候,不禁反躬自问,如何写好经济报道?经济报道写给谁看?如何从生产的角度转向生活的角度?如何使经济报道的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贴近百姓群众?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将继续行走在新闻采访的路上。

猜你喜欢
北戴河秦皇岛笔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老师,别走……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随手拍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孙婷婷
赵学敏书法作品《浪淘沙?北戴河》
魅力北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