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认识误区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2014-02-04 01:31贾丽娜冷学坤
中国经贸 2014年21期

贾丽娜 冷学坤

【摘 要】本文从正在谈判中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入手,分析了国内学者对TPP的认识误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TPP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FTA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即TPP),最初是由新加坡、新西兰、文莱和智利等四个国家间的小多边贸易自由化协定。2002年开始启动,2005年6月3日四方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P4)。P4协议要求智利、新加坡、新西兰(文莱为例外)到2017年实现彼此间货物贸易的关税降为零。随着2009年美国的加入,原本默默无闻的TPP随即成为亚太地区关注的焦点。加拿大、秘鲁、澳大利亚、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陆续参加谈判。2011年11月在夏威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APEC)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美国以东道主的身份大力向与会各国领袖推荐推广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11月10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布日本加入,使得TPP谈判达到高潮。日本的加入,使得TPP自由贸易区的GDP规模高达22.3万亿美元,占世界的35.5%,从而超越欧盟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013年9月10日,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菲律宾、泰国和中国台湾也都表示出积极意愿。

TPP的高标准与高质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TPP谈判的议题广泛而深入,其议题不仅包括了传统FFA谈判的贸易议题,诸如:原产地规则、关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贸易的技术性障碍等;也包括了一些交叉和新兴议题,例如政府采购、劳工合作、环境保护等议题。此外,TPP还要求完全取消关税,实施全面的市场准入。②TPP的推进具有“弹性次序,多轨多速”的贸易自由化特征,前者指项目减让无固定顺序,后者指对减让时间表和速度不做强制的硬性规定。③TPP坚持开放性和包容性原则。TPP具有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其对所有亚太国家和APEC成员国的加入持开放和欢迎态度。

TPP进程如何?按照美国最初的设想,TPP谈判原本要在2013年底完成,但目前仍看不到达成协议的明确时间表。由于谈判中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和日本在市场准入上分歧较大,日本不愿意废除敏感性农业产品(即牛肉、奶制品、猪肉、大米、糖、小麦)的进口关税,而美国不愿意削减对汽车进口产品征收的2.5%的关税,以及对轻型卡车进口产品征收的25%的高关税,并且美国国会有关贸易谈判“快速道”授权的立法前景并不明朗,奥巴马政府高调主导和推动的TPP谈判正面临重重阻力,已经驶入“慢车道”。在美国实施“快速审批贸易条约权”之前,日本应该提前废除农业关税吗?当美国谈判者似乎只具有有限的可靠性和影响力,或者近期证据表明,美国的双边TPP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真的想就此达成协议吗?如果日本冒险尝试,同意削减关税,要是2014年11月份美国中期选举后,美国却不能做出任何努力,那又将怎样?安倍政府是否会因此陷入困境?最终结果是,安倍首相似乎会远离其当初对日本农业真正实施的全面改革政策。在看清美国方面没有任何进展的情况下,安倍无法将任何条款拿到桌面上,所以TPP的未来不容乐观。

在TPP的研究热潮中,中国学者对TPP的观点与看法很多,却形成了不少误区。

一是阴谋论。一些学者认为TPP是美国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目的是维持美国的霸权,削弱中国的影响力,遏制中国的崛起。TPP使得美国在全球可以继续充当世界霸主,同时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对于美国而言,加入TPP只是其重返亚洲,主导亚太经济发展的第一步。但是,TPP在2005年由四小国发起时没有美国;2008年澳大利亚加入TPP谈判时,也没有美国;2011年美国在夏威夷高调宣布启动TPP谈判并将日本拉入谈判才引起了中国高度重视,2013年7月23日,随着日本正式加入TPP的谈判,成为TPP的第12个参与国,世界各国对于TPP的关注再次升温。同时,美国在参与TPP谈判的同时,也在展开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的谈判,这说明,当今世界格局中,大型协定具有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潜质。弗格森(Ian F.Fergusson)等人研究了美国目前逐项谈判的事务,包括市场投资、竞争政策、贸易救济、劳工与环境,并研究了新的跨领域事务,如对商品和服务的管制渠道,还研究了农业及谈判的核心事务,包括知识产权、原产地规则、贸易的技术壁垒、国有企业、电子商务、竞争力和供应链。在此背景下,WTO在未来多边贸易的影响将被一系列双边或多邊大型协定所取代。贸易与出口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中国可能会更热衷于加入大型协定。并且,TPP是开放的,并没有排斥中国,这说明中国在条件具备的时候是可以加入的。

二是等待论。面对TPP的高标准和无例外,有人认为中国只能被动等待,直到未来达到标准和条件成熟时再考虑加入TPP谈判进程。事实上,在TPP的国有企业“竞争中立”规则中,(“竞争中立”意即不受外来因素干扰的市场竞争,旨在重新规划现存国际经济规则或制度,从而保证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实现公平竞争)。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墨西哥最大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智利最大的铜企业智利国家铜业公司也是国有企业。此外,在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发达经济体中,一些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亦不可轻视。如果这些国家能够成功加入TPP,说明中国将来加入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并且辩证地看,对于拥有国有企业的国家来说,基于竞争中立原则的国有企业规则并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而是一柄“双刃剑”。应该充分认识到,它在给国有企业带来改革压力与挑战的同时,也会成为推动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动力。例如,TPP的国有企业规则所倡导的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享受平等待遇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危机意识,“倒逼”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并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参照,推动市场成为国有企业最强有力的约束条件,从而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最主要的方式。所以,我国要在充分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在困难领域逐步走向规范和标准,推动发展迈向高水平。

三是政治论。有学者说,台湾当局热衷于加入TPP不利于两岸安息的和平发展。TPP以建设“高标准”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为目标,台湾迫切希望加入以改善其在国际贸易竞争中所处的“边缘化”地位。二是减轻对大陆经贸的依赖。自2003年以来,大陆始终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投资地,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一直高达40%以上。因此,台湾当局认为加入美国主导的TPP是抗衡和削弱大陆对台经济影响的重要途径。而且,台湾当局一向强化与美国“盟友”的合作关系,马英九当局希望通过加入TPP进一步提升台美关系。事实上,台湾和中国一衣带水的关系,台湾岛内蓝绿两党在TPP问题上有分歧,即时台湾加入TPP,也不会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太大影响。

四是安全论。有学者认为TPP会引发来自日本的挑战,近年来,日本不仅肆意否认和歪曲历史,加快修改宪法与建设国防军的步伐,还在钓鱼岛问题上频繁挑衅中国。也有学者认为TPP也会使部分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更加强硬。事实是,中国与日本之间,即使日本现在已经加入TPP谈判,而且一旦谈判成功,日本会以TPP中的部分东盟国家取代中国市场,但是中国是日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日本很多行业最理想的市场,日本不愿因其他因素影响双边经贸关系。而东南亚一些国家,即使这些国家加入TPP,他们将会在经济上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而在领土冲突方面,因为各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考虑走向海洋索取资源,这首先与这些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与TPP并无太大的关系。

我国离TPP的要求还很远,在这些情况下,我国的对策有哪些呢?

第一,全面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壘,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若RCEP谈成,将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和将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所涵盖区域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RCEP不像TPP那样制定了过高的开放要求,让很多国家感到难度较大,它会尽量考虑到各成员国的舒适度和可行性,考虑到渐进性和过渡性,而按照RCEP组建的预计时间表,2013年初启动谈判,2015年底完成谈判,之后进入实施阶段,而东盟经济共同体将于2015年建成,这为RCEP的组建形成了有利条件。

第二,推进开放的FTA战略。截至2013年7月20日,我国已经签署的区域贸易协定已达13个,我国正在商建和谈判的自由贸易协定有8个,尚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自由贸易协定有5个。我们可以建立开放的FTA策略,比如在现有的FTA基础上,允许第三国在符合条件的时候加入,这样可以缩短我国再建立新的FTA的时间,也让FTA的伙伴国受益,也可以成为一种可以解决目前较为混乱的FTA“意大利面条碗效应”的方法。

第三,提高自身标准,向国际标准接轨。由于有TPP作为参照,今后出现的贸易协议和标准都会提高,无论中国是否加入TPP,我们都要深化国企、知识产权和劳工标准等方面的改革。我国已签署双边和多边协议中,较少涉及到交叉问题与新兴贸易领域,如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环境规则、电子商务、金融服务、通信等领域。另外,在TPP的谈判议题中,甚至有一些议题,我国到目前为止基本都未涉及过,比如,政府采购、政府监管、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公平竞争、数字技术等领域。这些较少和未曾涉及的领域,正在TPP的谈判过程中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广泛的重视,我国不应忽视。

参考文献:

[1]程淑琴.基于TPP框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济宁学院学报,第35卷第1期,2014年2月

[2]刘晨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与美国的亚太区域合作新战略[J].国际贸易,2010(6):56-59

[3]刘中伟,沈家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研究前沿与架构[J].当代亚太,2012(1):36-59

[4]刘冰,陈淑梅.基于与TPP比较视角的我国FTA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第3期

[5] Daniel R. Pearson.Whats Really Impeding Progress in the TPP?. http://www.cato.org/blog/whats-really-impeding-progress-tppwhats-really-impeding-progress-tpp-japan-united -states-have.2014年4月

作者简介:

贾丽娜(1985-),女,籍贯:河南,最高学历:硕士,目前职称:学生,主要研究方向:应用经济系国际贸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