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副刊留客,纸媒的竞争之道

2014-02-04 23:36刘秀君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7期
关键词:邯郸荀子版面

□刘秀君

(邯郸日报社,河北 邯郸 056011)

用副刊留客,纸媒的竞争之道

□刘秀君

(邯郸日报社,河北 邯郸 056011)

在新闻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报纸的副刊最有可能成为报纸的特色版面,它能使报纸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提高报纸的独家性、耐读性。“很多报纸的新闻都是一样的,能让人停留下来的就是专版副刊。”用副刊“留客”,也是纸质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资源。

正因为如此,很多报纸正经历“从放弃到拾起”的过程,原本压缩的专版副刊版面恢复了,甚至增加了。《邯郸日报·丛台周刊》作为一个文化周刊正在经历这种转变,从过去不被各界重视,到现在市级领导、报社领导层层关注周刊的内容。在这种情形下,周刊从内容到形式更应该以鲜明的个性出现在读者面前,而鲜明的个性要依靠编辑记者在报纸制作过程中,注意使报纸具备各种属性和特质,才能够把专版的个性比较完美地展现出来。

新闻性

文化周刊要想办出品牌,必须不断求“新”。“新”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新闻性”的“新”,即报道本周刊关注的全国乃至全世界文化界最新的话题、新近发生的事实,这是报纸周刊从行业类杂志中抢夺读者的优势,应该更受到足够重视。二是“新鲜”的“新”,即富有时代感和时尚性。要让周刊的内容新鲜热辣,必然要贴近时代的气息,包括相关行业最新的时尚潮流、最新的观念、出现的新产品等等。

《丛台周刊》定位是,邯郸的一张文化周刊。从邯郸的人文历史到现在文化现象的剖析,再到人们的文化生活,尤其是周刊头版的视点,关注的都是邯郸正在发生的文化事件、现象、根源。有的事件与全国各地的情况基本相同,有的事件却有着鲜明的地方特征,我们都力争抢在第一时间发表出来。2014年3月23日,刊登的视点新闻是《伯延、花驼名列历史文化名镇》,其新闻背景是,在2014年3月国家公布的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中,邯郸市武安伯延镇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磁县花驼村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作为文化周刊,我们及时把这两个村镇的历史、现状、特点、价值所在,详尽地向广大读者进行介绍,新闻性与文化内涵得到有机融合。

有深度

今天的读者对新闻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信息的通报,更想看到新闻人对新闻现象的调查、分析、评论等深层次的东西,即解释性报道、深度报道和评论文章等。新闻版面往往只能客观地、简要地报道一件事实,一般不会对这一事实做深层的探究,也不会让一个版面围绕同一个话题组织材料,要达到强势的宣传效果,文化周刊具备了这一版面优势。

比如,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先生去世,这位实业家、慈善家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神州大地,全中国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楼”。《丛台周刊》1月12日的头版,记者采写了一篇题为《邵逸夫:斯人虽逝爱长留》的稿件,编辑特意配发了言论《你的学校有逸夫楼吗?》,名人名言栏目里还刊登有邵逸夫的名言语录。在稿件中,记者不但采访了逸夫小学的校长、老师、学生,包括建有逸夫楼的大学老师和学生,将邵逸夫对全国教育卫生事业的捐赠做了拓展性的挖掘,还采访了负责接受逸夫基金的教育局的工作人员。通过全方位深入的介绍和解读,让读者认识到这位影视大亨睿智的头脑和慈善之心,对这位刚刚仙逝的老人增加了更多的敬意。

知识性

与其他版面一样,报纸周刊肩负着一个重大的责任;向读者传递有益的知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这就要求周刊要自觉提高品位,在选稿时注重选择有知识性的文章,力求让受众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知识的熏陶。周刊的知识性文章成了文化报道的延伸,既解了读者的疑惑,又给相关知识比较贫乏的读者无形中普及一些知识。

2014年2月16日,有许多回邯郸农村老家过年的人,都能看到在过年期间,每家的香案上都摆着一张全神图,图上画满了形形色色的神像,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请一位年轻的民俗专家写了一篇稿件《全神背后的秘密》,在《丛台周刊》二版钩沉版面上刊登出来。他从年画说起,把图画上各路神仙的来路、数量,以及为什么有如此众多的神像列在一起的政治原因、社会原因、宗教信仰等因素一一说明。他说,就是这样一幅小小的、背后隐藏着如此多秘密的“全神”画,在勾起我童年无数朦胧而又亲切回忆的同时,也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篇文章刊发后,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共鸣。

趣味性

虽然周刊担负着传输知识的重任,但是一本正经、如老夫子授课般讲知识,已非现代读者所能接受的周刊面孔,只有用趣味性来包装知识,寓教于乐才会使知识“立”起来,更容易入脑、入心。在报纸竞争激烈的今天,连“客观记录事实”的时政性新闻都在追求趣味性,文化周刊更应想方设法提高趣味性,改变自己可有可无的命运,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亮点。

说起赵国,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是赵武灵王,其实,赵国还有许多“王”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很优秀,很有才华。2014年1月19日,钩沉版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超级“爱问”的赵襄子》,标题很新颖,内容很充实,语言一改以往半文半白的搜古风格,用现在流行的语言元素,全新的思维方式,介绍这位古代的君王。此文刊发后,反响非常好。有读者说,这种形式的文章有趣,好读,长知识。

实用性

报纸周刊的服务性是其深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读者希望从周刊上学到更多对实际生活、学习、工作有用的方法。这不仅包括对某项技能的阐释,如教读者做一道菜,解释一个自然现象等,更包含对社会规律的认识、社会现象的分析、人们特定经历或遭遇的记录。这些“实用信息”有的可能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日后对读者的实践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和参考价值。

比如,高考改革是近几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对于许多人来说,高考怎么改,改成什么样子,与现在实行的模式有哪些不同,具体表现在哪里,这是共同关注的话题。2014年3月2日,《丛台周刊》四版就编发了新华社的一篇消息《高考改革:不在考几门而在怎么考》,文章详解了改革的方法和意义,以及学生和家长在观念和认识上应该有所改变的建议,为正在困惑于高考改革方向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方向标和指南针。

求特色

一个成功的文化周刊,就要像知识渊博的学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之余,还应有自己的专长,即:“人无我有”的特色。报纸周刊的特色体现在周刊的设置、版面编排、内容安排等多方面,并通过对这几个因素的融合,使本周刊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有的周刊已经开始使用铜版彩印纸张,颜色的合理运用和搭配也可使周刊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内容上,有些周刊注重从本土入手,突出本土的文化特色、地方特色,这些都是不容易被人“剽窃”的出彩之处。《丛台周刊》没有把精力和财力放在使用铜版彩印等加大成本的方法上,而是加大力度抓本土新闻、突出本土文化,弘扬本土人文精神。

2014年3月16日,《丛台周刊》刊登通讯《与世界共享荀子文化》,请专家对荀子文化、荀子故里及当地专家学者对荀子的研究情况进行介绍,旨在将荀子文化发扬光大,以荀子文化提升邯郸在国内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2013年,邯郸市学者马新民作为邯郸文化界代表先后五次受邀到吉隆坡,主讲荀子、宣传邯郸,会同当地大学及华人社团学者专家,探讨中华文化海内外传承弘扬之途径。这个文化活动是邯郸独有的与世界交流的活动,增长了邯郸人的文化自信,扩大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在一期期制作过程中,作为版面的负责人经历了冥思苦想、四处奔波、遍地采访,把这些特性融合在一起,有时单独突出一个特质,更多的时候是多种特性兼收并蓄,把稿件版面制作得鲜活、言之有物、打动人心,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猜你喜欢
邯郸荀子版面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邯郸在哪里?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和谐
版面撷英
版面“三评”看得失
邯郸-电镀厂主非法排污获刑
新版面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