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预防

2014-02-04 13:09:08孙丽欣林松妍隋萍萍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内瘘感染率危险

孙丽欣 林松妍 隋萍萍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预防

孙丽欣 林松妍 隋萍萍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疾病的危险因素,找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感染。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分析发现引发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置管时间过长、患者病情、置管的部位等。结论 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明确,从而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在临床广泛推广。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简称血透,是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血液透析是将患者的血液与含有一定化学成分的透析液分别引入透析器内半透膜的两侧,根据膜平衡原理,经弥散、对流等作用,达到清除代谢产物及毒性物质,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一种治疗方法。血管通路包括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内瘘。但随着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加,透析龄的不断延长,动静脉内瘘的建立越来越困难。对于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不得不以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作为长期透析通路[1]。为避免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并找出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制订防控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65例,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35~78岁,其中发生感染40例,未发生感染25例;原发病46例,继发病19例;留置颈静脉38例,股静脉27例。

1.2 方法 将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整理收集的病例资料,通过分析整理和统计,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器V1.61分析,均数资料经简明统计学处理器2.0分析,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发现引发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置管时间过长、患者病情、置管的部位等,研究组的平均置管天数为9.69d,对照组的平均置管天数为7.26d,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60例,感染率为15.0%;其中年龄≤50岁患者的感染率为20.0%,>50岁者的8.9%(P<0.05);原发病为糖尿病患者感染率为22.3%,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11.5%(P<0.05);穿刺部位位于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1.5%、25.4%、6.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次数≤3次患者感染率为22.5%,>3次者为14.0%(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迅速发展,透析患者也逐年呈增加趋势,血液透析技术越来越成熟,患者生存的年限和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虽然透析总体水平有所改善,但透析相关问题也呈增多趋势,其中最严重的是透析导管感染问题。置管的同时将外界的微生物导入体内,同时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为治疗需要,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后,致使患者自身免疫机能下降而成为易感者;大量抗生素的开发和普及治疗,使患者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2]。通过上述资料的分析,引起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置管时间过长,已有研究证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与置管时间呈正比。其次是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及免疫力低下的危重患者,感染的发生率高[3]。本组研究中发生感染的研究组基础疾病(糖尿病)明显高于对照组。然而置管的部位不同会增加感染概率,如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1.5%、25.4%、6.7%。血液透析者一般是慢性病患者,一旦出现感染,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而且也会危及生命。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应尽量减少患者置管时间,当内瘘成熟后,不需要时可拔出,同时插管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且消毒面积应在10cm以上,次数增加,并以无菌敷料覆盖,并熟练掌握置管的操作,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并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加强透析室的管理,保持透析病房的整洁,地面湿式清扫,透析机应定期消毒,表面应擦拭消毒。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探视制度,采取无陪护。且探视者入室要先更衣洗手,探视后进行手卫生,探视结束后对室内通风,消毒等。干净的环境可减少感染的发生。从而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明确,从而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

[1] 詹申,张丽红,杨涛,等.透析导管末端位置异常的原因分析与处理[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3,10(29):784-784.

[2] 杨丽红,张伟文.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预防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5(30):464-465.

[3] 王彩.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预防控制[J].现代临床医学,2012,38(4):314-314.

R479.5

A

1673-5846(2014)06-0242-02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猜你喜欢
内瘘感染率危险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环球时报(2022-04-07)2022-04-07 19:30:02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喝水也会有危险
小小艺术家(2018年1期)2018-06-05 16:55:48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51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动静脉内瘘应用单纯纱布折叠指压法压迫止血效果观察
拥挤的危险(三)
新少年(2015年6期)2015-06-16 10: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