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5例临床研究

2014-02-04 13:09:08接忠民李春颖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短暂性滋阴脑缺血

接忠民 李春颖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5例临床研究

接忠民 李春颖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注射用长春西汀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滋阴益肾化瘀汤口服治疗,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TIA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又称“小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是由于局部性、短暂性的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突发性、短暂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或缺失,为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发生脑梗死的先兆[1]。据有关研究表明,TIA发生后3个月内,脑卒中发生率达10.5%,TIA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达25.1%,而TIA患者最终约有30.0%发生脑梗死[2]。因此,TIA发病后即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则可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现将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TIA的临证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90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收治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7~74岁,平均57.6岁,病程6天~5个月,平均50d;合并症情况:2型糖尿病15例,高血压2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9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56.9岁,病程7.0d~4.5个月,平均48d;合并症情况:2型糖尿病17例,高血压2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3]①脑部血循环障碍的特点是局部性、短暂性、可逆性,缺血易反复发作,一次或数十次不等;②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及体征,具体包括肢体麻木、肢体感觉减退、头晕、倾倒和构音障碍等;③发作持续时间数分钟至1h不等,而临床症状、体征在24h内完全消失;④脑CT或脑MRI多无异常表现,部分患者可见片状缺血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脑血管狭窄等。

1.2.2 中医辨证标准[3]阴虚血瘀证:头晕耳鸣,视物欠清晰,复视,口燥咽干,言语謇涩或失语,口角流涎,一侧肢体麻木或偏瘫,手足心热,舌尖红,舌质紫或见瘀点、瘀斑,脉弦细或细涩。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次,口服;注射用长春西汀2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 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滋阴益肾化瘀汤:山茱萸30g,石斛15g,枸杞子20g,生地黄25g,玄参10g,女贞子20g,墨旱莲20g,牛膝15g,赤芍15g,川芎15g,地龙15g,红花5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 l,每次100m l,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头晕、头痛、偏身麻木、肢体感觉减退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随访6个月内无再次发作;好转:头晕、头痛、偏身麻木、肢体感觉减退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随访6个月内有复发1~2次;无效: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明显改善;恶化:治疗期间内,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而发展至脑梗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45例患者中,显效19例(42.2%),好转22例(48.9%),无效4例(8.9%),恶化0例(0.0%),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45例患者中,显效14例(31.1%),好转21例(46.7%),无效9例(20.0%),恶化1例(2.2%),总有效率为77.8%;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眩晕”、“中风先兆”等病证范畴,其病位在脑,与肾脏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是素体阴液亏虚,或情志过极,或饮食不节,或劳累过度等导致邪热内生,热盛则耗伤肾阴,阴虚则风动,上扰清空而发病。再者,血亦属阴之范畴,阴虚则血亦不足,至脑府脉络不充,血液运行缓慢而生瘀血之邪。故治疗方面当以滋阴补肾以治其本,活血化瘀通络以治其标。方中以山茱萸、石斛、枸杞子、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等中药以滋补肾阴;玄参可滋阴清热;牛膝既可滋阴补肾,又有活血化瘀之功;赤芍、川芎、地龙、红花等增强活血化瘀之力。全方共奏滋阴益肾、活血化瘀通络之效。总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TIA效果较好。

[1] 张彩霞.银杏叶片联合尼莫地平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565-1567.

[2] 茅爱平,周佳子.步长脑心通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185-186.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101.

[4] 卞秀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6):1-2.

R743

A

1673-5846(2014)06-0099-02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吉林辽源 136200

猜你喜欢
短暂性滋阴脑缺血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09-25 03:04:58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华人时刊(2016年17期)2016-04-05 05:50:46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血必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滋阴舒肝法治疗老年患者失眠49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辨证施治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