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会作为质量控制举措的探讨*

2014-02-04 21:54郭鲜花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稿件专家

郭鲜花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辑部,100088 北京市德外新康街2号,E-mail:guoxianhua@vip.sina.com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的七级核事故,使聚焦辐射危害研究的放射医学与防护学科开始为公众所认知。作为此领域的专业期刊,《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下称本刊)创刊于1981年,是缘于我国原子能工业的发展需要,研究动物和人体的放射损伤效应,报道放射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本刊是较早的“中华牌”之一,一直是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但近年来影响因子下滑,从2003年总被引频次前300名、影响因子600余名[1],滑落到综合评价总分排序的近1600名[2]。分析原因,正视危机,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管理和指导下,本刊借鉴优秀期刊的办刊经验,在2011年成立第八届编委会后,引入了定稿会机制,由此加强了稿件质量的把关,初步扭转了局面。

1 召开定稿会的必要性

1.1 退稿率不足,是影响因子下滑的直接原因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冷战时期的结束,全世界对核不扩散条约的履行,放射医学的科研投入与产出下降,普遍存在稿量不足。与此同时,射线在医疗上的应用蓬勃发展,新的放射诊断仪器如PET、SPECT不断涌现,放射治疗设备与技术如X刀、γ刀和旋转调强、容积调强等升级换代。相应的剂量控制与优化问题,成为放射防护工作的新内容。为了顺应新的学科发展态势,本刊将放射医学的临床应用纳为报道范围,从2003年起,增设了“放射治疗”“影像技术”栏目,由此获得了大量稿源[3]。10年来,来稿量激增,有时占到了一半,杂志以扩版的形式来应对。从90年代末的72页增至130、140页,由每期的20篇左右,扩至40、50篇。而根据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由于学科的受众面小,作为公式中分子部分的有影响论文的数量较小,若作为分母的刊文数成倍增加,无疑会带来整个取值的降低。刊载容量过大的背后推手是退稿率较低,仅有40%左右,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内的优秀期刊相比,采稿率过高,退稿率不足。

1.2 报道范围扩大后,审稿力量不足,成为关键的制约因素

导致影响因子下滑的过大的刊载容量和较低的退稿率,其内在根源是新增报道领域与历年来的编委会构成不相匹配,对新增领域的稿件缺乏较严格的控制手段。虽经第七届编委会补充通讯编委、第八届扩增编委会,但在最后稿件刊发前的终审阶段,仍存在审稿力量不足,交叉学科稿件的审理存在盲区。很多稿件并非只涉及某一个专业,需要多个领域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把关。如心血管介入程序中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剂量,既有临床诊疗的操作规范,又有辐射剂量的测量准确性问题,需要临床专家与辐射防护专家协商审理。

1.3 召开定稿会,是主编终审制的补充和完善

本刊以前推行的主编终审制,具体实践是将稿件呈送给数位副主编,他们是从事放射医学与防护的学术带头人。但是,由于临床放射诊断与治疗不是本领域的核心专业,尚未设相应的主编,因此不能涵盖所有的稿件内容。且每期终审时,只送其中的一两位,而不同的主编由于专业所限,不可能对所有的稿件都通晓,存在盲区。经与主编磋商,他们也希望能有定稿会的形式,不同专业的主编与临床放射诊疗专家,以及其他辐射防护专家一起,对待刊发的稿件进行更加高屋建瓴的集中审理。

2 举办定稿会的形式和特点

2.1 以承办单位为依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是全国放射卫生的指导单位,有专项经费用于放射医学与防护信息的交流。编辑部在承办单位的支持下,2011年7月首次在北京举办了定稿会,包括主编、副主编,特邀放射治疗、放射物理、影像技术等临床专家与编委,以及在京的英文编辑共十余人,将定稿会开成了一个小型的学术交流会,首次退稿率达20%以上。

2.2 结合学术交流会的契机

由于在北京未能积聚杂志审稿所需的多行业专家,而外地来京又受限,我们便利用学术研讨会有编委在场的机会,组织了多次定稿会。如2011年9月在扬州的21世纪辐射防护论坛第九次会议,辐射防护专家比较集中,我们另在周边的上海、南京、苏州请来临床专家;同样,2012年9月在杭州的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分会学术年会,邀请了上海、杭州的临床诊疗专家;2012年12月在珠海的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术交流会,就近请来广州的多位临床专家,有效地组织了审稿力量。

2.3 注意培育不同地区的审稿力量

以北京为核心,辐射天津、太原,并在江浙和华南地区依次举办,对各地的审稿力量、特别是以前的薄弱点——临床诊疗的审稿,得以加强。

2.4 审稿形式

所在稿件在通过双盲审的基础上,提交定稿会。利用中华医学会的稿件管理系统[4],运行其中的定稿会环节,同样采取盲审形式,隐去作者的姓名与单位信息,以求审稿的公正、客观。因专业之间相差较大,基本上分三个专业大组:放射生物学,放射诊断与治疗,辐射防护。在定稿会之前两周左右,稿件按组提交,组内的每个专家对该专业组的论文进行通读,并着重对与自己研究方向相符的部分论文重点审阅,在会上提出意见供大家讨论。专家们根据行业的最新动态、伦理学、专业水准、研究设计的科学性、治疗的规范性,以及书写质量等,进行了集中、客观的评判,特别是对放射治疗与影像诊断类的稿件起到了有效的甄别。有的论文内容涉及多学科交叉,选题引起了不同领域专家的关注,体现了多学科交流的活跃气氛。定稿会的退稿率为20%~50%。

2.5 按周期举办

从首次定稿会开始,根据来稿情况,举办周期略大于出版频率,基本上按季度召开。从2011年7月到2013年6月,共举办了9次。每次定稿会后,编辑部撰写时讯,介绍会议的流程和稿件的总体处理状况,在杂志的门户网站(www. cjrmp.net)及时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扩大了杂志影响。随着论文出版时效加快的需求,进一步将缩短周期,如按双月、进而按月来举办。

3 取得的成效

3.1 退稿率达到预期

定稿会成为一个小型的学术交流会,放射生物学、临床诊疗、辐射防护等不同学科之间碰撞、交融,对稿件得以进行全面、有效的把关,避免了审稿的偏倚,杜绝了有问题的质量不佳稿件流入下一环节。本刊初审退稿30%左右,通过定稿会,最后总退稿率在65%以上,达到了较理想的水平。

3.2 达到规范出版的效果

通过召开定稿会,稿件的学术质量得到了有效把关,发表总量得到优化。首次定稿会后,即压缩了刊登量,精减页码,固定在7个印张112页,刊登容量在30篇左右。从不定页码到固定印张,杂志卷内各期外观一致。

3.3 出版周期缩短

由于有问题的或质量欠佳的稿件未流入到下一环节,从而使得优秀稿件尽快刊登。发表周期从以前的一年到一年半,缩短至平均6~8个月。

3.4 加强了与审稿专家的交流

以往编辑工作多囿于“闭门造车”的工作模式,鲜于参加学术活动,对审稿者的数量及专业的了解流于肤浅。通过定稿会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不仅对稿件的质量有了全面的判定,而且对专家的专业特长有了深层的认识,从而能更好地把握稿件的处理。每次定稿会专家有十多位,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又有不同程度的更新,从而在整体上调动了编委办刊的积极性,加强了编委会的指导作用,对提高杂志的影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5 锻炼了编辑队伍

编辑从以前的闭门造车,到走出去,联系专家,组织会议,增强了与专家编委的沟通能力,对学科的发展动态加深了认识,能更好地做好稿件送审和编辑加工。

3.6 影响因子回升

通过定稿会,控制了刊发稿件的数量,退稿率提高,杂志的刊载容量降低,刊发稿件质量提高。定稿会的成效在一年后显现出来。2012年的文献计量参数显示,本刊在总被引频次下降近50次的情况下,影响因子回升了25%,综合指标排名前进了400多个位次[5]。2013年,本刊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

4 结语

定稿会是优秀医学期刊的重要审稿举措,为同行称道,但具体的组织形式,并无一定之规可循[6]。对于小众医学期刊,本刊是借鉴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内优秀期刊的做法,定稿会从无到有,逐渐常态化,并进一步缩短举办周期,解决了自身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3 苏旭.中国放射卫生进展报告(1949—2008).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1

4 刘冰,游苏宁,范洪涛等.集群化科技期刊稿件远程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建设.编辑学报,2010,22(1):54-57

5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6 钱寿初.定稿会的名与实.杂志工作通讯,2012,(4):19-20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稿件专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致谢审稿专家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请叫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