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袁家军
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袁家军
对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夏宝龙书记、李强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提出明确要求。省政府办公厅已于今年5月印发了关于推广海宁试点经验、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改革总体要求、主要内容、相关支持政策等重点事项。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切实增强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精准性、系统性。
(一)突出“精”和“准”。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应以亩产效益为核心,以精准化配置为导向,以差别化措施为手段,建立一把科学衡量企业效益的“标尺”。
目标定位要准确。目标定位是改革的指挥棒,这次省里批复各地的改革总体方案中没有提具体的量化目标要求,不是不需要,而是希望各地结合实际灵活掌握、合理确定。各地要在坚持转型升级总目标不动摇的前提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找准自身改革定位,设定高低适度、切实可行的具体量化目标,确实不能量化的目标定性表述要客观准确清晰。
评价体系要合理。首先是评价对象要选准。海宁在第一批改革试点范围中选择用地3亩以上工业企业。从各地改革总体方案看,对象不尽相同。对此,省里不作具体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自主确定。其次是评价指标要做精。指标不一定多,关键要能够精准反映实际情况,包括经济效益(如亩均产出、亩均税收指标)、环境效益(如单位能耗、单位排放指标)和社会效益,也可以考虑反映就业吸纳能力、研发投入强度等指标。要体现针对性,指标设置要与评价对象相适应,规上和规下企业、工业和服务业企业的评价指标选择应有所区别。再次是指标权重要搞准。不同地区评价指标权重不能简单复制,要科学设定。对于生态承载能力弱的地区,单位能耗、单位排放等指标的权重可适当加大;对工业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亩均税收、亩均产出等指标权重应适当突出。
差别化措施要到位。要体现“喷灌”“滴灌”,不要“漫灌”,激励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体现“喷灌”,就是要最大程度对政府掌握的资源要素进行差别化配置和叠加运用,集中一个方向发力,真正达到对好企业形成激励、对低效企业形成倒逼的效果。用电、用地、用水、用能、排污等政策要加强协同,法规制度、价格机制、行政手段、舆论导向等措施要综合运用。
体现“滴灌”,就是差别化政策实施的力度要充分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如城镇土地使用税,海宁采用了3、6、9元/平方米三档进行征收,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县城最高可征收12元/平方米,小城市最高可征收18/平方米,这里面的空间比较大,究竟如何调还是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考虑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能主观臆断。
不要“漫灌”,就是对不同类型、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在要素配置上尽可能有所区别,不搞一刀切。如明令禁止的高耗能、高污染落后产能,就不能再实行差别化政策,应坚决予以关停并转;而对鼓励类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主导产业,在发展初期要给予特别的扶持和培育,不能一味按照亩产效益论英雄;规模以下、占地较少、以民生就业为主的企业,也应该区别对待。
(二)协调“点”和“面”。一是在改革推进方式上,要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海宁试点先行一步,再对适宜改革市县进行扩面,条件成熟时,在全省面上全面推开,这是省里的总体安排,体现改革渐进性原则。各扩面改革地区要在学习借鉴海宁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从自身实际出发,把握切入点,选准突破口,有重点地推进改革,创出自己的特色亮点,形成“多点开花、全面结果”的效果。没有纳入首批扩面改革试点的地区,也可以自行选择一定的范围和领域开展改革试点,为适当时候争取纳入省级试点乃至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二是在改革对象选择上,要有序推开、逐步扩大。改革需要有一定的面,但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企业一下子都纳入到改革范围。面太窄,改革代表性就不够,改革效应也不强,企业之间的要素配置会有失公平;面扩得太快,许多问题可能还没有考虑成熟,会影响改革实施效果,这些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三是在改革领域上,要拓宽视野、拓展内涵。海宁试点主要聚焦在亩产效益评价、差别化政策导向上。实际上,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内容十分丰富,土地、金融、人才、科技、环境资源等领域还有许多改革可以探索开展,光土地就有承包地、宅基地、工业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目前仅侧重于工业用地的配置,需要深化研究的改革事项还很多,包括“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各地可结合改革进展情况逐步拓展深化。
(三)统筹“存量”和“增量”。存量提质和增量选优两篇文章都要做好。
首先要以存量换增量。通过存量的盘活,推动有限的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和环节转移,重点要建立淘汰落后和低效产能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引导企业退低进高、转型升级。海宁今年出台了鼓励企业“关停并转退”的政策措施,降低企业关闭、停产、退地、并购重组、提升改造等过程中的交易环节费用,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步伐。130家C类企业中已有93家采取实质性的“关停并转退”,涉及交易金额15.8亿元、交易税费1亿元左右,力度很大,成为改革的一大亮点。各地在存量换增量过程中,要舍得牺牲一点GDP,要敢于在存量中做减量的文章,坚决把落后产能淘汰掉,把发展空间腾出来,用来引进建设大项目、好项目。
其次要以增量促存量。在资源要素约束长期存在的大背景下,重点是建立市场准入标准,严格新增用地的准入门槛,设置相应的投资强度、亩均产出、能耗地耗、污染排放、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综合竞争力等标准和门槛,建立新增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分阶段管理制度,强化土地出让合同管理,优化存量结构,提升产业能级,扩大经济总量规模。
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一项创新性强、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各方面共同努力,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持续推进,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改革成效。
要加强组织领导。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几乎涵盖经济领域所有部门,扩面改革县(市、区)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来统筹谋划、统一部署、系统推进,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要抓紧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专门班子,完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要把这项改革与其他改革工作结合起来,强化统筹推进,放大改革效应。要借鉴海宁的做法,建立一个改革成效实时跟踪分析系统,综合采集目标实现进度的各项指标,及时掌握改革进展动态,及时解决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调整完善改革政策措施。
要加强考评督导。省级相关部门和各设区市要加强对扩面改革工作的支持指导,一方面要将指导意见中明确赋予扩面改革地区的相关支持政策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职责,为改革出谋划策、提供指导,协调解决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扩面改革实施情况的跟踪督查,对改革不重视、任务落实不到位、进度不符合时间要求的,要摸清原因、督促整改。要通过体制内评估、第三方评估或者社会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准确评估改革成效,重大情况和重大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要加强舆论引导。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涉及到诸多企业主体的切身利益,需要充分考虑方方面面因素,重视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扩面改革地区要制订好宣传计划、策划好宣传方案,定期宣传通报改革进展情况,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特别是要加强专题性的政策解读、正面典型案例的宣传,向企业释放强烈的改革信号,让企业对改革有合理预期,让企业有可学的样板,引导企业主动参与改革。要做好舆情监测与研判,妥善分析处理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片面理解,防止恶意炒作,为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本文系袁家军同志2014年10月30日在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广工作现场会上讲话的第二、第三部分,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