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逸 姚海滨
浙江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阎逸 姚海滨
浙江经济结构调整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平衡问题,实现协调发展;二是效率问题,使有限的生产要素配置到效率更高的部门、地区和企业。现阶段浙江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逐步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工业体系。
学习精益求精的“德国制造”精神,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浙江工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调整企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与现代工业之间的矛盾。德国之所以有宝马、奔驰、奥迪等知名品牌和世界领先的精密机械,得益于上百年的长期积累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为此,首先要在进一步弘扬浙商“四千精神”的基础上,学习德国人把认真、严谨、精细的文化传统贯穿到生产的全过程。其次,对先进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给予有效的政策支持,激发市场活力,鼓励技术创新。第三,结合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和民营企业形成有效联合,打造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促进机制创新。第四,改变浙江产业工人队伍建立在高流动性且缺乏系统培训的农民工基础之上的实际,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建立相对和谐的劳资关系。
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将结构调整的重点由增量为主转向存量调整为主。近年来,浙江工业增加值率均不到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工业产值中80%以上都是依赖转移的物化劳动消耗所得。要把降低物化劳动消耗作为提高工业增加值的重点,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证企业工资、利润和税收的合理增长,实现精细化发展。一要结合“五水共治”、“腾笼换鸟”,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相对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提高技术与生态评价标准。二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创新能力,结合电子商务等新型销售模式,拓展销售网络,将适合转移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三要鼓励企业进行工艺或管理升级,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进“机器换人”。四要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盘活优质资产。五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培育优质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优化民营资本投资结构,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结合新一轮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化民营资本投资结构,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资本密集型行业,特别是交通运输、水利环境、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投资增速低、发展速度慢、供应相对短缺的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制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创新金融体制和投融资体制,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投资难的问题,助推民营企业从家族独资形态转向资本多元化和社会化,解决单个私人资本不足的矛盾,以适应资本密集型行业有机构成高、投入强度大的客观要求。二是鼓励民营企业实行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委托代理制,聘用职业经理人,搭建现代企业管理的组织架构,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克服家族治理资本社会化大型企业的局限。三是加快培育一批新型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组织建立产业联盟,收集共享产业信息,并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民营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加强调控和引导,正确处理房地产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在当前经济疲软、城市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依赖度仍然很高。一方面,要促进房地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把行业利润调节到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房地产的引领作用,结合房地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一要积极探索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房地产。从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环保等多维视角发展新一代房地产业。在节地方面,要加强规划,在农村尽可能利用荒地、劣地、低丘缓坡等建设住宅,在城市应把中小户型的普通商品住宅作为建设重点,并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在节水、节能、节材、环保等方面,积极发展新型墙体、屋顶发电、建筑雨水收集、中水绿化灌溉、气动垃圾回收等绿色建筑材料、节能环保新技术,推进新材料、新能源和生态环保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二要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使其成为继汽车、家电之后的又一个新型制造业发展重点,发挥其在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环保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三是加大房地产业相关落后过剩产能的调整力度,如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
作者单位: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