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福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术后护理
姜明福
目的 探讨42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术后护理。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通过护理后均康复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开展完善、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可发生于各年龄层,临床表现以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胃肠道症状为主,需及时早期诊断及治疗,并加强术后护理管理,以提高术后康复质量。对于3~12岁的急性阑尾炎患儿,受其大网膜发育不全、机体防御能力弱等因素影响,术后往往并发症较多,影响手术疗效,为此加强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尤为重要[1]。本文将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男29例,女13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7.8±0.9)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21例,化脓性阑尾炎11例,阑尾脓肿3例,坏疽性阑尾炎7例。
1.2 护理措施
1.2.1 麻醉后及相应体位护理 患儿术毕进入病房后,需根据不同麻醉方式,选择恰当卧位,尤其对于采用全身麻醉患儿,需平卧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并在病床旁边的医疗柜中配备各种急救药品及器械,由专人看护,直至麻醉清醒。患儿麻醉清醒前多躁动不安,可给予约束带加以保护,预防坠床及管道脱落。对腰麻患儿需去枕平卧6~12 h,预防脑脊液外漏并发头疼症状,待清醒后方可取半卧位。
1.2.2 体温监护 术后1~2 d,患儿因手术创伤应激刺激,及自身机体防御能力弱等因素,体温易升高,为此需严密监测患儿体温变化,若体温升高在37.5~38.5 ℃,可采取多饮热水、温水擦身、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若升高至39 ℃以上,则需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1.2.3 疼痛护理 年幼儿因对术后创伤引起的疼痛无忍耐力,因此常哭闹、躁动不安,甚至用手抓挠切口、拉拽引流管,不利于术后切口愈合及康复,对此可根据年幼患儿疼痛程度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泵处理。对年长儿,需分析疼痛原因,并针对患儿身心特点,通过言语交流,使患儿克服疼痛,如下床活动时切口疼痛,可在患儿身旁给予鼓励,使其克服对疼痛的恐惧心理,减轻疼痛程度。
1.2.4 术后并发症护理
1.2.4.1 腹胀 腹胀是急性阑尾炎术后临床常见并发症,常影响切口愈合,且易并发切口组织崩裂,为此在术后首日需协助患儿练习床上翻身,并于次日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利于切口愈合,还可促进早期胃肠蠕动,利于排气排便,减轻腹胀程度。若腹胀较严重,可行肛管排气。
1.2.4.2 切口愈合不良 纵切口腹部手术术后,患儿因疼痛、院内环境陌生等因素常易哭闹,而增加腹压,进而易引起切口缝线裂开,严重者可发生切口组织崩裂,为此对躁动患儿术后可适当给予约束带,待其安静后,再撤离约束带,以防止约束带压迫切口,避免腹压持续增高;若发生脂肪液化,需每日更换1次敷料,并将切口内的积液挤出,间隔拆线,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
1.2.4.3 切口感染 术后密切观察切口及皮肤周围,若术后2~3 d患儿主诉切口疼痛,且伴有体温升高,需排查有无切口感染,若切口红肿、硬结、化脓,需立即处理。
1.2.4.4 粪瘘 术中误伤肠管、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等因素均可引起粪瘘,若患儿主诉腹痛,且有少量大便样肠内容物于切口处流出,则提示有粪瘘,需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给予全身抗生素、引流、补液等综合支持。
1.2.5 其他护理 ①术后首日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每隔1小时监测并记录血压、心率1次,若心率加快、血压降低,提示有出血倾向,需及时监测切口情况;对置放引流管的患儿则需待血压恢复平稳后,协助改为半卧体位,以利于引流,预防炎性渗出液倒流至腹腔;②术后首日禁食,次日给予流食,术后3~4 d给予半流食,再逐渐过度至普食,禁止食用牛奶、甜食等易引起腹胀的饮食,若为重症患儿,需禁食、输液直至排气后,方可给予流质饮食;③术后均采用静脉输液方式给药,在静脉输液穿刺时,选择较粗直的静脉,并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减少穿刺次数,静脉输液期间观察并调整输液速度,控制在20~40滴/min,并观察静脉通路是否通畅,观察并记录给药期间24 h出入量;④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尿液污染切口敷料,并及时更换敷料;⑤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弯折、受压,同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
所有患儿均经手术治疗及完善、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42例均康复出院,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
急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临床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治疗以手术为主。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尤其是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患儿,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粪瘘等并发症,因此小儿急性阑尾炎经确诊后需及时手术治疗,且术后给予完善的护理管理以保障手术预后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期康复[2]。本研究中,对42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患儿术毕进入病房后,需根据不同麻醉方式,给予恰当的体位护理,以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及头疼发生;加强病情及生命体征监护,尤其是对切口、体温、血压、心率的监护,预防切口感染、粪瘘、高温等并发症发生[3];加强静脉输液护理,稳妥保护引流管;同时根据患儿的身心特点,减轻患儿疼痛,提高舒适护理服务水平,改善患儿术后生活质量;另外,加强生活护理,开展饮食指导,嘱患儿术后早期床下活动。通过以上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本组患儿均取得明显效果。综上所述,对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开展完善、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康复。
[1] 关津京,贾科江,王延歌.人性化护理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11(41):312-313.
[2] 蔡盈,史德利,刘淑娟.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3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78-79.
[3] 龙玉兰.77例急性阑尾炎患儿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6):135-136.
R473.72
A
1673-5846(2014)08-0127-02
安图县第一人民医院,吉林延边 13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