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散记

2014-02-03 02:19余景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导游

余景

走近雅鲁藏布江

八月下旬的山城,气温高达摄氏35度以上,酷热难耐,正是重庆人外出避暑的最佳时节。

二十日早上七点多钟,我们一行十三人从重庆机场起飞,九点多钟抵达藏东南林芝机场。刚下舷梯,一股疾风迎面扑来,呼啦啦翻卷着我们的衣衫,吹乱了我们的头发,浑身透着阵阵凉意,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春寒料峭的初春。刚才飞机上,乘务员报告地面温度只有摄氏16度,看来一点不假,这和重庆比较起来,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啦。

出了机场,车子沿着一条平坦宽阔的大河岸边飞驰前行。导游告诉我们,眼前这条浩浩荡荡的大河就是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对于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熟悉是因为以前读初中、高中时,在地理课上就开始接触它、了解它、记忆它,我知道它是一条跨越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际性大河,它在中国叫雅鲁藏布江,流入印度叫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孟加拉国叫贾木纳河。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流之一。说它陌生,是因为这还是我生平第一次走近它的身旁,切身感受它的体温,目睹它的风采。雅鲁藏布江的源头是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雅鲁藏布江”的藏语意思是“从最高山峰上流下来的水”,它自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是西藏地区的母亲河。我们从车窗外望去,浩瀚的雅鲁藏布江江宽水阔,静水长流,虽然水色浑黄,但江面平和舒缓,寂然无声,显得优雅而娴静、大气而洒脱、内敛而不张扬。

雅鲁藏布江的两岸是一马平川的冲积平原,平原上是莽莽苍苍的绿洲,这是当地藏族同胞赖以生存的家园。绿洲的外围是一丛丛密密匝匝、蓊蓊郁郁、青翠碧绿的沙柳,像一道厚厚的绿色屏障把江水和平原隔离开来。这些绿洲平坦而开阔,放眼望过去,犹如一幅多彩的油画从眼前一直平铺到遥远的天际。那一大片一大片黄澄澄如金色地毯铺筑的底色,我最初以为是麦田,同行人告诉我,那就是成熟了尚未来得及收割的青稞。我知道,青稞是西藏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它可以用来磨成青稞面、做成青稞糌粑、制成青稞酒等,但我还从来没有亲眼见过青稞究竟是什么模样呢,今天总算了却了一桩心愿。那一块块刚刚收割完的青稞地上只剩下一行行枯黄整齐的桩茬,那坦荡如砥、空旷无垠的田园在蓝天白云下泛着浓浓的绿晕,像一页页写满藏文的经书。细看,这些绿洲被人们用木栅栏或铁丝网围成了一块块大小不等的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林林总总地点缀些碧玉亭亭的柳树,像是印在书页上的精美的插图。树荫下、草坪上、田园里,一头头黝黑的牦牛在悠闲地啃食着牧草,一匹匹枣红的藏马在互相追逐嬉戏,一队队灰白的羊群悠游在翠绿草地上,像一片片白云在蓝天上放牧着浪漫的思绪。

不知什么时候,天空中太阳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极目远眺,大江两岸,绿洲尽处,群峰逶迤,青山如黛,阳光下的雅鲁藏布江显得更加静谧悠长。

陶醉南伊沟

南伊沟景区与印度接壤,南伊河便是从印度流入我国的一条跨境河流,据说这儿是距麦克马洪线最近的地方,当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最激烈的战场就在前面不远处。南伊沟有“藏地药王谷”之称,传说藏药始祖宇妥·云丹贡布曾在此地炼丹并行医授徒,这里是神秘藏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景区内有著名的药王山、黄牡丹园、扎贡沟药园等专门盛产藏药的基地。这里也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的最大聚居地,总人口不足3000人,信奉原始巫教。南伊沟景区全程皆为高原原始森林,由于独特的气候环境,这里目前是地球上自然生态保持得最好的地方之一,被誉为“地球上最高的绿色秘境”。

车子在珞巴族部落的一个山庄前停了下来。

静谧的珞巴族村落掩映在群山密林的怀抱之中,淡淡的雾霭和晶莹的水珠在村庄的眼角噙着,朦胧了它的温柔。彩色的建筑在丛林里恬淡生动地闪烁着美丽平和的光芒,年代久远的木屋散落在山坳、密林、河谷里,焕发着生命原生态的远古气息。走进一栋吊脚木屋山庄,山庄门栏上挂着哈达,上方放着两具牦牛头骨。沿着山庄门槛通往木屋的是一条用圆木搭建的悬在空中的“之”字形的木质通道。整个木屋都是一楼一底,正屋门楣上也挂着哈达,每一面墙壁上都挂着一具牦牛头骨。屋内摆放着各式腰刀、弓箭、牛角、兽皮、金银铜器配件、老式织布机、熏黑的猪头肉以及各种简单的家什。房前院坝里种着几丛姿态高雅的黄牡丹和其他许多不知名的花卉。木屋的后面敞开着,直接面向南伊河河谷,能够看见那蓝如翡翠的河水,能够听见那潺潺低诉的水流声。屋檐边是一片高大挺拔的白桦林和其他一些长势茂盛的杂木。仔细观察才知道,这些木屋全绑扎在这些粗壮的白桦树上,楼下是用来喂养牲口的地方。此情此景,让人不禁对珞巴民族的生活充满了想象。

一路上,湍急的南伊河不知疲倦地在整个南伊沟里流淌,河水清澈欢快地撞击在石头上,溅起层层浪花。走在山谷里,随时可以看见它翻腾的身影,随时可以听见它铿锵激越的声响。河两岸的卵石滩上,横七竖八地倒放着各种老树、枯干、树兜和残枝,那是河水与森林磨砺的艺术,是大自然写下的悲怆轮回。“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顿时,我的脑海里忽然涌现出了《诗经》中伐檀的场面,真怀疑这就是先民们曾经留下的伐木现场呢!河岸边到处都是丛密的沙棘树,红红的浆果密密麻麻地挤在长满长刺的树枝上,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据说,这种浆果可以吃,味道酸甜,极开胃,且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要不是雨湿路滑,我真想下到河边去摘几颗来尝尝。南伊河两岸群峰耸立,森林沿峭岩高崖层层叠叠直插云天,呈现出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山底,松柏和阔叶树混生其间,层次分明,色彩斑斓;山腰,绿荫如盖,树影婆娑,芃芃兀立。山顶,灌木丛生,高大的云杉林舒展着苗条的身姿,缥缈在朦胧的雨雾之中,那色彩,那神韵,也许只有在国画中方能领略得到。身旁,茂密的云杉和松树遮天蔽日,各种枝藤杂木芊芊莽莽,地面上各种蕨类植物和苔藓草甸密密实实,浸透着浓浓的绿意,把个森林编织得如同仙境一般,随手一按便是绝色的美景。

一会儿,车子把我们带到了南伊河边一拐角处,指示牌告诉我们,对面就是沙棘岛。沙棘岛由两座小岛相邻而成,小岛生于绿如翡翠的南伊河中央。岛上树木千姿百态,金黄的沙棘果在浓如秋霞的南伊美景映衬下,倒映于翡翠般的南伊河中,光色流转间如琉璃映彩,美不胜收。这儿被誉为“南伊之梦”,据说人行在岛上,能够享受到“人在画中,画随人走”的至美景致。由于当时正大雨如注,我们只能远观而不可近玩焉,实在是遗憾之至。

董龙吊桥位于南伊河另一拐弯处,桥的两边及附近的树木上挂满了五彩的经幡,使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灵动与生气。桥的两侧奇树如屏,枝梢披霞,在南伊河映衬下五光十色,呈现出独具韵味的自然美态。到了南伊河观景台,放眼望去,翠如玉带的南伊曲在这里拐出一个U字形弯道,两端隐于苍木翠林之间,拐弯处正从我们的脚下穿过,碧水滔滔,雨雾中的南伊曲美景如梦幻般神秘而缥缈。

沿着南伊河继续前行,车子把我们带到了“原始森林浴体验区”。我们便下了车,沿着指示牌指引的方向,走进了“原始森林浴体验区”。顺着长达1000多米的原木栈道,我们走进了原始森林的心脏地带。地上绿苔如毯,生机盎然;头上古木参天,浓荫匝地;身旁枯藤老树森然杂列,犹如远古的童话世界一般。栈道在原始森林、高山牧场、峡谷河流中穿行,将高原原始森林中最神秘最原始的一面全然呈现在了我们面前,置身在满含负离子的自然森林氧吧里漫步,那绝对是终生难忘的经历。

就在距离原始森林栈道末端50米远处,生长着一株珞巴族供奉的千年神树——阴阳神树。此树由沙棘树、核桃树、花椒树等四种树长在一起,据说可以开出五种花。时值秋日,树上长有红、黄、绿、蓝、紫等五种不同颜色的枝叶,更为奇特的是树干天然生成酷似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形状,所以被当地珞巴人称为“阴阳树”。由于珞巴族信仰的是万物都有灵的原始巫教,他们相信一切万物皆有神灵,特别是对生殖崇拜尤为虔诚,又因他们珞巴族人口较少,至今当地群众仍常在神树前祭祀、祈福,他们相信对阴阳树的朝拜能带来人丁旺盛,据说心诚者在树下吐纳能滋阴壮阳。树上缠绕了许多洁白的哈达,周围挤满了排队照相的人群,大家纷纷摆出各种姿势,定格自己美丽的瞬间。

从森林中一路走来,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南伊河原始森林里,许多高大、笔直的树干上长满了像树挂一般茂盛的纱缦植物,看上去又像一缕缕飘逸的纱巾。随车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叫做松萝的寄生植物,当地人叫它“龙须草”,这种草主要寄生在高海拔地区的植物躯干上,靠吸取其他植物的养分来生存,犹喜高大的乔木。它一旦傍上一棵树,不管你多么粗壮、多么伟岸,它总得把你的养分吸得焦干,然后再漂到另外一棵树上去,而这棵树就只有寿终正寝了。森林中许多兀立高大的枯树和横卧在溪边、沟谷的腐材凋木都是这种“龙须草”的功劳。查阅资料得知,松萝原来被植物学家们称为“生态环境衡量器”,它对环境的要求极高,空气中只要有一点点污染它就不能存活,它是生物界中最好的环境检测器。所以,有松萝的地方,就标志着这里有着最原始、最纯净的生态环境条件。满树的松萝,它们带着淡淡的绿色,轻柔如纱,恰似仙女飘逸的裙裾,为青翠的莽莽山林带来了无穷的诗意和灵动。

南伊沟景区的最深处是天边牧场。站在这儿,便可眺望到印度的山峰,可以望见白皑皑的雪山,也许这就是“天边”吧。八月的天边牧场,气温适宜,氧气充足。我们悠闲地走在牧场的栈道上,两旁的绿草高达膝盖,草场中如茵铺卷,溪流蜿蜒,成百上千种野花竞相开放,一丛丛黄色牡丹亭亭玉立,一支支蓝色鸢尾花迎风浅唱,星星点点的马兰花在细雨中跳着欢快的舞步,藏香草躲在木屋边默默吐着幽香,各种不知名的野花野草对着蓝天白云与绿草争宠不休。面对这极度的静美,我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跑下栈道,冲入草地,趴在地上,嗅一嗅那清香的牧草、馨香的野花,顿觉俗虑如洗,神清气爽。

品味巴松湖

二十一日早上八点钟,我们一行人从林芝八一镇准时出发。上车前,由于有了前一天的经验,大家遵从导游的嘱咐,备带了雨具和一些厚实的衣服,以防不测。

车子沿着尼洋河右岸的国道318线逆行,清澈湍急的河水一路相伴,两岸高峙的山峰和山上棉絮般飘飞的云彩不断从视线中消逝,满眼郁郁葱葱的林木不断变幻着角度展示出大自然的富丽与丰茂。牦牛、藏香猪、工布马、青稞地、经幡等景物像放电影一样从车窗闪过。大约两个小时以后,我们便拐进了尼洋河的支流——巴河,车过雪卡村,跨过巴河桥,一阵轰隆隆的水声吸引着我们的眼球,随车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内地援建的老虎嘴水电站,它是林芝地区最大的水电站。老虎嘴瀑布也是沿途一道著名的景观,只是不在我们此次行程的计划之列,我们只能透过玻璃窗车览一下而已。车从堤下通过,凌空而泻的瀑布,像银河倒悬,坠至半空,忽被峭石拦腰斩断,霎时雪浪飞溅,宛如千万串断线的珍珠,纷纷扬扬,沿悬立千仞的绝壁陡然下坠,落进望不见底的深渊,再发出惊天动地的狂啸,而河水却像凶猛的野兽在咆哮,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仿佛地球都在颤抖。车子沿着“之”字形的山路盘旋而上,再穿过一个长长的公路隧道,眼前又豁然一亮:苍翠的青山下,清澈的溪水边,修葺一新的藏式民居显得特别养眼。大片大片翠绿的青稞地里放牧着悠闲的牛群、马群和羊群。沿路的村庄有时近在咫尺,不时看到院落里忙碌的主人和悠闲的牲畜趴在屋檐下歇息,远远的山脚下或缓坡上,淡淡的炊烟在错落的屋顶上或岚垭间缓缓升腾,这不就是“西藏的江南”吗?迟疑间,车子驶近了巴松措景区大门,经过三个小时长达130多公里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不出所料,天上又飘起了密密麻麻的雨点,这为我们的行程又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买了票,进了景区大门,上了景区专用中巴车,景区导游就打开了话匣子,开始为我们介绍起巴松措的美妙之处来。巴松措位于距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50多公里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中,是西藏东部最大的淡水堰塞湖,也是藏传佛教红教(宁玛派)最著名的圣湖和圣地。在藏语中,“巴”是三的意思,“松”是山下的意思,“措”是湖的意思,巴松措的意思就是三座大山下的湖,故名此湖四面环山。巴松措也称“措高湖”,“措高”在藏语中意为绿色的水。由于其形状酷似一轮新月,所以整个巴松湖如镶嵌在高山峡谷中的一块天然的碧玉,绿油油的湖水终年泛着如绸缎般的光泽。巴松措湖面海拔为3538米,全长约15公里,湖面宽几百至数千米不等,最深处为166米,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四面雪山倒映,四周群花烂漫,湖水清澈见底,可见游鱼喋喋,常有黄鸭、沙鸥、白鹤等飞禽浮游其中。整个景区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场、文物古迹、名胜古刹为一体,景色殊异,四时不同,名类野生珍稀植物汇集,实为人间天堂,是林芝地区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区之一。

女导游绘声绘色的宣传讲解,吊起了我们急于一览胜景的胃口。

车子沿着平整的水泥路前行,左边堤岸上一排用蓝色彩钢板搭建成的歇山式藏式楼房闯入视野,导游告诉我们,那是湖尾的措久村。像这样的村落在巴松措周边分布着四个:除了湖尾的措久村,就是湖首的措高村、湖北面的布热村和湖南面的结巴村。措久村是目前措高乡乡政府所在地,村子周边高耸的木柱上,五色经幡在猎猎飘扬。在村边湖口处,几块垒砌的大石上被人刻上了六字真言,这是进入景区看到的第一个玛尼堆。据说,在巴松措一带的村落,每村必有一村寺、一公共神龛、一擦康(盛放纪念逝者的特殊装置“擦擦”的公共小屋)、一玛尼堆或马尼墙、一煨桑塔、一插经幡箭旗处、一村神位、一转经道、一水力转经筒、一风水祈福地、一神树或神岩等,这些元素往往以转经道为线路,分布在村头、村尾、村高处、村灵异处等重要位置。

过了措久村,车子缓缓驶进,只见秀丽的巴松湖四面环山,景色宜人。远方雪山巍峨,积雪皑皑,闪着片片如丝绸般的银光;近处山岚郁郁苍苍,植被葱茏,雨雾弥漫,像笼罩着神秘的轻纱;山下湖水湛蓝剔透,如宝石,如玛瑙,如翡翠,蓝得透明,绿得逼眼;薄薄的雨雾从水面掠过,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一会儿,车子从一个尖尖的小山旁穿过,导游指着山顶高处的平台说,那就是达切拉观景台。“达”是老虎的意思,“切”是累了的意思,“达切拉”的藏语意思就是老虎休息的地方,相传这里是格萨尔王的老虎歇息之处。据说这儿是眺望巴松措全景最好的地方,由于是下雨天,导游没有给我们登临的机会。再往左前方望去,在远远的湖心,在万顷碧波之中,漂浮着一个如碧玉般精致的小岛。导游说,那就是巴松措景区中最著名的景点湖心岛,湖心岛又叫扎西岛,从高处看扎西岛,模样乖巧玲珑,如山水盆景。小岛上雪松挺立,绿意葱茏,岛中立着一根高高的玛尼杆,五色经幡横于绿树之间。岸边至小岛,有浮桥相连。导游告诉我们不要着急,我们先去下一个景点,等会儿回来会让大家上岛去的。

车子沿着湖边公路继续前行,路的两边是密密麻麻的青枫、松树、桦树、青冈树、杜鹃和其他杂木,沿途的树枝上挂满了飘逸的经幡,路边不时出现一个个金字塔形的玛尼堆。约摸二十分钟左右,车子拐进一个湖湾,跨过一座石桥,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地势相对较高的藏族村落停了下来。导游告诉说,这个村叫结巴村,是巴松措周边较大的一个村落,因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也是巴松地区最现代的村落。走下车去,宽阔的马路两边整齐地排列着新盖的藏式小楼,到处开着家庭旅馆、商店、餐馆等,街道上也摆着卖小吃、特产、饮料的各式摊点。街道一侧门面房后面是沿坡而上的农田,村民的住宅区则集中在街道靠湖的另一侧,住宅区的建筑是以新式的藏式建筑居多,纵向的两头各建了一座马尼拉康。临湖一侧的街背面耸立着一座高高的山峰,沿着街道后边的一条木质栈道,我们爬到了山顶,山顶上建有一个三层楼的观景亭,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园林式的八角亭,红色柱子,黄色琉璃瓦,翘角飞檐,羚羊挂角,亭亭玉立于苍山碧海之间,如大自然顾盼生辉的眼睛,显得端庄典雅,特别富有生气。爬上观景亭的最高层,可以全方位俯瞰整个村落:远处挺拔如玉的雪峰,雪线下苍翠葱茂的森林,山下碧蓝沉静的湖水,湖畔宽阔葱绿的湖边滩地,滩地上金浪滚滚的麦田,田野间层层叠叠的绿荫,绿荫中排列有序而又各具风味的幢幢小楼,蓝色、红色的彩钢屋顶与赭褐色的手劈木板房屋顶,屋顶上弥漫煨桑的青烟,各家猎猎飘飞着的经幡……在这儿构成了一幅色彩丰富的“山居秋暝”图。图中的每一个元素似乎都在叙说着藏族同胞们温馨舒适恬静的世居生活。置身其中,恍惚间感觉山顶飘起的雨、刮起的风都没有了声音,而山林间小鸟的呜叫却又那么脆脆地响着。我忽然想起两句唐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这也许最能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随着远处的云雾渐渐散去,雪山露出了银光闪闪的肌肤,我们一行人赶快抢抓机遇,变换角度,紧扣快门,试图把自己的美好形象永远定格在这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之间。

导游告诉我们:游巴松措,湖心岛是非去不可的地方。岛上有千年青冈树、罕见的桃抱松、神秘的水葬台、斑驳的玛尼石、英雄格萨尔王的传说、印度僧人莲花生的故事、奇异的生殖崇拜、千年古刹措宗寺、没有脖子的佛像……千百年来,这里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许多秘密至今也未能解开。导游眉飞色舞地说道:传说中,湖心岛形似巴松措湖神阿玛措美杰姆的心脏,因为湖神住在岛下面的龙宫里,所以湖心岛是漂浮在湖水上的空岛,龙宫里藏着许多奇珍异宝,其中就有格萨尔王砍断危害巴松地区的恶魔勒金树魂的金斧头。

下了车,在高高的观景台上,我们匆匆留了个影,就迫不及待地跑下石梯,来到湖边码头,准备上岛。湖心岛与湖岸是两座木制的连锁浮桥连接,一去一回两条路线。我们一行人走上浮桥,大家争着摆弄各种姿势照相留念。快到湖心岛时,我们看到桥下边有一大群鱼在水中游来游去,于是,随行中有人就跑到桥头当地人的小摊点上买来一块糌粑,每人分一小块儿,一点一点丢入水中当鱼食。只见水中的鱼越聚越多,为了争抢鱼食,一些急躁的鱼儿还不时跳出水面,场面煞是壮观。听导游讲,这种鱼叫巴松鱼,属冷水鱼,无鱼鳞,肉质细嫩。但当地人从不吃鱼,据说藏族同胞丧葬除天葬、火葬、土葬之外,还有水葬一俗,如同海葬一样,就是人死后将尸体投入水中,让鱼把人的尸体啃噬掉。因此一俗,藏族同胞把鱼当成了圣物,绝不吃鱼。听了这一习俗的介绍,随行中有几位原来对这种鱼垂涎三尺的帅哥,顿时也大倒胃口,迅速离开了现场。过了浮桥,我们绕道左边,来到了一个木制平台,平台上整齐地陈列着一些工布及藏式的服饰,供游人出租照相。

过了平台,沿石级而上,步入岛上清幽的绿荫小道,路径两边灌木葱茂,松柏苍翠;头上古树铁杆,虬枝盘桓。大树底下,一块生于土中的玛尼石静静地卧在那里,长满青苔的玛尼石上刻着两排六字真言,文字被涂成红色,色彩极为鲜明,透出一份信仰的虔诚。顺着小径直接来到湖心岛中心广场,正面一座高高的庙宇,白墙红檐黄金滴水瓦,一红底白格的巨型布帘将大门遮得严严实实,占去了庙宇正面三分之二的面积。不用说,这就是措宗寺了。“措宗”在藏语中就是湖中城堡的意思。措宗寺坐北朝南,东边为两层高的僧舍,西边是出售旅游纪念品、佛教用品和零食饮料等的小卖部。广场中央立着一根高耸的木柱,木柱的顶端挂着经幡,据说该木柱高达34米,而且是根整木,实为罕见,被信徒们奉为神圣之物。在措宗寺门口立着两套雕刻:一套木刻,一套石刻,表现的都是夸张了的生殖器。木刻为红色,是女体;石刻为素色,是男体。男性居左,女性在右。这就是著名的措宗寺生殖崇拜图腾。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俗,它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人丁兴旺事业发达的一种表示,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礼赞和向往。原始生殖崇拜的主要部位是生殖器、乳房和臀部。当地人认为这种雕刻还能起到避邪挡灾的作用。

顺着石阶来到措宗寺的门口,入口处贴着四大天王的壁画,画面栩栩如生。我们按照指示换上鞋套,踏进了酥油灯悠悠的大殿。佛殿并不大,中间是莲花生大师与康卓益西措杰、曼达拉娃二明妃组合;右面是狮面空行母;左侧则是古茹佛像。古茹佛像一面二臂三日,头戴五骷髅冠,发赤上扬,三目圆睁,十分狰狞恐怖。经过导游的指点,我们才发现这是一个没有脖子的古茹佛像。关于这尊古茹佛像还有一个十分离奇的传说:据说当年措宗寺的创始人桑杰林巴降妖除魔、历尽艰辛终于建好了措宗寺,却没有主供佛,莲花大师决定从印度请一尊“古茹”(莲花大师八大化身之一)像过来,由于古茹像太重,于是就让一只老虎把头从印度送到措宗寺。老虎背着古茹佛头,跋山涉水,终于抵达了湖心岛对面的布热村。它费尽力气从布热村跳到了达切山,想再跳到措宗寺,却已感到精疲力竭了,于是老虎就在山上歇息了一晚,达切山也因此而得名。第二天,老虎从达切山上一跃便跳到了湖心岛,把古茹佛像送给桑杰林巴,而今岛上据说还留着虎爪印迹呢。桑杰林巴拿到佛头后,试着把它安放到已经塑好的佛身上,可刚一放上去,就再也无法取下来了。所以,此佛像就没有脖子了,被称为没有脖子古茹佛。千年风雨过后,它已成为措宗寺最神圣、最灵异的佛像,是信徒们膜拜的偶像。这排佛像的后面有条狭窄低矮的转经道,从古茹佛的左侧开始,在其上端整齐地堆满了经书,下面供着一排佛像,他们分别是莲花生大师、佛祖释迦牟尼、四臂观音、工布地区的保护神尊德姆、灵塔等。走过这排佛塔,就来到佛殿喇嘛的法座,一位高龄的红衣喇嘛正襟危坐在法座上,一边敲木鱼一边念经,尽管人群熙攘,但周围的世界似乎对他毫不存在,可谓虔诚之至。

走出寺庙,在石块与水泥砌成的转经路上,长着一棵模样怪异的桃树,树干粗壮臃肿呈右旋海螺状,怀中合抱着一棵松树,在树干近根处又长出一棵小的樱桃树,三者和谐共生,不用怀疑,这就是刚才导游介绍的“桃抱松”了。“桃抱松”寓意吉祥,有祈求夫妻连理、兄弟和谐、友谊地久天长之意。据说这棵树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结的果子吃了可以延年益寿,是一棵货真价实的长寿树。关于“桃抱松”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巴松措湖内有条兴风作浪、祸害百姓的鱼妖,湖神阿玛措美杰姆得知后,用头上的银簪钉在鱼妖的背上,使其再也动弹不得。鱼妖在烈日的暴晒下渐失妖气,并潜心修炼,终成正果,羽化升天,其原体变为这棵桃树,背上的银簪化为松树,两者植根于湖心岛上,日夜护卫着措宗寺,保佑着这里的百姓。

在“桃抱松”前下方的湖边,在密密麻麻的经幡下面,有一块突出水面的大石头,据说是从印度那边飞过来的天葬台,台上似乎还能找到狼的爪子、鹰的翅膀等凶猛动物的印迹。导游带着诡秘的表情说道,如果人躺在上面,用心体会,像能感觉到灵魂的宁静、死亡的恐惧、涅槃轮回的无奈。听后令人毛骨悚然,同行人中,竟有人念起了“喳、嘛、呢、叭、咪、畔”六字真言。天葬台北侧有一截一人合抱不了的白色大枯枝,那就是前面提到的恶魔勒金的树魂所在,而被莲花大师斩断的另一截树干,则静卧在达切拉观景台以西的湖水中。在天葬台东边的湖岸,是哈达沉底奇观,据说如果一个人用哈达包着青稞从这儿扔到湖中,哈达很快沉底,说明这个人纯净善良;如果哈达沉得慢或不沉,说明这个人有罪过。是否属实,我并不想去试探究竟。在哈达沉底的周边摆满了玛尼石堆,那是信徒们朝圣时堆垒起来的。

在转经道的东边转角处,长着一棵虬枝苍劲的千年青冈树,据当地人介绍,这棵青冈树有四奇:一奇是说它是空行母在此地洗头发后,把理掉的头发塞进石缝中而长出来的;二奇是树上有些叶片的脉络极像藏文的三十个字母,只有心诚且聪明的人才能看见,能看见的人当然是莫大的福气;三奇是树叶不能离岛,传说旧时西藏的高官优选了一盒脉络像藏文的叶子,作为送亲友的珍贵礼物,到了拉萨后,却发现一盒叶子全变成了蝎子;四奇是树干的形状极像个藏文中的“阿”字,对于不懂藏文的我来说,左看右看也是白看。

青冈树对面有个天然的石头,据说那是格萨尔王杀死的蛇妖,呈现出砍断的蛇尾、蛇身和蛇头三部分,但我无论怎么看也不像,权当是个神话故事吧,何必认真呢。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导游
寻找火星导游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莫高窟旅游指南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精彩导游词成就出色小导游
黄希川
网约导游
我是小导游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