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四招”,抢占中考作文“高地”

2014-02-03 02:35江苏曹津源特级教师
中学生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考

◎江苏 曹津源(特级教师)

练就“四招”,抢占中考作文“高地”

◎江苏 曹津源(特级教师)

2013年的中考命题和考场佳作启示我们,如要占

领2014年中考作文制高点,我们必须练好下面“四招”。

一、审题准:瞄准靶心好射“箭”

审题是夺取制高点的第一步。审题精准,如箭中靶心;偏离题旨,则全盘皆输。精准审题的方法是:

1.理解导语到位。如襄阳题是半命题作文《丢掉—》,导语是:“俗话说‘有舍才有得’,但丢掉什么总是不易,因为这需要觉醒,需要勇气,需要毅力。生活就是这样,有时真的需要我们学会舍,才能得。”对此导语怎样理解才算“到位”?至少三点:一是“丢掉”的是自己原本不舍得丢的,不是本该不具有的东西,如补题“自卑”“幻想”一类词那就离题了;二是“舍”不是目的,“舍”是“得”的手段,如果你只是写下决心“舍”一门学无所得的课外补习科目,那就与题意不符;三是“舍”不是随心可为,唾手可得,须有勇气、毅力。拟题《丢掉“光环”》就比较符合导语主旨。

2.逐字扫描,虚词也不放过。如深圳题《我最喜欢的一个词》中的“最”,宿迁题《还有一个办法》中的“还有”,成都题《再也没有》中的“再”等,都是命题者设置的“小陷阱”,考生如不留神,就会“看走了眼”。

3.抓住“题眼”。如遂宁题《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想”就是“题眼”—暗示重点是主动向别人“伸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伸手”,如果只是写一件受到别人关爱的事,那就偏题了。

4.表时间、地点或场景的词语也不能轻易放过。例如上海题《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中的“今天”就暗示着下列信息—所说的心里话以前未曾说过,“未说过”是出于某种原因,“今天”说那些心里话表达了一种特殊的情愫或感悟。又如昆明题《原来春天一直在我身边》由6个词组成,你必须花几分钟时间逐字扫描:副词“原来”暗示感悟有过程,“春天”比喻关爱、温暖、幸福等;“一直”暗示“常见性”,规定了时间;“我”规定了行为主体,不能虚构,写出小小说之类;“身边”则规定了空间。

5.整体把握,善抓关键。如河南题提供材料—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材料由父女之间围绕西瓜“甜与不甜”的两问两答构成,关键词语有“甜”(意味着健康成长,成功)、“公平”(意味客观条件相同)、“接受”(意味主观、主动地需求)、“躲”(外在表现)、“怕”和“不肯”(暗示主观原因)。抓住这些关键词语思考“客观与主观”“外因与内因”“接受与付出”“懦弱与坚强”等辩证关系,就可以提炼下列观点:主观因素决定成败;挑战艰苦才能成就自我;“付出”让“接受”尽显价值;内需,比公平更重要……

曹津源,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中考、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出版专著《通向语言世界》《中考作文导引》,发表专业文章3000余篇,2009年出版《曹津源文选》(“通派名师丛书”),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二、立意新:“窗”含时代万千景

生活与时俱进,社会日新月异,中考作文应是一扇“窗”,透过它可以欣赏新人新事,新的情感天地,新的生活亮点。方法是:

1.关注世界风云。如成都市考《再也没有》,一位考生自拟副题“解读叙利亚战乱中一个孩子的笑容”,文章由一张照片引发,写的是战乱中一个5岁的叙利亚男孩,“再也没有”安宁的环境、父母的呵护和童年欢乐,但照片上伤痕累累的脸上却有着一丝孩子特有的笑容—那是在盼望世界“再也没有”硝烟、杀戮、饥饿和无辜的死亡……一位初中生能将目光投向纷繁世事,视野如此开阔,令人耳目一新。

2.凸显地域特色。如南通市考《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一位考生拟制三个小标题—“聆听濠河水声”“聆听窗外雨声”“聆听小巷人声”,并使这“三声”成为“一座文化城市的声音”,展示的是一座城市的特质、内涵与精神,记录的是伴“我”成长的家乡文化印记。如此立意,大气而睿智,定能激发阅卷老师的亲切感。

3.构思别开一面。如上海市考《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当很多考生以诉说自我苦衷为题材时,一篇别开生面的文章令阅卷老师击节称妙—文中的“我”是历史英雄曹操,说的是已经“憋了千年”的心里话,从诛杀董卓到错杀伯奢,从“挟天子以令诸侯”到灭荆州刘表、擒江东孙权,从修铜雀台到火烧赤壁……其中有自省、自责,更有自辩……如此别出心裁的立意,当然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又如淄博题《给—的一封信》,补题内容可以是人、物;具体的或抽象的都可以,有位考生补题“狭隘之心”,文章面对面诉说“你”(狭隘之心)带给“我”的损害,劝解对方“改邪归正”,脱胎换骨重做“宽容之心”…… 这是何等新奇的立意呀!

4.善于小中见大,虚实结合。如株洲市考全命题作文,题目是《新》,“新”字涵盖面极广,考生必须化大为小,实中见虚。有位考生的构思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教改需要“新”空间—“校外实践基地”是“新”课堂—“泥塑”制作是“新”学科—“‘我’先失败后成功”是“新”经历—“成功=细心+智慧”是“新”收获。

5.内涵深入一层。如天津市考《捡拾幸福》,不少考生以一时的物质、精神满足为“幸福”,立意流于一般,有位考生先描写三个场面,然后亮出立意:“幸福不是平面的概念,也不是静止的两个字;幸福不只是对自己,父母的幸福也应是我努力的方向。幸福伴随着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步,随时捡拾起这粒粒珍珠,我们就会拥有完整而完美的幸福。”这样的立意拓展“幸福”的广度,挖掘“幸福”的深度,明显胜人一筹。

三、结构精: 云锦巧“裁”舞蹁跹

云锦虽美却只是材料,经过巧妙剪裁缝制才能成为绝佳工艺品,写作亦然。考场作文必须打造匀称、健美、精致的“骨骼”。方法是:

1.线索清晰,首尾照应。如南通市一位考生写《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以“走进古诗词,面对杜工部,谛听鸟鸣声,感受真善美”开篇,使之成为贯串全文的线索,文中出现“始知:鸟鸣声里有一种情感—忧己忧家推及忧国忧民”“懂得:鸟鸣声里有一种情感—历经磨难后难得的轻松欢快”“悟得:鸟鸣声里有一种情感—生态文明带来的和谐愉悦”等语句接续、显示线索,如乐曲旋律回响于文章之中。结尾也很精彩:“谛听鸟鸣声,感受真善美。我合上《唐诗选》,决意让黄鹂、娇莺之啼鸣声录于心底,唱响人生,永远与生活交响曲产生和鸣……”这段文字既收住线索,照应开篇,又暗扣命题中“入耳”“叩击”“深处”等词,蕴含“鸟鸣声”给人生带来正能量这一主题。

2.叙设悬念,文有曲折。“文似看山不喜平”,抑扬起伏、尺水兴波是常用手法。如北京市考《好奇》,有位考生记叙学跆拳道的经历,文章不是由“好奇”直通“学会”,而是安排悬念,连设三“波”—跆拳道馆的老师“胖乎乎”,“我”好奇、疑虑;胖老师一开始只让我擦地板,还说其中“有用意”,“我”又好奇、憋屈;“我”擦完跆拳道馆的整个地板,胖老师才叫“我”停,还问“还学跆拳道吗?”我好奇、争胜……文章“曲径通幽”,胖老师道出一番“高论”,解开悬念,令“我”叹服……后来刻苦练习的“我”终于“拥有了一道蓝色腰带”……如此一波三折的结构,当然能让读者也带着“好奇”一直读下去。

3.小标题“抢眼”。陕西省考半命题作文《我—书—》,有位考生拟题《我在书中寻找先贤的足迹》,记叙寻找庄子淡定自若、荆轲义无反顾和杜甫胸怀天下的精神经历,采用的三个小标题分别是“濮水乐”“易水寒”“茅屋暖”,都是三字主谓结构,精炼而整饬,使文章脉络清晰可见。

4.打造个性化“骨骼”。嘉兴市考《歌声嘹亮》,有一位考生匠心独运,让代表音符的阿拉伯数字做小标题—“1(do)”“2(re)”“3(mi)”“4(fa)”“5(sol)”“6(la)7(si)”,把全文分成6个连贯的片段,片段开头分别以“早自习前”“离上课不到一分钟”“课间”“放学回家”“星期一”“青春的音符无休止地跳跃”与之呼应,描述校园生活或家庭生活画面,最后以一句“我们的歌声永远最嘹亮”收尾,跳动的行文节奏与学子的朝气勃发相照应。成都市一位考生写《再也没有》,采用了“吧主”与“不想长大”等网民交流这一时新形式,颇具当代气息;贵州省一位考生写《中学生失掉快乐了吗?》,以“‘快乐与家庭’辩论会纪实”作副题,全文由正反方代表各4人和两位评委老师的总共23次发言构成,很有创意。贵州省另一位考生写《中学生失掉孝心了吗?》,采用的是电视访谈节目的形式,设置的人物有“节目主持人张先生”“心理专家王先生”“家长代表刘女士”和“中学生代表魏小巍”等,全文有发问、阐述,也有反驳、质疑、交流,最后总结出“爱心与孝心互补”的结论,内容与形式都有所创新。

四、语言美: 万紫千红春满园

语言美,可以是诗情哲理,也可以是质朴诙谐。语言美不在于包装炫目,而在于有朴实真情,引人一读。例如青岛题《找回—》,你补“童趣”,就不如补“芦苇丛中的嬉闹”“爆米花的嘭嘭声”,因为这样的补题文字诉诸视觉听觉,生动形象,能引发诗意想象。一位嘉兴市考生写《歌声嘹亮—献给家乡的你》,文中的“你”指家乡茶林,其中一段这样写道:“低头俯瞰,茶影摇曳,碧叶重叠,参参差差,绿玉一般。阵风吹来,茶林又如碧波荡漾的绿色海浪。流翠欲滴的嫩叶与采茶女的欢声笑语,不断从她们手间一起飞向背篓。我知道,放一片嫩叶在嘴中,你会品出乳汁般的醇香,清泉般的甘甜,顿觉沁人心脾。”这段文字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进行描写,诗意盎然,作者置身茶林美景之中,与读者共享热爱家乡的真情。请再欣赏:

如果天空不宽容,容忍不了风雨雷电的一时肆虐,何来它的辽阔之美;如果大海不宽容,容忍不了惊涛骇浪的一时猖獗,何来它的深邃之美;如果森林不宽容,容忍不了弱肉强食的一时规律,何来它的原始之美;如果宇宙不宽容,容忍不了星座裂变的一时更替,何来它的神秘之美;如果时间不宽容,容忍不了各色人等的一时虚掷,何来它的延续之美……

—淄博考生《给狭隘之心的一封信》

人生需要挥霍平凡,切不可吝啬平凡,也不可被平凡束缚,被平凡掩埋,因为平凡之中透出的光芒就是破茧成蝶的美丽,平凡耗尽后便会收获展翅翱翔的伟大。

—内江考生《人生需要挥霍平凡》

这是诗意与哲理相结合的范例,是语言表达的较高要求。只要平时多读多悟多练,学会使用比喻、借代、比拟、排比等修辞手法,就会绘就万紫千红之美景,显示画龙点睛之神功。

佳作展示

猜你喜欢
中考
一个模型在中考中的应用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优秀中考图书推荐
优秀中考图书推荐
优秀中考图书推荐
优秀中考图书推荐
优秀中考图书推荐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点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中考“三数”大扫描

中学生2014年3期

中学生的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