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会议动态

2014-02-03 21:12:42
中国会计年鉴 2014年00期
关键词:财务报告理事会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会议动态

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咨询委员会会议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咨询委员会2013年度第一次例会于2月25日至2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来自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新加坡、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或地区的50余位咨询委员及观察员与会。会议重点讨论了基金会和理事会即将成立的“会计准则咨询论坛”。论坛成立的目的是将理事会与国家准则制定机构和有关地区性组织之间的关系规范化、正式化,论坛主要行使咨询功能,通过与理事会就重要技术问题进行直接讨论,从而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中国积极支持论坛的成立,并已提交加入申请。会上中方发言指出,目前除论坛和咨询委员会外,关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还存有很多其他机制,建议基金会和理事会应当进一步理顺这些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减少重叠和重复性会议,提高效率。除此之外,本次会议还讨论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工作进展、基金会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监督委员会的进展、改进披露的研究等重要议题。

2013年度第二次例会于6月10日至11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会议由咨询委员会主席保罗•切利主持,来自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新加坡、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或地区的40余位咨询委员及观察员与会。基金会和理事会对此次会议高度重视,基金会受托人主席米歇尔•普拉达、理事会副主席伊恩•麦金托什携多位理事以及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议题丰富,具体包括:基金会、理事会准则制定工作进展、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采纳问题、概念框架、保险合同、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等项目进展、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施后审议、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咨询论坛、咨询委员会自我审议、XBRL咨询委员会的定位等议题。其中,关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全球的应用问题,截至2013年6月,理事会工作组根据调查结果完成了包括中国在内的66个国家的国别报告概要,并在其官网发布。此次会议上,理事会就国别报告项目的背景、分析及进展情况等进行了介绍,表示下一步将再完成60个国家或地区的调研工作。普拉达主席特别指出,中国“几乎全面采用国际准则”,日本的形势“令人鼓舞但是更为复杂且具挑战性”,希望美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做出回应。

2013年度第三次例会于10月14日至15日在英国伦敦举行,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杨敏、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黄世忠作为中国的咨询委员会委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来自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新加坡、印度、南非等国家或地区的近50位咨询委员及观察员与会。会议议题既涉及理事会准则制定工作进展、概念框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实施后审议、租赁准则等技术议题,也涉及咨询委员会的职责和构成、国际准则效果分析、国际准则实施活动、国际准则在全球的采用等行政或战略性议题。会中,关于准则的实施与维持活动议题,中方发言指出,目前国际准则体系中存在应用指南、实施指南、例证等部分,且每个准则中的体例并不一致,建议理事会能够对现有准则体系进行梳理,以更好地指导实务操作。这一建议得到参与讨论的其他委员和理事会理事的认同。同时,会议还就一些新兴经济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来自南非的委员提出公允价值计量在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应用问题,与会委员普遍认为,公允价值计量输入值的选择和获取在新兴经济体市场中比较困难,从而造成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中方建议,希望能够通过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相关教育材料等方式,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二、会计准则咨询论坛会议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共同成立的“会计准则咨询论坛”,旨在将理事会与国家准则制定机构和有关地区性组织之间的关系规范化、正式化。论坛主要行使咨询功能,通过与理事会就重要技术问题进行直接讨论,从而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自基金会和理事会提议成立论坛以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们一致支持论坛的成立,并普遍认为:一是论坛和咨询委员会均行使咨询作用,论坛侧重技术问题,而咨询委员会侧重战略问题(包括对准则议程的设定),但需要基金会和理事会就此予以明确;二是应当采取措施使咨询委员会及时知晓论坛的工作情况;三是咨询委员会的现有架构和成员构成并不需要因论坛的成立而发生变动,而某些机构同时参加论坛和咨询委员会将进一步增进二者之间的联络。2013年3月,论坛正式成立,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国家和2个地区性准则制定机构作为论坛成员参加了成立大会。

2013年度第一次例会于4月8日至9日在英国举行,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刘光忠作为中国参与论坛的个人代表率会计司代表团参会。此次会议是论坛成立后的首次例会,除对有关行政议题进行讨论外,主要对概念框架、金融资产减值等重大技术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将对下一阶段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改进具有重要影响。此次会议是中方首次与理事会及其他主要经济体准则制定机构就技术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深入沟通。中方发言指出,论坛会议以开放式的讨论进行,与会各方各抒己见,涉及面广,并且代表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准则制定机构。基于概念框架项目的复杂性,尽管目前论坛成员尚未达成一致共识,但在该项目的制定初期即积极介入,使得理事会能全面考虑论坛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不仅有利于中国深入了解国际准则制定的最新进展,而且有利于在国际准则制定初期即积极参与、发挥影响。中国对概念框架相关问题的意见在会上均有所反映,并且与大多数代表的意见一致,体现出意见具有普遍性,找准了问题。

2013年度第二次例会于9月25日至26日在英国举行,此次会议主要涉及概念框架(主要侧重披露和谨慎性)、保险合同、宏观套期、金融资产减值、租赁等技术项目议题。会上,无论是论坛成员还是理事会人员,面对面地就会计技术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与会各方竞相发言,讨论热烈,取得了积极成果,将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项目的修订完善提供重要参考。中方主要就以下议题发表了观点,并得到论坛成员的一致同意与认可:①披露和谨慎性;②金融资产减值;③宏观套期会计;④租赁;⑤农业准则等。会议期间,刘光忠还同基金会行政总裁耶尔•阿莫格女士就近期有关会计国际趋同工作进行了会谈。

2013年度第三次例会于12月5日至6日在英国举行,会议议题既涉及会计准则咨询论坛下一步安排、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工作计划等政策性议题,也涉及概念框架、租赁、费率管制、企业合并等技术议题。会议重点就概念框架项目进行了深入讨论,主要包括受托责任、可靠性、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负债定义等议题,理事会仍然希望充分利用论坛的技术力量完善概念框架项目。会议最后,论坛成员明确2014年将按照论坛机制召开4次会议,并简要讨论了未来3次会议的主要议题。

三、世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年度会议

2013年9月23日至24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伦敦召开世界准则制定机构年度会议(WSS),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既有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代表,也有许多来自非洲、南美等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这是理事会一年一度主办的面向全球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会议,理事会主席作了主题演讲,理事会副主席、多位理事、高层管理人员及相关项目组技术人员等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议题广泛,信息量大,对近期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涉及金融工具、费率管制、租赁、概念框架、农业、保险合同等项目,同时还对基金会翻译、采用与版权政策、全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用情况的调查等活动进行介绍。

四、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第五次全体会议

2013年11月26日至28日,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AOSSG)第五次全体会议在斯里兰卡科伦坡举行。此次会议由斯里兰卡注册会计师协会承办,来自中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亚等17个亚洲、大洋洲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5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汉斯.胡戈沃斯特主席、3名亚大地区理事(张为国、莺地隆继、徐正雨)、亚大地区联络办公室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员出席了会议。中国作为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的创始国之一,由财政部会计司副巡视员舒惠好率团参会。

从本次会议开始,香港会计师公会担任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主席,韩国会计准则理事会担任副主席,主席和副主席任期均为两年。

本次会议集中讨论了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谅解备忘录修改、亚大地区发展中国家准则制定能力提升建设、亚大地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用,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念框架、保险合同、金融工具、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重大技术性议题。中国代表团在舒惠好带领下,精心准备,灵活应对,在本次会议上结合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实施与国际趋同中的经验,在对各准则项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表意见,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好评。

全体会议召开前,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主席顾问委员会召开了筹备会议,就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未来发展战略、成员资格修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亚大地区联络办公室近期活动以及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2014年活动安排等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舒惠好代表中方,就有关问题积极阐明了中方观点和立场,尤其是关于明确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未来战略、发挥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充分利用前几任主席在组织运作和技术资源方面,提出了中方关切和建议。中方意见得到了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呼应和支持。

五、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兴经济体工作组全体会议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兴经济体工作组于2011年7月在北京成立,是会计准则国际制定机构响应二十国集团(G20)要求,在国际准则制定中增加新兴经济体参与度的务实举措,中国积极推动和主导工作组的成立,并承担工作组联络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工作组主要通过一年两次的定期会议机制来探讨新兴经济体特有的、亟待解决的会计问题。2013年,新兴经济体工作组分别于5月30日至31日和12月16日至17日在韩国和马来西亚举行第五次和第六次全体会议。

新兴经济体工作组第五次全体会议由韩国会计准则理事会(KASB)承办,来自中国、韩国、印度、南非、俄罗斯、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9个国家的近3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此次会议也高度重视,副主席伊恩•麦金托什、理事徐正雨和普拉哈卡•卡拉瓦切拉、国际活动总监及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主席韦恩•奥普顿、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亚大地区联络办公室主任竹村光宏参加了会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受托人郑德龟也出席会议并致辞。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刘光忠代表联络办公室,就工作组及联络办公室近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未来工作建议作了报告。伊恩副主席还特别对中国承担工作组联络办公室的工作表示感谢,指出中国积极联络新兴经济体和理事会,持续提供有关支持,为确保工作组的顺利运作做出了巨大贡献,理事会期待未来继续与中国密切合作。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使新兴经济体之间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沟通和交流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表明工作组已经成为新兴经济体国家参与国际会计标准制定的有效途径。

新兴经济体工作组第六次全体会议由马来西亚会计准则理事会(MASB)承办,来自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等10个国家的约3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阿根廷和墨西哥也通过远程参与了会议讨论,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杨敏作为工作组副主席率团出席了会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此次会议也高度重视,副主席伊恩•麦金托什、理事达雷尔•斯科特、国际活动总监及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主席韦恩•奥普顿均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通货膨胀会计,同时还就合营安排、固定资产和理事会项目最新进展等进行了热烈讨论。杨敏就工作组及联络办公室的工作进展进行汇报,并就下一步工作思路提出建议,受到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大力支持和赞赏。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将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有关准则的改进与完善提供有益参考,对于进一步扩大新兴经济体在国际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2013年度新兴经济体工作组两次会议的筹备过程中,财政部会计司作为联络办公室在设定会议日程、确定参会代表、组织并编写会议材料、沟通各成员国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并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及会议承办方密切联系和配合,为会议的顺利举行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六、中美、中加会计准则趋同工作会谈

2013年6月16日至23日,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即将召开之际,为有效促进中美会计准则趋同议题,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就中美、中加会计准则趋同议题率团访问美国、加拿大,与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及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世界银行等相关国际组织进行了热烈而有效的沟通,初步达成有关共识。同时,也向他们宣传了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和趋同的成效和理念,取得了认同。

本次出访会谈中,余蔚平在总结中国多年会计准则建设和趋同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张:在坚持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趋同还是采用应当由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决定;无论各国采用何种策略,重要的是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这样才有利于不同公司财务报告之间的比较。这些主张得到会谈对方的一致支持。大家认为,各国无论采用何种策略,重要的是如何贯彻实施,只有一致实施,才能增强财务报告的可比性。中国在推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实施会计准则,及时了解并总结准则实施情况,既体现了中国会计监管体制的优越性,也以实际执行情况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实质趋同的成效。

本次访问中,余蔚平有关中国领军人才工程和提升计划的介绍,得到世界银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等有关方面的支持和认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已经从关注外部审计师转向积极研究企业类会计人员能力要求,以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编制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同时,世界银行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也都认为,人才培养专业技术固然重要,但诚信等职业道德的要求及广泛的经历也不容忽视。会计领军人才工程及其提升计划在注重人才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更注重职业道德的要求,这不仅有助于打造中国高端会计人才,也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参与国际竞争储蓄了重要力量。

七、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

2013年11月4日至7日,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杨敏率队赴日本参加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概念框架、保险合同圆桌会议,并利用会议间隙赴中国工商银行东京分行就中国企业海外分支机构会计核算相关情况进行调研。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理事英继隆地、徐正雨也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各国准则相关工作最新进展,以及概念框架、金融工具及租赁准则等议题交换意见,达成多项共识。

本次中日韩三国会上,杨敏代表中方介绍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情况。2012年初,中国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11年发布的8项会计准则及中国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启动了有关准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新制定了公允价值计量、合营安排及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等3项准则,修订了长期股权投资、职工薪酬、财务报表列报、合并财务报表及金融工具列报等5项准则,并对这些准则的体例格式进行改进完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保罗•派克特先生对8项准则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质量很高,尤其是在将8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转为中国准则方面做的非常好。杨敏希望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进行准则制定工作中能够尽量保持准则语言通俗易懂、准则之间相互协调。

与此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此次在东京召开了两场分别关于概念框架、保险合同的圆桌会议,其中概念框架圆桌会是概念框架项目在亚洲的唯一一次会议,而保险合同圆桌会是整个保险合同项目最后一次圆桌会,意义十分重大。在两次圆桌会中,中方代表都积极参与,建言献策,相关意见建议得到其他参会方的肯定。

八、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地区政策论坛会议

2013年6月5日至6日,第七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地区政策论坛在香港举行。参会代表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等共18个国家或地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汉斯•胡格沃斯特、理事张为国、理事斯泰芬•库珀及相关工作人员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亚洲-大洋洲办公室代表也参加了该次论坛。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杨敏应邀出席会议并就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实施和国际趋同经验进行演讲和问答。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趋同与超越——战略调整”,与会代表从准则制定、教育培训、监管、区域会计合作等角度探讨了在全球统一高质量会计准则快速推进背景下,如何解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各国或地区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以促进国际准则的一致运用。

本次论坛除嘉宾演讲和会议总结外,共有7项议题,分别涉及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过渡——趋同方法、地区组织在影响准则制定中的作用、增强财务披露的有用性并提高其清晰性、审计委员会在加强财务报告中的作用、财务报告中的评估、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管理框架的挑战以及继续向更好财务报告努力等。

香港特区财经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教授出席会议并就“真实而公允的财务报告至关重要”发表演讲,他认为,随着公司经营和融资活动日益复杂,提高公司及其各运营部分经济价值的透明度越来越重要,真实而公允的财务报告无疑是其重要载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反映企业的经济价值,其中重要的挑战是这些准则必须适用于各行各业,并产生可靠的结果,但可靠性和相关性常常此消彼长,公允价值会计就是最好的说明。陈家强进而介绍了香港有关财务报告监管的最新情况,指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支持全球统一的高质量财务报告框架。为保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目前,香港政府正在与香港会计师公会和财务汇报局正在按照国际标准和最好的实践向加强香港审计监管体制的独立性而积极努力。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汉斯•胡格沃斯特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的争论和未来的挑战”发表演讲,指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最近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各国或地区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情况,66个受访国家或地区中的95%已经公开支持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其中55个要求上市公司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汉斯认为,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采用认可机制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每个国家保留了制定本国会计准则的主权,二是存在不认可国际准则的可能性,这使得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不得不仔细倾听这些国家的声音。汉斯表示,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情况仍然不乐观,合理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也很重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将积极帮助相关各方推进全球各地正确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杨敏应邀在首项议题“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过渡——趋同方法”讨论中发表题为“深化拓展会计地区合作交流共同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演讲,简要介绍了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及与国际趋同等效的经验,提出的有关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利益相关方应当充分沟通与交流、协调观点与立场、以不断提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全球适用性和权威性的主张,得到与会者的积极响应。

九、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国际论坛会议

2013年4月17日至18日,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国际论坛(IFASS)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会议。本次会议由巴西联邦会计委员会承办,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日本会计准则理事会、英国财务报告委员会、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加拿大会计准则理事会、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拉丁美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泛非洲会计师联合会、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等近6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除讨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国际论坛的未来发展、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国家准则制定机构或地区组织之间的合作、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国际论坛选举下一任主席的程序和时间安排、2014年会议安排等行政议题之外,还重点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技术项目进行了讨论,涉及的主要议题包括:①概念框架;②商业模式;③其他综合收益的应用;④排放权交易机制;⑤商誉的减值和摊销;⑥投资税收减免的会计处理;⑦折现率;⑧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审议等。

十、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议

2013年3月11日至14日,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三月份委员会议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首次采用权责发生制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项目、“公共部门合并”项目、“财务报表讨论与分析”项目、“政府企业”项目、“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第6-8号修订”项目、以及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工作计划等议题。会议还批准了发布概念框架第四阶段“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征求意见稿。

2013年6月17日至20日,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六月份委员会议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委员会议。会议批准了《公共部门主体财务长期可持续性报告》推荐实践指南(Recommended Practice Guideline,RPG),成为委员会第1份推荐实践指南。同时,批准了《财务报表讨论与分析》实践指南。会议讨论了公共部门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以下简称概念框架)第二阶段“财务报表要素与确认”有关问题,特别是“递延流入”和“递延流出”是否作为单独的要素及确认标准,以及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及确认标准;概念框架第三阶段“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计量”有关问题,特别是如何界定公共部门计量的目标、计量属性及主要特征。会议还讨论了“公共部门主体财务长期可持续性报告”项目、“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与政府财政统计报告指导”项目、“首次采用权责发生制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项目、“服务绩效信息报告”项目、委员会2013~2014年工作规划等。

2013年9月16日至19日,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九月份委员会议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委员会议。会议批准了“首次采用权责发生制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征求意见,主要为首次采用权责发生制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首次采用者提供指导;批准了关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第6-8号修订的5份征求意见稿,分别是“单独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在联营和合营中的投资”、“合作安排”、以及“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会议还讨论了“社会福利”项目、“服务绩效信息报告”项目、委员会战略规划等。

2013年12月2日至5日,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十二月份委员会议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委员会议。会议批准了“服务绩效信息报告”征求意见稿,主要为编制服务绩效信息报告提供指引。会议讨论了公共部门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以下简称概念框架)第二阶段“财务报表要素与确认”有关关键问题,主要包括递延流入与递延流出、收入费用定义与资产负债的关系、资产定义与资源的关系、某些经济现象不满足任何要素定义的情况等;概念框架第三阶段“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计量”有关问题,特别是历史成本的定义、名义价值、以现金流为基础的其他计量方法等。此外,会议还讨论了“公共部门特殊金融工具”、“碳排放权交易”、“政府企业”等项目。

十一、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理事会会议

2013年2月28日至3月1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理事会2013年第一次会议在美国纽约召开,IFAC理事会理事、中注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的技术顾问芮怀涟代表中注协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IFAC监管组、遵循咨询组、各专业理事会和委员会主席以及IFAC管理层的工作报告;讨论了关于2013年运营计划和预算的实施、IFAC的工作重点和方向、2014年预算和成员组织会费、修订IFAC章程、2014年世界会计师大会筹办进展等事项。

2013年6月13日至14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理事会2013年第二次会议在美国纽约召开,IFAC理事会理事、中注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IFAC主席、提名委员会(Nominating Committee)主席以及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等专业理事会和委员会主席关于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审议了IFAC的章程和战略规划,以及成员组织会费新方案等重要事项。关于IAASB的工作计划,陈毓圭认为,审计报告模式的改革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会计行业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处于不利地位,社会各界普遍质疑审计师的能力以及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这种情况下,IAASB迫切需要改善审计报告模式以回应投资者的关注。因此,审计报告改革的成败对于会计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陈毓圭希望改革后的审计报告能够对行业、投资者交出最满意的答卷,建议此项改革应当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力争做好这项工作。此外,陈毓圭希望IAASB投入更多时间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准则制定和实施情况。

2013年9月5日至6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理事会2013年第三次会议在美国纽约召开,IFAC理事会理事、中注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及其技术顾问芮怀涟代表中注协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IFAC监管组、遵循咨询组、各专业理事会和委员会及IFAC管理层的工作报告;讨论了2015年及之后成员组织会费、IFAC年度工作评价方法——关键业绩指标等重点工作;审议了2014年世界会计师大会筹办进展及IFAC价值定位和IFAC在综合报告中的作用等事项。

2013年11月12日至16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2013年会员代表大会及第四次理事会会议在韩国首尔召开。IFAC理事、中注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及其技术顾问芮怀涟代表中注协参加会议。会员代表大会听取了IFAC主席、执行总裁及各专业理事会和委员会主席及IFAC管理层的工作报告;讨论了2015及之后年度会员会费计算公式及IFAC章程审查工作组报告;审议通过了IFAC新成员组织和部分成员组织资格问题及IFAC理事会、专业理事会和委员会新成员。理事会会议听取了IFAC主席、执行总裁及各专业理事会和委员会主席及IFAC管理层的工作报告;讨论了专业理事会和委员会职位空缺情况、修改国际金质服务奖条款等问题;审议通过了理事会下设委员会2014年职位分配情况和基于公众利益的国际准则制定架构。

十二、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会议

2013年2月12日至14日,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第一次会议在比利时召开,审议研究国际准则制定工作的有关事项。IAASB理事陈箭深博士及其技术顾问、中注协专业标准与技术指导部副主任张革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审计报告改革、ISAE3000(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修订事项及未来战略和工作计划;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ISA610(国际审计准则第610号——利用内部审计师的工作)。

2013年4月15日至19日,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第二次会议在纽约召开,审议研究国际准则制定工作的有关事项。IAASB理事陈箭深博士参加了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INFO(革新、需求、未来机会)工作组的工作大纲;讨论了审计报告改革、ISA执行情况的监控、ISAE3000(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修订稿、ISA720(审计师对包含已审计财务报告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的责任准则)修订以及披露问题。

2013年6月24日至28日,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第三次会议在纽约召开会议,审议研究国际准则制定工作的有关事项。IAASB理事陈箭深参加了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明晰化后ISAs实施情况调查结果最终报告;同意就修订ISA700、ISA701、ISA260、ISA570、ISA705和ISA706等发布征求意见稿;讨论了ISA720(审计师对包含已审计财务报告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的责任准则)修订稿。

2013年9月16日至20日,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第四次会议在纽约召开,审议研究国际准则制定工作的有关事项。IAASB理事陈箭深博士及其技术顾问、中注协专业标准与技术指导部副主任张革参加了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ISAE3000(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准则);讨论了咨询文件《审计质量框架》反馈意见、ISA720(审计师对包含已审计财务报告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的责任准则)修订稿、财务报表披露审计及未来战略和工作计划。

2013年12月9日至13日,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第五次会议在纽约召开,审议研究国际准则制定工作的有关事项。IAASB理事陈箭深博士参加了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咨询文件《审计质量的框架》与未来战略和工作计划;讨论了ISA720(审计师对包含已审计财务报告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的责任准则)修订稿和加强财务报表披露审计。

十三、国际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理事会会议

2013年3月11日至13日,国际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美国纽约召开。中注协专业标准与技术指导部副主任张文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对疑似非法行为的应对、会计师事务所高级人员与审计客户的长期关联、国际职业道德守则的结构、治理层的定义,以及非鉴证服务等议题。

2013年6月10日至12日,国际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美国纽约召开。中注协专业标准与技术指导部副主任张文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对疑似非法行为的应对、治理层的定义、国际职业道德守则的结构、IESBA未来的战略和工作计划、非鉴证服务,以及会计师事务所高级人员与审计客户的长期关联等议题。

2013年9月16日至18日,国际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中注协专业标准与技术指导部副主任张文和赵际喆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国际职业道德守则的结构、会计师事务所高级人员与审计客户的长期关联、IESBA未来的战略和工作计划、对疑似非法行为的应对、非鉴证服务,以及工商业界职业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等议题。

2013年12月4日至6日,国际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美国纽约召开。中注协专业标准与技术指导部副主任张文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IESBA未来的战略和工作计划、对疑似非法行为的应对、国际职业道德守则的结构、会计师事务所高级人员与审计客户的长期关联、工商业界职业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以及非鉴证服务等议题。

十四、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中小事务所委员会2013年会议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设的中小事务所委员会(Smalland Medium Practices Committee)2013年共召开3次会议。委员陈龙伟和技术顾问孙晓悦参加了2月和10月召开的会议。

一年来,中小事务所委员会在4项工作上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在工作规划方面,制定完成2014年度工作计划。二是准则和规则方面,跟踪研究IFAC公共政策和国际审计准则、国际职业道德守则制定项目,从中小事务所的角度提出修改建议,反映中小事务所的诉求。三是准则实施支持方面,制定发布《中小事务所执行国际审阅准则指南》。四是在了解需求方面,开展中小事务所快速调查项目。

十五、国家准则制定机构会议2013年会议

2013年5月29日至31日,国家准则制定机构(NSS)会议在美国纽约召开,来自近20个准则制定机构的3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注协专业标准与技术指导部赵际喆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国际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理事会(IESBA)主办,第二阶段由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主办。IESBA-NSS会议于5月29日举行,主要讨论了IESBA的战略和工作计划、国际职业道德守则的结构、会计师事务所高级人员与审计客户的长期关联等话题。IAASB-NSS会议于5月30日至31日举行,主要讨论了审计报告改革,以及各国际组织、各国家或地区的动态等话题。

十六、亚太会计师联合会2013年温哥华会议

2013年5月23日至25日,亚太会计师联合会(CAPA)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会计职业组织发展委员会(PAODC)、战略委员会(包括扩大参会人员范围的战略论坛)、第26次理事会、2013年年度会员大会(AGM)等会议,中注协国际部主任梁晶、吴苏妍参加了上述会议。

CAPA战略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2012年10月斯里兰卡战略委员会会议的会议纪要,并听取了相关工作的完成情况汇报,并就CAPA承接的世界银行技援项目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CAPA战略论坛就2012年年底开展的CAPA会员满意度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探讨,并就CAPA会员制度、风险管理及战略等问题展开讨论。

CAPA PAODC会议就委员会未来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进行了讨论,同意短期内继续重点关注会计职业组织发展模型(Maturity Model)项目,并围绕这一项目开展其他工作。

CAPA第26次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2012年10月斯里兰卡理事会会议的会议纪要,并听取了相关工作的完成情况汇报。会议还听取了CAPA主席、执行总裁和战略委员会、治理与审计委员会、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委员会(PSFMC)与PAODC的工作报告,就世界银行“能力建设援助项目”工作进展、2013年工作计划完成情况、2014年会员会费及近期会议安排等事项进行了讨论。

CAPA 2013年年度会员大会审议通过了2012年10月在斯里兰卡举行的年度会员代表大会的会议纪要,以及2012年审计后的财务报表,并再次任命香港Wong Brothers&Co为CAPA审计师。

CAPA理事专属会议讨论了CAPA战略委员会会议及论坛情况、治理与政策手册、CAPA理事及员工保险问题、2014年成员组织会费问题,通过了对CAPA治理与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任命,以及世界银行能力建设项目。

会议期间,中注协代表还与CAPA执行总裁布莱特先生及印度、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会计职业组织代表进行了友好交流。

十七、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华盛顿会议

2013年3月19日,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中注协副秘书长杨志国和赵际喆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IIRC理事会自2012年11月2日以来的工作报告,重点讨论了综合报告框架征求意见稿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中注协代表希望IIRC在综合报告框架中详细规定该框架的适用范围,加强与政府和监管机构的合作,并制定详细的实施综合报告时间表。

(财政部会计司 国库司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供稿)

本次会议议题主要包括:一是关于加强机构关系建设。第一,理事会响应二十国集团倡议建立一套全球统一高质量会计准则,但是并非意味着理事会这一单一机构运作,而是得到全球各国的支持;第二,国际准则的实施必须依靠各个国家和地区,理事会尽管负责制定准则,但是却没有要求各国或地区实施的权利;第三,理事会不断改进工作机制,于2013年成立了会计准则咨询论坛,并在近期与国际证监会组织签署合作协议;第四,其他地区组织(比如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AOSSG、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EFRAG、南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GLASS等)都为国际准则制定积极发挥作用,但世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机制(WSS)仍有存续的必要,因为其是面向全球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范围广泛的平台。二是关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翻译、采用与版权政策。基金会于2013年8月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翻译、采用与版权政策》,对各个国家或地区采用国际准则的方式、流程和要求等进行说明。三是关于全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用情况的调查。根据目前的首批调查结果,81个国家中有70个国家已经直接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1个国家尚未直接采用或处于趋同进程之中,中国则是采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性趋同的方式。

猜你喜欢
财务报告理事会会计准则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今日财富(2022年15期)2022-05-24 23:35:01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24
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判断
财政部修订印发《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
交通财会(2018年4期)2018-04-14 22:15:57
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会议
腐植酸(2018年1期)2018-03-05 08:50:00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1
戴德明教授畅谈财务报告的功能扩展
发明与创新理事会
发明与创新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