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封春荣
古人云“秋田耕耘足,丰年雨露频”,讲的是耕耘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耕耘,看起来只是犁地除草,简单的生产方式,但却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种子下田,耕耘是前奏;秋后丰收,精耕细作是基础。其实,正是耕耘播种方式的不断改革和耕耘播种技术的与时俱进,才促进了农业社会的不断发展。
耕耘者是辛苦的,也是平常的,但却奠定了人类生活的基础,提供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人们从中体会到了耕耘者精神的伟大,郭小川诗曰“美好的收获,全靠那辛苦的耕耘”,就是对“耕耘精神”的由衷赞美。
耕耘已经不仅仅是农业生产方式,更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所谓“天道酬勤”、“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等,是对“耕耘精神”的高度概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等,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老一辈质量工作者发扬“耕耘精神”,在质量振兴中勤奋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卓越绩效管理这一步一步走来,体现了质量管理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从1985年的66.5.%提高到2014年上半年的90.6%,中国货物出口在2013年达到2.21万亿美元,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其中,企业质量工作者功不可没。中国制造了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把航天员送进了太空,研发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李克强总理在国外访问常用“高铁名片”等,每一项都充满着质量创造工作者的智慧结晶。围绕《产品质量法》,建立了由4件行政法规、18件相关部门规章、64件地方性法规规章组成的产品质量监管法规体系,质量法治离不开质量监管工作者的日积月累。没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中国质量奖个人获得者刘源张为代表的广大质量工作者的勤勉耕耘,我国的质量工作怎能突飞猛进。
今天,我国质量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正式提出了中国梦,并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质量强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指出:“质量强国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质量强国,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不能一蹴而就。
要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质量强国也需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需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需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让我们向老一辈质量工作者学习,脚踏实地,从身边事做起,为中国梦的实现,为质量强国,着意耕耘,留下一些点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