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门财务会计工作
2013年,商务财务会计工作紧紧围绕商务主题主线,着力抓作风、促建设,抓保障、促增长,抓服务、促转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商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商务部财务司领导负责的司内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总体方案,指导落实各项任务。邀请部领导、相关司局及其他部门开展讲座和专题辅导7次,刊发19期教育实践活动简报。
(二)开门查摆问题。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专项整治任务共计45条。聚焦“四风”问题召开司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扎实开展“回头看”活动。
(三)狠抓整改落实。按照活动要求,抓好即知即改,明确整改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抓好专项整治,对资产管理和财务服务等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加快整改进度。
(一)深入调查研究,推动出台稳增长政策措施。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研究提出专题报告。配合出台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政策指导意见。
(二)保持进出口税收政策总体稳定,加快“营改增”试点扩围。研究提出2014年关税调整建议,推动国家税务总局加快出口退税进度,2013年累计退税10 515亿元。配合财税部门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推开。
(三)稳步开展短期险市场化试点,加大信保支持。允许人保财险公司试点开展短期险业务。2013年全国短期险实际承保3 148亿美元,增长15.3%,服务支持约4.3万家企业向21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
(四)加快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研究提出对外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领域人民币计价方案。推动下放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审批权限。2013年跨境货物贸易累计人民币结算3.02万亿元,占同期货物进出口总额的11.7%。
(五)推动金融政策创新,支持企业“走出去”。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我国对外承诺设立多双边投资合作基金问题提出工作方案。配合财政部推动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一)扩大专项资金规模。2013年,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商务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继续增加,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进度明显加快。
(二)改进资金分配方式。改革服务业专项资金分配方式,完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等资金分配方式,允许地方将外经贸切块沉淀资金统筹使用,研究提出内贸专项资金政策框架体系。
(三)保障援外驻外工作及机关正常运转。做好年度援外预算和预算调剂工作,合理安排驻外经商机构经费预算,加大驻外财务培训力度。落实商务部机关行政经费预算,合理改善办公生活条件。
(一)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完善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制,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规范援外预决算管理,清理结转结余资金,完善预算调剂管理办法。
(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和修订15项财务管理办法和工作规范。规范政府采购管理。牵头开展部机关固定资产清查及房产专项清理工作。
(三)加大财务信息公开。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在部门网站公开预决算和“三公经费”支出。完善财务服务平台(GRP)系统功能,加强财务信息服务,将出国费等5项经费信息在部门内部公开。
(四)做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开展“万村千乡”、“农超对接”等内贸项目绩效自评,完成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资金绩效评价。
(五)加强审计监督。配合中央督导组和巡视组开展有关工作,配合审计署做好对商务部的预算执行审计和专项审计,对6家部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对部直属单位和内外贸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领会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加强廉政工作等系列重要论述,加强廉洁自律,促进作风转变。
(二)坚持科学决策机制。坚持开好商务部财务司的司务会、周例会和处务会,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机制。按照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求,做好处室职能调整。改进商务部财务司的司内文件流转和重大工作督办制度,提高办公效率。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商务部财务司局长讲座、处长公开课和青年人讲业务活动,推进学习型司局建设。合理安排干部培训和轮岗交流,完善劳务派遣人员管理。
(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优化财务服务公共平台,改善“窗口”和“门面”处室形象,实现财务编报工作网络化、公开化,提高财务服务满意度。
(商务部财务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