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中共青团组织价值的新发展

2014-02-03 21:40伍复康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共青团文化

伍复康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为党做青年群众工作的组织,肩负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神圣使命,素有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共青团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青年的深刻变化,在参与社会治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中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探寻新的组织职能和价值空间,勤于作为,善于作为,动员广大青年在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一、社会职能是共青团政治和准行政职能的拓展延伸

把握共青团的组织定位、历史方位和工作职能,是思考和谋划新时期共青团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等重要问题的基本前提。共青团的组织定位是由共青团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特定关系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共青团是把党和青年群众联系起来的桥梁纽带,肩负着联系青年群众、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和“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的党的青年群众观,决定了共青团组织在党、团和青年三者密切关系中的定位,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化,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和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变的。

组织定位决定组织属性。共青团组织既是政治组织又是群众组织,既是党的教育和动员工具,是政党的青年外围组织,又是广大青年组织起来自主活动的群众团体,是广义上的非政府组织,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相互统一,相辅相成。共青团为党履行“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职责,受政府委托承担一部分政府青年工作部门的准行政功能,这种政治价值往往是通过发挥群体组织的社会属性优势来实现的,而把青年组织起来的社会价值,往往又是借助一定的政治动员力量和政治属性优势,依托行政体制、机制和行政资源优势来实现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共青团组织也不例外,尽管共青团组织定位和属性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其具体职能、工作重心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必须根据党政工作中心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以调整。改革开放前,共青团坚守着加强青年教育引导、在青年中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传统职能;改革开放后,共青团在传统政治职能的基础上强化了服务职能,在服务经济发展中不断拓宽工作领域,进行了诸如组织青年突击队、培养青年岗位能手、开展下岗青工创业行动、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等一系列探索,在经济建设、社会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共青团紧跟党走,与时俱进,在各项建设中延伸了工作手臂,拓展了职能空间。

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加深了对社会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从2003 年10 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社会建设和管理列入“五个统筹”开始,经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社会建设已经提升到全面系统的战略高度。2013 年10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以政府自上而下与社会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治理”取代由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社会治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既要发挥政府服务、管理社会的作用,也要发挥社会组织、社区自治和公民参与的作用。这意味着政府将把不该自己包办的或者不能很好解决的事情交由社会力量承担,把本来不是自己的权力让渡给社会的各种自治组织和法人实体。这是共青团把政治职能和准行政职能进一步向社会职能延伸扩张的重大背景和历史机遇。青年是最大的社会群体,共青团是在全国拥有团员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基层覆盖面最广的青年群众组织,在中国青年中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其他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一起,共同构建一个党、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网络,是共青团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是共青团为党和政府分担政治任务和准行政功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共青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新的重大价值空间。

进一步拓展社会职能,在社会治理体系中谋求作为,也是共青团适应组织生态变化、提升组织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共青团有九十多年历史,伴随着经济社会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当今这样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共青团的组织生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随着社会利益主体不断分化和多元,新时期青年的思想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呈现群体分化、利益整合和再组织的趋势,青年群体特征日益复杂多样,社会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特点越来越明显,这是共青团创新工作最直接的逻辑起点和现实依据。第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把更多社会职能和资源交给社会组织,不再以行政手段直接掌握和配置资源。青年将更多地在市场中获取所需资源,在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资源的供给体系中,共青团组织资源对团员青年的动员和约束力相应减弱。第三,青年跨地域、跨行业流动活跃频繁,新兴青年群体大量涌现,很多青年聚集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面对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网络环境和新媒体带来的深刻影响,共青团传统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工作空间创新相对滞后,在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共同构成的整体格局中组织活力弱化,与各类组织尚未建立协调有序的稳定关系。面对新青年、新组织、新媒体、新挑战、新特点、新问题和新机遇,共青团工作必须置于变革的时代坐标中,把握青年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及时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拓展和强化社会职能,在社会治理体系创新中巩固自身地位,进一步增强组织生命力和竞争力。

二、意识形态整合:为党凝聚青年价值共识

政治体系的有序运行、社会系统的稳定运转,既要靠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国家强制力量,也要有全社会范围内统一的思想基础作支撑。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主要是通过制造社会的意识形态氛围,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把一定的思维方式和信念灌输给社会成员,以此来实现对人民的统治。作为一定阶级共同认同的思想理论体系和价值追求,意识形态与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相对应,是统治阶级巩固或者改变一定的社会关系、团结社会成员采取一致行动、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安东尼奥·葛兰西在谈到意识形态时把它叫做“水泥”,他认为,在保持整个社会集团的统一中,“意识形态起了团结统一的水泥作用”[1]。《现代政治意识形态》一书作者、澳大利亚学者安德鲁·文森特认为,意识形态就是整合民众或个体使他们能够凝聚和团结在一定的目标之下。意识形态是国家的重要思想政治工具,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凝聚社会成员思想共识、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思想导向作用,意识形态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必须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

整合和引领社会意识形态既是共青团的责任也是共青团的优势。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校,要完成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承担起把最大多数青年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任务和政治责任,就必须代表党向青年传递政党意识形态,在促进一元化政党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与多元化社会意识形态相互统一、良性互动中有积极作为。共青团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主张,有庄重的政治使命和追求,同时,也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大众化色彩。和其他一些青年社会组织相比,共青团在组织规模、组织活动范围、组织存续时间、成员发展目标群体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并且最善于运用严肃内容通俗化、政治语言群众化、主流思想风尚化、说事析理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最善于掌握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途径。要以有效配置党和国家倡导的价值内容为使命,以整合社会与青年的多元价值为途径,正确处理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性与青年社会思想多样性的关系,发挥为党建构青年目标和价值认同的意识形态整合引领作用。要努力提高价值配置和价值整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社会上各种分散而相近的社会意识形态进行转化、聚合、统摄,对异质而对立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限制、分化和瓦解,把党的思想主张传播给社会、灌输给青年,用它塑造和武装青年。

共青团整合和引领社会意识形态,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党的十八大要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意识形态中,核心价值是最为关键的层面。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是复杂多元的,经常会出现多元价值体系并存的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在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于统治地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更为青年一代勾勒出清晰的价值内核和统一的价值目标。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新形势下,面对思想多元化、价值多元化、信仰多元化的客观现实,共青团要把推动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职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在多元中把握主导,在多变中把握主动,在多样中把握主题,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共青团整合和引领社会意识形态,要坚持主导性和包容性相统一,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一元的指导思想与多元的价值取向是辩证统一的,在社会意识形态活跃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层次性,意识形态在相互激荡、碰撞的过程中相互吸纳与排斥、统一与斗争,为促进社会文化进步、激发创造活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共青团具有思想上的高度包容性和组织上的高度开放性,在意识形态整合过程中,既要用先进理论引领广大青年在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上提升进步,努力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也要从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人的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增强的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兼收并蓄,为我所用。要与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保持密切交流和良性互动,对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要求、有助于实现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文化观念,在思想主张上寻找最大公约数、寻求最多思想共识,努力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包容无害的,发挥各类意识形态正能量、好声音的积极作用。

三、社会参与支持:注入社会治理的青年力量

21 世纪的中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的另一面是中国青年社会日益形成和走向成熟,越是人口老龄化快速推进,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矛盾、社会文化发展中青年因素和青年特色就越突出,越彰显出青年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价值——劳动力价值优势与人力资源总体趋向年轻化,知识、技术和财富聚集与社会资本主体趋向年轻化,公共空间与社会话语权利主体趋向年轻化,文化影响力与社会文化创造主体趋向年轻化。从本质上说,老龄化社会就是青年社会,老龄化社会与青年社会是一个社会形态的两面。联合国大会《到2000 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指出,当今社会广大青年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工厂、农村甚至是科研队伍的主力军,是“发展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既是发展的主要人力资源,又是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的主要推动者”[2]。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激发经济社会大舞台中青年主角的活力。青年发挥出活力和创造力,社会就富有活力和创造力。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人不是被动和消极的客体,而是发展过程的主体。青年的发展应该是青年从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出发,按照自身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改善生活,获得真正自决、自立和自身解放的机会,稳健成熟地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这种发展方式,即青年的参与式发展方式,是社会成员自觉释放个人创造力和激情、社会系统不断迸发内生活力的最有效方式。广义的青年社会参与包括青年的经济参与、政治参与、文化参与和社会参与四个方面,共青团要为青年全面而积极的社会参与搭建平台、创造空间,为青年成长与学习提供机会。

政治参与是衡量民主进步的重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社会成员参与政府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愿望和水平也就越高。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的自由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更为强烈,政治追求和政治热情表达方式多样化,希望通过各种政治参与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治决策,从而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共青团要充分利用党建带团建的历史渊源和党团政治一致性的先天政治优势,畅通青年实现政治参与的主要渠道。要不断提升政治训练功能,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政治资源,重视从优秀共青团员中吸收和发展年轻党员,注重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拔党政干部,把团组织作为培养锻炼党员和干部的熔炉。要不断丰富准行政服务供给,发挥政府帮手作用,协助政府部门承担更多的青年事务,配合政府在行政管理、社会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加强薄弱环节,弥补空白缺失领域。要不断促成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制度安排,开展以维护青少年权益为目的的共青团与人大、政协“面对面”活动,建立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协调、反映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的机制。

青年与全体劳动者一样,希望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和平等的经济权利,共享经济资源和社会发展成果,共同参与国家或地方经济发展活动。为青年从事经济活动争取政策和经济上的帮助与支持,是共青团为青年经济参与搭建平台的重要方式。市场经济和全面深化改革带来了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重大转变,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青年获取资源的主要来源。共青团的经济资源配置和动员能力减退,在大多经济领域特别是在一些非公经济组织中的生存和活动空间受到明显挤压。尽管共青团没有明确和固定的经济职责,没有掌握经济资源,但是在劳动力培养、组织、动员和资源整合协调方面仍然大有可为。要把动员青年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作为切入点,把青年劳动力组织起来,为工人找企业、为企业找工人,为青年找项目、为项目找青年。要鼓励、吸引、支持青年把农村作为创业的大舞台,推进农村青年素质提升和技能培训,培养新型青年农民,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创业新星、青年经纪人等农村青年人才。要配合政府部门、协调金融机构建立扶持基金、推出小额贷款项目,在劳动力组织、培训、信息、权益维护以及创业帮扶等方面,为青年就业和创业提供直接帮助或间接支持。

青年的文化主体地位决定了青年的文化担当和文化使命,接受文化教育,参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文化活动,从事文化生产、文化消费和文化事业管理,是青年追求的文化参与权利。共青团要帮助青年增强文化自觉能力和文化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在文化对话和交流中应对错综复杂的文化局面,在相互借鉴、吸收、促进新生的过程中选择和建立文化立场和文化取向,确立积极上进的文化追求,塑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共青团是社会文化生活和文化产品的重要提供者,也是青年文化力量的组织者和培育者,要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带来的有利条件,在文化创新、文化惠民、文化育人的工作中发挥协同作用。要广泛团结联系、积极培育各类青年文化人才,大力扶持青年文化团队,为建设文化“航母”打造青年文化“编队”,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交流的承载能力。要发挥共青团文化产品创新创造和产出功能,逐步从内容供应向产品供应转变,借助专业力量、市场力量和艺术力量,策划、设计和组织优秀文化产品,服务各类青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青年的生理、心理、文化素质和社会经验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具备了社会实践主体条件以后,必然追求在社会领域获得更加完全的自我实现。青年思想观念、社会存在方式和行为方式日益多元化,个人需求的自主性、选择性、多重性强,共青团要探索符合青年特点的、为青年社会参与提供帮助的方式。既要有效利用体制性、组织性资源,又要努力发掘和利用好体制外的社会化动员资源,努力改变以往完全或者主要依靠行政化组织体系、行政管理手段形成的传统组织动员方式,综合运用市场力量、情感力量、道德力量和文化力量,延伸工作手臂和社会触角,建立组织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立体交叉的新型动员机制,实现对青年社会参与主体的有效和有序组织、对青年社会服务资源的强力吸纳和整合。要围绕如何坚守青年社会活动重要空间、重要渠道地位的重大课题,认真应对各种社会组织抢夺青年对象、网络和新媒体挤占青年生活空间的严峻挑战,特别是要在引导青年投身公益慈善、环境保护、农村和社区基层服务等社会事业方面继续加以探索,为青年在实践体验中展示社会担当、释放青春正能量、获得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成就感创造广阔空间。

四、关系空间再造:助推青年社会组织体系建设

社会治理的核心要义就是治理主体多元化,除政府管理之外还要整合社会资源,让社会组织全面参与进来,增强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社会组织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途径。国家对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发生了从怀疑、否定的负面消极评价向认可、肯定的积极评判的巨大转变,政策上也从严格控制、限制和管制走向逐步放开和鼓励扶持,各类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还在不断兴盛。在各类社会组织中,以青年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占到绝大多数,数以千万的青年活跃在社会组织中。共青团要高度重视新组织发展所揭示的社会发展变革基本趋势,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服务、引导和管理,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要尽快建立健全完备的青年社会组织体系,促进各类青年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是政府职能转变和单位制瓦解的结果,是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体系变革的必然,同时也对传统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建立健全完备的青年社会组织体系,关键是要准确定位、理顺关系、规范发展、有序活动。一是清晰界定青年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既要让青年社会组织从对政府的过度依附中真正脱钩、相对独立出来,成为具有相对平等地位的社会治理的一个主体,真正体现非党派、非行政的根本属性;又要强化两者扶持与被扶持、服务与被服务、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以及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区分、责任分担、联合协作关系。二是建立组织之间的联系。多元行为主体之间形成密切的、平等的合作网络关系,共同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要让民间组织、草根组织也“组织”起来,让各类青年社会组织从松散、游离的状态走向联系、联合、联结。三是规范组织治理关系。帮助青年社会组织在与政府的平等主体关系中实现依法自立、自律和自治,建立在治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中的有效运作方式,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和民主的决策机制。

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和规模最大的青年组织,在各类青年社会组织中的角色定位是什么,这是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对共青团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创新提出的新课题。过去,共青团活跃在各个单位内外甚至跨越单位组织开展活动,是青年社会参与的主要支撑平台。现在,我国“已经出现了区别于传统党团组织和经济组织之外的存在于社会之中的自我组织力量”,“存在着与共青团产生竞争的其他社会性乃至政治性的组织化力量”①参见郑长忠:《复合型团青关系:新时期团青关系的实现形态——兼论共青团枢纽型组织形态建构的内在机理》,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年版,第412 -413 页。,青年自组织一方面拓展和延伸了青年社会参与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共青团组织联系和服务青年形成竞争,分割和挤占共青团服务青年社会参与的空间。今后,共青团与不同类型的组织之间、与不同生存状态的青年之间,将是一种复合类型而不是单一类型的关系。根据党团关系的组织定位和政治逻辑,共青团要从联结“党—团—青”关系肩负的使命出发,以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的历史地位、重要作用和自身优势,从以支配性为诉求的单维权力运行模式的平面化同心型组织形态,向以引领性为诉求的多维权力运行模式的立体化枢纽型组织形态转变,重建和再造青年社会组织多元合作的立体关系空间,并在青年社会组织体系中占据主导和核心地位。

这一定位,具体体现为两种角色:一是枢纽角色。各种青年社会组织和谐运转必须有一个总协调者,共青团要在党委、政府与青年社会组织间发挥承上启下、综合协调的传导中枢作用,在社会组织体系中发挥联系、引导、整合、服务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与党和政府的需求有效对接,促进青年社会组织间有效合作。二是协管角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要求,政府必须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提供良好环境。共青团要围绕解决政府多头治理、权限分散的问题,根据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需要,主动承担计划经济时代高度集权模式和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下的政府业务主管职能,配合加强对社会组织的专门指导、管理和服务。

在新的社会组织体系和关系空间中,共青团要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组织资源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要实现组织目标就必须有足够的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物资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管理技术资源等作为支撑。社会组织体系以互动性和资源共享性为基本特征,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要发挥倚重党委的政治资源优势,通过政党赋予的政治权力和政治资源、政府委托或授权的部分准行政职能和社会功能,调度分配好党和政府让渡、下放给社会的各类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资源。要发挥面向青年的组织和人力资源优势,充分运用好组织、动员青年的直接有效手段,进一步凝聚和吸引其他社会组织,获得其他组织的响应和支持,实现对其他社会组织活动的直接或间接主导。要发挥组织力、活动力、社会公信力强的优势,帮助那些成长性社会组织共同积累社会资本和社会关系,统一配置和集中共享公共资源,避免重复投入与重复建设,降低运作成本,取长补短,聚焦力量,抵御风险,抱团发展。

在新的社会组织体系和关系空间中,共青团还要担负起培育、孵化其他青年社会组织的职能。把更多的青年组织起来,让原子化青年组织化,是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最有效和最长效的办法。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工作模式,要逐步从活动供应、项目供应向组织供应、关系供应转变,为青年创造沟通、交流、联系的平台,提供组织归宿。共青团组织建设、发展和活动的诸多经验,对其他社会组织具有学习和借鉴意义,可以主动承接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孵化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成立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打造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孵化+培育”“大管家”服务,引导青年社会组织走向专业化。有条件的共青团组织,要为青年社会组织搭建管理培训、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合作的平台,为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运作和活动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提供经验、技术和信息,提供场地、经费、制度支持,为组织争取资源和项目、横向合作牵线搭桥。通过培育孵化的过程,共青团将获得青年社会组织的尊重和信任,实现对青年社会组织的主导和引导。

[1]尼科斯·波朗查斯:《政治权利与社会阶级》,叶 林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年版,第213 页。

[2]联合国:《到2000 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载《青年研究》,2001 年第2 期。

猜你喜欢
共青团文化
文化与人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关于油田企业共青团建设的思考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探讨如何开展好建筑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