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两化”互动“串珠”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2014-02-03 14:30:09栗那针尔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峨边两化彝族

栗那针尔

(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四川 乐山 614300)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核心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峨边紧紧围绕全面小康新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两化”互动战略部署,结合区域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创造性提出“串珠”发展思路,奋力谱写“中国梦”峨边新篇章。

一、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峨边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美丽发展,强化工业支撑,努力推进城镇建设。2013年,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工业总产值达36.5亿元。县城区面积扩大到3平方公里,城镇聚集人口已超过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城镇化率达35.5%,新型“两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引擎牵引,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工业强县为主导,立足“电冶”工业实际,优化园区布局,为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一是工业规模持续壮大。实施总投资84.5亿元项目70个,完成投资23.25亿元,建成一批工业项目。16万吨石灰回旋窑技改、10万吨电石尾气回收循环利用等17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工业变压器容量3.3万千伏安、达到46.1万千伏安。201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能工业硅4.8万吨、铁合金16.4万吨、电石7.9万吨。二是产业园区形成聚集。坚持“1+3”开发模式,全面落实税收、用电、用地等优惠政策,完善园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黑桃坪、马嘶溪高载能片区,新场磷化工片区,五渡矿产品加工片区和毛坪农产品加工片区,为集聚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创造良好条件。2013年,入园企业达到28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1亿元。三是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立足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强化项目储备和推出,深化园区招商,突出企业招商,落实政策招商。2013年,成功签约总投资34亿元的锣鼓坪磷矿综合利用、成都海讯电子集团铅锌矿采选、绵阳荣兴果业公司8万吨竹原纤维深加工等5个项目,引进市外内资1.55亿元、增长14%,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后劲。

(二)城乡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以“串珠”发展模式连线城乡,围绕“黑竹沟百里旅游文化长廊”主线,以县城、重点城镇、重点村寨、重点园区为“珠”,在“互”字上着眼,在“动”字上着力。一是加快县城建设。按照“规划新城、提速新区、改造旧城、提升品质、加强管理”的思路,完成投资1.9亿元,东风新区二期7万平方米商住楼、二期960户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东风酒店、彝族风情一条街加快建设,古今寺改造、东风新区三期开发加快前期工作,城市建设提速发展。完成投资5500万元,城市道路黑化、管网下地和雨污分离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市政功能逐步完善。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城区秩序整治,规范城市车辆停放,清理占道经营,开通5条线路17辆城市小公交,城市形象不断提升。二是提速发展集镇。申报全国重点镇 (沙坪镇、黑竹沟镇)和第二批“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小城镇 (黑竹沟镇)。启动《黑竹沟镇总体规划》和《黑竹沟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启动毛坪镇、大堡镇生活污水治理,乡镇中心城镇加快建设。三是着力建设新村。投入资金1.79亿元,建设彝家新寨10个,建成住房1500户,惠及群众7500人。建设新寨道路114公里,新建桥梁14座,新建村卫生室5个,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引导群众规模化养殖川藏黑猪、大恒肉鸡,种植核桃,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新寨新产业。哈曲乡解放村彝家新寨建设成效和经验在全省大小凉山扶贫开发工作推进会上获一致好评,成为示范亮点。

(三)“串珠”发展,“两化”互动聚合效应初显

立足“两化”互动特殊区实际,确立了峨边特色的“两化”互动“串珠”发展模式。围绕新型工业化建设,重点壮大提升水电、化工、冶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打造“百亿工业”,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实力。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育林、笋、畜、薯、茶以及干果、药材“5+2”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建成一批生态型、旅游型、农林产品加工型小集镇。目前,五渡镇至黑竹沟景区“黑竹沟百里旅游文化长廊”初具雏形,辐射带动10个乡镇近12万人口,哈曲乡解放村、五渡镇先锋村、毛坪镇老丫村等一批彝家新寨、新农村和五渡、马嘶溪工业园区相继建成,“百里长廊”逐渐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亮丽风景。

二、困难与问题

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发展并存。虽然目前峨边“两化”建设呈现出齐头并进、“串珠”同频的较强发展态势,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影响峨边县加快“两化”互动“串珠”发展的制约因素还较多,任重而道远。

(一)产业结构单一制约新型工业化水平

从规模上看,峨边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较低,在全市11个区县中,排名靠后,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地域分散,行业集中度低;大企业、大集团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缺少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产品占有市场份额有限;中小型成长企业不多,发展潜力相对较弱。从结构上看,“电冶”结合仍是主导,虽由此衍生了一些下游企业,但结构依然单一,工业高新技术型企业少,全县2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冶金企业占一半以上,且大部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简单,设备设施滞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资源产品、初级产品及工艺落后的产品还占据着主体地位。

(二)城乡二元结构制约新型城镇化规模

峨边目前仅中心城镇人口超过3万人,其余乡镇共有城镇聚集人口不足1.3万人,建城区面积最大的中心城镇仅3.2平方公里,全县68%以上小城镇属于集贸型城镇。2013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37元,城乡收入差距达5倍,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2012年时我们经过测算,到2017年分别实现翻番,五年内两个指标需要年均增长14.9%。从2013年的情况看,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2.3%,要在未来四年实现年均14.9%以上的增速,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年均19%以上的增速,存在较大难度。

(三)发展基础弱势制约“两化”互动进程

峨边地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在“两化”互动发展上由于基础薄弱还面临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基础建设不足,全县无一级公路,公路密度仅为2.937公里/平方公里,电网结构单一、线路老化严重,农村安全饮水还远未达到全覆盖。规划统筹乏力,除主城区和黑竹沟镇外,其余17个乡镇尚无城镇建设规划,已有规划起点低,缺少城镇建设详细规划,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统筹发展功能不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电冶结合”的工业化程度不高,受资源、电力、环保、宏观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发展空间受限,农业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虽有亮点但“块头”较小,旅游发展投入大见效慢,尚未见效益,根本上制约了“两化”的发展进程。

三、对策与思考

峨边“两化”互动“串珠”发展,以沿大渡河峨边段和官料河流域的峨轸路与X149线为“自然主线”,以与之相对应的“黑竹沟百里旅游文化长廊”为“文化主线”,以县城、重点城镇、重点村、产业园区和黑竹沟景区为“明珠”,以集核、亮珠、聚团、放彩为实现路径,通过以城带乡、以村促乡、城乡聚民、产城一体、家寨合一,努力形成两化“互动”发展新格局。

(一)集核——核心聚集,辐射带动

“核”即县城,“集核”就是通过建好中心城市,构建交通大骨架,充分发挥县城的核心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发展。

1.以建设“精品山城”为核心,念好“城市经”。按照“依山建城、台阶发展、梯次推进”的思路,盘山建设“沙坪新城”,依山拥翠、溪水长流,山城共生、新旧和谐,构建“一心、两轴、多片区”,既有彝族神鹰图腾文化,又具现代文明气息的新城。抓好东风新区、川南棚户区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古今寺片区改造,力争新建二级客运车站,贯通法检大道,开发彝族风情一条街和四星级宾馆。推进老城区改造升级,加快大坪、二坪片区改造,完成城区道路黑化、管网下地、雨污分离改造工程,打造山水宜居、风情宜人、功能完善的民族特色美丽山城。

2.以交通枢纽“大动脉”为支撑,构筑“时空圈”。实施交通大会战,以交通一体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交通无缝对接。配合建设乐(山)汉 (源)高速公路,以交通大提速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将峨边带入乐山1小时经济圈、成都2小时经济圈;争取建设起于乐 (山)汉 (源)高速公路杨村出口,止于黑竹沟景区沟口,长30公里的旅游支线高速公路,实现黑竹沟旅游主通道的大提速;支撑建设全长41公里的成昆铁路新线,实现全县工业企业原材料、产品运输大吞吐、大运输;协助建设国省干道,包括S306线、S306线绕城公路、峨美路、峨轸路,实现全县骨干路网大提质、大畅通;全力建设县内干线公路,新建黑竹沟镇至黑竹沟景区公路黑勒路16.5公里,黑竹沟景区内部旅游公路150公里,形成与周边区域联接的“大通道”。

(二)亮珠——塑造风情集镇,建靓彝家新寨

“亮珠”就是把重点城镇和彝家新寨等一颗颗山区“两化”互动的明珠,打造得更加特色鲜明、风情浓郁。

1.围绕打造百里长廊,建设美丽乡村。启动五渡、毛坪、杨村的总体规划,新农村综合体规划编制,塑造风情城镇。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布局,建设五渡工业主导型城镇,毛坪特色农产品加工主导型城镇,杨村特色产业和旅游节点型城镇,大堡“甘嫫阿妞”风情城镇,黑竹沟旅游服务接待和商贸为主的彝族山水田园生态型城镇。坚持“生态立县”,加强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继续巩固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的良好生态基础,加快实施“全域绿化”工程,积极开展省级生态县创建,努力建设美丽彝乡。

2.推进综合扶贫开发,建设美丽新寨。立足全市“小凉山彝区扶贫攻坚区”,围绕新民居、新村寨、新产业、新文化、新民风、新组织“六新”,建亮彝家新寨,重点打造“湖光山色”活力先锋、“廊桥栈道”灵动老丫、“农家胜境”月包新村、“民族团结”和谐九家、“千亩梯田”美神故里、“浣花洗剑”金岩温泉、“波光明镜”依乌天池、“度假天堂”解放新寨等十个“亮点”彝家新寨,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

(三)聚团——区域联合,抱团发展

“抱团”的三个经济区是,以五渡为中心的东南部经济区、以沙坪为中心的北部经济区、以黑竹沟为中心的西南部经济区。

1.做强工业支撑,唱好“地方戏”。一是做大总量,以“量”的增长奠定“质”的提升。抓好永利达年洗选25万吨铅锌矿、五矿公司年产80万吨钾长石玻陶原料技改等项目落地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四大支柱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50亿元、35亿元和5亿元,打造百亿工业。二是调优结构,以“新”的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开发资源产业,抓好林河硅业节能减排技改、盛和矿业年洗选25万吨钾长石改扩建等11个项目建设,实现“变废为宝”。三是强化保障,以优质的电力供给助推企业生产。抓好220千伏变电站接入方案的制定,同时加快推进二期主变工程建设;积极争取消纳丰水期富余电量政策。

2.深化互动统筹,发动“双引擎”。坚持以工业为核心带动城镇发展,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把产业园区作为“两化”互动发展、产城融合的重要结合点,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无缝对接。坚持把建设特色城镇、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两化”互动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逐步形成产业突出、布局合理、结构协调、特色鲜明的县域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城镇功能,加强区域联合,抱团发展。以五渡为中心的东南部经济区,建设钾长石、磷化工矿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托龚嘴电站库区风光,建成工矿商服经济区;以沙坪为中心的北部经济区,主要发展化工、冶金、建材、特色农产品及加工,建成县域的物资集散中心和商贸服务基地;以黑竹沟为中心的西南部经济区,以水电、旅游开发为中心,林牧业同步发展,建设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的旅游服务区。

(四)放彩——提速文旅开发,推动美丽发展

“放彩”就是着力打造好“黑竹沟”和“甘嫫阿妞”两张名片,助力“两化”互动进程。

1.提速黑竹沟旅游开发,做好“生态文章”。围绕“世界谜都、中国自然地磁养生地、百里生态旅游文化长廊”定位,我们编制了《2011—2025年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黑竹沟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我们将持续巩固黑竹沟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果,突出抓好旅游项目招商、融资贷款、国家AAAA级景区复检、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等工作,整合文、旅、景、城资源,做大做强品牌,提速黑竹沟旅游开发,力争到2015年、2020年、2030年,全县接待游客分别达120万人次、160万人次、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10亿元、15亿元、25亿元,努力把黑竹沟打造成旅客出行的首选地。

2.挖掘弘扬彝族特色文化,打响“特色品牌”。充分利用彝族美神“甘嫫阿妞”出生地特殊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提炼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打造提升“甘嫫阿妞文化艺术节”和“甘嫫阿妞”品牌歌舞,把“甘嫫阿妞”打造成峨边文化“名片”。实施文旅“互动”开发,积极引导经营者培育发展文旅主导产业,抓紧开发音乐、舞蹈、服饰、器皿、彝族美食、刺绣工艺品等文化产品,加快建设彝族文化一条街、特色文化彝寨、彝族文化小镇等一批标志性彝族文化建筑,带动彝族特色文化、餐饮娱乐、商贸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峨边两化彝族
彝族海菜腔
心声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36
民族地区特产及营销模式研究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四川蚕业(2020年3期)2020-07-16 08:09:42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民族学刊(2019年2期)2019-05-15 10:39:02
致力绿色崛起 建设美丽峨边
峨边彝族服饰文化研究
北方文学(2017年24期)2017-09-06 11:43:24
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评价的“两化”“两性”
考试周刊(2016年105期)2017-02-13 15:29:56
“两化”融合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唯实(2016年12期)2016-12-22 21:46:15
东营市“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策略分析
商(2016年34期)2016-11-24 1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