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私人积极捐资科研活动

2014-02-03 13:12本刊编辑部
中国科技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科研人员资助

本刊编辑部

做科研是需要大笔资金的,尤其是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更是一种风险投资。在我国,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政府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撰写项目的各种申请报告书,去竞争主要来自政府的科研经费,结果是大部分项目得不到资助。即使有科研人员得到了资助,由于政府有监管资金和追求绩效的天然要求,也使得他们必然面对来自政府管理方的频繁监管和绩效拷问。资金匮乏和资助来源单一,使得科研人员缺少了研究的从容和探索的自由。多元化地筹集科研资金,是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

2013年中国上演了一部电影,叫《中国合伙人》。其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成东青捐资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实验室,以合伙人孟晓俊名字命名。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成东青的这一行为是要帮孟晓俊找回丢失在美国的尊严,所谓“花钱买面子”。但在一些发达国家,私人捐资似乎是司空见惯了,已成为科研经费中一笔不小的来源。

例如,在美国的研发投入中,非营利组织(主要是私人基金会)的投入虽然大约只占联邦政府资金的10%,但这也比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主要资助基础研究)投入的研发经费的两倍还要多。美国最杰出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成为美国总统前就几乎耗尽个人财产,捐资成立了一个致力于小儿麻痹症康复的基金会。当选总统后,他又捐资成立了全国小儿麻痹研究基金会。在20世纪40年代,该会资助两位科学家索尔克和萨宾,以不同的研究路线,成功研制出两代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

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尤其是私立大学更是受益于捐赠,私立大学的经费收入大约有20%来自于捐赠,耶鲁大学高居获赠捐款的榜首。例如,一位在中国读完大学、美国接受研究生教育、在中国开公司的华裔企业家,2010年就向耶鲁大学捐赠了888.8888万美元。研究型大学获得的捐赠收入,主要用于研究生奖学金、研究项目基金、捐赠教授职位、学者职位和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基金。

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崛起,有钱的人也越来越多。2013年中国大妈们“五一”期间购买黄金的投入就超过了1000多亿。2013年10月,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发布统计数据,净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中国亿万富豪人数达到了168位。有了钱的人们也在为钱选择出路,有投资增值的,有力求保值的,有遗赠后代的,有奢侈挥霍的,有捐助慈善的,也有热衷环保的。或许,人们还有一种选择,就是捐资科研。

捐资科研有很多方式,比如,冠名科研实验室、研究席位、科学奖,设立专项研究经费、专业研究基金会,创办非营利的专业研究所,等等。还有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直接资助自己的子女、亲属或者朋友从事科研事业,使他们能心无旁骛专心科研,免受申请资金激烈竞争、短期量化学术评价之苦累。

目前我国一些科研机构虽然也获有捐赠,但多为被动受赠,获赠经费少,捐赠者多为本单位或者本领域退休科学家。无论是政府科研管理部门还是科研机构本身,要尽快行动起来,该完善法规的去完善法规,该规范管理的去规范管理,该宣传倡导的去宣传倡导,该研究策略的去研究策略,积极营造私人捐助科研活动的气氛、环境和条件,确立可供捐赠的科研方向或者一批项目,想方设法地把更多的私人捐赠引导到科研活动上来。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科研人员资助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依托科研实践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畜牧专业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性